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保护空间识别——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文静 逯非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74-2085,共12页
构建国土空间修复与保护识别体系可以有效实现区域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然而,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和规划缺乏从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角度识别关键生态修复与保护区。因此构建了系统的生态修复与保护空间识别方法,以实现区域协调... 构建国土空间修复与保护识别体系可以有效实现区域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然而,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和规划缺乏从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角度识别关键生态修复与保护区。因此构建了系统的生态修复与保护空间识别方法,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基于该方法,以北京市为例,通过评估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问题,构建生态修复与保护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 2000—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和质量退化区主要集中在平原区和密云水库北部,面积为760.4 km^(2);生态系统质量低下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山区和东北部山区,面积为4925 km^(2);水土流失问题区零星分布在山区,面积为130.1 km^(2);基于以上三者的北京生态修复建议区总面积5606 km^(2)。(2)建议北京生态保护区6391 km^(2),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和西南部山区,保护了79.63%的水源涵养功能,74.97%的土壤保持功能,58.79%的洪水调蓄功能和60.3%的自然栖息地。本研究构建的生态修复与保护空间识别方法体系,为北京生态修复和保护规划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为其他地区的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质量 生态问题 生态修复与保护
下载PDF
广西喀斯特湿地价值评价及生态修复与保护模式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秦立公 胡娇 +1 位作者 朱可可 田应东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284-288,共5页
针对农村土地等资源碎片化,从喀斯特湿地的自然特性进行分析,基于田野调查和专家深度访谈结果,分析广西省喀斯特湿地的生态资源特征及其环境、社会价值,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综合评价其生态价值,提出基... 针对农村土地等资源碎片化,从喀斯特湿地的自然特性进行分析,基于田野调查和专家深度访谈结果,分析广西省喀斯特湿地的生态资源特征及其环境、社会价值,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综合评价其生态价值,提出基于绿色理念和跨界集成的喀斯特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模式,并就这一模式提出了乡村海绵化、农业有机化、设施生态化、生产集成化、生态体系联通化、植被多样化的实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喀斯特湿地 湿地价值评价 生态修复与保护 实现模式
下载PDF
短港河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
3
作者 尹伟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1期166-167,169,共3页
根据短港河的水资源现状、河流水系分布、水生生物状况、河流的监管四个方面的调查结果,找出河道水生态问题及成因。按照环境保护及经济发展统筹协调的原则制定了短港河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对规划进行生态需水保障、水质维护及改善... 根据短港河的水资源现状、河流水系分布、水生生物状况、河流的监管四个方面的调查结果,找出河道水生态问题及成因。按照环境保护及经济发展统筹协调的原则制定了短港河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对规划进行生态需水保障、水质维护及改善、河流地貌形态保护与修复、水源地保护四个方面的效果分析,并提出规划落实的保障措施。对类似的县级河道的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的制定及实施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问题 生态修复与保护 规划实施
下载PDF
以河长制为依托的水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 被引量:4
4
作者 邱若莲 《河北企业》 2019年第12期8-10,共3页
《环境保护法》第四条将保护环境纳入国家的基本国策,加强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随着现今城乡人口急剧增长,长期的工业、农业、生活污染等问题的出现,导致了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气候变化不合理等生态问题,尤其是对流域水... 《环境保护法》第四条将保护环境纳入国家的基本国策,加强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随着现今城乡人口急剧增长,长期的工业、农业、生活污染等问题的出现,导致了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气候变化不合理等生态问题,尤其是对流域水环境的污染更甚.故而,对于开展流域生态水环境管理与保护工作就显得更加迫切了.但是解决水环境问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河长制在这一情形下应运而生.全面推行河长制有利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解决我国复杂的水环境问题,维护河湖健康,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的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环境问题 生态修复与保护
下载PDF
湛江湾(北部)海岸带综合整治及修复项目
5
作者 关雪莹 汤爱玲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第17期62-64,共3页
湛江海湾位于粤西雷州半岛的东北侧,曾名“广州湾”,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地理区域优势,为湛江市最大的港湾。近年来湾内开发利用强度增加,周边污染源的排放以及渔船、商船等移动污染源增加,对该海岸带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逐渐成为... 湛江海湾位于粤西雷州半岛的东北侧,曾名“广州湾”,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地理区域优势,为湛江市最大的港湾。近年来湾内开发利用强度增加,周边污染源的排放以及渔船、商船等移动污染源增加,对该海岸带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逐渐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这个基础上研究湛江湾海岸带综合改造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已有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借鉴国内外典型海岸带的管理措施,针对湛江湾依旧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城市定位 悬浮物 红树林 生态修复与保护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演变、修复与保护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志刚 史小明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33-41,共9页
