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圈层结构稳定的地下水位计算与调控 被引量:5
1
作者 汪勇 陈敏建 +3 位作者 赵勇 闫龙 邓伟 王庆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7-607,共11页
干旱区绿洲灌区水资源集中开发使用,改变了地下水潜流场分布,造成了盐渍化和荒漠化并存的生态问题,严重威胁着绿洲的生态安全。以生态圈层结构理论为基础,深化研究潜水影响层概念内涵,构建干旱平原区潜水蒸发概念性模型,以黑河罗城灌区... 干旱区绿洲灌区水资源集中开发使用,改变了地下水潜流场分布,造成了盐渍化和荒漠化并存的生态问题,严重威胁着绿洲的生态安全。以生态圈层结构理论为基础,深化研究潜水影响层概念内涵,构建干旱平原区潜水蒸发概念性模型,以黑河罗城灌区为例,从机理上揭示干旱区荒漠化与盐渍化的地下水埋深条件并进行定量计算与调控,主要成果如下:①描述了造成内陆河干旱区绿洲内部盐渍化和过渡带荒漠化的潜水蒸发运移规律,利用潜水影响层定义了盐渍化与荒漠化地下水临界埋深,并进行了定量计算,得到罗城灌区绿洲内部次生盐渍化的地下水临界埋深为1.3~1.5 m,过渡带荒漠化地下水临界埋深为8~13 m;②讨论了潜水影响层厚度定量公式中关键参数土壤当量孔径和液体表面张力在不同生态问题中的合理取值;③提出一种协同缓解干旱区盐渍化和荒漠化的地下水位调控方案,实现改善灌区内部盐渍化、控制过渡带荒漠化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等多个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圈层结构 地下水临界埋深 过渡带荒漠化 灌区盐渍化 地下水水位调控
下载PDF
黎族地区自然生态圈层结构及其演变 被引量:3
2
作者 傅治平 《琼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1-15,共5页
本文从气象生态、地理生态、水域生态、植物生态和动物生态五个方面探讨黎族地区自然生态圈层结构(黎族居民是自然生态圈的核心,对其阐述将另外成篇,故未纳入本篇)。
关键词 黎族 自然生态圈层 结构探析
下载PDF
打造我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的生态圈层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卫志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28,共2页
我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的建设,已经成为具有重大战略价值的系统工程,不仅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路径。本文从英文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科研学术共同体、数字期刊评价四个方面入手,对打造我国科技期刊... 我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的建设,已经成为具有重大战略价值的系统工程,不仅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路径。本文从英文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科研学术共同体、数字期刊评价四个方面入手,对打造我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的生态圈层提出实施策略,以期进一步拓展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思路与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期刊 国际竞争力 生态圈层 打造路径
下载PDF
基于生态圈层结构的绿洲生态安全问题研究——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军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2-55,共4页
干旱区生态圈层结构是在特定气候条件下水资源有效分配形成的,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健康性的客观表达。荒漠化背景决定了各圈层类型发育的唯水(径流)性,水资源时空分布及其转化的竞争性决定了圈层结构的脆弱性,社会经济、生态环... 干旱区生态圈层结构是在特定气候条件下水资源有效分配形成的,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健康性的客观表达。荒漠化背景决定了各圈层类型发育的唯水(径流)性,水资源时空分布及其转化的竞争性决定了圈层结构的脆弱性,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耗水的满足程度及景观格局变化决定了圈层结构的生态安全状态。以流域水资源利用率不超过70%和生态耗水率不低于50%为标准,结合圈层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分析,得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功能存在重大缺陷,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分配的有效性,生态耗水出现长期亏损,导致圈层结构完整性的基础-天然绿洲及过渡带趋于退化,生态安全问题难以有效遏制,已给干旱区生态经济发展带来了现实和潜在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圈层结构 径流 生态耗水 生态安全 绿洲
原文传递
基于圈层结构的绿洲生态安全问题研究
5
