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视域下的生态本体论及其现实意义
1
作者 刘香檀 郇庆治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1,共8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与经典性著述对“生态本体”意涵做了既唯物又辩证的概括,即同时坚持人与自然作为统一整体的自然生态的物质客观性和人类活动的主体实践性。当今世界异常复杂艰巨的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挑战和新...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与经典性著述对“生态本体”意涵做了既唯物又辩证的概括,即同时坚持人与自然作为统一整体的自然生态的物质客观性和人类活动的主体实践性。当今世界异常复杂艰巨的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挑战和新时代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我们深入思考这一概念议题提供了新的语境。其一,重思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生态本体”问题可以进一步恢复或重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唯物辩证特征;其二,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生态本体论可以通过阐发“生态阈限”“生态实践”等一系列概念来丰富拓展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论体系;其三,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生态本体论及其构建可以更坚实地确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本体论学理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 生态本体论 生态实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下载PDF
万物教育学的生态本体论奠基
2
作者 金生鈜 《高等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2,共10页
人类世的加速带来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熵增。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基本取向的现代性教育是人类世困境加速恶化的因素之一。现代性教育培育人征用自然万物的观念、知识、能力、素养,造成教育和人的去自然化、去世界化。走出人类世... 人类世的加速带来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熵增。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基本取向的现代性教育是人类世困境加速恶化的因素之一。现代性教育培育人征用自然万物的观念、知识、能力、素养,造成教育和人的去自然化、去世界化。走出人类世,人类需要建立基于万物共生互成的教育实践,需要向自然万物的教育智慧学习,建立不限于人类、超越物与人划界的万物教育学。万物教育学,在万物本原的本体论基础上,以行星思维和生态思维,对万物教育进行探究,理解和解释万物的教育形态,打开更多、更大的教育可能性世界。万物教育学是回到教育存在、教育本原的教育学,是教育学本体论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物教育 人类世 万物教育学 人类中心主义教育 教育生态本体论
原文传递
生态学的本体论困惑及可能的出路 被引量:3
3
作者 葛永林 徐正春 +1 位作者 吴杰 王中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8-13,共6页
由于生态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定义都是操作性的,致使生态学的群落、生态系统等核心概念容易在不同的使用者和生态情景中产生较大的歧义;群落演替、生态平衡、多样性与稳定性等理论不能有效实现对生态学实体、生态现象与过程的本体论承诺... 由于生态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定义都是操作性的,致使生态学的群落、生态系统等核心概念容易在不同的使用者和生态情景中产生较大的歧义;群落演替、生态平衡、多样性与稳定性等理论不能有效实现对生态学实体、生态现象与过程的本体论承诺。生态学本体论存在着整体论与还原论、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分歧。整体子跨越生态系统的所有结构和功能层次,它在量的方面可变化、整体与部分的本质关系恒定的特征也许能给我们解决生态学的本体论问题提供新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本体论 生态学概念 本体论承诺 操作定义 整体子
下载PDF
超越主观主义与经验自然主义——布克钦生态伦理本体论思想解析
4
作者 李亮 王国聘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2-17,23,共7页
康德开启的认识论转向的逻辑导致了主观主义,与生态本体论的人类中心主义相关。克鲁泡特金的经验自然主义忽视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区别,其逻辑会导致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本体论。布克钦提出辩证自然主义,把自然与社会视为一个渐进发展进... 康德开启的认识论转向的逻辑导致了主观主义,与生态本体论的人类中心主义相关。克鲁泡特金的经验自然主义忽视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区别,其逻辑会导致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本体论。布克钦提出辩证自然主义,把自然与社会视为一个渐进发展进化的连续统,试图超越主观主义和经验自然主义,从而克服人类中心论与自然中心论的生态本体论的对立。但是布克钦生态伦理本体论思想存在着自然观上以互助取代斗争、方法论上以肯定取代否定等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主义 经验自然主义 辩证自然主义 生态伦理本体论
下载PDF
西方生态思潮对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雨辰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29-39,171,共12页
西方生态思潮总的看可划分为以"生态中心论"为基础的"深绿"生态思潮、以人类中心论为基础的"浅绿"生态思潮、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四种类型,他们基... 西方生态思潮总的看可划分为以"生态中心论"为基础的"深绿"生态思潮、以人类中心论为基础的"浅绿"生态思潮、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四种类型,他们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理论性质和价值立场,围绕着生态本体论、生态价值观、生态发展观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理论争论根源于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西方中心主义和非西方中心主义之间的分歧。我国学术界对西方生态思潮的研究先后经历了从引进、评介、借鉴到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的探索四个阶段,由于对西方生态思潮不同流派的借鉴、认同,形成了不同理论谱系的生态文明理论。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围绕一些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在生态本体论上围绕着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在生态价值观上围绕着如何处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和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如何理解共同体概念以及树立共同体价值观、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应当树立生态正义还是环境正义的价值取向;在生态发展观上围绕着如何处理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如何看待生态文明的本质以及如何处理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关系。这些争论展现了西方生态思潮对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的理论影响和理论效应。系统清理西方生态思潮的理论得失、理论性质、理论的价值立场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影响,是建构既促进中国生态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又有利于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的前提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生态思潮 生态本体论 生态价值论 生态发展观 生态文明理论研究
