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秦岭地区生态干扰风险空间分异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新胜 蔡明勇 +2 位作者 邰文飞 陈绪慧 史雪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5-121,129,共8页
[目的]揭示不同自然生态状况、资源环境禀赋以及人类干扰强度条件下秦岭地区的生态风险空间分布规律,对秦岭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方法]以秦岭地区(陕西段)为研究区域,选取坡度、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空间类型等14个指... [目的]揭示不同自然生态状况、资源环境禀赋以及人类干扰强度条件下秦岭地区的生态风险空间分布规律,对秦岭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方法]以秦岭地区(陕西段)为研究区域,选取坡度、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空间类型等14个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权重赋值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构建生态干扰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开展了秦岭地区(陕西段)生态干扰风险空间分异规律研究。[结果]秦岭地区(陕西段)生态干扰风险整体呈现“北高—中低—南中”的空间异质性分布格局,生态干扰较高和高风险区分布在秦岭北麓一带以及汉滨区、汉台区、城固县部分区域。低风险、较低风险、中风险、较高风险和高风险区分别占比26.46%,42.44%,19.92%,8.62%和2.56%。秦岭地区(陕西段)人类活动分布较为集中,占研究区面积11.18%的生态干扰较高和高风险区域集中了研究区内36.26%的人类活动面积,并提出了县域单元生态干扰风险预警机制。[结论]陕西秦岭地区生态干扰风险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整体生态干扰风险程度较低,研究结果对于秦岭地区人类干扰活动监管策略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干扰风险 生态保护红线 秦岭地区(陕西段)
下载PDF
近40年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干扰度时空动态及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54
2
作者 张月 张飞 +4 位作者 王娟 任岩 Abduwasit Ghulam Hsiang-te KUNG 陈芸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7082-7097,共16页
以新疆艾比湖湿地为研究区,利用1972、1998、2007年及2013年4个时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并结合湿地的土地覆被状况,参考《全国土地利用分类》建立艾比湖湿地生态干扰类型分类系统。借助生态干扰度指数、景观格局指数以及GIS空... 以新疆艾比湖湿地为研究区,利用1972、1998、2007年及2013年4个时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并结合湿地的土地覆被状况,参考《全国土地利用分类》建立艾比湖湿地生态干扰类型分类系统。借助生态干扰度指数、景观格局指数以及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艾比湖湿地的生态干扰度的时空动态及景观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1972—2013年,研究区的生态干扰度总体呈现较为稳定的趋势,但其空间分布发生变化。生态干扰度类型之间的转化速率有加快的趋势。(2)1972—2013年,边缘密度指数(ED),平均形状指数(MSI),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形指数(AWMPFD)及景观分离度(DIVISION)4项景观格局指数大体呈上升的趋势,2013年区域的景观指数较为稳定。(3)景观格局指数与生态干扰程度有密切的一致性。生态干扰度与景观格局指数空间分布相关性大小依次为:边缘密度指数(ED)<景观丰度密度(PRD)<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平均形状指数(MSI)<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形指数(AWMPFD)<景观分离度(DIVISION)。客观系统的认识和评价艾比湖湿地的生态系统及环境,可为干旱区实现自然环境的保护,协调土地利用及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供较为实用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湿地 生态干扰 时空动态 景观格局
下载PDF
黄曲条跳甲田间种群发生的生态干扰 被引量:9
3
作者 傅建炜 陈沁 +1 位作者 林泽燕 尤民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17-920,共4页
利用黄板诱集方法,监测黄曲条跳甲(Phylltreta striolata)田间成虫的数量动态,发现该虫在福州全年均可发生危害,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2002~2003年共出现4个较为明显的成虫发生高峰和3个明显的成虫数量低谷.田间成虫数量与降雨、气温的... 利用黄板诱集方法,监测黄曲条跳甲(Phylltreta striolata)田间成虫的数量动态,发现该虫在福州全年均可发生危害,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2002~2003年共出现4个较为明显的成虫发生高峰和3个明显的成虫数量低谷.田间成虫数量与降雨、气温的相关分析表明,黄曲条跳甲的成虫发生与降雨、气温的关系不显著,但受到降雨、气温的复合作用.黄曲条跳甲成虫在不同寄主上的发生量存在明显的差异,数量变化在一茬菜的生长过程中也不同.黄曲条跳甲成虫对寄主具有明显的选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条跳甲 田间种群 生态干扰
下载PDF
耦合土地利用格局与过程变化的生态干扰评价——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15
4
作者 孔雪松 陈俊励 +1 位作者 王静 赵晓东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31-2041,共11页
