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0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发展演变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董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781-4783,共3页
在中外学者对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主要构成因素:生态旅游资源、旅游交通和旅游中心城市,并以河北省为例,介绍了其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结构问题,确定了河北省的3级生态旅游系统:环京津1级生态旅游系统... 在中外学者对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主要构成因素:生态旅游资源、旅游交通和旅游中心城市,并以河北省为例,介绍了其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结构问题,确定了河北省的3级生态旅游系统:环京津1级生态旅游系统和以石家庄、邢台和邯郸为节点的2级生态旅游系统以及以衡水为节点城市的3级生态旅游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资源 旅游交通 旅游中心城市 生态旅游空间结构系统 河北省
下载PDF
临城小天池森林生态旅游区空间结构拓扑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春玲 刘岩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2000年第1期64-66,共3页
运用拓扑理论方法展示河北省临城县小天池森林生态旅游区交通现状和景点空间格局,对其结点功能与开发方向进行描述和分析,并提出合理开发与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 森林生态旅游 空间结构 拓扑 临城小天池
下载PDF
区域生态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基于供给需求与竞争场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方世敏 赵金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15305-15308,共4页
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自然环境越来越重视,生态旅游将大有发展。笔者从经济学中供给需求的市场关系以及物理学中场的竞争关系来探讨生态旅游空间结构的现状,分析供给需求与场的关系,以便为场内供需平衡的实现指明方向,使生态旅游... 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自然环境越来越重视,生态旅游将大有发展。笔者从经济学中供给需求的市场关系以及物理学中场的竞争关系来探讨生态旅游空间结构的现状,分析供给需求与场的关系,以便为场内供需平衡的实现指明方向,使生态旅游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旅游 空间结构 供给需求 竞争场
下载PDF
空间结构分析在生态旅游开发中的应用探讨
4
作者 王毅品 石培基 +1 位作者 李巍 常晓舟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7-118,50,共3页
空间结构分析是指导区域旅游规划、开发与管理的基础。构建生态旅游区开发的空间合理布局模式,对于确立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打破旅游开发中的瓶颈,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具体分析了玛曲县生... 空间结构分析是指导区域旅游规划、开发与管理的基础。构建生态旅游区开发的空间合理布局模式,对于确立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打破旅游开发中的瓶颈,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具体分析了玛曲县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用最近邻指数R,拓扑图论中的β指数、γ指数、平均径路长对其分布形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针对目前玛曲县生态旅游资源整体空间分布分散,旅游交通网络回路指数低等问题,提出了空间整合的优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生态旅游 开发玛曲县
下载PDF
乡村地域系统空间结构特征及发展类型分析——以黑龙江省宾县为例
5
作者 孙宇 宁静 +3 位作者 孙天成 王宁 王梦秋 马浩植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3-104,共12页
研究目的:基于乡村地域系统的多体系统理论,构建宾县多维空间结构,为探索空间优化方案提供经验。研究方法:熵值-TOPSIS法、引力模型、K-means聚类、地理探测器和空间分析等。研究结果:(1)基于乡村地域系统理论的“极—场—区—网”多维... 研究目的:基于乡村地域系统的多体系统理论,构建宾县多维空间结构,为探索空间优化方案提供经验。研究方法:熵值-TOPSIS法、引力模型、K-means聚类、地理探测器和空间分析等。研究结果:(1)基于乡村地域系统理论的“极—场—区—网”多维结构框架,识别并划分出宾县6个乡村振兴极、4个村镇空间场、10个乡村发展区,构建了乡村地域系统的空间互联网络;(2)乡村和村镇的综合发展水平均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高水平区形成了小范围集聚,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空间布局;(3)整体上宾县城乡基础网的空间要素聚集联系及区划特征表现出非均衡化,高引力值网络主要分布在该县西部城镇核心区周围,形成了明显的环城镇核心区向西部的极轴网络。研究结论:“极—场—区—网”多维结构框架可有效识别乡村地域系统的增长轴及发展极点,并可借助引力特征定位乡村地域系统最优综合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系统 极—场—区—网 乡村类型识别 空间结构
下载PDF
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慧 郑海霞 任学慧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7年第2期71-72,共2页
对安阳市11处(点)国家级生态旅游点,采用点状分布的测度方法,计算得到最近邻点指数R=0.14,即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空间上呈现集聚型分布;利用β指数、γ指数、平均路径长,对目前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进行空间结构合理性评价,结果... 对安阳市11处(点)国家级生态旅游点,采用点状分布的测度方法,计算得到最近邻点指数R=0.14,即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空间上呈现集聚型分布;利用β指数、γ指数、平均路径长,对目前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进行空间结构合理性评价,结果表明,安阳市生态旅游景点规模小,资源类型组合较差,而生态旅游交通网络连通性、通达性不畅,造成其地域组合缺陷明显;提出了安阳市生态旅游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阳市 生态旅游资源 空间结构
下载PDF
湘西州文化生态旅游吸引物的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7
