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文科专业生态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云英 邵艳 《高等农业教育》 2011年第1期33-35,共3页
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一直以来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以"资源共享、校社共赢、协调发展"为理念,强调在多方利益共赢的前提下,实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校内学科各方向间有机结合、校... 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一直以来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以"资源共享、校社共赢、协调发展"为理念,强调在多方利益共赢的前提下,实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校内学科各方向间有机结合、校内教学和校外教学有机结合、国内教学和国际教学有机结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交叉互动的文科专业生态实践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科专业 生态实践教学模式 构建
下载PDF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生态研究——以跨境电商专业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太伟 《职业技术》 2023年第8期50-56,共7页
高等职业教育为了紧密对接市场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实践型、复合型人才,需要探索校企合作新思路,尤其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对于实践性极强的跨境电商专业而言,要落实校企“双元”育人理念,以跨境电商核心岗位为导向,以学... 高等职业教育为了紧密对接市场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实践型、复合型人才,需要探索校企合作新思路,尤其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对于实践性极强的跨境电商专业而言,要落实校企“双元”育人理念,以跨境电商核心岗位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一中心”),以学校+企业为两大责任主体(“两主体”),以校内实训体系(学)、校外实践平台(产)、创新创业项目(创)(“三路径”)为驱动,营造宜学的校园环境、宜商的产业环境、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宜就业的社会环境(“四环境”),打造基于“一中心”“两主体”“三路径”“四环境”各参与要素积极互动、逻辑结构合理布局、系统有效运作的实践教学生态,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实践教学生态 跨境电商
下载PDF
类型教育视域下应用型本科教学生态域构建——以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曹琳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21期53-58,共6页
类型教育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机遇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划分标准。从类型教育思维的视域出发,在分析类型教育本质、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转型后的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的逻辑起点是知识应用和能力产出,提出可持续和... 类型教育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机遇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划分标准。从类型教育思维的视域出发,在分析类型教育本质、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转型后的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的逻辑起点是知识应用和能力产出,提出可持续和稳定的实践教学生态环境是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以南宁学院为研究对象,提出建立理论与实践教学“双大纲”导教体系、专业名师和行业大师“双师双能”执教体系,以及大师工作室群与行业、企业“内外双基地”资源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的全域对接、实践教学与产教融合的全方位结合,以此向产业、行业和企业辐射,最大限度地把社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与校内实训实验教学形成内外循环,为学生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生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教育 应用型本科 艺术设计 实践教学生态
下载PDF
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范卉敏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36-38,共3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核心。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都很不完善,无法满足现实教学要求,突显教学资源和资金等不足。...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核心。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都很不完善,无法满足现实教学要求,突显教学资源和资金等不足。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一个动态平衡、交互共享、有机生长的生态实践教学体系,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和谐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生态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
原文传递
实践教学生态圈体系构建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茜茜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27-130,共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体系的开篇先导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及规范性,其实践教学的开展对课程有效性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实践教学生态圈作为一种有益尝试和探索,有助于打造可延伸、可拓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体系的开篇先导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及规范性,其实践教学的开展对课程有效性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实践教学生态圈作为一种有益尝试和探索,有助于打造可延伸、可拓展、可循环的协作育人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实践教学生态 循环协同
下载PDF
基于汽车专业技能竞赛的教学生态实践体系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蒋红枫 《江苏教育研究(职教)(C版)》 2016年第11期7-11,共5页
技能竞赛成果可应用于汽车专业教学,助推教学生态整体性平衡发展。实践证明,构建凸显"三个方向、三类模块、三种能力",基于汽车专业技能竞赛的教学生态实践体系是切实可行的。通过灵动性教学行为,在模拟情境中结合课程资源学... 技能竞赛成果可应用于汽车专业教学,助推教学生态整体性平衡发展。实践证明,构建凸显"三个方向、三类模块、三种能力",基于汽车专业技能竞赛的教学生态实践体系是切实可行的。通过灵动性教学行为,在模拟情境中结合课程资源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整体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专业 技能竞赛 教学生态实践体系 构建
下载PDF
论文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7
作者 樊东宁 姚建惠 《高教学刊》 2015年第11期76-77,共2页
传统文科专业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情况下生存空间逐渐狭窄,主要是实践教学能力不足,诸多原因制约了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只有建立生态实践教学模式,即一种动态的有机生长型结构模式,强调各方的"对话"交流,传统文科专业的... 传统文科专业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情况下生存空间逐渐狭窄,主要是实践教学能力不足,诸多原因制约了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只有建立生态实践教学模式,即一种动态的有机生长型结构模式,强调各方的"对话"交流,传统文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发展才有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科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生态实践教学
下载PDF
生态修复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8
作者 王俊玲 杨杰峰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 2020年第3期103-103,共1页
