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6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住宅主体生态网络系统的构成及开发控制原则
1
作者 常俊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8期113-113,116,共2页
生态信宅主体生态网络系统由生态绿化系统、水环境系统、大气环境系统、废弃物处理系统、绿色建材系统、智能控制与物业管理系统构成;生态住宅应遵循生物多样性、景观生态学、绿色景标准的开发控制原则。
关键词 生态住宅 生态住宅主体生态网络系统 构成 开发控制原则
下载PDF
数字生态系统多主体协同创新超网络模型及治理路径研究
2
作者 胡艳玲 白世贞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3-62,共10页
在数字生态系统中,多主体协同创新是基于场景化的需求,以跨界创新项目为载体,将资源按需整合配置,以共同培育孵化数字创新产品的行为。本文结合超网络工具,将不同数字主体间技术水平、市场关系嵌入数字业务合作网络,构建数字生态系统多... 在数字生态系统中,多主体协同创新是基于场景化的需求,以跨界创新项目为载体,将资源按需整合配置,以共同培育孵化数字创新产品的行为。本文结合超网络工具,将不同数字主体间技术水平、市场关系嵌入数字业务合作网络,构建数字生态系统多主体协同创新超网络模型,运用变分不等式对其求解,分析不同层级的网络流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内容治理、关系治理和价值治理为核心,提出促进创新超网络实现均衡的框架和治理路径,以期为数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生态系统 协同创新 网络 治理路径
下载PDF
新兴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主体共生演化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建洪 李林 +1 位作者 朱浩 蔡丹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6-200,共15页
新兴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主体共生及演化是驱动新兴技术持续创新、有效释放经济社会价值的重要因素,既决定着新兴技术自身能否最终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也决定着其能否完整展现出存在的价值意义。基于新兴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主体共生基本... 新兴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主体共生及演化是驱动新兴技术持续创新、有效释放经济社会价值的重要因素,既决定着新兴技术自身能否最终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也决定着其能否完整展现出存在的价值意义。基于新兴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主体共生基本架构,应用创新主体间共生作用系数变化分析共生关系动态演化与达到稳定状态的基本条件,分析在新兴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主体共生的主要形态,进而以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生态系统为例,探讨促进新兴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及其主体共生形态演化的可能要素。研究发现:新兴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及其创新主体共生演化在进程上同频共演、在驱动因素上同源交错;在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不同阶段,创新主体间共生作用系数及其均衡状态值也存在动态变化;以信任机制、开放协同、平台化资源共享等方式强化创新主体间的共生依存,激发创新主体共生形态由独立共生向互利共生演化是推动新兴技术持续创新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技术 创新生态系统 主体共生 演化
下载PDF
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多元利益主体认知比较——基于实证调查分析
4
作者 王鹏 李乐 +3 位作者 李楠 高志强 何友均 谢和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17-4230,共14页
探明不同利益主体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ES)的价值认知,对于实现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基于建立的CES评价指标体系,通过1073份有效调查问卷分析,探明居民、管理人员、... 探明不同利益主体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ES)的价值认知,对于实现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基于建立的CES评价指标体系,通过1073份有效调查问卷分析,探明居民、管理人员、游客等多元核心利益主体对CES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熵值法与综合模糊评价法对国家公园CES重要性与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居民和管理人员都对生态改善服务的价值认知最高,具有一定趋同性;而游客则对保健服务认知程度最高(2.44),这与其旅行目的相关。居民、管理人员与游客认知程度最低的CES分别是系统治理(1.89)、民俗文化普及(2.12)、精神崇拜(1.86)服务。(2)在重要性方面,3类主体均认为人文关怀服务>自然体验服务>社会服务,在具体指标层面,居民最看重民俗文化普及服务(0.1355)、管理人员和游客最看重精神崇拜服务。(3)3类主体对CES认知评价排序为管理人员(4.24)>游客(4.11)>居民(3.99),管理人员与居民分别作为重要的政策制定执行者与利益获得者,体现了不同政策参与主体利益需求对CES认知评价的驱动作用。(4)CES认知的权衡关系主要体现在管理人员,居民与游客的CES认知为协同关系。协同性最强的CES是管理人员对于生态改善和艺术灵感服务的认知、权衡性最强的是荒野保护与科普教育服务之间的认知。CES认知与不同主体的内在利益需求和自身认知难易程度有关,研究结果将为国家公园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多元利益主体 景观美学 认知
下载PDF
网络金融犯罪预警系统结构及优化研究——基于信息生态视角
