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能力评价——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和生态协调度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许振宇 贺建林 刘望保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5-738,共4页
生态足迹是一种基于消费资源对应的生物土地类型的供需矛盾,度量区域是否协调发展的有效方法,而生态协调度可选取多个代表性因素综合评估区域发展协调状况,将两者结合起来对湖南省的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结论应该会更准... 生态足迹是一种基于消费资源对应的生物土地类型的供需矛盾,度量区域是否协调发展的有效方法,而生态协调度可选取多个代表性因素综合评估区域发展协调状况,将两者结合起来对湖南省的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结论应该会更准确。文章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和生态协调度的评价方法,并对湖南省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协调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湖南省人均生态足迹为2.0713hm2/cap,实际生态承载力为0.7337hm2/cap,人均生态赤字为1.3376hm2/cap。因人均生态足迹已经超出了全球人均生态标准值1.80hm2/cap,可认为研究区的发展状况属于地方非可持续性-全球非可持续性类型。又由生态协调度评价值Sp=49∈[30,50),生态协调系数DS=1.2765<■2,说明该区生态-经济系统处于"基本不协调"状态。最后笔者分析了这种现状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几点具体对策,以供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协调度 生态协调系数 湖南省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程度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熊宏涛 郭枫 +2 位作者 王荣 蔡明祥 朱爱琴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5-519,共5页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武汉城市圈的建立和发展,人地冲突加剧,而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协调度则是对这一冲突的量化.本研究利用LANDSAT TM影像解译的土地类型数据和统计年鉴GDP数据,运用环境经济协调度指数(CDEE)计算公...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武汉城市圈的建立和发展,人地冲突加剧,而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协调度则是对这一冲突的量化.本研究利用LANDSAT TM影像解译的土地类型数据和统计年鉴GDP数据,运用环境经济协调度指数(CDEE)计算公式,计算得出武汉城市圈各县市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生态协调度.结果显示:1995年~2000年武汉城市圈总体处于低度协调状态,第一产业则是低度冲突;2000年~2005年区域农业协调度无明显改善,二、三产业则出现分化,武汉、黄石有所改善,其他地区则有恶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协调度
下载PDF
中国区域生态建设协调度评价及提升——基于能源技术专利数据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意翔 成金华 +1 位作者 徐卓程 毛纪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64,共7页
不断深化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中国化石能源消耗处于扩展期。日益增加的化石能源消耗尽管带来了快速的经济发展,但也使中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并逐渐成为社会主... 不断深化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中国化石能源消耗处于扩展期。日益增加的化石能源消耗尽管带来了快速的经济发展,但也使中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并逐渐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体现。在另一方面,受区域技术、经济等因素影响,区域生态建设绩效出现了加大的差异。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促使区域生态建设协调程度,但区域差异现象依然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来满足各地区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向往。结合现有研究结论来看,要想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区域平衡发展,就必须提高区域生态建设协调程度。而要真正实现区域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就必须通过能源技术创新提高区域能源效率改善区域生态水平。基于上述分析,文章在基于能源约束程度对内陆省市进行区域划分基础上,运用DEA方法评价了区域生态建设协调度,分析了能源技术专利总量对区域生态建设协调度的影响,讨论了区域生态建设协调度提升途径。结论显示:①中国区域生态建设协调度在不断提高但总体水平不高,且与能源约束程度成正比。②能源技术专利是区域生态建设协调程度不断提高的重要动力,区域生态建设协调程度与专利总量成正相关关系;但区域推动作用差异明显,其大小取决于区域能源消费特征与专利结构。可从以下方面提高区域生态建设协调程度:扩大能源技术研发规模,优化能源技术研发投入和专利结构;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实现能源消费结构的低碳化;加强政策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策工具的创新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约束 区域生态建设协调 能源技术专利
下载PDF
江苏省县域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智 张小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9-215,共7页
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选取生态环境指标与生态服务指标来评价县域生态系统,选取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来评价县域经济系统,并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揭示了江苏省县... 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选取生态环境指标与生态服务指标来评价县域生态系统,选取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来评价县域经济系统,并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揭示了江苏省县域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高值区集聚分布在江苏省中部地区以及苏南山丘和环太湖地区,低值区集聚分布在苏北东北部地区和沿江地区;(2)经济系统仍旧延续着传统的南北梯度分布格局,但呈现出一种以环太湖地区为经济中心的同心环空间分布特征;(3)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高值区主要位于苏北北部、东部沿海以及苏南山丘等地,低值区集聚分布在环太湖地区以及沿江地带;(4)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土地开发强度、区位优势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强度和影响方向上显著不同。研究结果可为优化主体功能布局、完善空间管制政策以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协调 空间分异 影响因素 江苏省
下载PDF
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与经济协调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曾鹏 朱玉鑫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17-120,共4页
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在促进中国城市群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加快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通过建立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与经济协调... 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在促进中国城市群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加快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通过建立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与经济协调状况进行评价,发现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发展状况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巨大差异,且城市群之间非均衡性差异明显,并认为尽快采取措施缩小各城市群间的发展差距,保持发达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条件下增强欠发达地区城市群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能力是目前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十大城市群 生态与经济协调 非均衡差异
下载PDF
安徽省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如海 李欣 +1 位作者 董峰 任旖旎 《经济论坛》 2016年第12期28-32,共5页
