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创新体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唐善茂 李守义 《矿产与地质》 2006年第2期191-195,共5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传统技术创新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整合生态创新体系的各个要素,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念创新体系、生态制度创新体系和生态技术创新体系,进而建立起矿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创新体系的模型。
关键词 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 生态创新体系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生态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贾玉巧 《农村科学实验》 2017年第10期120-122,共3页
梳理相关创新理论和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郑洛新三市的各自创新优势和特点,提出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思路、主要任务、具体举措等力争构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协同发展、特色明显的生态创新体系,打造产业发展差异化、... 梳理相关创新理论和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郑洛新三市的各自创新优势和特点,提出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思路、主要任务、具体举措等力争构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协同发展、特色明显的生态创新体系,打造产业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的创新示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创新 生态创新体系
下载PDF
生态伦理观与生态创新体系的建立
3
作者 韩晔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45-48,共4页
该文首先回顾了人类认识自然的历程,从时间维度拓展到地理空间维度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出自然观念的时间过程性和空间不平衡。文章进一步探讨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和人类的生态发展观及可持续发展观的价值观念,并以可可西里... 该文首先回顾了人类认识自然的历程,从时间维度拓展到地理空间维度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出自然观念的时间过程性和空间不平衡。文章进一步探讨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和人类的生态发展观及可持续发展观的价值观念,并以可可西里的藏羚羊盗猎者和保护队之间的冲突为例,阐述了两者在现实抉择中的矛盾。文章最后提出构建生态创新体系,实现理论创新体系同技术创新体系和制度创新体系的有机结合,并在后两者的领域内寻求化解理论冲突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观 生态发展观 生态创新体系
下载PDF
“新财经”视野下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梁慧 夏保国 詹丽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15,共4页
新财经教育是传统财经教育转型和创新的协同进步,是贯彻国家“四新”战略,落实“新文科”战略和“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体现。从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入手,探讨“新财经”与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耦合基础。在“三... 新财经教育是传统财经教育转型和创新的协同进步,是贯彻国家“四新”战略,落实“新文科”战略和“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体现。从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入手,探讨“新财经”与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耦合基础。在“三有三实”新财经酒店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基于服务地方经济、协同育人平台、融合融通培养三个层面,系统设计产业资源、社会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双向实时流通和共享的长效渠道及创新创业实践育人路径,构建了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为“新财经”视野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对引领数字时代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财经 本科 酒店管理 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下载PDF
南通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与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双 张小丹 葛健康 《当代县域经济》 2024年第6期26-28,共3页
产业生态化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有效途径。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要以科技... 产业生态化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有效途径。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同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24年九大重点工作之首即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创新 产业生态 创新生态体系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经济体系 生态产业化 智能制造装备 提质增效
下载PDF
鄂尔多斯市构建高效创新生态体系研究
6
作者 李秋月 《北方经济》 2024年第5期66-69,共4页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创新生态体系则是科技创新更具活力和更可持续的重要保障。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构建高效创新生态体系对于提高创新整体效能、持续激发创新活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鄂尔多斯市构建高效创新生态体系的基础和短板,有针...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创新生态体系则是科技创新更具活力和更可持续的重要保障。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构建高效创新生态体系对于提高创新整体效能、持续激发创新活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鄂尔多斯市构建高效创新生态体系的基础和短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协同多元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资源要素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市 创新生态体系 科技创新 高效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产业发展体系与创新生态体系的耦合关系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7
作者 陈海兰 赵天翊 《技术与市场》 2024年第11期1-6,共6页
低碳绿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是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成都不仅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更是西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在国家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双碳”目标下,成都新能源产业如何创新发展,新能源产业体系... 低碳绿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是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成都不仅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更是西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在国家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双碳”目标下,成都新能源产业如何创新发展,新能源产业体系如何优化升级显得至关重要。以成都市作为城市样本,结合新能源产业的特征,构建了新能源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政用产学研”角度出发,构建了新能源产业创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耦合理论构建了成都新能源产业发展体系与创新生态体系的耦合分析模型,对2018—2022年2个系统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了成都市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和体系升级优化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新能源产业 产业发展体系 创新生态体系 成都
下载PDF
京沪独角兽企业成长环境比较研究——城市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视角 被引量:40
8
作者 陈强 肖雨桐 刘笑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6-114,共9页