5
作者 张成虎 李鹏旭 邵会凯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2,191,共9页
[研究目的]网络金融犯罪预警系统是实现网络金融犯罪数字化治理的重要工具,但目前在预警体系构建、信息及技术共享、制度供给等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将信息生态理论应用于网络金融犯罪预警系统研究中,可基于系统观、互动观、人本观和平... [研究目的]网络金融犯罪预警系统是实现网络金融犯罪数字化治理的重要工具,但目前在预警体系构建、信息及技术共享、制度供给等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将信息生态理论应用于网络金融犯罪预警系统研究中,可基于系统观、互动观、人本观和平衡观对网络金融犯罪预警系统结构进行全面分析和观察,为理清系统优化路径、推动系统健康可持续运行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研究方法]结合信息生态理论,系统梳理和分析网络金融犯罪预警系统构成要素的内涵、作用和关联关系,明确网络金融犯罪预警系统的形态和动态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网络金融犯罪预警系统结构模型,并结合现实困境提出若干有针对性的优化对策建议。[研究结论]分析得出网络金融犯罪预警系统是由人员层、数据层和环境层通过建立依存与影响、补充与抑制、支持与促进的两两交织关系而形成的动态信息系统,且人员层存在链带、迭升和子集关系,数据层存在同源、遗传变异、离易和重生关系。系统可通过优化预警和组织体系、推动多链式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和完善信息共享机制、相关法律法规及绩效考评制度等路径实现健康可持续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金融 网络金融犯罪 犯罪预警系统 信息生态 系统结构
下载PDF
多主体协同增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机制研究——基于知识流动视角
6
作者 刘家树 张慧 周梦琦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43,共13页
采用系统耦合协调度方法测度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进一步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多主体协同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多主体协同显著增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知识流动在其中起部分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经费... 采用系统耦合协调度方法测度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进一步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多主体协同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多主体协同显著增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知识流动在其中起部分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经费支持力度、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区域分布等在多主体协同影响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过程中存在异质性。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增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相关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协同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韧性 知识流动
下载PDF
平台生态系统中零工合规行为的三方演化博弈分析——以网络直播带货平台生态系统为例
7
作者 倪艳 蒋俊鹏 杨超 《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1期57-66,共10页
随着零工经济的快速发展,平台零工的监管问题成为社会和企业面临的挑战。基于此,运用演化博弈理论,以网络直播带货平台生态系统为例,构建网络主播、平台企业和平台用户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通过MATLAB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单方的演... 随着零工经济的快速发展,平台零工的监管问题成为社会和企业面临的挑战。基于此,运用演化博弈理论,以网络直播带货平台生态系统为例,构建网络主播、平台企业和平台用户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通过MATLAB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单方的演化策略受到其他两方策略的影响;网络主播采取合规行为需要考虑平台企业奖励和惩罚强度、平台用户造成的声誉损失以及损失赔付等因素;平台企业监管行为需要考虑监管获得的额外收益、不监管造成的潜在损失、监管成本与声誉等因素;平台用户选择参与行为需要考虑参与成本、额外奖励以及不合规行为带来的赔偿等因素;当演化策略为网络主播合规,平台企业监管和平台用户参与时,零工平台生态系统达到最佳状态,实现平台生态系统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生态系统 演化博弈 网络主播 平台企业 平台用户
下载PDF
基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的淮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簇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常耀文 吴迪 +3 位作者 李欢 刘霞 王蕴鹏 郭家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44-4557,共14页