基于长三角地区2000年、2010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该地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时空变化特征,耦合生态斑块空间格局变化、生境面积增减和生态破碎化过程,提出生态干扰格局指数和生态干扰过程指数,定量评价土地利用变化过程... 基于长三角地区2000年、2010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该地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时空变化特征,耦合生态斑块空间格局变化、生境面积增减和生态破碎化过程,提出生态干扰格局指数和生态干扰过程指数,定量评价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的生态干扰。结果表明:(1)2000—2018年,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占用了大量农用地及生态用地,土地利用强度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2)生态干扰格局指数和生态干扰过程指数时空差异明显,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更易出现生态负干扰,且干扰程度趋于增加;(3)尽管部分区域生态用地净面积有所增加,但其实际受到的生态干扰过程并未减轻,甚至呈现负向化发展趋势。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生态用地变化过程中蕴含的生境数量、质量和空间关系,能够为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干扰 生态斑块 破碎化 长三角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生态干扰评价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
5
作者 许东 汤蕾 刘兴双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7-109,共3页
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景观破碎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因此,构建合理的旅游活动生态干扰评价体系,探索保护区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规律,对指导自然保护区进行有效开发与科学管... 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景观破碎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因此,构建合理的旅游活动生态干扰评价体系,探索保护区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规律,对指导自然保护区进行有效开发与科学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景观指数与生物多样性指数两个方面构建了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的多指标定量化生态干扰评价体系,对于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的开展具有较好的环境预警作用,能为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及时做出科学决策,同时也为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是否符合生态系统保护的要求提供了定量化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旅游 生态干扰
下载PDF
基于生态干扰度的宝清县湿地景观动态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继红 胡庆磊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4-159,194,共7页
以宝清县为研究对象,以1989年9月16日、1999年9月20日和2006年10月1日3期TM(ETM+)遥感影像和2010年10月9日1期SPO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借助生态干扰度指数、景观格局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宝清县湿地生态干扰度时空动态分异及景观格... 以宝清县为研究对象,以1989年9月16日、1999年9月20日和2006年10月1日3期TM(ETM+)遥感影像和2010年10月9日1期SPO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借助生态干扰度指数、景观格局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宝清县湿地生态干扰度时空动态分异及景观格局指数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全干扰类型面积从1989年的26 050.92hm2上升至28 756.42hm2;半干扰类型从877 869.69hm2上升至907 030.62hm2;而无干扰类型面积从1989年的96 207.24hm2下降至64 340.31hm2,景观呈破碎化趋势,景观干扰程度加强;2)在时间上,干扰过程会导致斑块数量(NP)和边缘密度指数(ED)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斑块分形指数(MPFD)和面积加权的平均形状指数(AWMSI)总体在1989—2010年间呈下降趋势;3)空间上,人为干扰度指数与景观格局指数空间分布相关性大小依次为:斑块数量(NP)>边缘密度指数(ED)>面积加权的平均形状指数(AWMSI)>平均斑块分形指数(MPFD),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生态干扰 湿地 景观动态评价 宝清县 景观格局指数 人机交互解译
下载PDF
统筹城乡发展中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培训长效机制研究——基于生态干扰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东强 田书芹 曹成刚 《高等农业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3-95,共3页
在当前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现实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培训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课题。借鉴生态干扰学的基本理论,有助于全面揭示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形成的个体生态、组织生态、职业生态和社会生态机理。在此基础上... 在当前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现实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培训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课题。借鉴生态干扰学的基本理论,有助于全面揭示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形成的个体生态、组织生态、职业生态和社会生态机理。在此基础上,可以从心理干扰预测、生态环境优化、个人抗干扰能力提高等方面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培训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新生代农民工 心理培训 长效机制 生态干扰
下载PDF
河南省区域生态干扰辨识与分异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郭雷 胡婵娟 +1 位作者 李双权 杜军 《地理空间信息》 2020年第7期1-3,I0005,共4页
