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湿地土壤动物生态地理分布研究进展
1
作者 申海香 蔡海 +3 位作者 马尚盛 龚建军 赵晓丽 马正学 《绿色科技》 2024年第4期63-68,共6页
土壤动物是湿地系统的重要成分,能改善土壤的性质、调节物质的分解、促进养分的循环、指示环境的变化等。目前,针对湿地土壤动物的生态地理分布、不同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差异的研究较少,为进一步了解我国湿地土壤动物生... 土壤动物是湿地系统的重要成分,能改善土壤的性质、调节物质的分解、促进养分的循环、指示环境的变化等。目前,针对湿地土壤动物的生态地理分布、不同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差异的研究较少,为进一步了解我国湿地土壤动物生态地理分布、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差异,梳理了1979-2023年我国关于土壤动物生态地理分布和不同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差异研究的相关文献。研究表明:目前对湿地土壤动物生态地理分布、生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不同湿地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不同,在土层中具有明显的表聚性,以腐食性动物为主,蜱螨类(A)和弹尾类(C)数量比具有典型的地带性,不同湿地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变化,呈现出典型的湿地特征。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到土壤动物分类和多样性研究中,深入研究土壤动物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筛选出不同湿地环境中的指示类群,加强土壤动物在湿地生态恢复中的应用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土壤动物 生态地理分布 群落特征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生态地理逻辑的城市景观空间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2
作者 朱玲 《风景园林》 2023年第S02期11-11,共1页
报告关注人地的相互关系,研究城市环境的作用机制和过程,基于2个实践案例对城市景观空间形态的形成逻辑机理进行揭示,并形成设计方法论层面的支撑。从地理学的角度看,一个区域的自然空间格局的形成基于自然地域分异规律,而长时间经济、... 报告关注人地的相互关系,研究城市环境的作用机制和过程,基于2个实践案例对城市景观空间形态的形成逻辑机理进行揭示,并形成设计方法论层面的支撑。从地理学的角度看,一个区域的自然空间格局的形成基于自然地域分异规律,而长时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发展格局的演变与最初的自然空间格局密切相关,且互相影响。空间效能、生态效能和景观效能的整体延续与提升需要对城市景观的异质性进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能 城市景观 景观效能 地域分异规律 实践案例 空间格局 逻辑机理 生态地理
下载PDF
生态地理学概念界定及其经典案例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傅声雷 傅伯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0-79,共10页
对生态地理学的概念进行了详细讨论和辨析,并将它与相近学科如生物地理学、生态地理区划、宏生态学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界定了生态地理学的概念。研究认为:生态地理学是生态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生态系统各组分关系和生态过程的地... 对生态地理学的概念进行了详细讨论和辨析,并将它与相近学科如生物地理学、生态地理区划、宏生态学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界定了生态地理学的概念。研究认为:生态地理学是生态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生态系统各组分关系和生态过程的地理空间分布格局或/和时间演变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耦合机制的学科。生态地理学的目的是揭示不同环境梯度下或不同时间尺度上生态系统各组分关系和生态过程的普适性规律及其成因。同时,结合国内外野外实验平台介绍,在全球变化等研究领域列举了经典案例进行分析:(1)全球不同气候带森林凋落物分解和碳汇功能的研究;(2)中国不同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和碳汇功能研究;(3)中国东北样带和南北样带陆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4)中国北方草地样带尺度的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主要目的是在辨析生态地理学概念的基础上指出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生态地理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理 生物地理 生态地理区划 生态过程 地理空间分布格局 时间演变
下载PDF
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41
4
作者 殷秀琴 宋博 +2 位作者 董炜华 辛未冬 王野乔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102,共12页
