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赞化育:生态语境下的《中庸》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单虹泽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34-40,共7页
《中庸》思想建立在"天人合一"的观念之上,具有明确的生态向度。它的生态思想主要包括:"天命之谓性"的生态本体论。《中庸》确立了人与自然统一的本体论基础。人被置于自然的流行之中,服从自然的规律,又主动参赞天... 《中庸》思想建立在"天人合一"的观念之上,具有明确的生态向度。它的生态思想主要包括:"天命之谓性"的生态本体论。《中庸》确立了人与自然统一的本体论基础。人被置于自然的流行之中,服从自然的规律,又主动参赞天地的化育。"中"、"仁"、"诚"、"鬼神"的生态范畴论。这些范畴围绕着天人关系而展开,并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庸》内在的生态精神。"尽性"、"明诚"、"慎独"的生态功夫论。在《中庸》那里,人的生态责任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得到落实,体现了人对宇宙的生态关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生态境界论。《中庸》的最高境界是"至诚",主要表现为道德主体将实现自己的本性和让他人与天地万物实现各自的本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把自己提升到与天地同德同行的地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生态本体论 生态范畴论 生态功夫论 生态境界论
下载PDF
儒家生态哲学的元理论体系建构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2
作者 乔清举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2-67,共6页
儒家哲学本质上也是生态哲学。儒家生态哲学的元理论体系包括天人关系论、生态本体论、生态德性论、生态功夫论、生态境界论、生态范畴论等。较之通常的儒家哲学研究,儒家生态哲学研究所涉及的史料范围更为广泛,其采用的"从根源出... 儒家哲学本质上也是生态哲学。儒家生态哲学的元理论体系包括天人关系论、生态本体论、生态德性论、生态功夫论、生态境界论、生态范畴论等。较之通常的儒家哲学研究,儒家生态哲学研究所涉及的史料范围更为广泛,其采用的"从根源出发的语境还原""视域的移置重合"等方法更加具有突破学界自觉或不自觉地广泛运用的主客对立原则的特点,有利于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认识、促进中国哲学参与世界哲学话语体系建构、确立中国文化与哲学的世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生态哲学史 生态本体论 生态德性论 生态功夫论 生态境界论 生态范畴论
原文传递
湛若水生态哲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乔清举 魏云涛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3-110,共8页
甘泉的生态哲学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系统化和深化,包括“生生,天地之仁”的生态本体论、“人心即天地之心”的生态德性论、“体物不遗”与“参赞化育”的生态功夫论和“万物同体”的生态境界论。在他的生态哲学中,天人合一是人的本质... 甘泉的生态哲学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系统化和深化,包括“生生,天地之仁”的生态本体论、“人心即天地之心”的生态德性论、“体物不遗”与“参赞化育”的生态功夫论和“万物同体”的生态境界论。在他的生态哲学中,天人合一是人的本质和世界的生生之仁的本质的统一;“体物不遗”与“参赞化育”的功夫论说明人不仅静态地与世界的生态本质一致,而且动态地通过生态实践帮助天地万物实现其生生本质,从而实现人自身的本质;“万物同体”的生态境界是通过生态实践功夫所达到的主客统一的精神层次,包含参赞化育的道德实践而又超越道德实践,包含情景交融的审美趣味而又超越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一之学 生态本体论 生态德性论 生态功夫论 生态境界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