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园林绿化中的生态学设计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石超 《南方农业》 2015年第3期76-77,共2页
从城市的环境方面出发,根据生态学的原理,描述了怎样在城市园林绿化的过程当中渗透以及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为城市园林的绿化设计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以及设计参考。此外,还分析了现阶段园林植物生态适应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当中存在的问题... 从城市的环境方面出发,根据生态学的原理,描述了怎样在城市园林绿化的过程当中渗透以及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为城市园林的绿化设计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以及设计参考。此外,还分析了现阶段园林植物生态适应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未来城市园林绿化相关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园林 绿化 生态学设计
下载PDF
生态学界面设计研究综述 被引量:6
2
作者 石庆馨 张侃 《人类工效学》 2004年第3期65-68,共4页
生态学界面设计是一种在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中用来设计人机界面的理论体系,对知识型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它增强了人们的适应能力,并提高了问题解决的绩效。文章主要介绍了生态学界面设计的理论基础,并对影响其效果的3个因素... 生态学界面设计是一种在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中用来设计人机界面的理论体系,对知识型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它增强了人们的适应能力,并提高了问题解决的绩效。文章主要介绍了生态学界面设计的理论基础,并对影响其效果的3个因素及其特点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界面设计 人机界面 知识型工作者 社会技术系统 研究综述 理论体系 适应能力
下载PDF
生态学设计观下的产品设计研究
3
作者 徐迎港 《休闲》 2020年第22期0243-0243,共1页
生态学设计观会对推动产品设计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生态学设计观下产品设计、人、社会、自然四者之间的关系会更 加协调,产品设计也会更具有前瞻性。设计师不是独立的个体,所有的产品设计都会在设计生态中产生连锁反应,基于生态学设 计观... 生态学设计观会对推动产品设计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生态学设计观下产品设计、人、社会、自然四者之间的关系会更 加协调,产品设计也会更具有前瞻性。设计师不是独立的个体,所有的产品设计都会在设计生态中产生连锁反应,基于生态学设 计观的产品设计,可以让产品设计不止关注产品自身,也会更加注重产品在设计生态中与人、自然、社会的相互作用和动态联系, 这样才能使产品设计生态更加持续稳定地发展,维持产品设计生态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设计 产品设计 设计研究
下载PDF
道法自然的增强设计:大面积快速水生态修复途径的探索 被引量:11
4
作者 俞孔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733-8745,共13页
农民利用千百年积累的生态智慧,通过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用最少的投入,实现大面积的改变,营造可持续的、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地球表面景观。文章探讨了如何重新发掘农民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进行大面积水生态修复的理念、方法和案例。... 农民利用千百年积累的生态智慧,通过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用最少的投入,实现大面积的改变,营造可持续的、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地球表面景观。文章探讨了如何重新发掘农民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进行大面积水生态修复的理念、方法和案例。基于作者及其团队2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传统生态智慧-模式提炼-增强设计-运行检测(POE)-模块技术-现代生态修复工程"的研究和实践路径,将传统农耕生态智慧进行了增强设计,形成了模块化的当代生态工程技术,用于大面积国土生态修复,尤其是以水为核心的生态过程与景观的生态修复,在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中进行实践并得到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基于自然的途径 道法自然 传统生态智慧 景观设计 设计生态学
下载PDF
设计生态系统绩效研究专题导读 被引量:6
5
作者 俞孔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5909-5910,共2页
面对全球,特别是中国大范围的生态与环境问题,设计生态学应运而生: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关系,修复、重建甚至创造基于自然的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当下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途径。人类有关生态科学的研究成果、古老文明的生态智慧积累... 面对全球,特别是中国大范围的生态与环境问题,设计生态学应运而生: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关系,修复、重建甚至创造基于自然的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当下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途径。人类有关生态科学的研究成果、古老文明的生态智慧积累和当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设计生态的三大灵感源泉,使设计的生态具有基于自然的、以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为导向的、科学和艺术完美结合的特质。本专栏发表了对若干人工设计生态系统的绩效研究,研究结果已经给设计生态学在解决中国当下生态与环境问题的前景带来希望,尤其在城乡大规模生态修复方面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设计生态学必将成为生态文明时代的一门崭新而极富挑战的新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生态 设计生态学 景观设计 景观绩效评价 生态系统绩效评价
下载PDF
家具设计的生态观探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沈洪玉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0年第1期40-41,共2页
本文从人的精神意识层面出发,针对生态设计大环境下的家具产品设计的方式方法,以及消费者的认知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家具设计的风格、材料等问题加以说明,从而对家具生态设计问题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关键词 家具设计生态学 意识层次 节材环保 竹藤家具 简约设计
下载PDF
现代设计向何处去?(中)——从2000年赫尔辛基“100”展览看当代设计趋势
7
作者 方海 陈红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01年第2期64-69,共6页
关键词 建筑设计 生态学设计 经典作品 建筑风格
下载PDF
基于水生态系统服务的水景观综合绩效评价框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佳驹 王志勇 +3 位作者 王春连 吴珊珊 王宇泓 阳平坚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09-915,共7页