生态系统服务簇的识别是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管理与优化的关键。量化了2000、2010、2020年淮河流域产水量(WY),水源涵养(WC),土壤保持(SC),生境质量(HQ),水质净化(WP),净初级生产力(NPP)和碳储量(CS)7种生态系统服务。并基于自组织映射神... 生态系统服务簇的识别是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管理与优化的关键。量化了2000、2010、2020年淮河流域产水量(WY),水源涵养(WC),土壤保持(SC),生境质量(HQ),水质净化(WP),净初级生产力(NPP)和碳储量(CS)7种生态系统服务。并基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FM)识别了生态系统服务簇,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WP,NPP与WC呈上升趋势,WC的增幅最大;CS与HQ呈下降趋势。淮河流域各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时空异质性,生态系统服务高值区多位于西南部山区与东北部丘陵山地地区。(2)识别了5个生态系统服务簇:核心生态服务簇,WP服务簇,WY服务簇,NPP服务簇与生态过渡服务簇。核心生态服务簇与生态过渡服务簇的面积总体增加,流域西南部山区与东北部丘陵山地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提升,2000—2020年,WY服务簇与NPP服务簇间的转移面积较大,WY服务簇面积减少达60.09%,NPP服务簇面积显著增加,2020年占整个流域面积的57.02%。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清晰认识淮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簇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也为探索淮河流域可持续的生态系统管理与规划决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FM) 生态系统服务簇 淮河流域 InVEST模型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与拓扑结构分析的渭河流域生态网络优化
9
作者 门丹 潘竟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12-221,F0003,共11页
顾及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和人类活动水平差异,优化生态网络成为缓解景观破碎化、提高连通性的有效途径,更保障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在定量测度渭河流域2000、2010及2020年5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基础上,引入景观生态学与复杂网络理论构... 顾及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和人类活动水平差异,优化生态网络成为缓解景观破碎化、提高连通性的有效途径,更保障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在定量测度渭河流域2000、2010及2020年5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基础上,引入景观生态学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并分析该流域生态网络的时空格局及其网络拓扑结构特征,以供需比与源地节点的拓扑结构综合重要性之间的相关性为依据优化生态网络。结果表明:1)与2000年相比,2020年食物生产、土壤保持以及产水的供需比平均值分别上升70%、7%以及215%,而碳固定与生境质量则分别下降97%与1%。2)生态源地数量与占总面积比分别为125个和36%,生态阻力呈现“南低北高”的空间特征,约有280条平均长度为15 km的生态廊道,流域生态质量有所提升。3)2000、2010及2020年生态网络在面对蓄意攻击时,结构连通鲁棒性平均值依次为0.160、0.168以及0.150,说明2010年生态网络具有更稳定的网络结构;源地拓扑结构综合重要性与各类服务供需比均呈正相关,其中与碳固定服务供需比相关性最高,为0.51(P<0.001)。4)优化后的生态网络(2020年)在面对蓄意攻击时具有更高的连通鲁棒性,同时在一定攻击节点范围内表现出更为显著的“涌现”现象,优化后的网络具备更强的恢复力和缓冲力。研究结果可为渭河流域优化生态网络结构、提高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流域生态空间规划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生态系统服务 网络优化 拓扑结构 流域尺度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的生态系统服务可供给网络构建及关键区识别--以湖北省为例
10
作者 赵晓雪 禹佳宁 周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610-9625,共16页
在经济增长和人口增加的双重压力下,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消耗之间的地理空间分离现象日益突显,凸显了对精细化生态管理的迫切需求,然而传统的保护区划定方法未能充分考虑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性和复杂性。聚焦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流动性及其... 在经济增长和人口增加的双重压力下,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消耗之间的地理空间分离现象日益突显,凸显了对精细化生态管理的迫切需求,然而传统的保护区划定方法未能充分考虑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性和复杂性。聚焦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流动性及其距离衰减特征,通过应用复杂网络分析,构建了一个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应能力的生态保护区划定框架。以湖北省为研究案例,面向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供需调控,结合生态系统服务流构建了生态系统服务可供给网络,并运用复杂网络结构分析与聚类算法,有效识别了关键的生态管理区域。结果表明,湖北省的生态服务网络呈现出多层次复杂结构,尤其是在空间分布上,各区域节点的服务供给能力和控制作用表现出显著差异性,突显了生态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复杂交互关系。服务供给呈“西高东低”,服务需求则集中在中部城市化水平高的区域,网络中存在的不均衡、关键节点分布不均匀以及连通性和稳定性有待提升等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中部地区的低连通性,可能对生态服务的流动性和效率构成限制。在此基础上,划定了生态系统服务优先保护格局分区和整体性的指导框架,将湖北省划分为生态保护区、源地连通区、保育提升区、人地协调区和生态恢复区。总的来说,本研究提出的方法不仅揭示了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流动模式,还实现了生态系统服务可供给网络的量化评估,研究结果为湖北省提供了生态保护与资源配置的科学依据,并为跨区域生态资源管理和制定可持续的生态平衡策略提供了一个可实施的工作路径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可供给网络 生态系统服务流 复杂网络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川南经济区生态网络构建