本文采用生态经济协调度评估模型,对安徽省16市2005年、2009年、2013年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发现安徽省生态经济协调度较低,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协调性较差,各市之间的生态经济协调状况的差异性降低,生态贫... 本文采用生态经济协调度评估模型,对安徽省16市2005年、2009年、2013年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发现安徽省生态经济协调度较低,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协调性较差,各市之间的生态经济协调状况的差异性降低,生态贫瘠、经济落后的皖北地区生态经济关系有所改善,皖南地区生态经济关系日益趋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协调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安徽省
下载PDF
铜山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态经济协调度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甘奇慧 夏显力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70,共5页
根据铜山县1997-2007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运用Costanza生态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得到全县1997-2007年的生态服务价值,再结合铜山县1997-2007的GDP变化情况,得出铜山县1997-2007生态经济协调度的动态变化情况。然后计算铜山县不同乡(镇... 根据铜山县1997-2007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运用Costanza生态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得到全县1997-2007年的生态服务价值,再结合铜山县1997-2007的GDP变化情况,得出铜山县1997-2007生态经济协调度的动态变化情况。然后计算铜山县不同乡(镇)1997-2007年的生态经济协调,并结合铜山县的实际情况对其变化做出解释。通过研究发现、铜山县的从1997-2007年生态经济协调度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变化,从1998、2002、2007年的生态经济协调度来看,铜山县自然资源丰富的东北片生态经济协调度整体上要低于西北片、东南片的平原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生态经济协调 铜山县
下载PDF
沿江中小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经济协调度的影响
8
作者 李陈 程久苗 郑欣 《中国集体经济》 2012年第01X期88-89,共2页
文章利用芜湖市1999-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采用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计算全市2000-2010年生态服务价值,结合其1999-2010年GDP变化情况,得出芜湖市2000-2010年生态... 文章利用芜湖市1999-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采用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计算全市2000-2010年生态服务价值,结合其1999-2010年GDP变化情况,得出芜湖市2000-2010年生态经济协调度动态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芜湖市生态服务价值呈倒"N"字型变化趋势,而其生态经济协调度却呈倒"U"字型变化;芜湖市生态经济协调度与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密切相关;芜湖市生态经济处于低度协调和低度冲突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经济协调 芜湖市
下载PDF
基于LUCC的福建省生态系统功能与经济协调度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小龙 武国胜 林惠花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64,共10页
通过遥感数据解译获得2000、2005、2010、2015年福建省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度(K)、土地利用度(L)、生态服务价值(ESV)、生态经济协调度指数(EEH)及绿色GDP等指标,分析福建省土地覆被利用变化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关系、生态... 通过遥感数据解译获得2000、2005、2010、2015年福建省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度(K)、土地利用度(L)、生态服务价值(ESV)、生态经济协调度指数(EEH)及绿色GDP等指标,分析福建省土地覆被利用变化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关系、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变化特征,为研究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2000-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明显,园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幅较大,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呈减少趋势.研究期内,ESV整体上呈减少趋势,草地和水域ESV的减少是区域整体ESV减少的主要原因.ESV空间呈内陆高沿海低的分布格局,漳州和泉州单位面积ESV呈增长趋势,其余地市呈减少趋势.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的地区有漳州和泉州,两地均属于潜在危机区,其余地区均处于不协调状态,属于低度冲突区.研究期间福建省绿色GDP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自然资源价值和环境污染价值损失而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CC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经济系统协调 绿色GDP 福建省
下载PDF
基于改进价值当量因子的北京市生态-经济协调度实证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曾梦婷 李志刚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3-169,共7页
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的视角,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经济协调度指数测算模型框架。以北京市16个辖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修正后的当量因子法,利用北京市2009—2018年土地利用相关数据,对北京市辖区10年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 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的视角,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经济协调度指数测算模型框架。以北京市16个辖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修正后的当量因子法,利用北京市2009—2018年土地利用相关数据,对北京市辖区10年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动态估算,并分析了10年间生态-经济协调度的变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人类活动或自然环境变化对未利用土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建设用地、园地、耕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草地、林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均呈现总体增长趋势,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占比前三;大部分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度总体上升为较高协调,局部生态经济协调度没有改善,整体生态经济协调度较好。并根据北京市的生态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点,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协调度发展等级分类等情况,提出北京市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及土地利用优化的对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协调 ESV 改进价值当量因子 土地利用政策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安溪县生态系统服务及生态经济协调度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颖睿 武国胜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2年第4期46-53,62,共9页
