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生态圈层结构稳定的地下水位计算与调控
被引量:
5
1
作者
汪勇
陈敏建
+3 位作者
赵勇
闫龙
邓伟
王庆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7-607,共11页
干旱区绿洲灌区水资源集中开发使用,改变了地下水潜流场分布,造成了盐渍化和荒漠化并存的生态问题,严重威胁着绿洲的生态安全。以生态圈层结构理论为基础,深化研究潜水影响层概念内涵,构建干旱平原区潜水蒸发概念性模型,以黑河罗城灌区...
干旱区绿洲灌区水资源集中开发使用,改变了地下水潜流场分布,造成了盐渍化和荒漠化并存的生态问题,严重威胁着绿洲的生态安全。以生态圈层结构理论为基础,深化研究潜水影响层概念内涵,构建干旱平原区潜水蒸发概念性模型,以黑河罗城灌区为例,从机理上揭示干旱区荒漠化与盐渍化的地下水埋深条件并进行定量计算与调控,主要成果如下:①描述了造成内陆河干旱区绿洲内部盐渍化和过渡带荒漠化的潜水蒸发运移规律,利用潜水影响层定义了盐渍化与荒漠化地下水临界埋深,并进行了定量计算,得到罗城灌区绿洲内部次生盐渍化的地下水临界埋深为1.3~1.5 m,过渡带荒漠化地下水临界埋深为8~13 m;②讨论了潜水影响层厚度定量公式中关键参数土壤当量孔径和液体表面张力在不同生态问题中的合理取值;③提出一种协同缓解干旱区盐渍化和荒漠化的地下水位调控方案,实现改善灌区内部盐渍化、控制过渡带荒漠化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等多个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圈层结构
地下水临界埋深
过渡带荒漠化
灌区盐渍化
地下水水位调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生态圈层结构的绿洲生态安全问题研究——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军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2-55,共4页
干旱区生态圈层结构是在特定气候条件下水资源有效分配形成的,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健康性的客观表达。荒漠化背景决定了各圈层类型发育的唯水(径流)性,水资源时空分布及其转化的竞争性决定了圈层结构的脆弱性,社会经济、生态环...
干旱区生态圈层结构是在特定气候条件下水资源有效分配形成的,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健康性的客观表达。荒漠化背景决定了各圈层类型发育的唯水(径流)性,水资源时空分布及其转化的竞争性决定了圈层结构的脆弱性,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耗水的满足程度及景观格局变化决定了圈层结构的生态安全状态。以流域水资源利用率不超过70%和生态耗水率不低于50%为标准,结合圈层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分析,得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功能存在重大缺陷,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分配的有效性,生态耗水出现长期亏损,导致圈层结构完整性的基础-天然绿洲及过渡带趋于退化,生态安全问题难以有效遏制,已给干旱区生态经济发展带来了现实和潜在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圈层结构
径流
生态
耗水
生态
安全
绿洲
原文传递
基于圈层结构的绿洲生态安全问题研究
3
作者
张军民
《灾害学》
CSCD
2009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干旱区生态圈层结构是在特定气候条件下水资源有效分配形成的,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健康性的客观表达。荒漠化背景决定了各圈层类型发育的唯水(径流)性,水资源时空分布及其转化的竞争性决定了圈层结构的脆弱性,社会经济、生态环...
干旱区生态圈层结构是在特定气候条件下水资源有效分配形成的,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健康性的客观表达。荒漠化背景决定了各圈层类型发育的唯水(径流)性,水资源时空分布及其转化的竞争性决定了圈层结构的脆弱性,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耗水的满足程度及景观格局变化决定了圈层结构的生态安全状态。以流域水资源利用率不超过70%和生态耗水率不低于50%为标准,结合圈层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分析,得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功能存在重大缺陷,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分配的有效性,生态耗水出现长期亏损,导致圈层结构完整性的基础——天然绿洲及过渡带趋于退化,生态安全问题难以有效遏制,已给干旱区生态经济发展带来了现实和潜在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生态圈层结构
径流
生态
耗水
生态
安全
绿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旱区生态安全问题及其评价原理——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
14
4
作者
张军民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28-1332,共5页
普遍的生态敏感性和整体的生态退化趋势,使干旱区成为社会适应和经济适度极端脆弱区,其生态安全问题的典型性和突出性,为完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理论体系提供了理想靶区。根据生态安全评价的一般原理和目标,通过剖析新疆绿洲区生态安全问...