11
作者 康澳 周欣颖 干晓宇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203,共10页
为有利于提高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格,本研究以川南经济区为研究范围,采用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结果提取生态源地,采用可能连接度指数评价源地重要性程度,再采用MCR模型识别潜在廊道和生态节点,得到川南经济区... 为有利于提高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格,本研究以川南经济区为研究范围,采用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结果提取生态源地,采用可能连接度指数评价源地重要性程度,再采用MCR模型识别潜在廊道和生态节点,得到川南经济区生态网络总体格局.结果显示:(1)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识别出生态极重要区6133.50 km^(2);(2)结合生态功能重要性和景观结构重要性,共选取27块生态源地,占研究区面积的12.97%;(3)识别潜在生态廊道57条,生态节点21个,生态断裂点24个.针对网络重点要素提出了优化建议,构建了“一核五心,一带多廊”网络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生态系统服务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川南经济区
下载PDF
多主体合作如何实现高数字创新绩效?——基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的组态研究
12
作者 刘经涛 宁连举 高琦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4,共13页
基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视角,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究多主体合作模式如何实现高数字创新绩效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中,不存在实现高数字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五种要素的合作组合形成了实现高数字创新绩... 基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视角,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究多主体合作模式如何实现高数字创新绩效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中,不存在实现高数字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五种要素的合作组合形成了实现高数字创新绩效的多样化组态;存在四条具有“殊途同归”特征的实现高数字创新绩效的组态路径,包括“政府辅助下的高校及科研机构与数字用户双元驱动型”“合作企业、数字用户和政府三元驱动型”“数字用户辅助下的合作企业与融资中介机构双元驱动型”“高校及科研机构主导下的政府与融资中介机构双元驱动型”以及一条实现非高数字创新绩效的组态路径;实现高数字创新绩效的组态路径存在企业性质视角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合作 数字创新绩效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数字创新企业
下载PDF
数字平台金融生态系统的网络赋能与价值共创———基于蚂蚁集团动态共演逻辑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莹 许晓惠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91,共13页
平台经济聚焦数字平台及其生态系统,既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路径,又发挥着驱动实体经济成长的基本功能。本文将数字平台生态观与社会网络理论对话,纵向剖析蚂蚁集团数字平台金融生态系统的网络赋能、价值共创及两者关系作用机制。研究发... 平台经济聚焦数字平台及其生态系统,既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路径,又发挥着驱动实体经济成长的基本功能。本文将数字平台生态观与社会网络理论对话,纵向剖析蚂蚁集团数字平台金融生态系统的网络赋能、价值共创及两者关系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平台金融生态系统以平台网络为价值共创的赋能基础,网络赋能促进价值共创,反推新一轮网络赋能,遵循“平台网络Ⅰ-网络赋能-共创价值输出-平台网络Ⅱ-网络赋能优化”路径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正反馈循环,共同作用于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本文深化了数字平台金融生态演进背后阶段化、连续性的赋能机理研究,对数字金融平台充分发展和赋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向而行、深度融合”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平台金融生态系统 网络赋能 价值共创 案例研究
下载PDF
网络生态视域下网络空间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及其关系演变
14
作者 杨雅雯 周建青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79,87,共6页