生态经济协调度是分析环境与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利用2000、2010、2020年3个年度的安溪县土地利用数据,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结合生态经济发展协调度模型,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影响因素及生态变化和经济... 生态经济协调度是分析环境与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利用2000、2010、2020年3个年度的安溪县土地利用数据,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结合生态经济发展协调度模型,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影响因素及生态变化和经济建设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安溪县土地利用变化程度呈正向变化的地类有园地、水域、建设用地,呈负向变化的地类有耕地、草地、裸地。(2)在2000—2020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递增态。(3)2000—2020年间研究区生态经济发展协调度平均值为0.51,说明研究区处于良性发展状态。(4)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结果表明所有地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数值均小于1,说明选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适用于研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经济协调 安溪县
下载PDF
城市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度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成忠 李小玲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6年第3期38-43,共6页
以国家级生态市建设为政策前提,以平凉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3个方面构建了平凉市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用功效函数构建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平凉... 以国家级生态市建设为政策前提,以平凉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3个方面构建了平凉市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用功效函数构建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平凉市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1年这10年间平凉生态城市综合协调度逐步提高。综合协调度从2002年的0.242(不协调)逐步上升到2011年的0.7588(比较协调),平均以每年0.05168速度在增长,平凉生态城市建设经历一个"不协调—不太协调—基本协调—比较协调"的渐进型发展过程。2011年平凉市各县区的生态协调度指数从高到低依次是:华亭县、崇信县、崆峒区、泾川县、庄浪县、静宁县和灵台县。聚类将平凉市7县区分成4种类型,即华亭与崇信为高度协调型、崆峒区良好协调型、泾川、庄浪与静宁中等协调型、灵台基本协调型。研究结果与平凉市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表明所建立的城市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城市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凉 经济—生态—社会协调 空间差异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上海植被的多样性、空间格局和动态响应(Ⅳ):人工植物群落景观与生态协调性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艳艳 商侃侃 +2 位作者 达良俊 王娟 戚裕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共11页
针对目前生态与景观效果并重,绿化建设与管护并重,以及节约型的城市绿地建设要求,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城市植物群落构建、提升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所制定的原则,通过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选取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 针对目前生态与景观效果并重,绿化建设与管护并重,以及节约型的城市绿地建设要求,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城市植物群落构建、提升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所制定的原则,通过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选取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从而构建一个4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上海市外环以内的中心城区绿地植物群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1.4%的植物群落没有达到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相协调,主要表现为近自然度不高以及高额的绿地养护成本.为此,应倡导乡土物种的广泛应用,体现乡土特色,构建"地标性"近自然植物群落;提倡近自然型养护与管理模式,降低群落的养管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绿地 植物群落 评价指标体系 景观与生态协调度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情景的福建省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时空演变模拟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胜鹏 柳建玲 +1 位作者 林津 范胜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4-241,共8页
模拟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EEH)时空演变特征对福建省持续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回顾分析福建省2000—2018年EEH变化特征,并运用FLUS模型模拟在一般情景和耕地保护情景下2026年福建省土... 模拟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EEH)时空演变特征对福建省持续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回顾分析福建省2000—2018年EEH变化特征,并运用FLUS模型模拟在一般情景和耕地保护情景下2026年福建省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测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变化,分析未来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类型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2000—2026年福建省的耕地、林地、草地向建设用地大幅转换。(2)2000—2026年福建省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逐步提高。(3)2000—2018年福建省ESV呈负增长,整体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类型处于低度冲突区,局部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类型呈现多样性,有3个县处于高度冲突区;2018—2026年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的ESV呈小幅增长,整体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类型转为低度协调区,但不同情景下各个县(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类型有所不同。因此,福建省在持续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的过程中应严控耕地、林地等向建设用地流转,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要进一步提升生态经济系统协调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协调 时空演变 FLUS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福建省
下载PDF
中部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的时空演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苏慧 张仲伍 +1 位作者 张兴毅 王伯礼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8-293,共6页
[目的]对中部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进行评估,为该地区生态经济系统治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1992,2000,2008和2016年中部6省GDP数据和Landsat TM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以及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EEH),评... [目的]对中部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进行评估,为该地区生态经济系统治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1992,2000,2008和2016年中部6省GDP数据和Landsat TM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以及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EEH),评估其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及时空演化特征。[结果]①1992年以来,中部地区GDP呈现快速增长模式,但增长速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安徽和江西2省快于其他地区,湖南省增长最为缓慢;②中部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波动上升,呈现良性发展态势,空间分布特征是南部高于北部,西部高于东部;③1992—2016年中部地区EEH值在各省变化较为明显,安徽和湖北省EEH呈现改善趋势,河南省EEH值最高,其余省份改善不明显或有下降趋势。[结论]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差异,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EEH)存在一定差异,可持续发展水平也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协调(EEH)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时空演化 中部地区