为解决现有研究中评价体系缺乏生态学理论支撑,缺乏针对场地设计尺度的水景观综合绩效评估,在框架或指标的选取上完整性、典型性和可获得性不足等问题,充分梳理景观绩效评价的4种体系,探讨水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理论,识别水生态系统服务... 为解决现有研究中评价体系缺乏生态学理论支撑,缺乏针对场地设计尺度的水景观综合绩效评估,在框架或指标的选取上完整性、典型性和可获得性不足等问题,充分梳理景观绩效评价的4种体系,探讨水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理论,识别水生态系统服务类别及要素,阐明水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绩效评价的逻辑关系。以水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国际景观绩效相关评价体系及指标,构建一套兼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水景观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5类项目层、10类准则层和28个指标项。研究结果可为水景观设计师优化设计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综合绩效 设计生态学 评价体系
下载PDF
设计生态学的景观绩效实证研究——以天津桥园公园盐碱地改善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洁(文/译) 田乐(译)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19年第1期68-81,共14页
快速城市化导致自然生态系统退化,其调节、净化、生产等服务受到严重破坏。景观设计作为当代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应当更加重视对景观功能与过程的设计,使公园、绿地等景观成为城市重要的生态服务供给者,而非城市的负担。为此,俞孔... 快速城市化导致自然生态系统退化,其调节、净化、生产等服务受到严重破坏。景观设计作为当代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应当更加重视对景观功能与过程的设计,使公园、绿地等景观成为城市重要的生态服务供给者,而非城市的负担。为此,俞孔坚提出了"设计生态学"概念:它是人工的生态或人工设计的生命(包括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是景观设计及规划塑造的生态过程,也是一种跨尺度、跨学科的实证主义研究。本研究以基于此概念设计的天津桥园公园为案例,利用生态学实验等方法,对公园盐碱地改良的景观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证明,桥园人工生态系统实现了设计的预期目标,即经过景观设计的公园坑塘区域土壤pH值明显低于非设计区域,并且不论在坑塘内部微环境还是在坑塘区域整体空间上,都将土壤盐分累积在地势较低的空间,从而达到了显著的排盐排碱效果。其设计模式对类似城市公园和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生态学 景观生态设计 桥园公园 生态学实验 景观绩效 盐碱地改良
原文传递
论信息技术装置的“聚焦物”创造——基于生态学的自然用户界面设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荦思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8-113,共6页
阿尔伯特·伯格曼认为现代技术的本质是与传统技术"聚焦物"本质相对立的"装置范式","装置范式"导致的交互行为的单向性和贫乏破坏了人类生活世界中的文化与意义。当前,信息技术装置不仅仅会破坏社会... 阿尔伯特·伯格曼认为现代技术的本质是与传统技术"聚焦物"本质相对立的"装置范式","装置范式"导致的交互行为的单向性和贫乏破坏了人类生活世界中的文化与意义。当前,信息技术装置不仅仅会破坏社会的意义,还会削弱人类个体生存的基本技能。然而,信息时代的技术还有另外一面,自然用户界面的创造可以联合"装置"与"聚焦物",在"装置范式"的基础上培育出"装置-聚焦物",并且建构界面生态系统来化解"装置范式"可能带来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置范式 聚焦物 装置-聚焦物 自然用户界面 设计生态学
原文传递
风景名胜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以黄山风景区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艳刚 王飞飞 +1 位作者 李雪飞 成文连 《四川环境》 2006年第4期39-42,共4页
生物多样性是风景区重要的旅游资源以及环境资源,本文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新理论,探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包括保护区面积的科学划分以及在面积不足时需要采取的生态学设计,并以黄山风景区为例,对这一理论及方... 生物多样性是风景区重要的旅游资源以及环境资源,本文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新理论,探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包括保护区面积的科学划分以及在面积不足时需要采取的生态学设计,并以黄山风景区为例,对这一理论及方法进行了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风景区 生物多样性 生态学设计
下载PDF
将营养流慢下来——海口市美舍河凤翔公园生态设计 被引量:3
12
作者 俞孔坚 俞文宇 +4 位作者 林国雄 张建乔 拜真 田乐(翻译) 李慧彦(翻译)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19年第6期102-115,共14页
海南省海口市是一座自然风光旖旎的南方滨海旅游城市,在近几十年来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人们忽视了自然河流作为城市水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导致城市的生态韧性和安全急剧下降。凤翔公园作为美舍河上的重要生态节点,集中暴露了美舍河流... 海南省海口市是一座自然风光旖旎的南方滨海旅游城市,在近几十年来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人们忽视了自然河流作为城市水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导致城市的生态韧性和安全急剧下降。凤翔公园作为美舍河上的重要生态节点,集中暴露了美舍河流域的各种生态问题。项目设计旨在通过设计生态学途径修复场地的生态系统,系统治理内涝和水质污染问题,为周边居民营造高品质滨水慢生活环境。借助绿色海绵技术和加强型人工湿地系统的建立,设计最终让场地中的水流及营养流慢了下来,修复了动植物栖息地,提升了生物多样性;多样化慢行系统的引入鼓励了市民及游客的绿色出行,为城市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旅游、休憩、文化胜地。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球日益严峻的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下,项目所采用的设计方法在城市水质治理、防洪以及创造社会文化服务空间等方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人工湿地系统 生态修复 慢生活 设计生态学
原文传递
DNA-assisted rational design of BaF_2 linear and erythrocyteshaped nanocrystals
13
作者 Xinmei Zhao Huanhuan You Faming Gao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7期1581-1585,共5页
The synthesi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ith special morphologie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biological molecules is a potential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controllable growth and assembly of nanomaterials. In this paper, B... The synthesi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ith special morphologie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biological molecules is a potential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controllable growth and assembly of nanomaterials. In this paper, BaF2 nanocrystals in patterns of well-defined linear and erythrocyte-shaped structure were synthesize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Escherichia coil DNA. Morphology and the arrangement of BaF2 particles on DNA were controllable by altering the reaction condition. Square nanoparticles arranged in linear chains were gaine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normal DNA; while, erythrocyte-shaped BaF2 nanospheres were synthesize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denatured DNA. Besides, the influences of solvent, reaction temperature, concentration of reactants and the heating time on the morphology of the BaF2 particles were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assistance BaF2 Morphology Linear arranged nanoparticles Erythrocyte-shaped structure
