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水土保持功能与生态旅游景观稳定性的协同机制
1
作者 宋艳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2期146-149,共4页
本研究深入探讨森林水土保持功能与生态旅游景观稳定性之间的协同关系。通过分析森林植被、土壤结构及水文过程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机制,阐述其对生态旅游景观要素如溪流、瀑布、山体植被等稳定性的影响。探讨旅游活动干扰下森林水土保... 本研究深入探讨森林水土保持功能与生态旅游景观稳定性之间的协同关系。通过分析森林植被、土壤结构及水文过程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机制,阐述其对生态旅游景观要素如溪流、瀑布、山体植被等稳定性的影响。探讨旅游活动干扰下森林水土保持功能的变化及其反作用于生态旅游景观的过程,提出基于协同机制的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旨在为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水土保持 生态旅游景观 协同机制 旅游活动干扰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西部公路建设中生态旅游景观的开发与保护 被引量:9
2
作者 庞桂珍 杨骏 席岳婷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2期169-174,共6页
在论述西部地区生态旅游环境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公路建设对生态旅游景观的负面影响;论证了在公路建设中开发与再造公路沿线生态旅游景观的策略;提出了将保护生态旅游景观融于公路勘察、设计、施工及营运的整个过程中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公路建设 生态旅游景观 开发与保护
下载PDF
四川盆地边缘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睿智 董靓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生态旅游带来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无需赘述。文章采用田野调查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四川省董坪村为实证研究,从农业生态景观、雨水收集利用景观和户外微气候改善景观三方面探讨山地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规划研究在实际... 生态旅游带来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无需赘述。文章采用田野调查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四川省董坪村为实证研究,从农业生态景观、雨水收集利用景观和户外微气候改善景观三方面探讨山地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规划研究在实际建设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尽管规划建设成效还不十分明显而需要时间证明,但结合当地植物、水、道路和住宅等景观要素,规划乡村生态旅游景观是相对简单和低成本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并可逐步实现不误农时、不废农景、改善户外微气候、节能减排的规划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 规划建设成效 董坪村
下载PDF
云南省河口县热带生态旅游景观开发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桂华 王跃华 《生态经济》 1997年第5期33-37,共5页
云南河口县具有丰富而独特的热带生态旅游景观,其热带性比西双版纳更为原始和典型。本文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其景观形成、分类、特点,结合旅游市场需求和河口县的经济状况,提出了在河口建立三大生态旅游区和一个旅游中心城镇的建议。
关键词 热带 生态旅游景观 云南 生态旅游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研究——以目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33
5
作者 李敏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65,共4页
本文通过实例研究 ,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的理论方法。认为通过对重要景观的识别、控制、屏蔽和恢复设计 ,可以在增加生物栖息地稳定性以及保护物种扩张所需求的空间的前提下 ,实现旅游活动空间的合理布局 ,达到自然景观的... 本文通过实例研究 ,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的理论方法。认为通过对重要景观的识别、控制、屏蔽和恢复设计 ,可以在增加生物栖息地稳定性以及保护物种扩张所需求的空间的前提下 ,实现旅游活动空间的合理布局 ,达到自然景观的生态功能和利用方向从整体到细部的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景观 规划 景观要素 案例分析 景观设计 旅游
下载PDF
安徽省大王洞生态旅游景观开发时序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卢洁 万涛 沈慧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3029-13031,共3页
对安徽省池州市大王洞风景区的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7类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总结出其地文景观丰富、农家风情浓郁、水景美不胜收、山体景观秀美、生物景观丰富以及人文资源积淀深厚... 对安徽省池州市大王洞风景区的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7类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总结出其地文景观丰富、农家风情浓郁、水景美不胜收、山体景观秀美、生物景观丰富以及人文资源积淀深厚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吸收以往专家、科研人员在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上的经验,运用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利用AHP法、德尔菲法、旅游地综合评估模型,将评价因子分成资源价值、生态安全、开发条件3个方面,对各种影响因子进行归类和层次划分,确定出属于不同层次和不同组织水平的各种因子的相互关系,确定评价因子权重,进而对主入口广场区、胜境湖游览区、田园风光区、诗神游仙景区、洞府乾坤景区的生态旅游景观资源进行开发时序评价,得知洞府乾坤景区较其他景区有较好的资源优势,具有成为一流旅游地的条件,但仍需改善生态安全和开发条件,其他4个景区需要针对具体的特点做进一步规划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景观 评价 开发时序
下载PDF
强化城市综合管理 建设城市生态旅游景观的探讨──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秦树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9年第S1期78-82,共5页
城市的良好景观形象不仅对城市的环境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城市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提出在经济条件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优先建设“城市生态旅游景观”的想法,并结合呼和浩特市的具体情况,... 城市的良好景观形象不仅对城市的环境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城市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提出在经济条件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优先建设“城市生态旅游景观”的想法,并结合呼和浩特市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当前城市景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生态旅游景观