本文以网络生态理论为视角,将我国网络空间中多元主体与环境的具体运行过程联系起来,重点分析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政府、互联网企业、社会组织、网民四大治理主体的地位、功能及其关系的演变。研究认为,网络生态系统内部四大治理主体参... 本文以网络生态理论为视角,将我国网络空间中多元主体与环境的具体运行过程联系起来,重点分析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政府、互联网企业、社会组织、网民四大治理主体的地位、功能及其关系的演变。研究认为,网络生态系统内部四大治理主体参与网络空间的行为,所担当生产者、传递者、消费者、分解者、监管者的角色,随政治、经济、人文、技术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发生了较大的变动,且多元主体的关系历经“塔式分离依附型—链式沟通依附型—环式协商自主型—网式合作自主型”四个阶段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从开放性、整体性、多样性、动态性四方面提出建设良好网络空间生态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网络生态 多元主体 治理 关系演变
下载PDF
基于不同主体的生态系统服务流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苹果供给服务为例
15
作者 陈文婷 陈海 +1 位作者 贾哲 耿甜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1-262,共12页
揭示食物供给服务流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是保证粮食安全、确保该服务持续供给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依据。以苹果供给服务为例,首先构建了研究理论框架,随后采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客商、企业、电商3类主体作用下苹果供给... 揭示食物供给服务流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是保证粮食安全、确保该服务持续供给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依据。以苹果供给服务为例,首先构建了研究理论框架,随后采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客商、企业、电商3类主体作用下苹果供给服务流(apple provision service flow,APEF)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APEF时间上呈季节式变化,秋季流量最高,夏季最少,受节假日影响“波峰”型态势明显,不同主体差异较大;②空间上呈“喇叭”状多核心分布,主要流向为华东、华南、西南地区,其中客商呈“南—北”走向的放射状,企业呈“三核三线”状,电商呈“多核心串珠状”;③APEF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苹果产量、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研究结论可为解决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时空错配及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流 主体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幼儿阅读生态系统构建与出版社主体功能发挥
16
作者 刘思危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58-62,共5页
幼儿阅读生态系统是在生产者、中介者和消费者等行为主体的复杂关系链下,以信息交互为核心,以微、中、宏环境为依托,各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出版社占据着关键的主体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通过与系统中的作家、图书... 幼儿阅读生态系统是在生产者、中介者和消费者等行为主体的复杂关系链下,以信息交互为核心,以微、中、宏环境为依托,各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出版社占据着关键的主体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通过与系统中的作家、图书馆、书店、幼教机构、家庭、社区、政府等行为主体深度合作,可增强阅读服务合力,改善幼儿阅读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社 幼儿阅读生态系统 主体功能
下载PDF
多元主体参与生态治理的网络模式研究——以“蚂蚁森林”为例
17
作者 晏满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8-66,共9页
多元主体参与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治理的应然之意与现实进路。传统参与模式存在主体单一化、规模局限性和常态化不足等诸多弊疾,而互联网时代网络模式的出现为解决旧有痼疾提供技术可能性。通过对“蚂蚁森林”的案例研究表明,网络模式的结... 多元主体参与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治理的应然之意与现实进路。传统参与模式存在主体单一化、规模局限性和常态化不足等诸多弊疾,而互联网时代网络模式的出现为解决旧有痼疾提供技术可能性。通过对“蚂蚁森林”的案例研究表明,网络模式的结构组成可归结为多元主体相互联结形成的关系网络和线上线下参与的双层空间。网络模式的本质在于结构赋能降低多元主体参与生态治理的门槛条件、心理赋能培育环保文化和资源赋能拓展参与功能边界等三种技术赋能机制实现其作用。网络模式使多元主体参与生态治理破除传统壁垒,实现了价值共创的“最大公约数”,且本土的实践成效和海外复制推广愈加凸显该模式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主体 生态治理 网络模式 “蚂蚁森林” 技术赋能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网络复杂性预测黄土高原造林恢复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18
作者 董政宏 张君红 +6 位作者 何佳 王健宇 李玉玉 冀泳標 刘凯茜 王振刚 陈文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44-2560,共17页