普遍的生态敏感性和整体的生态退化趋势,使干旱区成为社会适应和经济适度极端脆弱区,其生态安全问题的典型性和突出性,为完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理论体系提供了理想靶区。根据生态安全评价的一般原理和目标,通过剖析新疆绿洲区生态安全问题的驱动、压力和响应机理,主要利用地带性共扼和非地带性耦合分析方法,从哲学观和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土地类型及其稳定性格局层面,初步构建了干旱区生态安全评价的基本原理,得出确保有效的生态需水和生态水位,协调水生态及水安全功能,是干旱区生态安全评价的基础;基于生态承载和再生恢复禀赋的合理、适度利用优势资源,是绿洲开发的生态安全保障;维护天然绿洲和荒漠的"生态标本"价值,引导土地利用的生态化转向,是绿洲生态安全评价的客观依据;通过系统的生态规划和景观设计,保持异质景观的竞争性统一和生态圈层结构的动态稳定性,是干旱区生态安全评价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安全
生态
安全评价
地带性
生态圈层结构
干旱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化背景下侗族音乐文化生态的适调、整合与重塑
被引量:
3
5
作者
吴媛姣
付敏
《教育文化论坛》
2021年第6期51-57,共7页
侗族音乐文化生态通过内部要素协同作用,与外部进行信息交换,以及自我调整、自我适应而实现有序运行,形成音乐文化生态的圈层结构。侗族音乐文化生态的变化是在各种力量不断介入,各种要素不断融合,以及本土音乐作为文化资源向外部世界...
侗族音乐文化生态通过内部要素协同作用,与外部进行信息交换,以及自我调整、自我适应而实现有序运行,形成音乐文化生态的圈层结构。侗族音乐文化生态的变化是在各种力量不断介入,各种要素不断融合,以及本土音乐作为文化资源向外部世界拓展而实现的,用整体推进的方式实现侗族音乐文化的生态体系重建,并借助传统音乐固有的文化功能和艺术价值直接参与旅游活动,不仅能有效促进民族经济发展,还能开发出民族艺术文化产业,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背景
侗族音乐文化
生态
文化
生态圈层结构
适调
整合
重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家形象构成体系及其建模之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李晓灵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136-141,共6页
"国家形象类地球圈层结构生态体系模型"以地球圈层构造模型为类比,以"源像"和"化像"为次级形象体系,以"硬形象"和"软形象""我象"和"他象"为再次级形象体系,呈...
"国家形象类地球圈层结构生态体系模型"以地球圈层构造模型为类比,以"源像"和"化像"为次级形象体系,以"硬形象"和"软形象""我象"和"他象"为再次级形象体系,呈现了一个融整体观、动态平衡观、辩证观和建构观为一体的国家形象生态体系。基于国家形象研究的跨学科特性和碎片化不足,遵循自内到外、由主体到客体的基本建构逻辑,建构的是一个三级形象体系结构,以期形成更加系统辩证的国家形象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建构
源像
化像
国家形象类地球
圈层
结构
生态
体系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MODS耦合的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安全问题研究
被引量:
2
7
作者
张军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9-53,共5页
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MODS)耦合关系,是在新疆山盆结构及水文循环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健康性的客观表达。用生态系统耦合原理、空间结构稳定性分析、土地类型及利用评价等方法,结合相关遥感影...