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基于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数据,通过自然生态空间覆盖度、人为干扰指数等指标,结合人口、GDP等统计数据,分析了河南省区域生态空间格局与干扰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区域自然生态空间格局与区域人为干扰特征表现出明显的耦... 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基于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数据,通过自然生态空间覆盖度、人为干扰指数等指标,结合人口、GDP等统计数据,分析了河南省区域生态空间格局与干扰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区域自然生态空间格局与区域人为干扰特征表现出明显的耦合性,地表生态干扰强度空间界线明显,整体上北部、东部的人为干扰指数较高,自然生态空间覆盖度较低,存在从济源至项城的“类胡焕庸线”。该线以东区域,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0%,承载全省64%的人口,贡献全省72%的GDP,是河南省人为干扰指数较大的集中区域;以西区域,则自然植被本底较好,人为干扰程度相对较低,是全省生态保护与维护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国情 生态干扰 生态格局 “类胡焕庸线” 河南省
下载PDF
生态干扰理论在养殖用海管理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大海 马雪健 +3 位作者 胡国斌 邢文秀 于莹 李晓璇 《中国渔业经济》 2015年第3期49-53,共5页
论文以养殖用海管理为研究对象,采用类比与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以生物生态学视角,界定了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干扰概念,剖析了生态干扰的多样性、相对性和时空性,探索了生态干扰理论在养殖用海管理上的具体应用及其主要意义。基于以... 论文以养殖用海管理为研究对象,采用类比与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以生物生态学视角,界定了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干扰概念,剖析了生态干扰的多样性、相对性和时空性,探索了生态干扰理论在养殖用海管理上的具体应用及其主要意义。基于以上研究和我国养殖用海管理现存问题,提出了深入开发和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切实加强养殖用海制度建设、推动养殖方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逐步增强渔民科学用海意识等相关对策建议。并得出了如下结论:生态干扰理论的科学应用能够促使养殖用海协调发展,为建设"环境友好型"养殖产业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干扰 养殖用海 正效应 海域管理 应用研究
下载PDF
大尺度生态干扰风险评估技术方法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高吉喜 蔡明勇 +3 位作者 张新胜 申文明 史雪威 肖如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274-5281,共8页
为实现大尺度生态干扰高风险区域的快速、有效识别,从生态易损性、干扰易达性和资源易引性三个方面选取了9个指标,构建了生态干扰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形成了完整的大尺度生态干扰评估技术与方法.利用该技术方法,本文评估分析了... 为实现大尺度生态干扰高风险区域的快速、有效识别,从生态易损性、干扰易达性和资源易引性三个方面选取了9个指标,构建了生态干扰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形成了完整的大尺度生态干扰评估技术与方法.利用该技术方法,本文评估分析了全国国土空间生态干扰风险状况、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成因,并结合2017~2019年全国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监测数据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对生态干扰风险评估结果进行了精度分析.结果显示:超过90%的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都集中在评估得到的中高风险区域;全国生态干扰风险主要以中风险为主、低风险次之、再次是较低风险、较高和高风险区域面积最少;其中较高和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和东北部的秦岭、祁连山、三江源和内蒙古草原等区域,生态干扰风险空间分布格局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状况、地形与交通条件、资源潜力等因素具有较强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干扰风险指数 生态易损性 干扰易达性 资源易引性 人类干扰活动 全国生态干扰风险等级
下载PDF
生态干扰度:一种评价植被天然性程度的方法 被引量:55
11
作者 李迈和 Norbert Krauchi 杨健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0-458,共9页
地球上现存的植物或森林群落都是植被与其环境长期适应及人类长期干扰影响的结果 ,因此 ,现实的植被反映着历史上人类对它们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态干扰’的概念常常被用来描述历史上人类对植被或森林影响的大小 ,即‘生态干扰度’;或... 地球上现存的植物或森林群落都是植被与其环境长期适应及人类长期干扰影响的结果 ,因此 ,现实的植被反映着历史上人类对它们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态干扰’的概念常常被用来描述历史上人类对植被或森林影响的大小 ,即‘生态干扰度’;或用来表示现实植被离开它的‘天然植被’的距离 ,即现实植被的‘天然性程度’。如此的‘天然植被’可以是 :( 1 )历史上从未受过人类任何干扰的‘原始植被’;( 2 )基于当前立地的‘潜在的自然植被’。然而 ,成百上千年以来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干扰 ,致使真正的‘原始植被’现在几乎无处可寻。因此 ,‘潜在的自然植被’被用来作为生态干扰度估计或植被天然性程度评价的参照系。作为一种很实用的生态分析手段 ,生态干扰度的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农、林、水、景观、城市及自然保护等诸多领域的生态评价上。为此 ,本文论述了生态干扰度的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干扰 天然性程度 自然植被 生态恢复 评价方法
下载PDF
生态干扰及其对生态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黎志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23期174-175,共2页
阐述了生态干扰的概念及生态学意义,分析了生态干扰、生态管理与生态胁迫的区别,总结了干扰的性质及影响生态健康的人类干扰类型。
关键词 生态干扰 生态学意义 生态健康 影响 人类干扰
下载PDF
生态干扰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构建
13
作者 冯玥 王勤国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51-56,110,共6页
