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文明美学辨析
1
作者 陈望衡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从学术上来说,生态美学作为美学是不能成立的,其原因在于:从文明发生学来说,文明与生态是天敌。从审美发生学来说,美在文明,不在生态。从审美本体学来说,审美是人的自由意识;审美是主观的,而生态是科学的对象,它是客观的。造成生态美学... 从学术上来说,生态美学作为美学是不能成立的,其原因在于:从文明发生学来说,文明与生态是天敌。从审美发生学来说,美在文明,不在生态。从审美本体学来说,审美是人的自由意识;审美是主观的,而生态是科学的对象,它是客观的。造成生态美学成立的两个误区是:将生态审美看成自然审美;将生态审美看成生命审美。生态与审美只能在生态文明的统一上实现兼容,而这属于生态文明美学的范围。环境美学是生态文明的生发地,它们都是文化美学,但是生态文明美学是全局性的美学、时代的美学,而环境美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生态文明美学的主体在环境美学。生态文明美学是一种新兴的美学,它以生态文明美为核心范畴。这种美学具有强烈的科学色彩,生态科学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调控作用。生态文明美学的核心是清晰的,但边界是模糊的。生态文明美学的建构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而进行,其前途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美学 生态美学 环境美学
下载PDF
“太和”之美:生态文明美学的审美境界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望衡 钟贞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4-175,共12页
生态文明美学的最高境界是“太和”。“太和”来自《周易·乾卦·彖辞》。“太和”就是大和,是人与自然之和,生态与文明之和。在其具体实现之中,或表现为顺应的和谐,是为优美;或为“逆应”的和谐,是为崇高。崇高中的“逆应”,... 生态文明美学的最高境界是“太和”。“太和”来自《周易·乾卦·彖辞》。“太和”就是大和,是人与自然之和,生态与文明之和。在其具体实现之中,或表现为顺应的和谐,是为优美;或为“逆应”的和谐,是为崇高。崇高中的“逆应”,当其给人类带来灾难时,它为悲剧;而当人类战胜“逆应”,实现人与生态共荣时,它为正剧。坚定走生态文明正道是人类之福,是生命之幸,是天地之大德,是宇宙之大利。“太和”的灵魂是崇高,不只是自然的崇高,还有人类的崇高,是两种崇高的统一。这样的崇高,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是属于生态文明时代的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美学 崇高 “太和” 生态文明时代
下载PDF
“生态文明美学”初论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望衡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1-19,61,共10页
本文论述如下四个问题:一、"生态美学"概念不能成立:美学按其本质,它是文明的产物,审美的实质是人对自身的肯定。而生态就其本质是与文明对立的。生态只有在肯定人,肯定文明时才可能是美的。按美在文明论,生态美是不成立的,... 本文论述如下四个问题:一、"生态美学"概念不能成立:美学按其本质,它是文明的产物,审美的实质是人对自身的肯定。而生态就其本质是与文明对立的。生态只有在肯定人,肯定文明时才可能是美的。按美在文明论,生态美是不成立的,存立的只有生态文明美。二、生态文明美的本质:生态文明美的本质是生态与文明的共生。三、生态文明审美的标志性的美——朴素:朴素本是产生于农业文明的一种美学观。这种美学观为工业文明所否定,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自我更新,在生态文明时代,它成为一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标志性的美。节俭是朴素美的本质,但它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农业文明的时代,节俭的是财富,而生态文明时代,节俭的是资源。四、生态文明美学的建构。生态文明美学的建构有三个问题值得重视:一是重新确认自然神性,奉行新时代的自然崇拜;二是重新确认科技人性,重建科技的信任;三是提升人类"家园"的品格。生态文明的家园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家园,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最大的家园。从本质上看,生态文明美学是人类的家园美学。"乐生—乐居"是人类美学永恒的主题,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也一样,只是,它的"乐生—乐居",要加上"生态"这一修饰词,它的"乐生"是"生态乐生",它的"乐居"是"生态乐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美学 生态文明美学
下载PDF
“危机”与“生机”:“生态文明美学”与“生态美学”之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雪柔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1年第10期29-32,共4页
远古时代人类就有关于寻找合适的生存家园与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生态环境意识,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以及与自然的关系更加亲密,进入工业化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紧张。以美学实践连结人与自然是一条于“危机”中寻求“生机... 远古时代人类就有关于寻找合适的生存家园与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生态环境意识,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以及与自然的关系更加亲密,进入工业化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紧张。以美学实践连结人与自然是一条于“危机”中寻求“生机”的道路,生态美学的建立以生态与环境为导向,强调生态美学和其他诸学科理论的互动,注重将生态美学运用到城市建设等具体实践方面上来。而生态文明美学强调在文明的发展中寻找人类的家园感,倡导“乐居”的思想理念。因此,生态美学与生态文明美学二者之间存在诸多相通之处,内涵虽然有所差异,但在后疫情时代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的推动下,二者又显示出一定的价值合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生态文明美学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环境审美的时代性发展——再论“生态文明美学”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望衡 陈露阳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9,共5页
美学的性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感性显现。不同的文明时代均有不同的美学,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只能属于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新阶段——即由农业文明的人对自然的臣服,到工业文明人与自然的对抗,再到生态文明... 美学的性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感性显现。不同的文明时代均有不同的美学,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只能属于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新阶段——即由农业文明的人对自然的臣服,到工业文明人与自然的对抗,再到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双赢。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只能是生态文明美学,与其相应的环境美学也只能是生态文明的美学。人对环境的审美主要体现为生态的审美调节,即审美主体的双元性——人主体性与自然主体的统一和审美价值的综合性——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的统一。在这种背景下,人的审美视界空前开阔,审美心胸空前宽广。在生态文明时代,美的本质仍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不只是有交感和谐,还有划界和谐。生态文明既是对工业文明"技"的意义上的吸取与"道"的意义上的批判,又是对农业文明"道"的意义上的吸取与"技"的意义上的扬弃,因此是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共同培育了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是绿色生活。绿色生活具有浓重的审美性,它主要体现在环保意识、家园意识、人类意识、生态伦理意识、生态科技意识。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审美意识,主要是以生态文明为美,以朴素为美,以和平为美。从本质上看,所有的文明都体现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但历代的文明包括猎采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重视的是自然的资源义,而生态文明时代重视的是自然的环境义,也就是说环境问题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也正因为如此,生态文明美学的核心是环境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美学 生态文明美学 环境审美 审美主体 审美价值
原文传递
试论生态美学的学科定位及有关问题——兼答杜学敏有关生态美学的几点质询 被引量:3
6
作者 曾繁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43,共9页
生态美学,从广义方面说,即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应从大历史观着眼,从经济与社会、哲学与美学转型的视角认识这种转型的必然性;从狭义方面说,生态美学是当代的自然生态美学,不同于人化自然的实践美学,关注的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共生之美... 生态美学,从广义方面说,即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应从大历史观着眼,从经济与社会、哲学与美学转型的视角认识这种转型的必然性;从狭义方面说,生态美学是当代的自然生态美学,不同于人化自然的实践美学,关注的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共生之美。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现为“生生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 人与自然关系中的美学 生生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