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MODS)耦合关系,是在新疆山盆结构及水文循环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健康性的客观表达。用生态系统耦合原理、空间结构稳定性分析、土地类型及利用评价等方法,结合相关遥感影像分析,得出:绿洲开发改变了流域水文循环及水资源分配的有效性,圈层结构的脆弱组成-天然绿洲及过渡带趋于退化,流域绿洲化与荒漠化、盐渍化均呈扩大趋势,绿洲建设的生态基础及可持续性能力受到威胁。应在对绿洲用耗水的规模、强度及方式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上,维持内陆河流域生态圈层结构的完整性及生态功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圈层结构
内陆河流域
生态
安全
绿洲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生态圈层结构稳定的地下水位计算与调控
被引量:
5
1
作者
汪勇
陈敏建
赵勇
闫龙
邓伟
王庆明
机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7-607,共11页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025093)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SKL2020ZY01)。
文摘
干旱区绿洲灌区水资源集中开发使用,改变了地下水潜流场分布,造成了盐渍化和荒漠化并存的生态问题,严重威胁着绿洲的生态安全。以生态圈层结构理论为基础,深化研究潜水影响层概念内涵,构建干旱平原区潜水蒸发概念性模型,以黑河罗城灌区为例,从机理上揭示干旱区荒漠化与盐渍化的地下水埋深条件并进行定量计算与调控,主要成果如下:①描述了造成内陆河干旱区绿洲内部盐渍化和过渡带荒漠化的潜水蒸发运移规律,利用潜水影响层定义了盐渍化与荒漠化地下水临界埋深,并进行了定量计算,得到罗城灌区绿洲内部次生盐渍化的地下水临界埋深为1.3~1.5 m,过渡带荒漠化地下水临界埋深为8~13 m;②讨论了潜水影响层厚度定量公式中关键参数土壤当量孔径和液体表面张力在不同生态问题中的合理取值;③提出一种协同缓解干旱区盐渍化和荒漠化的地下水位调控方案,实现改善灌区内部盐渍化、控制过渡带荒漠化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等多个目标。
关键词
生态圈层结构
地下水临界埋深
过渡带荒漠化
灌区盐渍化
地下水水位调控
Keywords
groundwater-dependent ecosystem
threshold water tables
desertification
salinization
groundwater regulation
分类号
TV122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生态圈层结构的绿洲生态安全问题研究——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军民
机构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
出处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2-55,共4页
基金
科技部软科学项目(2006GXQ3D171)
(2007GXQ4D202)
新疆社科重大项目(08ZB010)资助
文摘
干旱区生态圈层结构是在特定气候条件下水资源有效分配形成的,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健康性的客观表达。荒漠化背景决定了各圈层类型发育的唯水(径流)性,水资源时空分布及其转化的竞争性决定了圈层结构的脆弱性,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耗水的满足程度及景观格局变化决定了圈层结构的生态安全状态。以流域水资源利用率不超过70%和生态耗水率不低于50%为标准,结合圈层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分析,得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功能存在重大缺陷,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分配的有效性,生态耗水出现长期亏损,导致圈层结构完整性的基础-天然绿洲及过渡带趋于退化,生态安全问题难以有效遏制,已给干旱区生态经济发展带来了现实和潜在的威胁。
关键词
生态圈层结构
径流
生态
耗水
生态
安全
绿洲
Keywords
ecological circle level structure
runoffs
ecological water consumption
ecological security
oasis
分类号
TV213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圈层结构的绿洲生态安全问题研究
3
作者
张军民
机构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
出处
《灾害学》
CSCD
2009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基金
科技部软科学项目(2006GXQ3D171)
(2007GXQ4D2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JL035)
文摘
干旱区生态圈层结构是在特定气候条件下水资源有效分配形成的,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健康性的客观表达。荒漠化背景决定了各圈层类型发育的唯水(径流)性,水资源时空分布及其转化的竞争性决定了圈层结构的脆弱性,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耗水的满足程度及景观格局变化决定了圈层结构的生态安全状态。以流域水资源利用率不超过70%和生态耗水率不低于50%为标准,结合圈层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分析,得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功能存在重大缺陷,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分配的有效性,生态耗水出现长期亏损,导致圈层结构完整性的基础——天然绿洲及过渡带趋于退化,生态安全问题难以有效遏制,已给干旱区生态经济发展带来了现实和潜在的威胁。
关键词
干旱区
生态圈层结构
径流
生态
耗水
生态
安全
绿洲
Keywords
arid area
ecological ring structure
nmoffs
ecological water consmnption
ecological safety
oasis
分类号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旱区生态安全问题及其评价原理——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
14
4
作者
张军民
机构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
出处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28-1332,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06&ZD037)
科技部软科学项目(2004DGS3D03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5BJL035)