通过回顾我国近30年来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的进展,概述了我国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生态地理分布。包括我国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从森林、草地、沙漠到湿地、农田乃至城市等诸多生态系统。总结了土壤动物群落对环境的响应及其指示意义... 通过回顾我国近30年来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的进展,概述了我国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生态地理分布。包括我国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从森林、草地、沙漠到湿地、农田乃至城市等诸多生态系统。总结了土壤动物群落对环境的响应及其指示意义研究的相关进展,从土壤动物对环境的营造、净化及其在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三个方面论述了土壤动物的功能,最后介绍了土壤动物与其他生物的互作、地上地下的生态学联系、全球变化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等热点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未来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分子生物技术在土壤动物分类研究中的应用;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功能和机理;地上与地下生态系统的交互作用;干扰、污染、生物入侵和全球变化对土壤动物群落和功能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多样性 功能作用 生态地理 中国
下载PDF
云南虫草蝠蛾生态学的研究——Ⅰ.区域分布和生态地理分布 被引量:33
5
作者 杨大荣 龙勇诚 +6 位作者 沈发荣 杨跃雄 喻润清 鲁自 春生 斯那都吉 斯那吉顶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7年第1期1-11,共11页
冬虫夏草是鳞翅目中的蝠蛾属Hepialus幼虫被虫草菌Cordyceps sinensis(Berkely)Sacc。寄生感病后形成的虫、菌结合体,它是我国名贵药材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其功用为:“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 冬虫夏草是鳞翅目中的蝠蛾属Hepialus幼虫被虫草菌Cordyceps sinensis(Berkely)Sacc。寄生感病后形成的虫、菌结合体,它是我国名贵药材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其功用为:“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虫草蝠蛾 生态 区域分布 生态地理
下载PDF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吴绍洪 杨勤业 郑度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86-694,共9页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通过对代表自然界宏观生态系统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地理相关性的比较研究和综合分析,按照自然界的地理地带分异规律,划分或合并而形成不同等级的区域系统。用中国的研究与国外同类研究的比较,可以拓宽这一领域的思路,便...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通过对代表自然界宏观生态系统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地理相关性的比较研究和综合分析,按照自然界的地理地带分异规律,划分或合并而形成不同等级的区域系统。用中国的研究与国外同类研究的比较,可以拓宽这一领域的思路,便于在这一领域与国外的学者使用相似的科学语言进行学术交流,使中国这一领域的研究走向世界。本文从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发展过程、等级单位、指标体系与表达方法,区域划分等方面将中国有代表性的生态地理区域系统与国外同类研究进行比较,认为中外的研究有许多共同之处,如目标、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与环境、生态、全球变化等联系在一起,其中与美国R. Bailey所划分的美国、北美和全球生态地理区域更为接近,在等级系统、指标体系、表达方式到划分结果有近似之处。地域的差异,指标使用的不同,制图过程和表达方式的差异造成了区域划分的差别,似可以通过野外实地生态类型的辨识来加以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理 区域系统 中国 美国
下载PDF
中国主要生态地理区的林火动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田晓瑞 舒立福 +1 位作者 赵凤君 王明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1-77,共7页
【目的】研究中国主要生态地理区的林火动态,为开展林火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基于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分类结果和森林火灾特点,把中国大陆植被区划分为寒温带湿润地区落叶针叶林区(R1)、中温带湿润地区森林区(R2)、中温带干旱... 【目的】研究中国主要生态地理区的林火动态,为开展林火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基于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分类结果和森林火灾特点,把中国大陆植被区划分为寒温带湿润地区落叶针叶林区(R1)、中温带湿润地区森林区(R2)、中温带干旱地区荒漠针叶林区(R3)、中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原区(R4)、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落叶阔叶林及人工植被区(R5)、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地区草原区(R6)、中北亚热带湿润地区阔叶林及人工植被区(R7)和热带南亚热带湿润地区阔叶林及人工植被区(R8)。根据2005—2012年卫星监测地面热点数据和林火统计数据,分析各生态地理区的林火空间与时间分布特征。【结果】野火主要分布在东部,其中分布在R8区域的野火占84.4%,分别在R1,R2,R3,R4,R5,R6和R7区域的野火分别占0.5%,3.8%,0.1%,2.7%,2.7%,0.1%和5.8%。根据林火发生时间分布确定各生态地理区的火险期,北方地区火灾主要发生在春秋季,而南方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春季;各生态地理区的火险期分别为R1的3—10月、R2的4—5月和7—10月、R3的3—5月和8—10月、R4的3—6月和9—10月、R5的11—翌年5月、R6的12—翌年5月、R7的12—翌年5月和R8的11—翌年5月。