作者 张军民 《灾害学》 CSCD 2009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干旱区生态圈层结构是在特定气候条件下水资源有效分配形成的,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健康性的客观表达。荒漠化背景决定了各圈层类型发育的唯水(径流)性,水资源时空分布及其转化的竞争性决定了圈层结构的脆弱性,社会经济、生态环... 干旱区生态圈层结构是在特定气候条件下水资源有效分配形成的,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健康性的客观表达。荒漠化背景决定了各圈层类型发育的唯水(径流)性,水资源时空分布及其转化的竞争性决定了圈层结构的脆弱性,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耗水的满足程度及景观格局变化决定了圈层结构的生态安全状态。以流域水资源利用率不超过70%和生态耗水率不低于50%为标准,结合圈层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分析,得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功能存在重大缺陷,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分配的有效性,生态耗水出现长期亏损,导致圈层结构完整性的基础——天然绿洲及过渡带趋于退化,生态安全问题难以有效遏制,已给干旱区生态经济发展带来了现实和潜在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生态圈层结构 径流 生态耗水 生态安全 绿洲
下载PDF
干旱区生态安全问题及其评价原理——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军民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28-1332,共5页
普遍的生态敏感性和整体的生态退化趋势,使干旱区成为社会适应和经济适度极端脆弱区,其生态安全问题的典型性和突出性,为完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理论体系提供了理想靶区。根据生态安全评价的一般原理和目标,通过剖析新疆绿洲区生态安全问... 普遍的生态敏感性和整体的生态退化趋势,使干旱区成为社会适应和经济适度极端脆弱区,其生态安全问题的典型性和突出性,为完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理论体系提供了理想靶区。根据生态安全评价的一般原理和目标,通过剖析新疆绿洲区生态安全问题的驱动、压力和响应机理,主要利用地带性共扼和非地带性耦合分析方法,从哲学观和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土地类型及其稳定性格局层面,初步构建了干旱区生态安全评价的基本原理,得出确保有效的生态需水和生态水位,协调水生态及水安全功能,是干旱区生态安全评价的基础;基于生态承载和再生恢复禀赋的合理、适度利用优势资源,是绿洲开发的生态安全保障;维护天然绿洲和荒漠的"生态标本"价值,引导土地利用的生态化转向,是绿洲生态安全评价的客观依据;通过系统的生态规划和景观设计,保持异质景观的竞争性统一和生态圈层结构的动态稳定性,是干旱区生态安全评价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评价 地带性 生态圈层结构 干旱区
下载PDF
现代化背景下侗族音乐文化生态的适调、整合与重塑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媛姣 付敏 《教育文化论坛》 2021年第6期51-57,共7页
侗族音乐文化生态通过内部要素协同作用,与外部进行信息交换,以及自我调整、自我适应而实现有序运行,形成音乐文化生态的圈层结构。侗族音乐文化生态的变化是在各种力量不断介入,各种要素不断融合,以及本土音乐作为文化资源向外部世界... 侗族音乐文化生态通过内部要素协同作用,与外部进行信息交换,以及自我调整、自我适应而实现有序运行,形成音乐文化生态的圈层结构。侗族音乐文化生态的变化是在各种力量不断介入,各种要素不断融合,以及本土音乐作为文化资源向外部世界拓展而实现的,用整体推进的方式实现侗族音乐文化的生态体系重建,并借助传统音乐固有的文化功能和艺术价值直接参与旅游活动,不仅能有效促进民族经济发展,还能开发出民族艺术文化产业,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背景 侗族音乐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圈层结构 适调 整合 重塑
下载PDF
劳动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困境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5
8
作者 余玲艳 肖龙 《现代教育科学》 2021年第6期40-45,共6页
劳动教育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价值。然而,当前对劳动教育的简单化理解遮蔽了其实践过程中的复杂机制与制约条件,影响了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鉴于劳动教育与生态系统理论的契合,可将中小学劳动教育视为一种开放交互的... 劳动教育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价值。然而,当前对劳动教育的简单化理解遮蔽了其实践过程中的复杂机制与制约条件,影响了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鉴于劳动教育与生态系统理论的契合,可将中小学劳动教育视为一种开放交互的生态系统,重新审视其实践困境。具体而言,中小学劳动教育生态系统面临着参与主体隐退导致的驱动力不足、生态圈层缺失引发的支撑力不够、实践形态异化致使的落脚点不稳等运行困境。因而,需从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多层生态圈层共同支撑、多维实践形态动态互动等方面为其注入驱动力,搭建支撑结构,铺设落脚点,以促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生态系统的顺畅运行,推动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生态系统 参与主体隐退 生态圈层 实践体态异化
下载PDF
网络圈层生态下凝聚价值共识的困境与应对
9
作者 张楷芹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105,共7页
