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RP模型的四川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14
1
作者 姚昆 余琳 +1 位作者 刘光辉 刘汉湖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91-295,共5页
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对其进行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与分析,有利于全省及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研究以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模型为框架,从气象、地形、生态景观等方面选取14个评价指标,利用空间主... 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对其进行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与分析,有利于全省及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研究以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模型为框架,从气象、地形、生态景观等方面选取14个评价指标,利用空间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对四川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大部分地区处于中度脆弱以下水平;生态脆弱度呈现由南向北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四川省 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 空间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SRP模型的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芮芝 胡希军 +2 位作者 杜心宇 雷雨菁 张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2-160,共9页
通过建立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1)从生态敏感性角度,研究区高度脆弱和极度脆弱面积分别为756.50 hm^(2)和773.58 hm^(2),占... 通过建立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1)从生态敏感性角度,研究区高度脆弱和极度脆弱面积分别为756.50 hm^(2)和773.58 hm^(2),占比之和>50%,主要集中分布于北部和中部,而主要影响要素为土壤侵蚀强度,其次为距水源距离;2)从生态恢复力角度,研究区不脆弱和轻度脆弱面积分别为777.71 hm^(2)和676.73 hm^(2),占比之和>50%,主要集中分布于西部和西南部,主要影响要素为生物多样性,其次为植被覆盖度;3)从生态压力度角度,研究区不脆弱和轻度脆弱面积分别为551.33 hm^(2)和1205.12 hm^(2),占比之和>60%,主要集中分布于西部及东部,而主要影响要素为GDP密度和人口密度;4)研究区整体生态脆弱性较高,中度及以上脆弱性面积之和达到67.72%,主要集中于研究区的中部和北部,其中生态敏感性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最大,说明研究区整体生态脆弱性较强,应做好生态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生态恢复力 生态压力度 生态脆弱性 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14
3
作者 郑慧玲 王永红 马卫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0-217,F0003,共9页
[目的]揭示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时空演变特点及其原因,为区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生态压力度—生态敏感度—生态恢复力(pressure-sensitivity-restoration,PSR)模型、量化分级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生态环境脆弱性... [目的]揭示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时空演变特点及其原因,为区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生态压力度—生态敏感度—生态恢复力(pressure-sensitivity-restoration,PSR)模型、量化分级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指数,分析珠江三角洲不同时期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借助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工具分析变量因素对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分布差异的影响程度。[结果](1)2000—2020年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2065~4.5948,呈现微度脆弱等级;(2)空间分布上,珠江三角洲中部地区的脆弱等级较高,东西部脆弱等级较低。此外,随着高程的增加,生态环境脆弱性程度减轻,中度和重度脆弱区面积比例减小;(3)林地表现为潜在和微度脆弱等级,草地表现为中度脆弱,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以轻度脆弱等级为主,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于重度和中度脆弱区;(4)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人口密度、植被覆盖指数及生物丰富度指数。[结论]受人口增长压力的影响,研究时段内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等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压力度生态敏感度—生态恢复力(PSR)模型 生态环境脆弱性 珠江三角洲 时空特征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区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 被引量:16
4
作者 崔旭 葛元英 白中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22-427,共6页
露天矿生态承载力的变化与矿区的污染控制、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措施密切相关。本文根据矿区生态承载力内涵及层次特点, 从生态系统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及生态系统压力度3个方面提出对其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结合高吉喜提出的生态承... 露天矿生态承载力的变化与矿区的污染控制、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措施密切相关。本文根据矿区生态承载力内涵及层次特点, 从生态系统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及生态系统压力度3个方面提出对其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结合高吉喜提出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 构建了较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AHP法求得各指标权重值, 对矿区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静态和动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平朔安太堡矿区2007年的生态系统弹性力为46.836, 中等稳定; 资源环境承载力47.127, 中等承载; 生态系统压力度为1.396, 承载超负荷。从动态变化趋势看, 平朔安太堡矿区生态系统弹性力波动较强烈, 说明矿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差, 具有明显的脆弱特性; 生态系统压力指数的变化说明, 1999年前生态系统的压力对矿区生态系统弹性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较大, 而1999年后影响逐渐减弱, 矿区1987~2007年生态系统弹性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相同; 1997年后生态弹性力开始上升, 资源环境承载力在1999年后也处于明显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土地复垦 生态承载力 生态系统弹性力 资源环境承载力 生态系统力度