下载PDF
宜宾市生态旅游景观开发对策研究
8
作者 黄正文 余波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76-180,共5页
宜宾市位于四川省南部,生态旅游景观丰富.5.12汶川大地震后,宜宾市旅游业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尽快使该区生态旅游业得到恢复及发展,对震后宜宾市生态旅游景观及环境等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采用SWOT法分析宜... 宜宾市位于四川省南部,生态旅游景观丰富.5.12汶川大地震后,宜宾市旅游业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尽快使该区生态旅游业得到恢复及发展,对震后宜宾市生态旅游景观及环境等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采用SWOT法分析宜宾市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及内部管理等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从而提出适合宜宾市市情的重点旅游区发展思路,并尝试性地提出川、黔、渝"金三角"生态旅游区及川南大旅游环线,拟更好地利用旅游景观,实现优化配置,促进宜宾市及川南旅游业的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景观 SWOT 对策 宜宾市
下载PDF
乡村生态旅游景观改造设计研究——以杭州市桐庐县梅蓉村为例
9
作者 孙晓红 刘昱麟 《艺术科技》 2023年第9期214-216,共3页
文章以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梅蓉古村落田园综合体设计为例,研究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针对乡村景观的改造设计,并且根据梅蓉古村落村民的生活需求和旅游业的发展需求,进一步细致深入地分析相应需求在现代农村发展中的可行性和相似性.2021 ... 文章以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梅蓉古村落田园综合体设计为例,研究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针对乡村景观的改造设计,并且根据梅蓉古村落村民的生活需求和旅游业的发展需求,进一步细致深入地分析相应需求在现代农村发展中的可行性和相似性.2021 年以来,为积极响应国家以浙江省农村为先行示范区的政策,梅蓉村因面朝富春江而极具地方特色,政府大力支持梅蓉村的景观保护及改造发展.现代乡村景观改造设计注重生态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梅蓉村田园综合体的景观改造设计,进一步了解乡村景观改造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文章以梅蓉古村落的原有景观现状为研究样本,从原有景观保护和原有景观改造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设计,总结出一套适合梅蓉村的景观设计改造方案,旨在为新时代旅游型乡村景观改造设计提供设计思路和方法策略.梅蓉村景观改造设计的首要目的是为村落中的居民提供一个温馨的家、一个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家,然后考虑乡村发展的可能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原有单一且薄弱的产业格局,发展旅游业、新型农业,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生产、生态、生活"三生"相融的家园.优先推动基础产业发展,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致力于将桐庐县梅蓉村打造成一个观光旅游、新型农业多元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态旅游景观 景观改造 地方特色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碧塔海流域生态旅游景观类型及其空间组合特点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平 王金亮 杨桂华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1年第1期60-67,共8页
碧塔海独特的高原自然地理环境和轻微的人类活动长期综合作用营造了高品位、多类型的自然生态旅游景观。按自然地域分异、景观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性和主导因素三个原则将碧塔海流域内的自然生态旅游景观划分为 3个景观类、 5个景观亚类... 碧塔海独特的高原自然地理环境和轻微的人类活动长期综合作用营造了高品位、多类型的自然生态旅游景观。按自然地域分异、景观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性和主导因素三个原则将碧塔海流域内的自然生态旅游景观划分为 3个景观类、 5个景观亚类和 1 5个景观型。根据空间尺度的大小 ,探析了三个景观等级层次的空间组合特点及其相互间的生态关系 ,为生态旅游规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塔海流域 生态旅游景观类型 空间组合特点 云南 气候 水文 地质 地貌
下载PDF
西江生态旅游景观带建设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焦小慧 张燕 《梧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33-38,共6页
从旅游资源、旅游业绩、旅游潜力3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运用熵权-TOPSIS法对西江七市生态旅游景观带建设进行评价。根据数据分析,西江生态旅游景观带的发展建设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南宁、柳州,具有良好的生态旅游景观带建设基础;第二层... 从旅游资源、旅游业绩、旅游潜力3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运用熵权-TOPSIS法对西江七市生态旅游景观带建设进行评价。根据数据分析,西江生态旅游景观带的发展建设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南宁、柳州,具有良好的生态旅游景观带建设基础;第二层,崇左、百色,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绩突出;第三层,贵港、梧州、来宾,发展基础相对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景观 熵权-TOPSIS 西江
下载PDF
全域旅游背景下山西乡村生态旅游景观建筑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郝美梅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I0017-I0018,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经济收入水平较过去有了很大提升,因此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外出旅游的民众数量逐渐增多,这给乡村旅游产业带来良好发展机会。基于全域旅游理念下,在推进生态旅游景观建设工作的同时,也应该提高对生态旅游景观建...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经济收入水平较过去有了很大提升,因此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外出旅游的民众数量逐渐增多,这给乡村旅游产业带来良好发展机会。基于全域旅游理念下,在推进生态旅游景观建设工作的同时,也应该提高对生态旅游景观建筑发展方向的研究力度。就山西省来说,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不仅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还有很多风光优美的自然景观。为进一步激发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山西相关部门既要在提高景观设计水平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还应该积极加强对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景观建筑发展工作的研究力度,因为景观建筑是传播乡村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收入 乡村旅游产业 生态旅游景观 景观建筑 闲暇时间 文明发源地 乡村生态旅游 研究力度
