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文明与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环境专业生态学类课程教学的改革
1
作者 赵发珠 黄华宇 +1 位作者 王俊 李书恒 《中国林业教育》 2024年第6期61-66,共6页
生态文明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新工科建设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和蓬勃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对环境专业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环境专业开设生态学类课程,旨在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富有时... 生态文明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新工科建设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和蓬勃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对环境专业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环境专业开设生态学类课程,旨在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富有时代责任感的创新型复合人才。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工科建设在生态学知识体系建构、专业能力培养、素质目标达成等3个方面对环境专业生态学类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为课程教学的改进提供了机遇,即为促进环境专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改革环境、提出的新要求拓展了改革空间、形成的社会共识提供了改革的条件保障。调查发现:多数高校的环境专业开设了生态学类课程,并将其设置为专业必修课,但课程名称、学时和学分的设置有所不同;课程教学仍以线下课堂教学和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学内容以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薄弱甚至缺失;课程考核形式单一,仍以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为主。因此,根据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工科建设的更高要求,针对环境专业生态学类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价值观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及时优化更新理论教学内容,注重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改进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以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价值观为引领、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原则。最后,重点在以下方面进行了环境专业生态学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一是对“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探索,通过增加课前和课后的“线上”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自学和复习,突出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围绕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展课堂教学,增强“线下”教学的针对性和侧重性。二是基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热点话题,对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完善,从响应“双碳”战略的角度,增加与实现“双碳”目标、构建完整碳循环体系、前沿固碳技术、生态系统碳汇、不同生态系统的碳固存等相关的内容;从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注重学科交叉性,融入与乡村生态振兴相关的知识概念和教学案例。三是实践教学突破以课程实验为主的局限,设置包括基础调查实践和综合考察实践的野外实践,以及覆盖各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系列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创新创业活动的科技实践。四是优化课程教学总体评价,在期末考试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过程的全方位考核;通过强化教学态度评价、完善授课能力评价、发挥课后整体评价作用及时改进教学等,进一步优化教师教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新工科 环境专业 生态学类课程 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课程考核
下载PDF
园林专业生态学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娟 梁明霞 +2 位作者 李德会 郭英 李艳 《中国林业教育》 2022年第2期67-69,共3页
总结了绵阳师范学院园林专业的生态学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措施及成效。园林专业的生态学类课程教学存在学科定位不明确,专业特色不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等问题。生态学类课程教... 总结了绵阳师范学院园林专业的生态学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措施及成效。园林专业的生态学类课程教学存在学科定位不明确,专业特色不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等问题。生态学类课程教学应明确学科定位,契合专业特色和国家生态建设需求。具体的教学改革举措包括:①优化和夯实理论教学,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将教师主导型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互动型教学方式;推进生态学类课程特色教材建设。②强化和整合实践教学,促进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③促进生态学类课程的在线课程建设,拓展教学深度和广度。通过教学改革,夯实了学生的生态学理论基础,增强了学生将理论应用于景观规划与设计实践的能力,更好地实现了园林专业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专业 生态学类课程 教学改革 在线课程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