下载PDF
基于AHP综合评价模型的潞安矿区生态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志超 高函 刘昌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062-4065,共4页
以山西省潞安矿区为研究对象,应用AHP综合评价模型,根据矿区生态承载力理论从生态系统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及生态系统压力度3个方面建立了矿区生态承载力量化方法,构建矿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生态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潞... 以山西省潞安矿区为研究对象,应用AHP综合评价模型,根据矿区生态承载力理论从生态系统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及生态系统压力度3个方面建立了矿区生态承载力量化方法,构建矿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生态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潞安矿区的生态系统弹性度为37.31,属弱稳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48.17,属中等承载;生态系统压力度为55.31,属中压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综合评价模型 生态承载力 生态系统弹性力 资源环境承载力 生态系统力度 潞安矿区
下载PDF
Influential Intensity of Urban Agglomeration on Evolution of Ecoenvironmental Pressure:A Case Study of Changchun,China 被引量:3
6
作者 LIU Yanjun ZHANG Jing +3 位作者 LI Chenggu ZHOU Guolei FU Zhanhui LIU Dega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4期638-647,共10页
In this paper,we study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gglomeration of urban elements and the evolution of eco-environmental pressure.We build an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agglomeration of urban elemen... In this paper,we study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gglomeration of urban elements and the evolution of eco-environmental pressure.We build an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agglomeration of urban elements and eco-environmental pressure.Using the entropy method and response intensity model,we analyze how urban elements agglomeration influenced eco-environmental pressure in Changchun from 1990 to 2012,eliciting the changing feature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Ultimately,we conclude there is a significant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gglomeration of urban elements and the evolution of eco-environmental pressure in Changchun.This is inferred from the degree of this agglomeration in Changchun having increased since 1990,with the degree of eco-environmental pressure first decreasing and then increasing.Alongside this,the impact of urban elements agglomeration on eco-environmental pressure has changed from negative to positive.The main reasons behind this shift are arguably the rapid growth of urban investment and ongoing urban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elements agglomeration eco-environmental pressure influential intensity response index Changchun China
下载PDF
Changes in tree species diversity and dominance across a disturbance gradient in Nepalese Sal (Shorea robusta Gaertn. f.) forests 被引量:3
7
作者 Indra Prasad Sapkota Mulualem Tigabu Per Christer Odé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5-32,I0001,I0002,共10页
Disturbance is often touted as a management tool, as moderate disturbance is believed to enhance diversity; thus an understanding of frequent and fluctuating disturbance regimes in forests and their effects on stand s... Disturbance is often touted as a management tool, as moderate disturbance is believed to enhance diversity; thus an understanding of frequent and fluctuating disturbance regimes in forests and their effects on stand structure, dominance and diversity is very crucial. He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isturbance regimes, along a gradient, on diversity and dominance of five Shorea robusta Gaertn. f.