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生态人口容量研究——以2002年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化波 王卓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9,共5页
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量,评估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的模型叫做生态足迹模型,这是一种用来衡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学者纷纷开始将其应用于对生态承载力的计算。而一... 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量,评估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的模型叫做生态足迹模型,这是一种用来衡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学者纷纷开始将其应用于对生态承载力的计算。而一个区域生态人口容量的确定取决于区域生态承载力与区域人口对生态资源的需求。吉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其自然资源和人口数量的协调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人口容量 可持续发展 吉林省
下载PDF
培养亲生态人口与和谐教育的使命 被引量:6
2
作者 苏宝梅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9-92,共4页
支持失衡的工业文明的教育是失衡的教育,而支持和谐文明的教育只能是和谐教育。所谓和谐教育,就是由于实现了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和谐而达到教育价值最大化的教育型式,这种教育型式将有效地促进个人身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和... 支持失衡的工业文明的教育是失衡的教育,而支持和谐文明的教育只能是和谐教育。所谓和谐教育,就是由于实现了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和谐而达到教育价值最大化的教育型式,这种教育型式将有效地促进个人身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和谐教育的目的在于运用和谐智慧和方法教育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改变人们不适当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走和谐发展道路,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亲生态人口是符合和谐发展要求的人口类型。为了实现和谐发展,推动向和谐文明的转型,和谐教育必须担负起培养亲生态人口的历史使命,大力推进亲生态人口的发展和反生态人口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发展 生态人口 和谐教育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生态人口过剩 被引量:16
3
作者 马晓钰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9-194,共6页
本文应用生态足迹理论研究经济快速增长下的生态过剩人口,从横截面和时间序列分析生态过剩人口情况,反映了我国生态人口过剩的普遍性,说明经济的快速增长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人口过剩
下载PDF
陕西省生态人口容量时空差异性分析
4
作者 马彩虹 李小燕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4期86-90,共5页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提出了生态人口容量相关概念及其模型,并对陕西省人地系统资源供需态势及区域差异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2006年,陕西省各市人均生态足迹大幅增长,区域生态承载力微小波动,生态人口容量普遍下降。然而,人...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提出了生态人口容量相关概念及其模型,并对陕西省人地系统资源供需态势及区域差异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2006年,陕西省各市人均生态足迹大幅增长,区域生态承载力微小波动,生态人口容量普遍下降。然而,人口数量日益增多,多数市区人口生态超载现象严重,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截止2006年底,各市生态超载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西安市(82.8%)、咸阳市(68.9%)、渭南市(64.9%)、宝鸡市(61.1%)、榆林市(38.8%);铜川市(27.6%),汉中市(25.0%)、安康市(8.7%)。延安市和商洛市尚没有生态超载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人口容量 生态盈余 生态超载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及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佳璐 潘景茹 +2 位作者 冯峰 徐鹏 刘翠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6,共10页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8—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态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的0.56上升至2020年的0.69,由勉强协调进入初级协调阶段,水资源子系统一直是影响九省(区)PWEE系统协调发展的限制因素,其平均障碍度从2008年的49.05%增加至2020年的55.48%,人均水资源量为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素 黄河流域
下载PDF
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及预测
6
作者 刘玒玒 刘书芳 李新一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2,共7页