作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有机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路径。以生态干扰理论为基础,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的进程中,心理问题的形成机理来自于个体生态、人际交往生态、组织生态和社会生... 作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有机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路径。以生态干扰理论为基础,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的进程中,心理问题的形成机理来自于个体生态、人际交往生态、组织生态和社会生态等因素的干扰。据此,从预测心理干扰因素、优化生态组织环境、强化个人抗干扰能力、管理相关生态位等方面构建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生态干扰理论 心理健康教育 机制构建
下载PDF
高山松群落生态干扰度评价
14
作者 侯正飞 《绿色科技》 2020年第8期13-14,共2页
指出了干扰是自然界中无时无处不在的一种现象,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演替。生态干扰度评价是一种用来评价生态系统受干扰、生态系统整体结构与功能的改变程度的方法,它反映了干扰后现有群落与目标群落在结构、功能等方面的距... 指出了干扰是自然界中无时无处不在的一种现象,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演替。生态干扰度评价是一种用来评价生态系统受干扰、生态系统整体结构与功能的改变程度的方法,它反映了干扰后现有群落与目标群落在结构、功能等方面的距离。通过研究香格里拉县高山松群落的干扰类型,调查了群落的丰富度、植被盖度、群落层片结构、物种组成等因子,结合相关文献,就该地区高山松群落受干扰状况选取合适的参照系,建立生态干扰度评价体系,对其作出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生态干扰度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建议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松群落 生态干扰 评价 香格里拉
下载PDF
基于生态干扰分析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及效益评估——以长沙市苏圫垸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振 周剑峰 肖时禹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4-90,共7页
城市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诸多重要的生态过程,如水文、生物栖息、生物迁徙、自然通风、海潮淹没等,保护好这些动态生态过程对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有着关键的意义。本文以长沙市苏圫垸为例,全面分析城市建设对水文过程、生物迁徙活动过程、... 城市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诸多重要的生态过程,如水文、生物栖息、生物迁徙、自然通风、海潮淹没等,保护好这些动态生态过程对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有着关键的意义。本文以长沙市苏圫垸为例,全面分析城市建设对水文过程、生物迁徙活动过程、自然通风过程的干扰,利用GIS进行空间格局分析,识别潜在的生态要素以及空间组合构成,并应用Fragstats景观生态格局软件,选择斑块分维度、香农多样性等景观生态指数对构建的生态安全格局进行生态效益评估,以校核空间方案在生态规划方面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其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亦可为其他地区生态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过程 生态效益 生态过程干扰 苏圫垸
下载PDF
双台河口湿地景观及生态干扰度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93
16
作者 陈爱莲 朱博勤 +2 位作者 陈利顶 吴艳华 孙然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20-1128,共9页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使区内自然资源免受人为干扰,维持其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本文借助遥感技术,引入生态干扰度(hemeroby)概念,系统地评价了辽宁双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地区景观格局和生态干扰度的动态变化特征.首先应...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使区内自然资源免受人为干扰,维持其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本文借助遥感技术,引入生态干扰度(hemeroby)概念,系统地评价了辽宁双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地区景观格局和生态干扰度的动态变化特征.首先应用专家经验知识将景观类型按生态干扰程度分为全干扰型、半干扰型和无干扰型等3个一级类型,在此基础上细分为30个二级景观类型;再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判别,确定各景观类型的生态干扰度指数(hemeroby index),制定景观分类系统.并结合1987年4月30日、1995年6月7日、2000年6月12日、2006年10月11日等4期TM(ETM+)遥感影像,获得景观分类图和干扰度指数.结果表明:从1987—2006年,1)保护区及其临近地区景观呈现破碎化趋势,其中以保护区的芦苇湿地最为明显;2)研究区内无干扰类型的景观进一步被开发成半干扰和全干扰类型景观;3)干扰度指数空间分布的总特征是河口地区和河道的生态干扰度跳跃性最大,而城市周围的生态干扰度最高,其原因主要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渔业的大规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景观变化 生态干扰 湿地 双台河口 遥感
原文传递
公路建设干扰下的生态系统变化及其机理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杰 崔保山 +1 位作者 董世魁 朱建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36,共6页