虽然热带南亚热带湿润地区的火灾比较多,但比较容易控制,而寒温带湿润地区落叶针叶林区的火灾平均燃烧时间长。2005—2012年各生态地理区的林火发生次数和林火面积都表现出显著的波动性。人为干扰对林火动态的影响很大,特别在人口密度分布高的南方区域。热带南亚热带湿润地区阔叶林及人工植被区林火发生频度最高,年均发生森林火灾6 489次,火循环周期为4 547年;而寒温带湿润地区落叶针叶林区的火循环周期最短,林火发生频度为0.04次·(104hm2)-1,火循环周期为1 007年。中温带湿润地区森林区、中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原区的林火动态变化趋势与寒温带湿润地区落叶针叶林区相似。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落叶阔叶林及人工植被区和中北亚热带湿润地区阔叶林及人工植被区火烧频度为0.28和0.25次·(104hm2)-1。【结论】中国的林火主要分布在东部区域。北方地区火灾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南方地区火灾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春季。热带南亚热带湿润地区阔叶林、人工植被区林火发生频度最高,寒温带湿润地区落叶针叶林的火循环周期最短。建议根据林火动态变化和森林经营目的进行可燃物管理,维持林火动态在一个合理水平,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理 林火动态 火险期
下载PDF
江河源区生态地理区划 被引量:21
8
作者 冯永忠 朱芬萌 +1 位作者 王得祥 杨改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共4页
 利用气候—地貌—植被模式,在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因素的基础上,将江河源区划分为黄河东部河谷高原暖温半干旱农牧交错水土流失生态大区、高原凉温带大区、高原冷温带大区、高原寒带大区4个大区;再分别以降水、植被和人类活动为主要因子...  利用气候—地貌—植被模式,在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因素的基础上,将江河源区划分为黄河东部河谷高原暖温半干旱农牧交错水土流失生态大区、高原凉温带大区、高原冷温带大区、高原寒带大区4个大区;再分别以降水、植被和人类活动为主要因子,将其划分为7个二级区,11个三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生态地理 区域划分 人类活动因素 水土流失
下载PDF
中国生态地理区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5
9
作者 任玉芬 苏小婉 +2 位作者 贺玉晓 王效科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6459-6471,共13页
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落实最严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通过分类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2007-2016年中国生态地理区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全国和生态地理区城市水资源利用... 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落实最严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通过分类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2007-2016年中国生态地理区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全国和生态地理区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特征,采用Tobit回归模型探讨中国和生态地理区城市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普遍较低,全国水资源效率均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波动式发展,全国城市间用水效率差距在缩小。生态地理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显著,温带干旱区、温带半干旱区、温带半湿润区、温带湿润区和亚热带湿润区用水效率依次递减,区域间水资源效率差异在逐渐减小。城市人口、土地利用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全国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而城市供水、用水结构、水资源管理政策则表现为显著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生态地理区域 分类数据包络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油杉属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与系统演化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崇云 马绍宾 +1 位作者 吕军 党承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2-616,643,共6页
油杉属是东亚特有属,全世界油杉属共有12种2变种,中国有10种2变种,中国是油杉属的特有中心和分布中心。在地史时期,油杉属植物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洲、北美和东亚。油杉属的现代分布有残余的特征,种类大多产于中国西南部和中部,种类... 油杉属是东亚特有属,全世界油杉属共有12种2变种,中国有10种2变种,中国是油杉属的特有中心和分布中心。在地史时期,油杉属植物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洲、北美和东亚。油杉属的现代分布有残余的特征,种类大多产于中国西南部和中部,种类数量由西向东逐渐递减。根据生态习性与分布区气候特征,中国主要油杉属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可分为:内陆型(东部温凉型、东部温暖型、西南季风型)、沿海型和岛屿型。湘黔桂地区是油杉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分化、发展中心。从染色体资料来看,其演化趋势为:江南油杉→矩鳞油杉→黄枝油杉→台湾油杉。结合地理分布,油杉属植物可能起源于中国西南,而后向东发展。从分布区南北向看,核型不对称性为:台湾油杉>青岩油杉>铁坚油杉,南部类型比北部类型要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杉属 生态地理分布 系统演化
