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0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重点森林生态功能区产业生态化水平测度与产业-生态的协调发展
1
作者 张旖琳 吴相利 王丽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985-6002,共18页
以9个国家重点森林生态功能区作为实证研究区域,构建产业化和生态化两个子系统及产业生态化系统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剪刀差模型、耦合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MGWR模型等方法,从县域尺度测度生态功能区建... 以9个国家重点森林生态功能区作为实证研究区域,构建产业化和生态化两个子系统及产业生态化系统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剪刀差模型、耦合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MGWR模型等方法,从县域尺度测度生态功能区建设12年来产业化水平、生态化水平及产业生态化水平发展变化,分析产业化、生态化两个子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差异及动态演化趋势,剖析影响产业生态化发展因素为产业生态化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1)12年间产业生态化呈低水平的小幅上升态势,9个功能区间的最大差距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发展态势。不同功能区间产业生态化水平及产业化水平、生态化水平差异均较大,不同功能区产业生态化水平发展变化的主要内部动因存在较大差异;产业化水平和生态化水平总体均呈小幅上升态势,产业化总体水平低于生态化水平,9个功能区间的最大差距均呈先下降收敛后上升发散的态势;产业生态化、产业化、生态化水平均表现为前一阶段增长快于后一阶段,且后一阶段增速下滑幅度大。(2)12年间产业化与生态化系统二者协调度实现由初级协调到中级协调的提升,9个功能区间协调水平最大差距呈持续上升发展态势。186个县域样本总体协调水平分布呈以初级、中级协调为主,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良好协调县份少的“纺锤”形态;产业化增长速率快于生态化增长速率,产业化与生态化发展速率的剪刀差呈小幅下降态势,产业化与生态化发展间差异逐渐缩小,趋向于共同发展阶段。(3)城镇化率、人口密度、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财政自给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万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对产业生态化水平呈正向影响,且城镇化率为影响产业生态化水平的正向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生态化水平 协调发展 影响因素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 森林生态
下载PDF
基于生态功能分区的广东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特征研究
2
作者 庄伟 严明 +3 位作者 伦见强 彭叶棉 吕逵弟 涂家财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4期131-137,共7页
开展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动态研究,是评估广东省植被碳汇、生态修复效果的需要。根据广东省生态功能区划,本研究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分析2001—2022年广东省植被NPP变化趋势,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南岭区E1和粤中... 开展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动态研究,是评估广东省植被碳汇、生态修复效果的需要。根据广东省生态功能区划,本研究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分析2001—2022年广东省植被NPP变化趋势,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南岭区E1和粤中区E2植被NPP多年平均值在1000 gC/(m^(2)·a)以上,成为南岭生态屏障和粤港澳大湾区外围丘陵浅山生态屏障的主体;2)珠三角区E4植被NPP多年平均值在各生态功能分区中最低[491.51 gC/(m^(2)·a)],依赖周边E1和E2生态区为其提供生态系统服务;3)全省植被NPP呈总体增长趋势,粤西区E5植被NPP连片增长最为显著;4)林地恢复对全省植被NPP增长贡献大。一系列生态工程的开展,将为弥补珠三角生态欠账、筑牢粤北生态屏障、实现“双碳”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 趋势分析 生态功能分区 土地利用类型 时空分布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多功能性:概念、指标和经营模拟模型
3
作者 雷相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森林生态系统同时提供多种功能和服务的能力,被称为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可分为生态系统功能多功能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多功能性。近年来,生态学领域对生物多样性与多功能性关系机理、多功能性驱动因子等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持续成为... 森林生态系统同时提供多种功能和服务的能力,被称为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可分为生态系统功能多功能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多功能性。近年来,生态学领域对生物多样性与多功能性关系机理、多功能性驱动因子等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持续成为热点。然而,这些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尤其是在指导森林经营实践方面,尚显不足。森林经营一直以实现多种功能或服务的最大化为目标,但目前还缺乏与生态学中多功能性理论研究的有机联系,迫切需要将二者结合。本文对国际国内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多功能性的概念、指标、评价方法、经营模拟和优化模型进行了综述,认为预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及多功能性、在森林经营单位层面实现多功能性最大化是将来的研究方向。因此,需要加强森林经营模型模拟研究,寻找减少不同服务间冲突、增加协同(即增加多功能性)的经营策略,回答森林经营和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和协调关系及其时空变化等理论和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多功能 森林生长模型 权衡–协调关系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基于RSEI与FAI模型的浙江千岛湖乡村岸水协同修复与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4