生态文明修复工程近年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高校来说,做好生态修复工程的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创新改革课程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并在实际应用上不断完善课程改革的缺陷,真正做到为生态文明专业领域培养优秀的人才。本文将从... 生态文明修复工程近年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高校来说,做好生态修复工程的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创新改革课程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并在实际应用上不断完善课程改革的缺陷,真正做到为生态文明专业领域培养优秀的人才。本文将从生态修复工程的课程安排、科学设备的设置等方面为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教学改革与实践:生态改进
下载PDF
基于探究式实践的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以应用型高校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郑建鹏 《设计艺术研究》 2022年第6期112-116,共5页
探讨应用型高校设计专业探究式实践教学的课程逻辑、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并对设计专业探究式实践教学生态系统提出设想。比较分析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实践、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实践的异同,基于“品牌传播设计”课程案例,归纳应用型高... 探讨应用型高校设计专业探究式实践教学的课程逻辑、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并对设计专业探究式实践教学生态系统提出设想。比较分析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实践、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实践的异同,基于“品牌传播设计”课程案例,归纳应用型高校设计类专业探究式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有助于形成应用型高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生态系统,进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设计类专业 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实践 实践教学生态系统
下载PDF
协同育人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生态圈”的机制探索
10
作者 汪哲皞 董筠怡 《美术文献》 2023年第3期81-83,共3页
协同育人已经逐渐成为各大高校重要的人才培养理念,高校就构建与政府、企业等其他主体之间的多元合作平台已经达成共识。在协同育人的背景下,本文对浙江工业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强的... 协同育人已经逐渐成为各大高校重要的人才培养理念,高校就构建与政府、企业等其他主体之间的多元合作平台已经达成共识。在协同育人的背景下,本文对浙江工业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设计专业人才为目标,提出“实践教学生态圈”人才培养模式,并在该培养模式的指导下取得多项实践教学成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机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 视觉传达设计 实践教学生态圈”
原文传递
An Ecological Exploration of the Culture of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Among Iranian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in Light of Vygotsky's Genotypic Approach 被引量:1
11
作者 Majid Elahi Shirvan Tahereh Taheria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5年第8期608-625,共18页
Language ecology is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any given language and its environment. It is primarily determined by the people who learn it, who use it, and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previous ones... Language ecology is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any given language and its environment. It is primarily determined by the people who learn it, who use it, and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previous ones by the people who transmit it to the others; that is, language teachers. English language is used as an additional language almost all over the world and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ecology of this international language is culture. Thus,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demands a particular view of the practice of the culture of English language as situated and localized. Exploring such practice within the diverse contexts of the use of English languag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genesis underpinning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thoughts and practice.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plore Iranian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attitudes,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teaching culture in light of Vygotsky's genotypic approach. To do so,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35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in Iran. Their record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terms of four different and interrelated spans, namely phylogenetic, cultural-historic, ontogenetic, and microgenetic. Phylogenetic span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teachers as natural species and their physical evolution. The cultural historic span concerns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teachers based on social, cultural, and historic bases. Ontogenetic domain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language teachers across their human life span. Microgenetic span is related to a set of roles, activitie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experienced by the developing person in a given setting.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have indicated that there is a sharp contrast between Iranian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s teaching culture and their practice in the classroom which is due to the divergence between the their ontogenetic development of culture teaching on one hand and the policie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s develop within the cultural historic span on the other h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lish as an additional language language ecology ONTOGENY microgen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