作者 付怡纯 刘春腊 +2 位作者 曾凡超 焦丽鹏 吴丽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112-120,共9页
采用地理集中指数、区位熵、缓冲区分析等计量与空间分析方法,探讨湘西州文化生态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湘西州文化生态旅游吸引物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态势,沿西北-西南走向呈“凹字形”型结构,形成了四处高密... 采用地理集中指数、区位熵、缓冲区分析等计量与空间分析方法,探讨湘西州文化生态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湘西州文化生态旅游吸引物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态势,沿西北-西南走向呈“凹字形”型结构,形成了四处高密区和一处集中连片地带。2)在各区域分布建设不均衡,大里耶旅游黄金板块数量最多,开发程度最高,大矮寨旅游黄金板块数量最少,开发程度最低;龙山县和凤凰县建设水平较高,品牌影响力大,泸溪县建设水平较低,发展潜力大。3)整体交通通达度较高,高级别文化生态旅游吸引物通达度和可步行性较低,各县市中古丈县通达度最低。4)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等自然地理因素以及人均GDP、路网密度等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旅游吸引物 空间结构 影响因素 湘西州
下载PDF
30年来青海三江源生态系统格局和空间结构动态变化 被引量:102
8
作者 徐新良 刘纪远 +1 位作者 邵全琴 樊江文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29-838,974,共11页
在多期遥感图像支持下,通过对生态系统类型进行辨识,获得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类型空间分布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青海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格局和空间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0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格局... 在多期遥感图像支持下,通过对生态系统类型进行辨识,获得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类型空间分布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青海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格局和空间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0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格局稳定少动,生态系统类型变化相对缓慢,农田、森林、草地、水体与湿地和荒漠生态系统的年变化速率均小于0.5%,是长江、黄河流域乃至全国各区域生态系统转类变幅最小的稳定少动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类型的转变主要发生在草地和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上,草地生态系统的变化主要发生在中部和东部地区,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广大西部和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生态系统 空间格局 空间结构
下载PDF
南京市旅游景区景点系统空间结构分形研究 被引量:70
9
作者 许志晖 戴学军 +2 位作者 庄大昌 林岚 丁登山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2-140,共9页
应用分形理论,以南京市旅游景区景点系统为例,测算出其聚集维数、网格信息维数和空间关联维数三种分形维数,对景区景点系统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对维数值和分维数坐标图进行了分析,认为南京市景区景点体系的空间结构是分形的,系统... 应用分形理论,以南京市旅游景区景点系统为例,测算出其聚集维数、网格信息维数和空间关联维数三种分形维数,对景区景点系统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对维数值和分维数坐标图进行了分析,认为南京市景区景点体系的空间结构是分形的,系统的有序度高,空间结构紧致,具有景点体系空间结构演化自组织优化的趋势,南京市景区景点的空间分布集聚性很强,且是沿着某些方向上的集聚,自组织优化趋势受到无序因素的干扰而打断,空间结构需要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分形维数 旅游景区景点系统 空间结构 南京市
下载PDF
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随机聚集分形研究——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 被引量:71
10
作者 戴学军 丁登山 +1 位作者 许志晖 林岚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6-713,共8页
根据旅游景区(点)系统自组织演化的特征,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采用随机聚集分形的方法对其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景区(点)系统的演化类似于有限扩散集团凝聚模型,得出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是分形的,具有比较明显的随机聚集... 根据旅游景区(点)系统自组织演化的特征,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采用随机聚集分形的方法对其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景区(点)系统的演化类似于有限扩散集团凝聚模型,得出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是分形的,具有比较明显的随机聚集分形结构,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上表现为不同的系统演化时段,空间结构上的向心性作用也有强弱之分,从系统的聚集中心向四周是景点密度衰减的。指出随机聚集维数的测算与分析是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自组织优化趋势的判据,同时提供了优化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点)系统 空间结构 随机聚集 分形 南京市
下载PDF
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概念、指标与案例 被引量:152
11
作者 王仰麟 赵一斌 韩荡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35-241,共7页