作者 王敏 王佳奇 +2 位作者 李俊 尚文 成水平 《园林》 2024年第6期23-32,共10页
千岛湖是截蓄新安江水流而成的山地型人工湖泊,陆域水土流失与水域富营养化问题是导致库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两大关键性因素。选取千岛湖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40个河口村镇作为研究对象,聚焦98~118m高程的岸水交接地带,基于水陆耦合... 千岛湖是截蓄新安江水流而成的山地型人工湖泊,陆域水土流失与水域富营养化问题是导致库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两大关键性因素。选取千岛湖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40个河口村镇作为研究对象,聚焦98~118m高程的岸水交接地带,基于水陆耦合协调的视角,探究该地带在生态过程中水土流失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岸水协同生态修复治理方案,旨在解决“岸水空间生态功能区划如何兼顾应对陆域水土流失与水域富营养化两方面生态风险”的关键性水生态修复问题,建立水体治理的长效机制。根据千岛湖正常高水位,以108~118m高程为陆域范围,以98~108m高程为水域范围,基于研究区域的landsat8卫星遥感数据,运用RSEI模型评价陆域水土流失状况,运用FAI模型评价水域富营养化状况,二者耦合协调分析获得水陆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据此研判关键性水生态问题并分区提出岸水协同生态修复治理措施。结果表明,中度失调河口2个,轻度失调河口2个,濒临失调河口1个,勉强协调河口5个,初级协调河口10个,中级协调河口9个,良好协调河口11个;根据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将40个河口村镇划分为三级生态功能区,其中一级生态功能区重点强化治污措施、二级生态功能区重点提高生态韧性、三级生态功能区重点促进价值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消落带 耦合协调 生态功能区划 千岛湖
下载PDF
北京市中关村绿色创业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评价研究
5
作者 李华晶 康瑷 《科技管理学报》 2024年第1期49-60,共12页
绿色创业生态系统作为绿色低碳循环利用的重要载体,对促进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绿色创业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发展水平,本文选取了2016—2020年北京市中关村示范区的数据为研究样本,以“支持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 绿色创业生态系统作为绿色低碳循环利用的重要载体,对促进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绿色创业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发展水平,本文选取了2016—2020年北京市中关村示范区的数据为研究样本,以“支持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供给功能”4个功能为核心维度构建北京市中关村绿色创业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熵权—TOPSIS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服务功能整体发展态势向好,其中供给功能更为突出;形成了“政策支持—支持功能—服务功能”的明显链式影响结构;服务功能整体以及两两之间的功能耦合协调度呈非线性波动上升状。最后,本文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为北京市中关村绿色创业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的水平提升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业 创业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熵权—TOPSIS 耦合协调
下载PDF
异质性功能区间横向生态补偿分摊机制研究:一个新分析框架
6
作者 李潇 张朝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9,共12页
基于福利经济学与生态文明理念,通过人口、生态、经济与社会各子系统耦合协调性测度的普适模型,预估了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开发区生态产品供给、需求的强度和等级,综合最优协调性差距和空间外溢的距离衰减等因素,设计了两类区域间的生... 基于福利经济学与生态文明理念,通过人口、生态、经济与社会各子系统耦合协调性测度的普适模型,预估了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开发区生态产品供给、需求的强度和等级,综合最优协调性差距和空间外溢的距离衰减等因素,设计了两类区域间的生态产品价值横向补偿分摊系数体系,构建了网络式生态产品价值横向交易运行模式,并以2010—2019年为例进行了测算分析。所得结论强调了生态产品供给和需求区域的补偿机制的重要性,指出供给区域的能力与需求区域的强度影响补偿水平,同时强调生态资源使用者应承担部分责任,并提出动态调整横向补偿机制、拓宽横向交易机制但保留中央政府补偿、逐步过渡至市场交易、推广联动补偿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更公平、有效的生态资源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补偿分摊 耦合协调 重点生态功能
下载PDF
江淮生态大走廊国土空间“三生”功能评价及耦合协调度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安芹 王丹 朱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1-371,共11页
[目的]探讨江淮生态大走廊国土空间“三生”功能时空特征和耦合协调关系,为该区未来高水平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根据影响“三生”功能的因素,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进行了功能评价,应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了耦合协调性分析... [目的]探讨江淮生态大走廊国土空间“三生”功能时空特征和耦合协调关系,为该区未来高水平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根据影响“三生”功能的因素,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进行了功能评价,应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了耦合协调性分析。[结果]①2010—2020年江淮生态大走廊生产功能从低等级快速增加到高等级;随着生产功能飞速增长,生活功能经历增长—下降—增长;生态功能经历下降—恢复;“三生”功能在空间上分布较均衡。②耦合指数和发展指数均快速增长,耦合指数增长速度超过发展指数。③耦合协调度时间上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从基本协调和轻度协调发展到较高协调和高度协调;空间上从有一定差异发展为较均衡。[结论]2010—2020年江淮生态大走廊“三生”功能快速增长,从差异大逐渐向共生融合、有序发展演变,影响现状“三生”功能的主要是生活和生态功能的部分指标,经过一段时间高水平的发展之路,逐步提升生活质量和改善生态水平,未来才能达到高耦合—高级发展—高度协调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三生功能 耦合协调 江淮生态大走廊