探讨了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的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分析了湿地面积变化、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退化现状与原因。分析表明,国家近20年来在青藏高原实施的生态保护、修复及生态工程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形势依然严峻... 探讨了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的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分析了湿地面积变化、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退化现状与原因。分析表明,国家近20年来在青藏高原实施的生态保护、修复及生态工程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保护和修复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作,今后要加强生态修复技术研发项目与工程类项目的衔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高退化湿地的自然恢复能力。同时,要构建适于青藏高原高寒湿地保护效应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完善重大工程项目的系统监测与评价。在黄河、长江上游源区布局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将与三江源区同样重要的黄河首曲湿地、若尔盖湿地纳入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统筹规划,建立健全科技服务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湿地 生态系统演变 水源涵养功能 生态修复与保护
原文传递
海绵城市建设促渗保泉方案及其效果评估——以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为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宋剑英 王建龙 +2 位作者 赵梦圆 宫永伟 李俊奇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26,共7页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不透水区域面积逐年增加,阻断了雨水的下渗通道,改变了区域雨水循环过程,导致洪涝风险增加、径流污染加剧、水资源流失、地下水补给涵养能力降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促渗保泉为目...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不透水区域面积逐年增加,阻断了雨水的下渗通道,改变了区域雨水循环过程,导致洪涝风险增加、径流污染加剧、水资源流失、地下水补给涵养能力降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促渗保泉为目标,通过对历史降雨资料和泉水水位数据分析,选择1985年作为泉水喷涌的典型年,采用变参系数法计算得出了典型年的地下水补给量为964.2万m^3,2015年作为水平年,其地下水补给量为698.8万m^3,因此,确定地下水补给目标增量为265.43万m^3/年。根据上述目标,并结合试点区水文地质条件和下垫面组成现状,提出了基于'源头—中途—末端'全流程管控的促渗保泉建设方案,借助于Infoworks ICM模型对试点区域进行集水区划分和子流域概化,以排水分区为单元,对促渗保泉方案的效果进行了连续模拟评估。结果表明:海绵城市建设后试点区域多年平均入渗量为1 479.4万m^3,大于964.2万m^3的保泉目标,试点区采用的75%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基本可以满足促渗保泉的目标要求。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对促渗保泉、涵养地下水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渗保泉 海绵城市 Infoworks ICM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地下水资源保护 地下水超采 生态修复与保护
下载PDF
新乡市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对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冯秀芳 《轻工科技》 2020年第2期91-92,134,共3页
采取"治"(污染治理)措施,将污染物总量降低到环境容量基本能接纳的水平,采取"用"(循环利用)和"保"(生态修复与保护),减少废水排放并提高流域内水体自净能力,逐步向水环境容量逼近。利用"治、用、保&... 采取"治"(污染治理)措施,将污染物总量降低到环境容量基本能接纳的水平,采取"用"(循环利用)和"保"(生态修复与保护),减少废水排放并提高流域内水体自净能力,逐步向水环境容量逼近。利用"治、用、保"综合治理模式,最终实现流域水环境总体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治理 循环利用 生态修复与保护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要素关联性分析——以长白山地区为例 被引量:29
9
作者 于恩逸 齐麟 +7 位作者 代力民 于大炮 赵福强 周莉 周旺明 朱琪 毛诚瑞 吴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837-8845,共9页
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各要素相互关系的深入理解是对其实行保护、系统治理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长白山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叠置分析法定量分析该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各要素间的关联性,解构各要... 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各要素相互关系的深入理解是对其实行保护、系统治理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长白山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叠置分析法定量分析该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各要素间的关联性,解构各要素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程度,并量化其依存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各市人口数量、城镇面积与耕地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口数量:R^2=0.789,P<0.05;城镇面积:R^2=0.863,P<0.05);耕地的分布与地表水体的分布具有较高的空间相关性(r=0.812),两者的数量关系也呈显著正相关(R^2=0.96,P<0.01);区内河流分布、土壤类型与地形、地貌密切相关;区内各市水土流失面积与其森林覆盖率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R^2=0.824,P<0.05)。由此可见,6个要素之间存在很明显的依存关系。因此,长白山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保护与修复应该重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针对其系统性和整体性特征实施相应的保护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内部联系 系统治理 生态与保护修复 长白山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