空间结构分析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色之一。讨论了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概念,提出斑、廊、基、缘是空间结构的四个主要元素。认为对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的分析,可以分三个不同的等级层次进行,一是宏观尺度的整体空... 空间结构分析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色之一。讨论了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概念,提出斑、廊、基、缘是空间结构的四个主要元素。认为对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的分析,可以分三个不同的等级层次进行,一是宏观尺度的整体空间构架;二是中观尺度几种典型的空间组合型;三是空间元素的基本形态特征。进而设计出景观生态系统空间指标体系简要框架。最后以冀西北涿鹿盆地区为例,进行了案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系统 空间结构 指标 涿鹿盆地区 概念
下载PDF
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模式与优化——以西安地区为例 被引量:115
12
作者 黄金火 吴必虎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6-126,共11页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基础上,以西安地区为例,探讨了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模式和优化问题。首先,在分析哈格特空间结构模型和冈恩的目的地地带模型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由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区、节点、区内路径、入...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基础上,以西安地区为例,探讨了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模式和优化问题。首先,在分析哈格特空间结构模型和冈恩的目的地地带模型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由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区、节点、区内路径、入口通道和客源地市场等六个要素构成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型;并按照旅游开发的时序关系,阐述了该模型在不同阶段的演变形态和特征。其次,实证分析表明:西安旅游区目前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处于放射模式阶段,通过旅游线路体系的完善和空间结构的重组与优化,西安旅游区可演变为较为理想的扩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系统 空间结构 模式 优化 西安
下载PDF
基于点—轴理论的旅游地系统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以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为例 被引量:115
13
作者 汪德根 陆林 +1 位作者 陈田 刘昌雪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04-909,共6页
“点—轴系统”理论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旅游地系统是旅游发展的物质载体。在分析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资源类型和空间分布以及旅游地系统现状基础上,以“点—轴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呼伦贝尔—阿尔... “点—轴系统”理论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旅游地系统是旅游发展的物质载体。在分析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资源类型和空间分布以及旅游地系统现状基础上,以“点—轴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地系统,确定旅游区重点发展点和发展轴,并利用重点发展轴将以“点”为中心的“面”即各级旅游地系统空间网络化,形成“点”、“轴”、“面”相结合的“板块旅游”空间结构体系,从而优化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空间结构,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轴系统”理论 旅游系统 板块旅游模式 空间结构 呼伦贝尔-阿尔山
下载PDF
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耦合与优化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19
14
作者 林岚 杨蕾蕾 +1 位作者 戴学军 唐得昊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0-146,98,共8页
本文采用分形理论、GIS空间分析技术及数理统计方法,对福建省旅游目的地子系统(旅游吸引物系统、旅游城镇系统、旅游交通系统)空间结构对的耦合关系进行判断分析,揭示福建省旅游目的地子系统空间分布的集聚程度以及相互作用的内在特征,... 本文采用分形理论、GIS空间分析技术及数理统计方法,对福建省旅游目的地子系统(旅游吸引物系统、旅游城镇系统、旅游交通系统)空间结构对的耦合关系进行判断分析,揭示福建省旅游目的地子系统空间分布的集聚程度以及相互作用的内在特征,最后提出构建福建省南北两大旅游目的地子系统;完善旅游城镇与旅游景区空间匹配;加快旅游景区与旅游交通系统协调建设以及重视区域旅游流集散枢纽建设等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系统 分形理论 空间结构 福建省
下载PDF
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模式研究 被引量:171
15
作者 吴晋峰 包浩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6-101,共6页
在阐明旅游系统概念的基础上 ,将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界定为以目的地和客源地为结点、交通线路为连接所形成的占据一定空间范围的网络。并用结点数、α指数、β指数、γ指数、平均径路长等拓扑参数对旅游网络结构进行了拓扑分析。最后... 在阐明旅游系统概念的基础上 ,将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界定为以目的地和客源地为结点、交通线路为连接所形成的占据一定空间范围的网络。并用结点数、α指数、β指数、γ指数、平均径路长等拓扑参数对旅游网络结构进行了拓扑分析。最后探讨了旅游网络结构模式研究的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系统 空间结构 拓扑 网络结构模式 目的地 客源地
下载PDF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及其组织效率的系统学审视 被引量:8
16
作者 徐小波 袁蒙蒙 姜晋荣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3-107,共5页
结合系统学最新理论动态,对旅游空间结构传统研究视角和思维进行了批评。否定了旅游空间结构作为人为他组织主导对象的一般认识,引入自组织观点,揭示了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必然趋势。综合多种系统学理论分支和分析方法,构建了旅游空间结... 结合系统学最新理论动态,对旅游空间结构传统研究视角和思维进行了批评。否定了旅游空间结构作为人为他组织主导对象的一般认识,引入自组织观点,揭示了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必然趋势。综合多种系统学理论分支和分析方法,构建了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型,剖析其组织过程及内在机理,创建了旅游空间结构组织效率的目标、空间、时间"三维"定量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空间结构 演化 组织效率 系统