下载PDF
云南稻种资源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分布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杨忠义 苏艳 +4 位作者 曹永生 邹菊 刘晓利 奎丽梅 卢义宣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75-479,共5页
采用GIS、BioDiversity等技术,基于云南丰富的气候类型、特异的民族生境和多样的稻种资源条件,分析与观察了6081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多样性在不同气候类型和各类稻区中的表现,结果表明:①不同气候环境对稻种资源的资源量和多样性的形成... 采用GIS、BioDiversity等技术,基于云南丰富的气候类型、特异的民族生境和多样的稻种资源条件,分析与观察了6081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多样性在不同气候类型和各类稻区中的表现,结果表明:①不同气候环境对稻种资源的资源量和多样性的形成有显著作用。②稻种多样性从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逐渐减小,反之增大,结合各气候带的海拔和温度变化规律看,随海拔升高、温度降低而减小,反之亦然。籼粳亚种的多样性与稻种多样性呈现同样趋势。早、中、晚稻多样性在南温带、北热带和中亚热带相对较大;水、陆稻多样性在北热带、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相对较大;而与饮食文化相关的粘糯、特种稻多样性富聚区主要集中在北热带地区。③根据稻种多样性在各气候带中的分布可分为:低富聚气候带(指中温带和北温带)和富聚气候带(指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南温带)。④稻种多样性在各类稻区中呈现:水、陆稻区>单、双季籼稻区>一季粳、籼稻区>一季粳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种资源 多样性 生态地理分布
下载PDF
云南作物资源特征特性及生态地理分布研究Ⅰ.云南地方稻种资源中特种稻资源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忠义 曹永生 +3 位作者 苏艳 卢义宣 刘晓莉 李华惠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31-337,共7页
对6121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中的特种稻资源,即黑(紫)米、红米、香米、糯米(酒米)和软米的特征特性进行综合评价;以云南省128个县为基本单位,应用GIS平台统计整理云南省每个县所属的气候类型,并结合云南省的5个稻作分区分析研究云南特种... 对6121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中的特种稻资源,即黑(紫)米、红米、香米、糯米(酒米)和软米的特征特性进行综合评价;以云南省128个县为基本单位,应用GIS平台统计整理云南省每个县所属的气候类型,并结合云南省的5个稻作分区分析研究云南特种稻资源的生态地理分布。通过研究综合评价了云南特种稻资源的特征特性,初步摸清了云南特种稻资源除香米资源集中分布在中亚热带和中温带外,其他特种稻资源都集中分布在南亚热带的生态地理分布习性,其研究结果可为稻作资源收集保护、农作物生态地理分布、特优稻育种、生态育种、生物育种、农业产业开发和产业区划结构调整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特种稻资源 特征特性 生态地理分布
下载PDF
基于Holdridge和CCA分析的中国生态地理分区的比较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孔艳 江洪 +3 位作者 张秀英 金佳鑫 肖钟湧 程苗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825-3836,共12页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中国自然地理要素与生态地理区域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采用全国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及遥感植被指数等数据,综合分析中国范围生态地理区域的分异规律,制订了生态地理分区的初步方案,并建立了相应的地理信息系统...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中国自然地理要素与生态地理区域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采用全国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及遥感植被指数等数据,综合分析中国范围生态地理区域的分异规律,制订了生态地理分区的初步方案,并建立了相应的地理信息系统。基于Holdridge模型和CCA分析划分中国生态地理分区,建立了分区的指标体系,得到中国生态分区的大致界线,初步总结了各生态地理分区的地形、植被、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特征,完成对中国区域生态地理分区的划分。基于CCA分析的生态地理的分区,不仅结合自然区划和生态地理两种方法,而且加入了生态群落和遥感数据的综合应用。结果显示,由于受到模型适用性及数据误差的原因,基于CCA分析的结果比Holdridge模型的结果更合理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理分区 Holdridge模型 CCA分析 指标体系
下载PDF
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的指标体系 被引量:46
14
作者 吴绍洪 杨勤业 郑度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2-310,共9页
