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协同视角下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1
作者 孙宝娣 钟城豪 +3 位作者 崔东旭 韩青 唐敬超 陈亚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24-4636,共13页
近些年黄河治理卓有成效,但因黄河生态底子薄弱,还存在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不稳定和退化等问题。以区域协同视角构建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主要贡献在于融合生态、经济和社会层面的集成数据为基础,从自然环境(地)、人类活动(人)和... 近些年黄河治理卓有成效,但因黄河生态底子薄弱,还存在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不稳定和退化等问题。以区域协同视角构建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主要贡献在于融合生态、经济和社会层面的集成数据为基础,从自然环境(地)、人类活动(人)和地物阻隔(人地耦合)三方面构建流域综合阻力评价体系,提出一个在黄河全流域地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新框架。具体内容包括:(1)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和景观连通性进行黄河流域生态源地识别;(2)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和地物阻隔三方面构建流域综合阻力评价体系,并对黄河流域生态安全进行分级;(3)结合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进行黄河流域生态廊道提取及战略点识别。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生态源地斑块数量为75个,面积为23.13万km^(2),占流域总面积的29.09%;流域高度安全区域面积为17.83万km^(2)、中度安全区域面积为27.83万km^(2)、较低与低安全区域面积为33.84万km^(2),占流域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2.43%、35.00%和42.57%;流域具有94条生态廊道,平均长度为37503 m,主要用地类型为草地和森林;流域生态战略点共有12个,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东部,阻力值相对较高,容易成为影响黄河流域连通性的“瓶颈”。最后探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对黄河流域整体生态保护以及现有《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影响,并从利用水资源评估体系优化生态源地的识别、基于电路理论结合指示性物种的迁移优化生态廊道和战略点识别,提出未来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建议,以期为构建面向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黄河流域资源时空配置,提供评价与优化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也为协同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供有效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生态战略点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城市蓝网保护的福州市重要生态网络识别 被引量:2
2
作者 周青青 陈仲光 +2 位作者 张文兵 陈佳佳 董建文 《中国城市林业》 2022年第5期84-91,共8页
为探索复合型可量化的城市生态网络的构建,文章以福州市域为研究范围,通过源地重要性指数dPC值、最小阻力模型、重力模型引力值G_(ab)、网络分析等量化方法,成功识别出福州市域的蓝网和绿网,并基于蓝网保护,识别出25条一级生态廊道和22... 为探索复合型可量化的城市生态网络的构建,文章以福州市域为研究范围,通过源地重要性指数dPC值、最小阻力模型、重力模型引力值G_(ab)、网络分析等量化方法,成功识别出福州市域的蓝网和绿网,并基于蓝网保护,识别出25条一级生态廊道和22处生态战略点。在绿网方面,市域范围存在多处绿网密集交错区、生态冲突区等对绿网连接度产生重要影响的区域;在蓝网方面,宽度较窄的大漳溪由于支流密集、汇水区域面积广、位于福州市中心城区上游等因素,对城市重要生态网络的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在生态战略点方面,发现有2处连接中心城区与区域生态绿地之间的重要节点需要重点保护。研究成果对福州市国土空间规划及市域绿地系统规划中生态骨架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网 绿网 生态网络 生态战略点 福州
下载PDF
从长江水灾看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沛林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9-37,共9页
长江水灾不仅给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 ,而且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长江水灾的频繁发生 ,是长江流域不合理的垦殖导致大幅度水土流失和河湖淤塞、水位抬升的结果 ,归根结底是流域生态安全体系严重失控所致... 长江水灾不仅给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 ,而且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长江水灾的频繁发生 ,是长江流域不合理的垦殖导致大幅度水土流失和河湖淤塞、水位抬升的结果 ,归根结底是流域生态安全体系严重失控所致。只有尽快建立国家生态安全体系 ,才能从根本上减轻长江水灾的危害 ,确保国民的生存和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是生态安全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水灾 生态安全网 生态战略点 生态脆弱区
原文传递
景观生态学视角下城市生态公园的选址布局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邓毅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5-169,共5页
城市生态公园生态功能的发挥,不仅取决于公园自身尺度上的合理规划设计,还取决于城市尺度上公园与城市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所以城市生态公园的选址布局实质是研究它在景观结构中的合理位置。本文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了单点选址的优... 城市生态公园生态功能的发挥,不仅取决于公园自身尺度上的合理规划设计,还取决于城市尺度上公园与城市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所以城市生态公园的选址布局实质是研究它在景观结构中的合理位置。本文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了单点选址的优先次序和生态战略点的选取,并对多点布局原则和景观指数的应用做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公园 布局选址 生态战略点 景观指数
原文传递
廊道与源地协调的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64
5
作者 韩宗伟 焦胜 +4 位作者 胡亮 杨宇民 蔡青 黎贝 周敏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44-2256,共13页
构建生态联系紧密且生态干扰更小的生态安全格局,是平衡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国土空间中,为形成廊道与源地的协调与保护兼顾的生态安全格局,以环洞庭湖区域33个县(区)为例,针对核心生态源地与自然廊道、... 构建生态联系紧密且生态干扰更小的生态安全格局,是平衡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国土空间中,为形成廊道与源地的协调与保护兼顾的生态安全格局,以环洞庭湖区域33个县(区)为例,针对核心生态源地与自然廊道、经济社会源地与人工廊道分别形成的生态格局、城镇格局,揭示两者之间生态关键点及生态干扰点的分布特征,并差异化应对。结果表明:(1)为促进生态要素的空间联系,1537条生态廊道应纳入生态安全格局中,908处生态关键点需要保护,而0.48%的经济社会源地面积应退让给自然廊道。(2)受干扰的核心生态源地面积占比和自然廊道长度占比分别为1.36%、12.95%,8800处生态干扰点可采取缓冲、预警等主要应对策略,以协同发展自然—人工系统。(3)为满足生态保护用地应持续增加的需求,非核心生态源地内,面积分别为203.22 km^2、125.67 km^2、35.59 km^2的一、二、三级自然廊道可分批作为生态安全格局未来发展的储备用地。研究结果可为协调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生态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廊道与源地保护 生态战略点 环洞庭湖区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