利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2007—2021年祁连山地区30个县域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度,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2—2031年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 利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2007—2021年祁连山地区30个县域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度,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2—2031年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逐年升高,水资源子系统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人口子系统发展水平缓慢上升,经济子系统发展起点较低但增速较快;生态环境子系统发展起点相对较高但波动较大,且除水资源子系统外,甘肃片区指标优于青海片区。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协调度等级波动上升已达到中级协调;各地区增速具有异质性,南部增速最快,西北部次之,中部最慢。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度呈现稳步上升态势,逐渐由中级协调升至良好协调等级,且甘肃片区协调度略高于青海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 协调发展 时空演变 预测 祁连山地区
下载PDF
培育“亲生态人口”:非典事件的非常启迪 被引量:4
7
作者 穆光宗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36,61-64,共5页
SARS作为一次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虽事发突然,却并非偶然。SARS事件说明了现实生活中既存在着被污染的环境,也存在着被污染的人类。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息息相关。SARS事件也进一步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不正常... SARS作为一次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虽事发突然,却并非偶然。SARS事件说明了现实生活中既存在着被污染的环境,也存在着被污染的人类。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息息相关。SARS事件也进一步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不正常甚至是恶性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事件 非典型肺炎 可持续发展 生态 “亲生态人口
原文传递
亲生态人口与生态文明
8
作者 穆光宗 《世界环境》 2010年第4期36-37,共2页
2003年,笔者首次提出"亲生态人口"的概念,并在当年《人口研究》的第四期上发表了文章。所谓亲生态人口就是崇尚生态价值是最高价值、生态效益是最大效益、生态发展是根本发展的理念,并以此作为人类对地球生命的守望、作为生态文明的... 2003年,笔者首次提出"亲生态人口"的概念,并在当年《人口研究》的第四期上发表了文章。所谓亲生态人口就是崇尚生态价值是最高价值、生态效益是最大效益、生态发展是根本发展的理念,并以此作为人类对地球生命的守望、作为生态文明的伦理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口 生态文明 生态效益 生态价值 生态发展 地球生命 高价值 人类
原文传递
基于地区生态足迹差异的生态适度人口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陈勇 茆长宝 程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60-566,共7页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对2006年我国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各省区以及东、中、西三大地带生态适度人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2006年我国共有25个省份出现生态赤字,最大赤字省份为上海,达到1.93。各地区人均生态足迹...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对2006年我国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各省区以及东、中、西三大地带生态适度人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2006年我国共有25个省份出现生态赤字,最大赤字省份为上海,达到1.93。各地区人均生态足迹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生态承载力由东向西逐渐增加,生态赤字由东向西逐渐递减。地区间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表现为:西部大于中部,中部大于东部。第二,2006年我国有25个省区出现生态人口赤字。全国的生态适度人口为62482.41万人,赤字人口达到66648.59万人,赤字人口比例达到51.61%,人口对生态环境资源的压力巨大。第三,生态赤字人口在地区间表现为由东向西的递减趋势,东部地区赤字最严重,西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地区差异 生态适度人口 中国
下载PDF
基于多情景模式的兰州新区生态适度人口测度 被引量:11
10
作者 潘竟虎 孙会慧 石培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5-81,共7页
适度的人口规模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城市生态适度人口的确定取决于区域生态承载力与区域人口对生态资源的需求,生态敏感性分区和区域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是生态适度人口测算的前提。本文以兰州新区为例,针对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 适度的人口规模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城市生态适度人口的确定取决于区域生态承载力与区域人口对生态资源的需求,生态敏感性分区和区域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是生态适度人口测算的前提。本文以兰州新区为例,针对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在GIS支持下对其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明确了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布规律。利用数字高程模型、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图和国土部门土地利用数据,测算和评价了兰州新区可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多情景模型方法,从用地空间、可供水量、绿地指标、生态足迹和生态敏感性分区5个方面测算了兰州新区的生态适度人口与最大人口规模。结果表明:兰州新区生态适度人口规模为82.28万人-119.93万人,生态环境和用地空间对兰州新区人口容量规模的限制作用较其它因素强烈,2030年新区人口将达到或接近适度人口规模。新区发展应统筹城乡各类资源的利用,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土地生态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适度人口 情景分析 生态足迹 生态敏感性 兰州新区
下载PDF
生态压力人口研究——兼析中国人口与环境关系的地区差异 被引量:14