在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的国内外背景下,创新创业生态良好的城市相继出现独角兽企业涌现的现象。文章基于国内外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结合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相关理论,探究城市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分析独角兽企业集聚和良好... 在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的国内外背景下,创新创业生态良好的城市相继出现独角兽企业涌现的现象。文章基于国内外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结合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相关理论,探究城市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分析独角兽企业集聚和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之间的关系,进而比较北京和上海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并对优化上海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提出建议,以推动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独角兽企业 上海 北京
下载PDF
区域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4
9
作者 龙海波 杨超 《发展研究》 2014年第11期19-22,共4页
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体系要为创新创业提供富集并充满活力的核心要素,还应有适于科技资源配置和流动的体制机制,以及鼓励创新的包容性文化等。以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深圳市为代表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安徽合芜蚌自主创新... 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体系要为创新创业提供富集并充满活力的核心要素,还应有适于科技资源配置和流动的体制机制,以及鼓励创新的包容性文化等。以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深圳市为代表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安徽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在推进创新生态体系建设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主要包括: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面向全球整合创新资源、发挥创新载体协同作用、推动科技金融有效结合、不断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但是,也必须清醒认识创新生态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比如,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仍不够突出,科技创新链条之间的协同性较弱,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的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等。因此,必须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切实发挥企业的主体创新作用,逐步构建起符合创新生态环境的开放式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创新生态体系 基本经验
下载PDF
从“带土移植”到创建创新生态体系——基于同方威视的探索式案例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金希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75,共10页
同方威视公司是中国产学研结合实现重大原始创新的典型案例。但是,已有文献对同方威视创新经验的研究很不充分。作者对同方威视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性案例研究。本文系统刻画了同方威视成长过程及"带土移植"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 同方威视公司是中国产学研结合实现重大原始创新的典型案例。但是,已有文献对同方威视创新经验的研究很不充分。作者对同方威视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性案例研究。本文系统刻画了同方威视成长过程及"带土移植"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本文发现,"带土移植"是一种重要的机制创新,它成功地将大学的人才、知识资源和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链接起来,有力地促进了复杂技术成果的快速高效转化和持续创新。"带土移植"的过程就是产学研合作创建"创新绿色通道"、继而形成良性创新生态体系的过程。同方威视的创新模式具有较强的普适意义,是可以效仿和推广的。论文的结论和见解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中国创新体系特性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土移植 创新生态体系 创新通道 科技成果转化 复杂产品系统
下载PDF
天津市休闲农业创新生态体系构建及实施路径 被引量:3
11
作者 郁滨赫 郭华 +1 位作者 董霞 李瑾 《农业科技管理》 2017年第4期16-19,85,共5页
文章根据统计数据及实地调研分析认为,产业支撑体系薄弱、协同联动发展机制尚未形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天津市休闲农业创新发展进程,建议构建天津市休闲农业创新生态体系,通过增加休闲农业创新投入、突出... 文章根据统计数据及实地调研分析认为,产业支撑体系薄弱、协同联动发展机制尚未形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天津市休闲农业创新发展进程,建议构建天津市休闲农业创新生态体系,通过增加休闲农业创新投入、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多聚集区发展、构建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等措施,增强天津市休闲农业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市 休闲农业 创新生态体系 框架结构 实施路径
下载PDF
“互联网+制造2025”的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钟荣丙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8年第1期10-18,共9页
基于创新范式的嬗变,分析了"互联网+"助推"中国制造2025"和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综合动因和现实必然,探索了"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融合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实现途径,剖析了协同创新生态体系... 基于创新范式的嬗变,分析了"互联网+"助推"中国制造2025"和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综合动因和现实必然,探索了"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融合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实现途径,剖析了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外向结构、内向结构和系统结构,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区域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和以创新绩效、创新网络及创新群落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建立了一整套"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综合治理策略和工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 协同创新生态体系
下载PDF
论高校大学生创新生态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
13
作者 方忠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在高等学校的办学实践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居于突出的地位。高校需要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致力于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大学生创新生态体系大体上包括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平台、创新文化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创新生态体系 创新型人才 创新平台
下载PDF
构建科技金融创新生态体系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占强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0年第9期47-49,共3页
科技金融是发展高科技的重要领域,回顾了科技金融与创新生态理论,分析了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科技金融理论创新不足、科技金融发展方式亟须转型升级、区域科技金融融资市场不完善、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有偏颇,提出创新... 科技金融是发展高科技的重要领域,回顾了科技金融与创新生态理论,分析了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科技金融理论创新不足、科技金融发展方式亟须转型升级、区域科技金融融资市场不完善、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有偏颇,提出创新科技金融理论、推动科技金融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加速区域科技金融融资市场发展完善、出台加快构建创新生态圈的扶持政策等发展科技金融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创新生态体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