随着技术的智能化发展和扩展式应用,网络圈层逐渐兴盛弥散并日渐成为个体网络交往的主要场域,也是当前网络社群发展的最新态势。网络圈层生态的形成与发展是由内卷环境冲击下本真关系的追寻、社会联结脱嵌下情感需求的驱动、智能算法襄... 随着技术的智能化发展和扩展式应用,网络圈层逐渐兴盛弥散并日渐成为个体网络交往的主要场域,也是当前网络社群发展的最新态势。网络圈层生态的形成与发展是由内卷环境冲击下本真关系的追寻、社会联结脱嵌下情感需求的驱动、智能算法襄助下群体分类的升级、资本逻辑操纵下平台权力的渗透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在网络圈层生态下,强节点牵制、封闭式环境、亚文化建构和集体非理性等造成了主流舆论的引导力被干扰、主流话语的传播力被削弱、主流文化的涵养力被遮蔽、主流秩序的规范力被冲击,进而引发了凝聚价值共识的新困境。为有效应对网络圈层生态带来的多重挑战,要提升现实生活的关照力、把脉核心节点的影响力、加强优质内容的供给力和提高治理手段的创新力,致力于在培植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形成积极稳定的舆论气候、营造开放活力的网络氛围和构建规范有序的公共场域中凝聚价值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圈层生态 价值共识 主流价值
原文传递
国家形象构成体系及其建模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晓灵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136-141,共6页
"国家形象类地球圈层结构生态体系模型"以地球圈层构造模型为类比,以"源像"和"化像"为次级形象体系,以"硬形象"和"软形象""我象"和"他象"为再次级形象体系,呈... "国家形象类地球圈层结构生态体系模型"以地球圈层构造模型为类比,以"源像"和"化像"为次级形象体系,以"硬形象"和"软形象""我象"和"他象"为再次级形象体系,呈现了一个融整体观、动态平衡观、辩证观和建构观为一体的国家形象生态体系。基于国家形象研究的跨学科特性和碎片化不足,遵循自内到外、由主体到客体的基本建构逻辑,建构的是一个三级形象体系结构,以期形成更加系统辩证的国家形象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建构 源像 化像 国家形象类地球圈层结构生态体系模型
下载PDF
网络人物志的新闻主角书写——基于搜狐《今日主角》的分析
11
作者 王炎龙 濮芷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4-147,共4页
网络人物志,是一种专注于描述和分析新闻主角的系列网络新闻,其特点是叙述主角亦阐释基于社会职业分工的主角圈层人物关系。相较于其他网络新闻,网络人物志展现了更为立体的新闻人物以及清晰明确的人物关系,利于读者形成有关新闻主角的... 网络人物志,是一种专注于描述和分析新闻主角的系列网络新闻,其特点是叙述主角亦阐释基于社会职业分工的主角圈层人物关系。相较于其他网络新闻,网络人物志展现了更为立体的新闻人物以及清晰明确的人物关系,利于读者形成有关新闻主角的个性特征及其人际渊源的基础认知。基于对拉康镜像理论的拓展,认为网络人物志的功能在参照物方面有所突破,将原理论提出的人在镜中的呈现拓展为对主角及其所在圈层生态的描述,此类加入环境因素的主角书写更有助于读者立足特定圈层生态准确理解主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人物志 新闻主角 圈层生态 社会镜像
下载PDF
区域性财经媒体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索
12
作者 杜海 《全媒体探索》 2022年第6期28-30,共3页
通过内容方面的精耕细作,围绕媒体转型精准发力,打造新的商业价值链,以及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品牌活动“加持”,《经济导报》等一些区域性财经媒体转型“再出发”的表现,值得期待。
关键词 区域性财经媒体 生态圈层 融媒赛道 智媒
下载PDF
数字动漫衍生品NFT化的辩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82-86,共5页
NFT是数字世界中的一种虚拟代币,数字动漫衍生品的NFT化是网络3.0时代的一个风口。数字动漫衍生品的NFT化可以实现对正本的溯源和确权、确保正本的稀缺性,从而可以保护原创作者的权益,吸引更多的受众,具有积极意义,但其也不可避免地存... NFT是数字世界中的一种虚拟代币,数字动漫衍生品的NFT化是网络3.0时代的一个风口。数字动漫衍生品的NFT化可以实现对正本的溯源和确权、确保正本的稀缺性,从而可以保护原创作者的权益,吸引更多的受众,具有积极意义,但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消极影响。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对数字动漫衍生品NFT化进行理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对我国NFT市场布局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T 积极因素 消极因素 理性分析 圈层生态
下载PDF
基于MODS耦合的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安全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军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9-53,共5页
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MODS)耦合关系,是在新疆山盆结构及水文循环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健康性的客观表达。用生态系统耦合原理、空间结构稳定性分析、土地类型及利用评价等方法,结合相关遥感影... 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MODS)耦合关系,是在新疆山盆结构及水文循环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健康性的客观表达。用生态系统耦合原理、空间结构稳定性分析、土地类型及利用评价等方法,结合相关遥感影像分析,得出:绿洲开发改变了流域水文循环及水资源分配的有效性,圈层结构的脆弱组成-天然绿洲及过渡带趋于退化,流域绿洲化与荒漠化、盐渍化均呈扩大趋势,绿洲建设的生态基础及可持续性能力受到威胁。应在对绿洲用耗水的规模、强度及方式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上,维持内陆河流域生态圈层结构的完整性及生态功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圈层结构 内陆河流域 生态安全 绿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