人类活动导致黄土高原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进而降低了生态系统功能。人工造林是该区域退化土地恢复的重要措施。现有的生态修复研究通常侧重于微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对单一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而忽略了微生物间存在的相互作... 人类活动导致黄土高原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进而降低了生态系统功能。人工造林是该区域退化土地恢复的重要措施。现有的生态修复研究通常侧重于微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对单一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而忽略了微生物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EMF)的关系。为探究造林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网络复杂性与EMF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时空代换法(space-time substitution method),沿50年造林恢复时间序列,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造林恢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网络复杂性以及与土壤养分循环相关的10个生态系统功能指标的影响,明确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与EMF的关系。结果表明,随造林恢复时间序列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综合多样性、网络复杂性和EMF均呈现出显著增加后下降的趋势(P<0.05),其中土壤微生物综合多样性和网络复杂性在第8年达到最高值,EMF在第20年达到最大值。在未控制土壤环境因素时,细菌和古菌多样性与EMF无显著相关性,真菌多样性与EMF呈显著正相关(P<0.001);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综合多样性和网络复杂性均与EMF显著正相关(P<0.001),其中土壤微生物网络复杂性对EMF的解释度更高。通过偏回归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控制土壤因子影响后发现,尽管土壤微生物的综合多样性和网络复杂性对EMF的解释度(P<0.001)均降低,但土壤微生物网络复杂性对EMF的解释度仍高于微生物综合多样性。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通过土壤微生物网络复杂性对造林修复地的EMF产生间接影响。综上所述,相较于土壤微生物综合多样性,微生物网络复杂性能够更好地预测EMF。而且,土壤微生物综合多样性主要通过促进网络复杂性间接正向影响EMF。本研究揭示了造林恢复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特征与EMF的关系,为退化修复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提供了新的微生物调控机制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恢复 微生物多样性 共现网络分析 网络复杂性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构建逻辑、运行机制与治理策略研究
19
作者 张雷 刘晓莉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6期62-68,共7页
大数据时代,一个健康、绿色、文明、有序的网络舆情生态能为高校功能的正常运转带来重要效用。高校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是指基于高校治理框架,在网络热点事件的衍生发展过程中涉及的网络舆情主体、网络舆情客体、网络舆情介体、网络舆情环... 大数据时代,一个健康、绿色、文明、有序的网络舆情生态能为高校功能的正常运转带来重要效用。高校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是指基于高校治理框架,在网络热点事件的衍生发展过程中涉及的网络舆情主体、网络舆情客体、网络舆情介体、网络舆情环体等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网络信息生态系统。文章基于生态学理论,从内生动力和外推动力两个方面探究了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构建逻辑,并从衍生形成机制、传播扩散机制、发酵成长机制、调解应对机制、复盘总结机制五方面全面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并且从法治保障、文化氛围、协同治理、技术服务、队伍培育等方面探讨高校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高校网络舆情生态系统 运行机制 治理
下载PDF
旅游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要素及联结机制研究——基于组织间网络视角
20
作者 赵俊舟 李云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13期16-18,共3页
为了剖析旅游产业集群创业生态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联结机制,本文从组织间网络视角剖析了旅游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要素,并探究了该集群的创新生态系统的联结机制。研究发现旅游产业集群内的旅游企业、政府部门、科研单位、旅游中... 为了剖析旅游产业集群创业生态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联结机制,本文从组织间网络视角剖析了旅游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要素,并探究了该集群的创新生态系统的联结机制。研究发现旅游产业集群内的旅游企业、政府部门、科研单位、旅游中介服务组织和投资金融机构所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推动集群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转。研究该集群创新生态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联结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其创新动能,促进旅游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间网络 旅游产业集群 生态系统 联结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