在总结公路建设直接和间接生态干扰作用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组分入手,论述了公路建设干扰下非生物组分(土壤、地形、气候等),个体、种群、群落等层次的生物组分、生态系统整体特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生态变化内容;分析了公路建设干扰... 在总结公路建设直接和间接生态干扰作用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组分入手,论述了公路建设干扰下非生物组分(土壤、地形、气候等),个体、种群、群落等层次的生物组分、生态系统整体特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生态变化内容;分析了公路建设干扰下生态系统的演替方向和植被类型的改变趋势,并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两方面构建了公路建设干扰下生态系统变化的表征指标体系;对公路建设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变化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公路建设促成了土壤、地形等非生物组分和各层次生物组分的变化,从而改变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征,使得其演替方向和植被类型发生了更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变化 机理 生态干扰 公路建设
下载PDF
围填海生态干扰度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飞 金茹 +2 位作者 苏岫 赵建华 宋德瑞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4-469,474,共7页
围填海作为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开发活动,其实施过程伴随着较强的生态环境干扰。面对围填海持续活跃和生态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双重压力,科学识别围填海活动的生态干扰度,对有效实施海域资源环境监管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围填海活动干扰... 围填海作为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开发活动,其实施过程伴随着较强的生态环境干扰。面对围填海持续活跃和生态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双重压力,科学识别围填海活动的生态干扰度,对有效实施海域资源环境监管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围填海活动干扰强度和区域生态敏感度定量评估指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围填海生态干扰度综合评价模型,并以2016年辽宁省新增围填海为例,对围填海活动生态干扰度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辽宁省新增围填海生态干扰度区域差异显著,生态干扰度指数在0到2.35之间,高度干扰类型的围填海有8个,分布在锦州南部沿岸、大连西部金州湾、大连东部沿岸和丹东沿岸;中度干扰类型的围填海13个,在锦州、盘锦和大连沿海均有分布。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围填海活动的生态干扰度进行定量评估,可为围填海活动的监督管理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干扰 辽宁省 干扰强度 敏感目标
原文传递
基于“敏感性—干扰度”的县域生态风险综合评价与防控分区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晓瑞 梁辉 +1 位作者 胡艳玲 王振波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118,共7页
通过分析县域生态风险的构成特点,构建了基于生态敏感性和生态干扰度的县域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模型计算的方法流程,得到县域生态风险综合指数,随后根据综合指数的大小完成了县域生态风险等级的空间划分,进而归类为不同的生态... 通过分析县域生态风险的构成特点,构建了基于生态敏感性和生态干扰度的县域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模型计算的方法流程,得到县域生态风险综合指数,随后根据综合指数的大小完成了县域生态风险等级的空间划分,进而归类为不同的生态风险防控分区。以安徽省绩溪县为案例,应用县域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和方法,得到极低、低、中、高、极高5种风险区,在此基础上按照未来发展预期,提出开发型和保护型两种生态风险防控分区方案,并细化为一级、二级和三级3类生态风险防控区,最后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该研究可为县域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方法参考和实践应用借鉴,为县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 综合评价 生态敏感性 生态干扰 防控分区
下载PDF
森林干扰生态研究 被引量:127
20
作者 朱教君 刘足根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703-1710,共8页
陆地上 80 %的生态系统都已受到了来自人类和自然的各种干扰 ,森林生态系统也不例外 .在各种干扰作用下 ,尤其是人类不合理的干扰导致世界范围内的森林退化 /衰退已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事实 ,因此 ,以维持、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固有的多种... 陆地上 80 %的生态系统都已受到了来自人类和自然的各种干扰 ,森林生态系统也不例外 .在各种干扰作用下 ,尤其是人类不合理的干扰导致世界范围内的森林退化 /衰退已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事实 ,因此 ,以维持、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固有的多种功能为基础 ,实现高效、稳定、可持续就成为经营森林生态系统的总目标 .随着干扰的加剧 ,近年来生态学界更加关注的是“受干扰”生态系统的研究 .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生态过程的影响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对干扰的响应等问题 ,已成为森林生态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与热点 .因此 ,系统地研究干扰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 ,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干扰森林的经营理论与技术 ,对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等林业工程实施及国家生态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森林干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总结了森林干扰的基本概念 ,分析了干扰与森林经营的关系 ,探讨了森林干扰研究领域所涉及的内容和关注的基础问题 ,提出了森林干扰生态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向 ,对今后干扰森林生态研究和中国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 森林干扰 干扰生态 生态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