下载PDF
省级行政区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与商贸流通效率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普明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56-61,共6页
文章基于2018—2022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与商贸流通效率耦合协调进行了研究,从商贸流通规模、商贸流通结构、商贸流通现代化、资源节约、环境治理和绿色生活6个角度选择14项指标,对省级行政区生态功能... 文章基于2018—2022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与商贸流通效率耦合协调进行了研究,从商贸流通规模、商贸流通结构、商贸流通现代化、资源节约、环境治理和绿色生活6个角度选择14项指标,对省级行政区生态功能区域的商业流通业与绿色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我国省级行政区生态功能区绿色协调发展指数仅有0.2750,商贸流通综合发展指数为0.2032,发展水平较低,两者间相互作用关系不明显。在2022年,协调发展度为0.8706,省级行政区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与商贸流通协调发展水平进入优质协调阶段,其发展速度也得到提升。不存在严重失调地区,轻度失调省级行政区为15个。福建、北京、湖北、湖南、重庆、四川等11个省级行政区为初级协调阶段,江苏、上海、浙江3省级行政区为良好协调阶段,广东省为优质协调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商贸流通 耦合协调 生态功能 发展指数 省级行政区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碳排放–人口–经济”耦合协调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9
作者 张帆 《地理科学研究》 2023年第6期865-878,共14页
运用熵值法、ArcGIS自然断点法、耦合协调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测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及其毗邻区涉及黑龙江64县及12个地级市市辖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除外) 2005~2019年15年间“碳排放–人口–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分析其相互... 运用熵值法、ArcGIS自然断点法、耦合协调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测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及其毗邻区涉及黑龙江64县及12个地级市市辖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除外) 2005~2019年15年间“碳排放–人口–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分析其相互作用及协调程度。运用地理探测器探测影响“碳排放–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因素。结果表明:(1) 2005年以来研究区域内各城市碳排放总量以及人口数量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并逐步趋于稳定的趋势;经济在15年间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2) 研究区域内各城市三大系统耦合状态良好,相互作用强,发展平稳有序但略有下降的趋势。协调度呈现出由北向南阶梯状分布,整体协调发展状况较差的局面。(3) “碳排放–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是多因子交互作用的结果。应因地制宜节能减排,调整产业结构来提升区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 耦合协调 碳排放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河南段)生态功能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10
作者 魏杰 程翔 +3 位作者 刘赞 邢昱 申进朝 朱红雷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3-108,共6页
为厘清近年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河南段)生态功能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依据遥感资料与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参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192-2015),构建生态功能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 为厘清近年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河南段)生态功能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依据遥感资料与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参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192-2015),构建生态功能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14-2018年水源涵养区(河南段)生态功能和高质量发展趋势及耦合协调特征。结果表明:2014-2018年水源涵养区(河南段)6县(市)原始生态功能指数均呈增大趋势,增幅范围为1.04~8.07,对于标准化后的生态功能指数,除淅川县和邓州市整体表现为增大外,其他区域均表现为略微减小;6县(市)高质量发展极不均衡,邓州市经济基础好、发展快,历年高质量发展指数均高于0.650,卢氏县发展平稳但水平较低,2018年高质量发展指数最小,为0.094,与邓州市差距明显;6县(市)生态功能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差别较大,西峡县为优质协调,栾川县、内乡县和淅川县为良好协调,邓州市和卢氏县为中度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生态功能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南水北调 河南段
下载PDF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测算
11
作者 王忠庆 石晶 王生德 《新疆农机化》 2023年第1期37-40,共4页