下载PDF
创新生态体系研究演进及创新平台模式案例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哲 《当代经济》 2019年第7期102-105,共4页
本研究从创新生态体系文献入手,使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和可视化软件技术绘制了创新生态体系研究聚类特征,描述了创新生态体系研究的源起、发展和趋势。通过对平台模式下的创新生态体系案例的分析,说明了当前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的形成、架构... 本研究从创新生态体系文献入手,使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和可视化软件技术绘制了创新生态体系研究聚类特征,描述了创新生态体系研究的源起、发展和趋势。通过对平台模式下的创新生态体系案例的分析,说明了当前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的形成、架构和问题。研究表明,公共科技创新平台是构建创新生态体系的关键,通过制定创新平台加盟策略和创新成果交易定价策略,利用交叉网络外部性可以吸引更多的会员企业加入创新平台。在此基础上,创新生态体系还需进一步明确主体要素的功能定位,识别资源要素的约束条件,制定环境要素的激励机制,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生态体系 创新平台 案例分析
下载PDF
河南省科技型人才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善甫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第12期57-63,共7页
河南省科技型人才队伍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着高层次人才总量相对匮乏、人才结构布局不协调、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研发投入偏少等突出问题,建设科技型人才创新创业生态体系要更加注重底线思维、重大科技任务的组织实施及科技... 河南省科技型人才队伍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着高层次人才总量相对匮乏、人才结构布局不协调、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研发投入偏少等突出问题,建设科技型人才创新创业生态体系要更加注重底线思维、重大科技任务的组织实施及科技、产业、金融协同发展。河南省打造科技型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要进一步优化政策体系,高标准谋划建设重大创新平台,进一步优化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充分发挥高校创新创业的基础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科技型人才 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下载PDF
苏州着力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涛 《唯实》 2020年第6期62-68,共7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只有坚持全面创新,以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为发展方向,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才能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效率。当前正处于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必须牢牢把握全球经济发展的脉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制度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只有坚持全面创新,以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为发展方向,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才能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效率。当前正处于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必须牢牢把握全球经济发展的脉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人才创新、文化创新、生态创新,充分释放政策红利,为确保经济稳增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必须一体推进、一起发力,尤其是要根据发展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经济发展 人才创新 生态创新 改革攻坚 创新生态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 全面创新
下载PDF
区域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翁亚明 王海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7-23,36,共8页
区域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对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三大创新群落及创新环境角度,采用"最小-最大标准化"的数据处理方法,将合肥市与其他25个省会城市进行对比,分析、归纳了当前合肥市创新生态体... 区域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对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三大创新群落及创新环境角度,采用"最小-最大标准化"的数据处理方法,将合肥市与其他25个省会城市进行对比,分析、归纳了当前合肥市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生态体系 创新群落 优化对策
下载PDF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创新生态体系与产业发展体系的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天翊 罗欣伟 雷家骕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06-512,529,共8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本文在创新系统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创新生态体系和产业发展体系。论述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创新生态体系和产业发展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本文在创新系统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创新生态体系和产业发展体系。论述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创新生态体系和产业发展体系的特征,构建了指标评价体系。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创新生态体系从"政用产学研"角度出发,以政府创新活动、用户需求、企业创新活动、高校创新活动、科研机构创新活动为一级指标。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所需的产业发展体系结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竞争力、产业控制力、产业发展力、产业环境角度作为一级指标。探索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创新生态体系和产业发展体系的耦合关系,构建了耦合分析模型,分析了2013-2017年两体系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变化趋势,并提出了体系升级优化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 高质量发展 创新生态体系 产业发展体系 耦合
下载PDF
创新生态竞争视角下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力 于磊 +3 位作者 杭磊 王赫然 沙锐 田满霞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5期65-71,共7页
为进一步综合研究分析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策略,以1321家全国新型研发机构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总结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有关文献及有关理论研究,构建新型研发机构核心竞争力六维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人工蜂群(ABC)算法优化后的BP... 为进一步综合研究分析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策略,以1321家全国新型研发机构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总结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有关文献及有关理论研究,构建新型研发机构核心竞争力六维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人工蜂群(ABC)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新型研发机构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35.30%的新型研发机构核心竞争力处于较强水平,总体上新型研发机构核心竞争力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前景;新型研发机构主要通过延长创新服务链条、创新科技成果对接机制等策略占据有利的生态位。新型研发机构未来要进一步强化科技人才培养能力,创新企业孵化机制,激发科技金融竞争力来进一步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生态体系 新型研发机构 ABC-BP网络模型 核心竞争力 发展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