原文传递
美丽的伊春生态旅游景点景观——校本课程教学案例
13
作者 蒋洪玉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 2004年第1期20-21,共2页
一、课前指导二、教学设计(见下表)三。
关键词 《美丽的伊春生态旅游景点景观 校本课程 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中学 课程改革
下载PDF
甘肃省张掖民乐县旅游文化
14
作者 本刊记者(摄影)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9年第31期F0003-F0003,共1页
因短距离大幅度地理落差,形成了由北到南包括荒漠戈壁、田园绿洲、森林草原、高山峡谷、雪山冰川等全景式的高原生态旅游景观。全县共有石窟、寺庙、雕塑、壁画以及汉墓群、烽燧等文物古迹 105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 因短距离大幅度地理落差,形成了由北到南包括荒漠戈壁、田园绿洲、森林草原、高山峡谷、雪山冰川等全景式的高原生态旅游景观。全县共有石窟、寺庙、雕塑、壁画以及汉墓群、烽燧等文物古迹 105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有反映人类新石器时代生活、生产情况的东灰山、西灰山农牧业村落遗址;有魏晋时代的六坝圆通寺塔、童子寺;有明清以来的圣天寺、青龙寺、魁M楼、三台阁;有甚城中心广场、民乐公园、海潮坝森林公园、扁都峡风景旅游区等旅游景点,并分别以国道227、甘民^路、民永公路为主线,串连自然和人文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乐县 旅游文化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 张掖 生态旅游景观 森林公园 风景旅游
下载PDF
发展中的黑龙江省森工森林旅游
15
作者 王淑华 《国土绿化》 2003年第7期44-44,共1页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具有大森林、大湿地、大草原、大冰雪、大江河湖泊等生态旅游景观。1992年,大连森林公园暨森林旅游工作会议后,黑龙江省森工林区陆续建立了41个森林公园,其中有13个是国家级森林公园,28个省级森林公园,总经营面积114.6...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具有大森林、大湿地、大草原、大冰雪、大江河湖泊等生态旅游景观。1992年,大连森林公园暨森林旅游工作会议后,黑龙江省森工林区陆续建立了41个森林公园,其中有13个是国家级森林公园,28个省级森林公园,总经营面积114.6万公顷,占全省林地面积的13.13%。这些公园错落有致地分布于小兴安岭、长白山老爷岭、张广才岭和完达山山脉,与黑龙江省特有文化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旅游 国家级森林公园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 生态旅游景观 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中 富余劳动力 森林生态旅游 旅游精品 经济结构
下载PDF
幸福与通畅同行——西山区修建农村公路的实践与启示
16
作者 刘烈平 《支部生活(中共云南省委党刊)》 2009年第2期14-15,共2页
一条生态旅游景观路 乐律武公路是昆明市西山区2008年实施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之一,也是省交通厅和西山区政府精心打造的农村公路科技示范项目。该路全长27公里,全部在西山区团结镇境内。团结镇是全国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为打造一条农... 一条生态旅游景观路 乐律武公路是昆明市西山区2008年实施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之一,也是省交通厅和西山区政府精心打造的农村公路科技示范项目。该路全长27公里,全部在西山区团结镇境内。团结镇是全国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为打造一条农村生态旅游景观路,促进团结镇的旅游开发和农民增收,在公路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对公路沿线的山、水、树、石、路进行了综合布局,对景观树和景观石尽可能做到就地取材,从而大幅度减少了公路建设过程中的边坡开挖和林木砍伐,不仅保证了有限的财政资金全部用于公路建设,还提高了景观树的成活率,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普遍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路 西山区 生态旅游景观 公路建设项目 实践 修建 同行 幸福
下载PDF
守住好生态建设发展“聚宝盆”--绿染旱塬物华新
17
作者 黄武 田大为 《中国纪检监察》 2023年第12期25-27,共3页
阳春4月,位于固原市彭阳县的金鸡坪梯田,上千亩山花竞相开放,引来众多游客驻足观看。除了“最美旱作梯田”,近年来彭阳县形成了百万亩桃杏花海、百条生态示范流域等特色生态旅游景观,绿色经济已成为当地的一张靓丽名片。绿水青山就是金... 阳春4月,位于固原市彭阳县的金鸡坪梯田,上千亩山花竞相开放,引来众多游客驻足观看。除了“最美旱作梯田”,近年来彭阳县形成了百万亩桃杏花海、百条生态示范流域等特色生态旅游景观,绿色经济已成为当地的一张靓丽名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好生态就是保护发展“聚宝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景观 生态建设 彭阳县 生态示范 固原市 旱作梯田
原文传递
甘南 人间仙境香巴拉 被引量:1
18
作者 淅沥小雨 《旅游时代》 2012年第3期66-66,共1页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南部,因其旅游资源的原始性、神秘性和多样性而被誉为美丽神奇、纯净圣洁、世人仰慕的人间仙境——香巴拉。甘南境内有神奇俊秀的莲花山、叠山、翠峰山、太子山,深不可测的白石崖溶洞、腊子口溶洞、岗岔溶洞,...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南部,因其旅游资源的原始性、神秘性和多样性而被誉为美丽神奇、纯净圣洁、世人仰慕的人间仙境——香巴拉。甘南境内有神奇俊秀的莲花山、叠山、翠峰山、太子山,深不可测的白石崖溶洞、腊子口溶洞、岗岔溶洞,天然艺术大观园——则岔石林、扎尕那石林、赤壁幽谷、象形山石、睡佛望月、黄河母亲石、六字真言石,令人叹为观止的黄河首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藏族自治州 桑科 天然 旅游资源 溶洞 神秘性 古丝绸之路 生态旅游景观 森林景观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Rural Ecotourism: An Effective Way of Maintaining Indigenous Character in Rapidly Urbanizing Rural Areas: A Case Study of Five Golden Flowers in Chengdu, China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露 张玉钧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7年第5期485-493,共9页