耕地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和环境要素,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充分释放耕地的生态效益,是实现乡村有效振兴的关键环节。科学、准确地估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耕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维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耕地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和环境要素,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充分释放耕地的生态效益,是实现乡村有效振兴的关键环节。科学、准确地估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耕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维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当量因子法,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和价格数据,从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四个方面测算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单位当量服务价值为5522.85元/hm2。最终计算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耕地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32056.83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量因子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下载PDF
保定市生产性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功能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 被引量:8
12
作者 谷祎璠 丁疆辉 李奥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7175-7186,共12页
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功能对区域均具有正向支撑作用,二者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探讨其交互耦合关系,可以客观反映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程度。基于国内外生产性生态承载力研究成果,结合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 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功能对区域均具有正向支撑作用,二者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探讨其交互耦合关系,可以客观反映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程度。基于国内外生产性生态承载力研究成果,结合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四项生态功能的评价方法,测算和分析保定市2010年和2017年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及其与各类生态功能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10年和2017年保定市总生态承载量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均有所提升,保定市生态经济性支撑作用不断提高,其中耕地和草地对其贡献最大;空间分布上由北向南递减,市区承载力最低;②各类生态功能高值区主要集中于保定市西北地带,水源涵养功能最强,两年间变化不大;③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功能的耦合协调度时序变化不大,空间上以生态功能格局为基础,生态承载力的变化导致结果存在偏移;根据耦合结果可将保定市土地和生态功能支撑力的协调程度分为3个层次,低承载低耦合区、高承载高耦合区和低承载高耦合区;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禀赋、区域发展战略等因素对保定市各类耦合协调度的分布和变化带来了主要影响。研究成果将为综合建设保定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生态功能 耦合协调 时空格局 保定市
下载PDF
高水平建设“1+3”功能区 持续提升发展辐射带动力
13
作者 林康 《群众》 2024年第12期6-7,共2页
江苏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2017年部署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统筹推进扬子江城市群和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发展,打破苏南苏中苏北传统地理分界、行政区划壁垒制约,2023年“1+3”功能区人均地区生产... 江苏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2017年部署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统筹推进扬子江城市群和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发展,打破苏南苏中苏北传统地理分界、行政区划壁垒制约,2023年“1+3”功能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倍差缩小至1.8,区域均衡协调发展水平居于全国省区前列。迈进新征程,落实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的要求,要更高水平推进“1+3”重点功能区建设,努力构建统筹有力、优质高效、开放共享的功能区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全省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快打造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省域示范,更好发挥经济大省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衡协调发展 生产力布局 中心城市发展 功能区建设 生态经济区 淮海经济区 长效机制 沿海经济带
下载PDF
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樊杰 《经济研究参考》 2023年第6期9-11,共3页
一、在生态文明新形态下,主体功能区的战略价值将会更加凸显在生态文明新形态下,主体功能区的战略价值将会更加凸显,主要有以下三点理由。第一,主体功能区与生态文明的内涵是高度一致的。主体功能区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 一、在生态文明新形态下,主体功能区的战略价值将会更加凸显在生态文明新形态下,主体功能区的战略价值将会更加凸显,主要有以下三点理由。第一,主体功能区与生态文明的内涵是高度一致的。主体功能区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差异,以因地制宜的方式,确定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贯彻落实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第二,主体功能区战略与新的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是高度一致的。主体功能区是在全国“一盘棋”的视域下,在维系国家竞争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大格局下,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分工格局,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资源环境承载力 主体功能 科学发展观 生态文明 国家粮食安全 生态安全 新发展理念