-dominated forests were investigated in 25 one-ha plots in Nepal. A total of 67 tree species were recorded; of which 41 species were encountered in least disturbed and 10 species in beavily disturbed forest. Significant variations among forests were observed for all measures of alpha diversity. Alpha diversity measures declined linearly along a disturbance gradient while dominance increased linearly. Relative basal area of S. robusta increased as the level of disturbance increased, which in turn produced more than two-fold higher important value index in heavily disturbed forest than the least disturbed forest. All alpha diversity measures declined in an order of three with increasing relative basal area of S. robusta. The similarity in species composition between each pair of disturbed forests was generally low (Jaccard's similarity index 〈 57%), suggesting a higher Beta diversity,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diversity of Sal forests declines with increasing magnitude of disturbance, which in turn favors a higher domi- nance of S. robusta. Controlling the population of the dominant species, mainly S. robusta, is recommended to enhance diversity and to achieve multiple-use forest management object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pressure disturbance ecology species richness alpha diversity important value index
下载PDF
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潜在建设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格局评估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晓娜 刘春兰 +2 位作者 张丛林 陈龙 黄宝荣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44-955,共12页
西藏色林错及周边区域是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珍稀濒危生物物种最多的地区,也是高品质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集中分布区,建立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以下简称"色-普国家公园")首要考虑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问题。本研究遵循&qu... 西藏色林错及周边区域是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珍稀濒危生物物种最多的地区,也是高品质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集中分布区,建立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以下简称"色-普国家公园")首要考虑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问题。本研究遵循"因素识别-指标构建-单因子评估-综合评估"的基本思路,识别色-普国家公园潜在建设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因素,开展冻融侵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风蚀、生境环境敏感性单因子评估,结合海拔、坡度、重要生态系统等限定因子,实现对国家公园潜在建设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估,以期为未来国家公园空间范围的确定、功能分区以及适度开展生态旅游等空间布局提供基础支撑。研究表明:(1)潜在建设区存在较严重的冻融侵蚀、水土流失、草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2)单因子评估显示,潜在建设区主要属于生态环境的中度和高度敏感区、水土流失的中度敏感区、冻融侵蚀的轻度和中度敏感区,土壤风蚀的不敏感和轻度敏感区、土壤沙化的不敏感区。(3)综合评估显示,潜在建设区生态环境脆弱性高,高度脆弱区面积比例达57.60%,主要分布在色林错的西部和北部;低度脆弱区仅占7.38%,主要分布在色林错东部;尼玛县低度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小,安多县分布最多;双湖县高度脆弱区面积分布最广。(4)建议未来国家公园建设把以生态旅游为主的人类活动范围集中在低度脆弱区,并重点加强对高度脆弱区的生态系统完整性与原真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脆弱性 敏感性评估 限制因子 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模型 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
原文传递
多尺度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空间关联性——以甘肃白龙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金茜 李红瑛 +1 位作者 曹二佳 巩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897-2906,共10页
生态脆弱性研究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甘肃白龙江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区,开展流域生态脆弱性研究十分必要,.本研究以流域内各乡镇为研究单元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模型,并结... 生态脆弱性研究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甘肃白龙江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区,开展流域生态脆弱性研究十分必要,.本研究以流域内各乡镇为研究单元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模型,并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和流域典型生态系统类型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辅助回归法、熵权法、综合指数法及空间自相关等方法,从乡镇、县区、流域3个尺度深入分析2002、2014年甘肃白龙江流域生态脆弱性的时空格局,并探讨了流域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关联关系.结果表明:乡镇尺度上,2002和2014年处于重度、极度脆弱的乡镇均集中分布在武都大部及宕昌西北,且12年来流域乡镇的生态脆弱性从以中度脆弱为主向轻度脆弱转变;2002—2014年,县区尺度上,仅舟曲县生态脆弱性的变化程度较平稳,武都、文县、宕昌、迭部相对剧烈,且武都、文县、迭部的生态脆弱性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好转,而宕昌县在逐渐恶化;流域尺度上,2002和2014年流域生态脆弱性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2976和0.2904,呈小幅下降趋势,表征12年来流域的生态脆弱性有所降低;变异系数分别为0.3905和0.4358,呈增加趋势,说明流域生态脆弱性的空间格局向不均衡方向发展;2002年流域生态脆弱性指数的MoranI值为0.5460,表明2002年流域生态脆弱性在空间上呈集聚现象,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武都北部及中部,零散分布在宕昌西北;2014年流域生态脆弱性指数的MoranI值增加至0.5635,空间集聚更为显著,高高聚集区集中分布在武都中部及宕昌西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模型 空间关联 多尺度 甘肃白龙江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