China is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in the world and a well-known agricultural country. China's urbanization is a subject of great interest, one that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throughout the world. Wh... China is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in the world and a well-known agricultural country. China's urbanization is a subject of great interest, one that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throughout the world. Whereas a handful of studies have assessed various aspects of urbanization(urban expansion, urban transition, urban-rural relationships, the spatial change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motivations for sustaining rural places), little is known of how to retain the indigenous character of rural areas in terms of landscape desig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set out to contribute to this significant gap. They used Chengdu City and Five Golden Flowers(FGF) village in Chengdu's suburbs as case studi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Ebenezer Howard's Garden City vision in Chengdu City was made; the Garden City vision was the key premise for FGF's ecotourism industry and successful conservation of landscapes with indigenous character. An analysis of the post-ecotourism landscape in FGF was accomplished using a typology method. Finally a set of landscape design methods for retaining indigenous character was proposed. The main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was as follows: rural ecotourism can contribute to maintaining the indigenous character of rapidly urbanizing rural landscapes with the use of appropriate inheritance and renovation ways. The findings here may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decision making by urban planners and policy-mak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landscape rural eco-tourism indigenous character garden city theory Linpan
原文传递
Evolution of Landscape Pattern and Tourism Service Value in Zhangjiakou City
20
作者 LI Ying DAI Yuexingtong +1 位作者 HAN Jingting ZOU Tongqian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2年第6期1098-1108,共11页
Zhangjiakou is a northern Chinese city that hosted the Beijing 2022 Winter Olympic Games. As an important ice and snow tourist destination, it is essential to investigate Zhangjiakou’s rate of landscape pattern chang... Zhangjiakou is a northern Chinese city that hosted the Beijing 2022 Winter Olympic Games. As an important ice and snow tourist destination, it is essential to investigate Zhangjiakou’s rate of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security level, an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particularly the tourism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during its construction. With land use data from 2000 to 2020, this study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dynamic changes in Zhangjiakou, including land use dynamics, the land use transfer matrix, landscape vulnerability,landscape disturbanc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tourism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and other aspec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ndscape pattern in Zhangjiakou was greatly disturbed from 2015 to 2018, and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security was threatened in the process of landscape pattern adjustment. By 2020, after the landscape pattern was adjusted and stabilized,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security was restored, and th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especially the tourism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optimization of Zhangjiakou’s ice and snow landscape patter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ourism ecological value. In addition, it provides important less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ice and snow tourist destin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e and snow tourist destination landscape pattern landscape ecological security tourism leisure value Zhangjiakou C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