下载PDF
广西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16
作者 何茹 刘洪帅 《中国市场》 2023年第20期25-30,共6页
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互为促进且互为制约,正确认识和把握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绿色可持续稳定发展起到重要地位与意义。文章基于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实证分析2012-2020年... 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互为促进且互为制约,正确认识和把握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绿色可持续稳定发展起到重要地位与意义。文章基于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实证分析2012-2020年广西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在2012-2020年期间,广西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数均有显著增长,其中生态环境的增长幅度最大;广西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间的耦合度从0.9869增加到0.9975,耦合协调度从0.4436增加到0.8962,耦合协调等级从濒临失调逐渐演变为良好协调,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从经济超前型到生态超前型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经济 生态环境、耦合协调 广西
下载PDF
新疆生态安全协调度评价研究
17
作者 颜品 《时代经贸》 2011年第10期62-62,共1页
本文以资源环境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分别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建立了新疆生态安全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熵法计算出新疆各地州、市的生态安全体调度系数、排名,为新疆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新疆 生态安全协调 信息熵法
下载PDF
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演变 被引量:35
18
作者 魏伟 石培基 +2 位作者 魏晓旭 周俊菊 颉斌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636-2648,共13页
以中国2853个县(区)的GDP数据和全国1km格网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ESV、YEEH和EEHC模型,依据ESV和GDP单位面积变化计算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并借助Arc GIS 10.1平台对YEEH和EEHC栅格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以此揭示中国陆地... 以中国2853个县(区)的GDP数据和全国1km格网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ESV、YEEH和EEHC模型,依据ESV和GDP单位面积变化计算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并借助Arc GIS 10.1平台对YEEH和EEHC栅格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以此揭示中国陆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相关关系和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逐渐好转,呈现出东北地区好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好于中、东部地区的空间格局,反映出当面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之间总体上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2)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布状态从1980年的低于均值聚集模式发展变化到2010年的高—低两种聚集模式共同分布;(3)中国陆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发展协调度当前整体上趋于好转,但在区域分布上空间差异较为明显,西部地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需大力发展经济,而东中部地区则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持与修复,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 空间演变模式 中国陆地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雪琪 满苏尔.沙比提 马国飞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4-1122,共9页
为评价叶尔羌河平原绿洲近25 a生态环境状况及其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水平,基于1991年、2005年、2016年遥感影像解译出的土地利用数据,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并结合研究区生物量状况、支付意愿修订VC(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 为评价叶尔羌河平原绿洲近25 a生态环境状况及其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水平,基于1991年、2005年、2016年遥感影像解译出的土地利用数据,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并结合研究区生物量状况、支付意愿修订VC(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运用当量因子法核算ESV(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通过敏感度分析检测VC在该区域的适宜性,借助EEH(生态经济协调度指数)定量评价生态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程度,为重构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1991—2016年除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外,其他地类面积均减小,林地面积减少最大为47.12%.(2)研究期间ESV减少了22.08×108元,年均减小率0.20%,这主要是由林地、水体、未利用土地、草地面积减小所致.(3)研究区服务性功能远大于生产性功能,其中调节服务的价值贡献率最大为78.05%,文化服务的价值贡献率最小为3.22%.(4)敏感度分析显示,ESV对引入的VC缺乏弹性,表明修订的价值系数适合该区域.(5)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分析表明,1991—2016年研究区生态与经济发展处于低度冲突,空间上除叶城、巴楚县为低度协调外,其余县为低度冲突,莎车县冲突程度更明显.研究显示,近25 a区域生态环境总体呈恶化趋势,生态与经济发展亦由低度协调转变为低度冲突,今后需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促使冲突区向协调区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经济协调 叶尔羌河平原绿洲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辽宁省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毅 杨佳薇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51-58,共8页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能够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的各种服务和支持功能.本文利用修正的当量因子法,分阶段计算2010—2020年辽宁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构建生态经济协调度模型,探究辽宁省生态经济协调程度.结果表明,辽宁省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能够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的各种服务和支持功能.本文利用修正的当量因子法,分阶段计算2010—2020年辽宁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构建生态经济协调度模型,探究辽宁省生态经济协调程度.结果表明,辽宁省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在2010年为1 126.991亿元,2015年为1 125.161亿元,2020年为1 192.886亿元,总体表现为略有降低后的增长趋势.尽管生态服务价值增长,但生态经济协调度总体表现为由协调(2010—2015年)转为胁迫(2015—2020年).鉴于此,本文提出建议:保持或增加林地、水域面积,提升生态服务价值;在“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引领下,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推动生态经济协调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协调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