生态地理区域界线由一系列反映生态地理区域特征的指标为依据 ,通过其空间差异落实到具体的空间位置上。客观地认识和划定生态地理区域界线是揭示生态环境时空有序性的重要途径 ,是地域系统研究的基础。生态地理区域界线是两个相邻的、... 生态地理区域界线由一系列反映生态地理区域特征的指标为依据 ,通过其空间差异落实到具体的空间位置上。客观地认识和划定生态地理区域界线是揭示生态环境时空有序性的重要途径 ,是地域系统研究的基础。生态地理区域界线是两个相邻的、彼此不同的生态地理区质上转变的线或带 ,反映同一等级内划分出来的内部相对一致性与外部的差异性。界线代表有一定宽度的带 ,而且可能随着时间而迁移变化 ,等级越低界线越明显 ,等级越高界线越宽。在生态地理区域划分中 ,先选择人力不能大规模改变的几个主要因素 :温度指标 ,主要指标是日平均气温≥ 1 0℃的天数和积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 ,最暖月平均气温等 ;水分指标 ,干湿指数 ,目前比较普遍采用的是年干燥度 ,它可以近似地表征某一地方的干湿程度 ;年降水量的资料通常比较可靠 ,但潜在蒸发的计算需要改进和提高。生态地理区域较高级单位的划分依据侧重考虑生物气候的差异 ,先注意水平地带性 ,由于气候台站的有限性 ,所划分出的界线往往用植被界线去修正 ;而垂直地带性则将潜在植被与气候联系起来 ,按照降水量、潜在蒸发率和生物温度来进行划分。如何处理级别与依据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另一个重要问题 ,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 ,国内外很不统一。将自然与人文指标结合起来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理区域 界线 指标体系 植被 空间差异 生态环境 降水量
下载PDF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地理区域系统与生态建设战略初步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吴绍洪 郑度 杨勤业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20,共11页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是根据代表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地理相关性的比较研究和综合分析 ,按照自然界的地域分异规律 ,划分或合并而形成不同等级的区域系统。其主要研究的对象是自然要素的空间格局 ,及其与自然资源的匹配。生态地理区域...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是根据代表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地理相关性的比较研究和综合分析 ,按照自然界的地域分异规律 ,划分或合并而形成不同等级的区域系统。其主要研究的对象是自然要素的空间格局 ,及其与自然资源的匹配。生态地理区域系统所体现的温度、水分等立地条件地域差异 ,是认识生态环境的宏观框架 ,可以也应该成为制定治理措施的基础 ,对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西部在生态上受到西北地区的沙漠化和盐碱化 ,黄土高原、西南地区的土壤侵蚀 ,青藏高原的草场退化 ,西南地区的滑坡、泥石流等的胁迫。管理上也存在许多问题 ,如盲目的退耕还林 ,盲目强调植树造林等。因此 ,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在认识自然环境的基础上 ,解决管理上的问题 ,包括在指导思想上的误解 ,即“生态建设 =种树”,“退耕必定还林”;局面上避免开发的无序状态 ;工作措施上 ,则要防止“一刀切”的方式。本文综合西部地区的温带、水分、植被、土壤等因素 ,将西部地区生态地理区域系统划分 8个温度带 ,2 5个自然区。通过综合西部地区的环境胁迫特点 ,植被恢复和保护与自然环境和生态区域系统的关系 ,从西部地区的生态地理区域系统 ,合并构成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格局的 6个区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 生态建设战略 地貌 气候 中国 西部地区 土壤 植被
下载PDF
从生态地理特征论中国东北样带(NECT)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科学意义 被引量:16
16
作者 倪健 李宜垠 张新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22-629,共8页
中国东北样带(NECT)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变化研究的陆地样带之一。该样带在东经112°与130°30′之间沿北纬43°30′设置,长约1600km,跨越北纬42°~46°,宽约300km,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以降水或湿润度/... 中国东北样带(NECT)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变化研究的陆地样带之一。该样带在东经112°与130°30′之间沿北纬43°30′设置,长约1600km,跨越北纬42°~46°,宽约300km,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以降水或湿润度/干燥度为主要全球变化驱动因素,自东至西沿一个连续的空间过渡梯度,植被类型或生物群区是由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农田及温带草原的3个亚地带: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等类型组成。给出了样带的基本生态地理特征及其梯度分析,包括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梯度、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格局、植被类型、主要优势种和群落类型的生态地理特征以及全新世适宜期的植被分布格局。这些特征沿经向均表现出明显的梯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样带 生态地理特征 梯度分析 全球变化
下载PDF
湘中山地土壤线虫(Nematoda)生态地理群的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振中 张友梅 伍惠生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2年第1期72-78,共7页
作者对湖南南岳衡山和长沙岳麓山土壤线虫进行了两年多的定位研究,共获得18511条土壤线虫标本.经分类鉴定,计有24个种,分属6目10科18届.