下载PDF
湖北省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优化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李玲 李娟文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0-744,共5页
旅游中心地作为区域旅游的旅游目的地、客源供给地、旅游集散地和旅游服务中心,对区域旅游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旅游中心地的空间结构,分析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的优化对策,是推动区域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介... 旅游中心地作为区域旅游的旅游目的地、客源供给地、旅游集散地和旅游服务中心,对区域旅游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旅游中心地的空间结构,分析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的优化对策,是推动区域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介绍了旅游中心地的概念和界定方法,分析了湖北省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的现状和系统构建途径及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中心地 空间结构系统 湖北省 优化
下载PDF
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网格分形维数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戴学军 庄大昌 丁登山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0-123,37,共5页
本文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根据旅游景区(点)系统自组织演化的特征,采用测算与分析网格容量维数和信息维数的方法对其不同方向局部系统以及整体系统的空间网络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南京市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是分形的,景区(点... 本文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根据旅游景区(点)系统自组织演化的特征,采用测算与分析网格容量维数和信息维数的方法对其不同方向局部系统以及整体系统的空间网络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南京市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是分形的,景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具有某种自仿射分形特性,表现出景区(点)系统的局部是整体在不同方向上进行不同比率的收缩或扩展变换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点)系统 空间结构 网格分形 南京市
下载PDF
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关联维数分形研究——以南京市景区(点)系统为例 被引量:53
19
作者 戴学军 丁登山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0-185,共6页
本文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采用测算与分析空间关联分形维数的方法对景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根据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的无标度特性和遵循的进化过程,认为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分形研究是可行的。南京市景区(点)系... 本文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采用测算与分析空间关联分形维数的方法对景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根据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的无标度特性和遵循的进化过程,认为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分形研究是可行的。南京市景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是分形的,具有景点系统空间结构演化自组织优化的趋势,在地理区域分布上表现为景点空间分布较集中的特性。同时认为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具有自仿射性分形特征,景点系统从中心向外围有递变的趋势,且在不同方向上递变的比率是不同的,在地理区域上表现为景点的空间分布越往外围越集中(或均衡),且不同方向上的集中性程度是不同的;具体到南京市来说是递减的,向南部递减的较慢,向北部递减的较快。同时系统的空间结构也基本具有分形对称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点)系统 空间结构 关联雏数 分形 南京市
下载PDF
边境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与集散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桀 田里 吴信值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8年第1期123-127,138,共6页
边境线在相邻两国间的特殊作用使传统的旅游系统理论难以解释边境地区的旅游现象和问题。在概述旅游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对边境线、国门、边境旅游目的地、边境旅游客源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构建边境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型,对边境线... 边境线在相邻两国间的特殊作用使传统的旅游系统理论难以解释边境地区的旅游现象和问题。在概述旅游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对边境线、国门、边境旅游目的地、边境旅游客源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构建边境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型,对边境线在相邻两国间的旅游区域产生的区隔、阻滞作用,以及对旅游流产生的聚集和扩散机理进行解释:从旅游流的聚集扩散机理出发,将边境旅游集散模式划分为单边聚集、单边扩散、双边聚集和多边跨境扩散四种模式,选取中越、中老、中缅等边境旅游口岸进行实证研究,为我国边境旅游开发、边境旅游政策制定提供支持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旅游 边境旅游系统 集散模式 空间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