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实践
1
作者 周庆昌 田婧 胡加峰 《山东水利》 2023年第9期32-33,共2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二十大提出,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生态文明示范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积极稳妥推进肥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二十大提出,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生态文明示范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积极稳妥推进肥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肥城市探索走出一条具有肥城特色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城市 生态 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下载PDF
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以普洱市为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孔雷 刘文国 +1 位作者 张良 王海亮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33,共4页
为了不断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基于生态文明本质和特征,构建了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41个可获得数据指标进行了2轮打分筛选,最终确定了27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及其权重值。以普洱市为案例,计算结果显... 为了不断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基于生态文明本质和特征,构建了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41个可获得数据指标进行了2轮打分筛选,最终确定了27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及其权重值。以普洱市为案例,计算结果显示:生态文明排名前3位的县(区)分别是思茅区、景东县和宁洱县,得分分别为1.072、0.87和0.783。本研究得到了普洱市各县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结果及排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扬子江城市群建设背景下——扬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问题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晶 朱美军 吉秀芹 《绿色环保建材》 2020年第3期56-57,共2页
扬子江城市群,包含了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南通市、常州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沿江八大城市,它是目前国内经济发展基础最好、综合竞争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更是江苏省发展的精华所在。而本文以八大城市之一——扬州市为背... 扬子江城市群,包含了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南通市、常州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沿江八大城市,它是目前国内经济发展基础最好、综合竞争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更是江苏省发展的精华所在。而本文以八大城市之一——扬州市为背景,具体研究了在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下的相关重要理论,主要围绕扬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目标、内容、评价体系、结果、结论等展开探讨,并给出建议意见,希望以点带面,为扬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献计献策,也为扬子江城市群未来美好建设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群 扬州 合理化建议
下载PDF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内在特征与时代价值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德钦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7,共7页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科学系统,具有立足现实和面向未来的统一、制度创新和制度执行的并重、民生福祉和人类命运的担当等内在特征。其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为顺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为实现经济高...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科学系统,具有立足现实和面向未来的统一、制度创新和制度执行的并重、民生福祉和人类命运的担当等内在特征。其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为顺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基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大创新,促使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 内在特征 时代价值
下载PDF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晓杰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7期1-7,共7页
在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恶化等全球性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西方马克思主义新形态,其以生态危机为研究核心,重点从技术层面、思想观念层... 在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恶化等全球性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西方马克思主义新形态,其以生态危机为研究核心,重点从技术层面、思想观念层面和制度层面对生态危机的成因进行剖析,最终落脚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并提出了当今生态危机的消解路径——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的美好构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制度层面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求,即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生态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反生态性质的批判,对贯彻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和落实党关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要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生态危机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德钦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17-23,共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论述内蕴着严密的生成逻辑,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理论逻辑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论述内蕴着严密的生成逻辑,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理论逻辑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历史逻辑是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的吸收借鉴和拓展升华;现实逻辑是为应对解决国内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依据和制度保障,并为引领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实践逻辑是习近平长期从政期间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所进行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 生成逻辑
下载PDF
陕南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段凯 李荣荣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6期143-146,共4页
生态问题是人类高度关注的话题,是一项国家发展重大且紧迫的战略任务。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做出科学、正确的规划,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生态文明相关理论,以陕南3市(商洛市、汉... 生态问题是人类高度关注的话题,是一项国家发展重大且紧迫的战略任务。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做出科学、正确的规划,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生态文明相关理论,以陕南3市(商洛市、汉中市和安康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适用陕南3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陕南3市2016—2018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AHP 陕南
下载PDF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公众参与优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胡阳雨 《科技与企业》 2014年第7期282-282,共1页
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而公众参与对于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建设存在公众参与度不足的问题,应当从使公众想参与、能参与、有效果这三个方面进行优化改善。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建设 公众参与 优化研究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之治”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