关键词 土壤 线虫 土壤结构 生态地理
下载PDF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 被引量:58
18
作者 倪健 陈仲新 +2 位作者 董鸣 陈旭东 张新时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8年第4期370-382,共13页
生态地理区划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空间分异基础。以国际上的生态地理区划原则为依据,采用多元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利用各种生态地理因子,包括气候指标如与植物耐寒性有关的绝对最低温度、最冷月平均气温、最冷月日平均温度的最... 生态地理区划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空间分异基础。以国际上的生态地理区划原则为依据,采用多元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利用各种生态地理因子,包括气候指标如与植物耐寒性有关的绝对最低温度、最冷月平均气温、最冷月日平均温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需热性有关的植物生长季积温;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包括最冷月降水、最热月降水、年降水量、年降水的统计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年变率;植被指标如植被类型、植被区划类型、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植物区系类型、动物区系类型、植物特有属的丰富度以及度量植物多样性的植物种丰富度(属数、种数);土壤指标如土壤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如土壤酸碱度、土壤表层阳离子交换量等;地形和地貌特征如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利用模糊聚类的手段,综合进行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采用四级区划,即:生物大区→生物亚区→生物群区→生物区。全国划分为5个生物大区,7个生物亚区和18个生物群区:Ⅰ北方森林大区:ⅠA欧亚北方森林亚区:ⅠA1南泰加山地寒温针叶林,ⅠA2北亚针阔叶混交林。Ⅱ北方草原荒漠大区:ⅡB欧亚草原亚区:ⅡB1内亚温带禾草草原,ⅡB2黄土高原森林草原(灌木草原);ⅡC亚非荒漠亚区:ⅡC1中亚温带荒漠,ⅡC2蒙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态地理区划 生物大区 生物群区
下载PDF
中国生态地理区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18
19
作者 贺玉晓 苏小婉 +2 位作者 任玉芬 王效科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7464-7478,共15页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基于分类数据包络分析(Categorical DEA)对2007—2016年中国生态地理区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对其时...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基于分类数据包络分析(Categorical DEA)对2007—2016年中国生态地理区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对其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以及空间收敛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7—2016年期间全国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处于低效率状态,随时间高低交错波动式发展,整体呈先降后升势态;2)生态地理区城市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温带干旱区、温带半干旱区、温带半湿润区、温带湿润区、亚热带湿润区,呈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生态地理区纯技术效率区间差异较大,但空间分布规律不显著,区域规模效率间差距小,且无明显空间分布规律;3)纯技术效率低效是制约全国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生态地理区间纯技术效率巨大差距导致全国纯技术效率整体低效,也是全国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率低效的根本原因;4)生态地理区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率区域差距逐渐缩小,主要是因为高效率区域效率值向低效率区域靠拢,区域间低效向高效的“追赶效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生态地理区域 分类数据包络分析(分类DEA) 收敛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可拓工程方法的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界线划分研究——以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为例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军涛 李哲 郑度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31,共8页
利用可拓工程方法中的物元模型对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界线划分问题进行了研究 ,通过选取样本和指标对单指标关联函数和多指标综合关联函数进行了定量计算。在此基础上 ,通过专家集成确定了中国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之间的界线 ,弥补了... 利用可拓工程方法中的物元模型对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界线划分问题进行了研究 ,通过选取样本和指标对单指标关联函数和多指标综合关联函数进行了定量计算。在此基础上 ,通过专家集成确定了中国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之间的界线 ,弥补了单指标和定性划分的不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拓工程方法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 界线划分 中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