下载PDF
The city color life under the concept of humanistic Ecology-- a case study of Clothing, food, shelter and transportation
14
作者 Jingyun Wang Weijun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4年第9期83-84,共2页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quality of people' s life continuously upgrade, life content has been enriched,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the city color has been polluted. Thi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quality of people' s life continuously upgrade, life content has been enriched,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the city color has been polluted. This paper from the start of the design concept of humanistic ecology, especially current city life construction for example, clothing, food, shelter, transportation and other aspects are highlighted, then summarize and reflect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life for human ecology indifference and destruction and color design problems, in-depth study and explore how to make city life color more in line with the humanistic ecology and visual aesthetic dem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to do some good of the the current city life color design. At last create a more suitable city color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life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istic ecology city life color design
下载PDF
离子液体的毒性及其潜在风险评估 被引量:7
15
作者 丁琪 孙国泉 +1 位作者 乐长高 李敏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32-236,242,共6页
组成离子液体的结构和纯度对其毒性有较大的影响.综述离子液体的纯度,阳离子、阴离子组成对其毒性的影响以及离子液体的生态学设计方案和多维风险分析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毒性 生态学设计 评估 风险
原文传递
Evolutionary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and contaminants: Evidence and experimental approaches 被引量:1
16
作者 David A. KIMBERLY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690-701,共12页
A fundamental objective within ecotoxicology lies in understanding and predicting effects of contaminants. This ob- jective is made more challenging when global climate change is considered as an environmental stress ... A fundamental objective within ecotoxicology lies in understanding and predicting effects of contaminants. This ob- jective is made more challenging when global climate change is considered as an environmental stress that co-occurs with con- taminant exposure. In this multi-stressor context, evolutionary processe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several non-"omic" approaches wherein evolutionary responses to stress have been studied and discuss those amenable to a mul- tiple stressor context. Specifically, we discuss common-garden designs, artificial and quasi-natural selection, and the estimation of adaptive potential using quantitative genetics as methods for studying evolutionary responses to contaminants and climate change in the absence of expensive molecular tools. While all approaches shed light on potential evolutionary impacts of stressor exposure, they also have limitations. These include logistical constraints, difficulty extrapolating to real systems, and responses tied strongly to specific taxa, populations, and/or testing condition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lessen these inherent limitations is likely through inclusion of complementary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tools, when available. We believe that an evolutionary context to the study of contaminants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 is a high priority in ecotoxicology and we outline methods that can be implemented by almost any researcher but will also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Current Zoology 61 (4): 690-701, 2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Multiple stressors ADAPTATION Experimental evolution Quantitative genetic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