9
作者 徐静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4-18,共5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时代“中国之治”的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呈现出环境与经济协同增效、生态与生命的精微平衡和环境公益与个人利益共荣衡平等新特征,具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等优势...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时代“中国之治”的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呈现出环境与经济协同增效、生态与生命的精微平衡和环境公益与个人利益共荣衡平等新特征,具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等优势。为此,需进一步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引导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之治”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话语体系国际传播何以可能
10
作者 华启和 章颖 《理论与评论》 2022年第2期36-46,共1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逐渐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话语体系,这是中国话语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推进其国际传播,是提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国际话语权的必由之路。在丰富的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逐渐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话语体系,这是中国话语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推进其国际传播,是提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国际话语权的必由之路。在丰富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话语体系日益丰富、话语表达日渐通识,并牢牢占据话语道义的制高点,有利于国际传播,使其不断被国际社会所认知、所认同、所接纳,从而传播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建设话语体系 国际传播 国际话语权
下载PDF
美丽大湾区乘风破浪 扬帆起航——积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战略体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修玉 施晨逸 《环境生态学》 2019年第5期69-73,共5页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构建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一是规划引领,建设绿色大湾区;二是格局优化,建设生态大湾区;三是创新驱动,建设科技大湾区;四是保护环境,建设健康大湾区;五是陆海统筹,建设宜居大湾区;六是以文化...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构建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一是规划引领,建设绿色大湾区;二是格局优化,建设生态大湾区;三是创新驱动,建设科技大湾区;四是保护环境,建设健康大湾区;五是陆海统筹,建设宜居大湾区;六是以文化人,建设人文大湾区;七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大湾区;八是机制融合,建设共享大湾区。美丽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旨在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探索“中国方案、全球治理”新模式提供方法指导与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粤港澳大湾区 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下载PDF
新时代生态文明体系构建探析
12
作者 杨英 宁淑媛 《学理论》 2020年第8期12-13,共2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为实现"美丽中国"目标,新时代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必不可少。从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的初步形成到如今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为实现"美丽中国"目标,新时代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必不可少。从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的初步形成到如今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体系建设及相关政策愈来愈完善,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大计"开启了新篇章。通过分析其体系化、可持续性和通俗性等特点,结合实际应用并针对目前存在问题提出全面重视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建议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生态文明体系建设 美丽中国 顶层设计
下载PDF
基于科技创新的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与政策研究
13
作者 艾敏 高晶蕾 石崇 《绿色科技》 2017年第8期137-139,共3页
对常州市区、金坛区、溧阳市三个地区基于科技创新的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了常州市不同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技术发展状态。结果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总绩效指数呈现一定的地域性,常州市区、金坛区总绩效指... 对常州市区、金坛区、溧阳市三个地区基于科技创新的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了常州市不同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技术发展状态。结果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总绩效指数呈现一定的地域性,常州市区、金坛区总绩效指数要远高于溧阳地区,并且历年指数不断上升,其中金坛区上升幅度较大,总体在生态环境与能源利用领域建设得分较高;而溧阳地区绩效指数得分最低,甚至呈现下降趋势,但在绿色产业与环境管理领域有一定建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做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孟睿 《林业科技情报》 2022年第2期116-118,共3页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观的观念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渗透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可持续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个重要途径,生态可持续性是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物质基础。坚持科学的自然林业观,使得我国的林...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观的观念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渗透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可持续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个重要途径,生态可持续性是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物质基础。坚持科学的自然林业观,使得我国的林业经济得到促进,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基于此,该文中将针对如何做好林业保护利用规划,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途径进行分析,首先论述基于生态文明物质战略视角下我国林业生产管理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和应有价值,其次以此为基础,解析通过林业资源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举措,希望可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理论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下载PDF
环境治理中的人大监督:规范构造、实践现状及完善方向 被引量:6
15
作者 章楚加 《环境保护》 CSSCI 2020年第3期32-36,共5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我国宪法和法律确立了人大监督在国家监督体系中的至上地位,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针对环境治理中的立法权、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和监察...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我国宪法和法律确立了人大监督在国家监督体系中的至上地位,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针对环境治理中的立法权、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和监察权的运作享有监督权限。综观我国环境治理中的人大监督实践,监督缺位、监督方式适用单一、监督实施刚性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立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及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基于事前预防、事中纠错、事后惩戒的三重监督功能定位,人大监督应当以提升监督主体的积极性、增强监督内容的针对性、强化监督实施的实效性、深化监督体系的全局性为完善方向,在环境治理过程中逐步形成以人大监督为核心的、多元监督主体协调合作的复合型权力监督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 国家监督体系 人大监督 法律监督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