11
作者 赵立新 吴迪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5-36,共12页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并可持续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类的目标。本文尝试构建生态压力人口模型,从人口学角度对人口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并可持续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类的目标。本文尝试构建生态压力人口模型,从人口学角度对人口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比较中国各省区生态压力的现状。我们认为,在研究人口与环境关系时,要充分考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且有必要进一步思考发展的内涵以及人生的目的。我们期望在人口研究中纳入新的概念,以推动人口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友好型社会 自然人口 生态压力人口 地区差异
下载PDF
生态足迹与区域生态适度人口——以西部12省市为例 被引量:44
12
作者 彭希哲 刘宇辉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4年第4期9-15,28,共8页
一个区域生态适度人口的确定取决于区域生态承载力与区域人口对生态资源的需求。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并运用该模型对中国西部 12省、直辖市、自治区生态适度人口进行了估算。中国目前已经出现过度人口和生态赤字 ... 一个区域生态适度人口的确定取决于区域生态承载力与区域人口对生态资源的需求。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并运用该模型对中国西部 12省、直辖市、自治区生态适度人口进行了估算。中国目前已经出现过度人口和生态赤字 ,但在较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低消费的条件下 ,西部地区具有相对较小的人地矛盾 ,生态赤字较小 ,目前的人口规模基本可认为是合理的。随着西部开发的进程 ,西部省区正在并将持续面临严重的生态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适度人口 生态足迹 人口规模合理性 西部开发
下载PDF
生态哲学维度:人口生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包庆德 董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12,共4页
适度人口理论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了良好条件。如果进一步考察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内涵 ,不难发现人口特质在可持续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 ,特别是其空间分布特征更具有现实意义。认定全方位适度人口的目标追求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适度人口理论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了良好条件。如果进一步考察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内涵 ,不难发现人口特质在可持续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 ,特别是其空间分布特征更具有现实意义。认定全方位适度人口的目标追求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基本实现途径。而全方位适度人口目标的实现则依赖于人口的合理生产 ,如何做到合理生产我们给出生态哲学维度 ,提出人口生态生产 ,即人口在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在生物学与社会学层面上始终贯彻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度人口理论 可持续发展 人口生态生产 人口承载容量 生态哲学
下载PDF
基于人口生态视野的贵州民族地区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申鹏 杨军昌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16,共8页
出生性别比是人口发展的"生态基础",而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是和谐人口生态关系的一个极不和谐的因素。已有的人口学研究一般从全国或区域的范围分析出生性别比问题,忽视了少数民族地区出生性别比失调自身的特点。基于人口生态... 出生性别比是人口发展的"生态基础",而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是和谐人口生态关系的一个极不和谐的因素。已有的人口学研究一般从全国或区域的范围分析出生性别比问题,忽视了少数民族地区出生性别比失调自身的特点。基于人口生态视野分析贵州民族地区出生性别比失调的特征、成因和后果。男性偏好在该地区特定的人口生态制约下有着深刻的经济、文化、社会、性别根源。贵州民族地区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调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提高贵州民族地区妇女社会地位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失调 人口生态 男性偏好 贵州民族地区
下载PDF
基于全球生态足迹模型的生态适度人口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宏林 金波 杜慧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4744-14746,15115,共4页
以宁夏为例,介绍基于全球生态足迹模型的生态适度人口计算方法,分析宁夏生态适度人口问题。结果表明,分别以2009年宁夏和全国平均消费水平为基准计算的宁夏理论生态适度人口都远远小于宁夏现实人口;在未来较长时期内,无法把宁夏人口控... 以宁夏为例,介绍基于全球生态足迹模型的生态适度人口计算方法,分析宁夏生态适度人口问题。结果表明,分别以2009年宁夏和全国平均消费水平为基准计算的宁夏理论生态适度人口都远远小于宁夏现实人口;在未来较长时期内,无法把宁夏人口控制到生态适度人口规模。因此,在保护生态系统、保证地区间公平两大前提下,把全国现实资源环境压力水平(REPI)下的宁夏现实人口作为当地生态适度人口,既合理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按此测算,如果保持当前生产生活的消费水平,宁夏还有接纳159万人外部移民的剩余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适度人口计算方法 宁夏生态适度人口分析
下载PDF
基于PEER模型的四川省生态适度人口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新 赵莹 +1 位作者 于晓菡 章熙锋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78-83,共6页