下载PDF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肠道菌群、抗氧化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0
15
作者 胡顺珍 张建梅 +1 位作者 谢全喜 李晓颖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4-341,共8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肠道菌群、抗氧化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将240只1日龄雌性健康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预试期5 d,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为试验组,在饲喂基础... 本试验旨在探讨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肠道菌群、抗氧化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将240只1日龄雌性健康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预试期5 d,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为试验组,在饲喂基础饲粮同时,分别定时在饮水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A及其佐剂B,其中复合微生态制剂A的添加水平为饲粮的2.0‰,6日龄时开始添加,每周2次,每次饮用量为周采食量2.0‰的1/2;复合微生态制剂佐剂B在7、14和21日龄免疫后分别连续使用3 d,每天1次,每次饮用量为日采食量的0.5‰、1.0‰和2.0‰。正试期为37 d。测定各组生产性能、肠道菌群数量、抗氧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结果表明:1)在每个试验阶段,Ⅱ组肉鸡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除7~14日龄和15~21日龄料重比外,Ⅱ组肉鸡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2)14日龄和28日龄时,Ⅱ组和Ⅲ组肉鸡盲肠乳酸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4日龄时,Ⅱ组和Ⅲ组肉鸡盲肠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8日龄时,仅Ⅱ组肉鸡盲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21、28和35日龄时,Ⅱ组和Ⅲ组肉鸡血浆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14日龄和42日龄时,Ⅳ组肉鸡的脾脏指数最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4、28和42日龄时,Ⅲ组肉鸡的法氏囊指数均较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2.0‰复合微生态制剂A和0.5‰复合微生态制剂佐剂B能够提高肉鸡生产性能,改善其肠道微生态环境,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同时,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佐剂的添加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肉鸡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态制剂 肉鸡 生产性能 肠道菌群 抗氧化指标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对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16
作者 易力 倪学勤 +1 位作者 潘康成 汪洋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10-13,共4页
研究表明,用不同的微生态制剂饲喂仔鸡,均能促进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器官指数;能明显提高循环抗体的水平和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因而能促进仔鸡的生长发育,降低料肉比。
关键词 仔鸡 生态制剂 生产性能 生长发育 免疫器官 料肉比 饲喂 免疫功能 红细胞 循环抗体
下载PDF
近十年青海湖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17
作者 李沁园 张思九 +3 位作者 林育青 陈求稳 冯韬 陈默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3-974,共12页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湖泊水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发生改变,研究湖泊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维护湖泊健康生命、实现湖泊功能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位于气候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的青海湖作为研究对象,根...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湖泊水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发生改变,研究湖泊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维护湖泊健康生命、实现湖泊功能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位于气候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的青海湖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青海湖水生态系统特征及当前保护状况,筛选调节服务及文化服务2类8个评估指标,构建湖泊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指标体系,核算2010—2020年青海湖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分析其变化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0—2020年青海湖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变化范围为6903.47亿~7848.55亿元;调节服务是青海湖水生态系统主要的服务类型,占比高达91%。