文摘
普遍的生态敏感性和整体的生态退化趋势,使干旱区成为社会适应和经济适度极端脆弱区,其生态安全问题的典型性和突出性,为完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理论体系提供了理想靶区。根据生态安全评价的一般原理和目标,通过剖析新疆绿洲区生态安全问题的驱动、压力和响应机理,主要利用地带性共扼和非地带性耦合分析方法,从哲学观和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土地类型及其稳定性格局层面,初步构建了干旱区生态安全评价的基本原理,得出确保有效的生态需水和生态水位,协调水生态及水安全功能,是干旱区生态安全评价的基础;基于生态承载和再生恢复禀赋的合理、适度利用优势资源,是绿洲开发的生态安全保障;维护天然绿洲和荒漠的"生态标本"价值,引导土地利用的生态化转向,是绿洲生态安全评价的客观依据;通过系统的生态规划和景观设计,保持异质景观的竞争性统一和生态圈层结构的动态稳定性,是干旱区生态安全评价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
生态
安全
生态
安全评价
地带性
生态圈层结构
干旱区
Keywords
ecological safety
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
zonality
ecosphere structure
arid
分类号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化背景下侗族音乐文化生态的适调、整合与重塑
被引量:
3
5
作者
吴媛姣
付敏
机构
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出处
《教育文化论坛》
2021年第6期51-57,共7页
基金
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西南丝绸之路各民族音乐文化交流交融研究”(21XMZ012)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侗族音乐文化生态及现代意义研究”(12BMZ027)。
文摘
侗族音乐文化生态通过内部要素协同作用,与外部进行信息交换,以及自我调整、自我适应而实现有序运行,形成音乐文化生态的圈层结构。侗族音乐文化生态的变化是在各种力量不断介入,各种要素不断融合,以及本土音乐作为文化资源向外部世界拓展而实现的,用整体推进的方式实现侗族音乐文化的生态体系重建,并借助传统音乐固有的文化功能和艺术价值直接参与旅游活动,不仅能有效促进民族经济发展,还能开发出民族艺术文化产业,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
现代化背景
侗族音乐文化
生态
文化
生态圈层结构
适调
整合
重塑
Keywords
modernization
the musical and cultural ecology of Dong ethnic group
the structure of culture ecological circle
adaptation,integ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家形象构成体系及其建模之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李晓灵
机构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136-141,共6页
基金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重大项目"国家形象建构和跨文化传播战略研究"(11&ZD027)
文摘
"国家形象类地球圈层结构生态体系模型"以地球圈层构造模型为类比,以"源像"和"化像"为次级形象体系,以"硬形象"和"软形象""我象"和"他象"为再次级形象体系,呈现了一个融整体观、动态平衡观、辩证观和建构观为一体的国家形象生态体系。基于国家形象研究的跨学科特性和碎片化不足,遵循自内到外、由主体到客体的基本建构逻辑,建构的是一个三级形象体系结构,以期形成更加系统辩证的国家形象观。
关键词
国家形象
建构
源像
化像
国家形象类地球
圈层
结构
生态
体系模型
Keywords
national image
construction
source image
synthetic image
the 'globe-structure-like pattern' of national image
分类号
D032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MODS耦合的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安全问题研究
被引量:
2
7
作者
张军民
机构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
出处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9-53,共5页
基金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2010GXQ5D367)
石河子大学社科基金(RWSK09-Y32)资助
文摘
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MODS)耦合关系,是在新疆山盆结构及水文循环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健康性的客观表达。用生态系统耦合原理、空间结构稳定性分析、土地类型及利用评价等方法,结合相关遥感影像分析,得出:绿洲开发改变了流域水文循环及水资源分配的有效性,圈层结构的脆弱组成-天然绿洲及过渡带趋于退化,流域绿洲化与荒漠化、盐渍化均呈扩大趋势,绿洲建设的生态基础及可持续性能力受到威胁。应在对绿洲用耗水的规模、强度及方式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上,维持内陆河流域生态圈层结构的完整性及生态功能的有效性。
关键词
生态圈层结构
内陆河流域
生态
安全
绿洲
Keywords
ecological circle level structure
inland river basin
ecological security
oasis
分类号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生态圈层结构稳定的地下水位计算与调控
汪勇
陈敏建
赵勇
闫龙
邓伟
王庆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生态圈层结构的绿洲生态安全问题研究——以新疆为例
张军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
原文传递
3
基于圈层结构的绿洲生态安全问题研究
张军民
《灾害学》
CSCD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干旱区生态安全问题及其评价原理——以新疆为例
张军民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现代化背景下侗族音乐文化生态的适调、整合与重塑
吴媛姣
付敏
《教育文化论坛》
202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国家形象构成体系及其建模之研究
李晓灵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基于MODS耦合的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安全问题研究
张军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