社会人口对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有重要影响,本文在PER模型的基础上增加环境因素,首先建立区域人口容量的PEER模型测算四川省2001年到2010年资源、经济、环境的人口容量,并运用回归分析建立实际人口与各要素人口容量的方程式测... 社会人口对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有重要影响,本文在PER模型的基础上增加环境因素,首先建立区域人口容量的PEER模型测算四川省2001年到2010年资源、经济、环境的人口容量,并运用回归分析建立实际人口与各要素人口容量的方程式测算四川省生态适度人口.结果表明:2001年至2010年资源人口容量比经济和环境的人口容量大,资源适度人口比经济和环境的适度人口大.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建设水平是限制人口容量和生态适度人口的主要因素;生态适度人口远小于实际人口,平均人口赤字2186.3万人且呈现上升趋势;因人口带来的资源、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仍然较大,尤其体现在经济与环境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容量 PEER模型 生态适度人口 四川省
下载PDF
三峡生态屏障区人口生态转移机制与保障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馨越 魏朝富 倪九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17-221,共5页
三峡生态屏障区的建设是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的重要内容,能够起到保护三峡水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作用。然而,库区内过度的人类活动和尖锐的人地矛盾给生态屏障区的建设任务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此,本文在分析三峡工程生态屏障区人口转... 三峡生态屏障区的建设是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的重要内容,能够起到保护三峡水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作用。然而,库区内过度的人类活动和尖锐的人地矛盾给生态屏障区的建设任务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此,本文在分析三峡工程生态屏障区人口转移必要性的基础上,从"迁-安-融"三个方面建立了人口转移的运行机制,并从风险防范的角度探讨了实施保障的构建。研究表明:迁移阶段主要是权益折算、差额置换构建补偿机制以及重点推进机制;安置阶段主要以货币化等住房方式和就业方式进行安置;融合阶段要从产业化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工业园等方面推动产业发展,以及从户籍改革等方面加快城镇建设,同时从就业培训等方面培育安置人口,从而保证生态屏障区人口转移工作的公平性和效率性,最终实现转移工作对"生态-发展"的同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生态屏障区 人口生态转移
下载PDF
修复人口生态 确保人口安全——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显明 米文宝 +1 位作者 冯翠月 李建华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3-186,共4页
人口生态是构筑人口安全的基础,文章以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为基础简要分析了我国当前的人口生态与人口安全现状,对今后的人口政策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人口生态 人口安全 人口红利期 措施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经济发达地区生态适度人口研究——以无锡市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民侠 郑怀兵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9-74,共6页
应用生态足迹方法,分析了无锡市2001~2008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对无锡市生态适度人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无锡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45hm2增加至5.46hm2,同时人均生态赤字从1.94hm2增至5.00hm2,而且两者均有增大趋势... 应用生态足迹方法,分析了无锡市2001~2008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对无锡市生态适度人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无锡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45hm2增加至5.46hm2,同时人均生态赤字从1.94hm2增至5.00hm2,而且两者均有增大趋势;但万元GDP生态足迹逐年下降,表明资源利用效率在提高;随着人均消费资源量的上升,资源环境压力加剧,所能承载的人口越来越少。为了缓解环境承载的人口压力,提出合理控制区域人口规模、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增强生态承载力等对策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适度人口 无锡
下载PDF
生态环境与高等教育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与适应 被引量:5
20
作者 樊本富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14,共3页
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尽管政治、经济和文化对其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但人口、资源、环境对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同样不可替代。我们要遵循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处理好高等教育与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科学、合理地... 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尽管政治、经济和文化对其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但人口、资源、环境对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同样不可替代。我们要遵循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处理好高等教育与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态环境,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生态环境人口 资源 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