近十年,气候调节和水质净化价值有所减少,其他服务功能价值均呈增加趋势。水源涵养价值增加最多,增长760.70亿元;气候调节价值下降最多,减少658.59亿元。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表明,水温、水位是影响青海湖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影响下,水温升高引起初级生产力增加及鱼类数量增长,同时近年来水体矿化度下降有利于水生生物生长,提高了固碳释氧和物种保育价值。水位与水面面积增加引起水源涵养、洪水调蓄价值增长;蒸发量减少导致气候调节价值下降。人类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作用下,物种保育、休闲旅游和科研教育价值均得到了显著提升。本研究量化了青海湖水生态系统对人类的贡献,为变化环境下退化水生态系统修复、生态保护措施效果定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建议定期核算青海湖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跟踪评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青海湖水生态系统变化,对维持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气候变化 生态脆弱区
下载PDF
饲用微生态制剂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吴妍妍 聂存喜 +2 位作者 陈红莉 卢奇成 张文举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114,共6页
近年来,在畜牧业养殖规模化、集约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抗生素常被用来防治动物疾病,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但抗生素在畜牧业中频繁使用造成了抗生素在环境中及畜产品中残留等问题,危害了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随着全球范围内禁... 近年来,在畜牧业养殖规模化、集约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抗生素常被用来防治动物疾病,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但抗生素在畜牧业中频繁使用造成了抗生素在环境中及畜产品中残留等问题,危害了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随着全球范围内禁止使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AGPS)的呼声日益高涨,加快畜禽的生长速度、保护其免受病原体感染、提高饲料利用率及畜产品的质量等生产问题不容忽视,导致对寻求替抗的生物制品迫在眉睫,而饲用微生态制剂由于具有绿色、无污染的特点,在促进动物生长、肠道健康等方面的应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操纵宿主的健康轨迹(包括和超越免疫成分)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且具有促进营养物质吸收、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及提高畜禽机体免疫力等生物学功能而备受关注。文章从饲用微生态制剂的种类、作用机制及在动物生产中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制剂 生物学功能 作用机制 测序 动物生产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19
作者 张磊 李佳 +5 位作者 张涛 索占伟 段慧琴 韩新平 穆祥 胡格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41-45,共5页
本试验研究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的作用效果,从而为微生态制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选取1日龄健康AA肉仔鸡240只,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试验1组(添加0.4%的微生态制剂)和试验2组(添加0.2%的微生态制剂),研究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 本试验研究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的作用效果,从而为微生态制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选取1日龄健康AA肉仔鸡240只,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试验1组(添加0.4%的微生态制剂)和试验2组(添加0.2%的微生态制剂),研究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饮水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提高肉鸡的平均体重、免疫器官指数和新城疫的抗体效价,降低料肉比、肠道发病率和死亡率。说明该微生态制剂能显著影响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制剂 肉仔鸡 生产性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对第一性生产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晶 任志远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29-1032,共4页
土地是一切陆地生态系统的载体,人类的一切活动同样离不开土地,在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各类生态系统的状况进而影响到它们为人类所提供的服务与功能。而第一性生产服务功能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特征之一。本文... 土地是一切陆地生态系统的载体,人类的一切活动同样离不开土地,在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各类生态系统的状况进而影响到它们为人类所提供的服务与功能。而第一性生产服务功能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特征之一。本文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陕北黄土高原3期土地利用数据,估算了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996年区域NPP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比1986年增加了1·17×108元;2001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比1986年增加了3·37×108元。因此,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遏制景观破碎化过程,合理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是提高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高原 第一性生产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