下载PDF
构建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雨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26,共12页
从实然与应然的矛盾出发,生态文明理论可以划分为作为工具论和目的论的生态文明理论,并在当代具体展现为以生存为导向或以追求生活质量为导向、以工具理性为基础或以价值理性为基础的生态文明理论。由于研究范式和价值立场的局限,当代... 从实然与应然的矛盾出发,生态文明理论可以划分为作为工具论和目的论的生态文明理论,并在当代具体展现为以生存为导向或以追求生活质量为导向、以工具理性为基础或以价值理性为基础的生态文明理论。由于研究范式和价值立场的局限,当代生态思潮和生态文明理论不仅难以解决上述矛盾,而且还在生态本体论、生态价值论等问题上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和分歧,使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或者把生态本体论和生态价值论混淆起来,或者不注重生态本体论的研究。要阐发作为工具论和目的论内在统一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的内涵与特征,必须在区分生态本体论和生态价值论的基础上,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本体论和马克思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研究。作为工具论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的主要职能在于解决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的发展权和环境权,把以人民为中心看作是自身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归宿,并能够作为一种发展观规范人们的实践行为并推进民族国家的绿色发展;作为目的论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应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引导下,坚持尊崇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把推进民族国家的绿色发展与全球环境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为理论基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构建作为工具论和目的论内在统一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是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然与应然 生态文明理论 工具论与目的论 生态本体论 生态价值论
下载PDF
非乌托邦社会里生态乌托邦的实现——评加里·斯奈德《返乡栖居》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显文 冷洪芳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82-87,共6页
在一个以科技活动为主的"非乌托邦"社会里,人类自身以及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均已陷入了困境,面对这样的世界黑夜,人类通过努力寻求摆脱危机的方式,以求实现一个美好的"生态乌托邦"社会。在种种方式中,"诗意的栖居... 在一个以科技活动为主的"非乌托邦"社会里,人类自身以及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均已陷入了困境,面对这样的世界黑夜,人类通过努力寻求摆脱危机的方式,以求实现一个美好的"生态乌托邦"社会。在种种方式中,"诗意的栖居"不乏是一种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方式。当今美国深度生态学桂冠诗人加里·斯奈德不仅躬行"诗意的栖居",而且不断地参与创作,从理论高度上阐发了"诗意的栖居"。其散文《返乡栖居》扼述了作者随"返乡运动"回归到家乡后的所见所感,凸显了"地方感",感触了"返本归源"时的真正"归家",凸显了包括生态联系观、生态整体观和生态多样性在内的生态中心主义,饱含着生态本体论和生态存在论的思想理念,昭告人们在"非乌托邦"的社会里也有"诗意的栖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栖居》 诗意的栖居 生态乌托邦 生态存在论 生态本体论
下载PDF
从生态学的视角探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
8
作者 罗昌勤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73-74,79,共3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它要求教学的各要素与其教学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谐共生,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的教学状态,体现的正是生态学的核心实质。因此,用生态学理论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它要求教学的各要素与其教学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谐共生,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的教学状态,体现的正是生态学的核心实质。因此,用生态学理论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构建教学主体、教学内容和教学介质的有机统一体,是对传统教学思维的一种革命性变革,也是应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危机的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生态 生态本体论 生态化价值
下载PDF
参赞化育:生态语境下的《中庸》思想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单虹泽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34-40,共7页
《中庸》思想建立在"天人合一"的观念之上,具有明确的生态向度。它的生态思想主要包括:"天命之谓性"的生态本体论。《中庸》确立了人与自然统一的本体论基础。人被置于自然的流行之中,服从自然的规律,又主动参赞天... 《中庸》思想建立在"天人合一"的观念之上,具有明确的生态向度。它的生态思想主要包括:"天命之谓性"的生态本体论。《中庸》确立了人与自然统一的本体论基础。人被置于自然的流行之中,服从自然的规律,又主动参赞天地的化育。"中"、"仁"、"诚"、"鬼神"的生态范畴论。这些范畴围绕着天人关系而展开,并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庸》内在的生态精神。"尽性"、"明诚"、"慎独"的生态功夫论。在《中庸》那里,人的生态责任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得到落实,体现了人对宇宙的生态关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生态境界论。《中庸》的最高境界是"至诚",主要表现为道德主体将实现自己的本性和让他人与天地万物实现各自的本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把自己提升到与天地同德同行的地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生态本体论 生态范畴论 生态功夫论 生态境界论
下载PDF
从“天人合一”到“仁民爱物”:生态视域下的孟子哲学研究
10
作者 单虹泽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70-74,107,共6页
就天人关系而言,孟子主张以"诚"为纽带实现"天人合一";就人与万物关系而论,孟子提出"仁民爱物"之说,肯定自然万物的内在价值;就生态保护策略而论,孟子主张"寡欲""养气""不违农... 就天人关系而言,孟子主张以"诚"为纽带实现"天人合一";就人与万物关系而论,孟子提出"仁民爱物"之说,肯定自然万物的内在价值;就生态保护策略而论,孟子主张"寡欲""养气""不违农时",要求人们克服贪欲,注重对本心的修养。此外,孟子主张"万物皆备于我",要求人们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视域,形成平等对待自然万物的宇宙意识。总之,孟子主张在尊重自然规律、节约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生态本体论 生态德性论 生态工夫论 生态境界论
下载PDF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哲学意蕴
11
作者 汤俪瑾 周岳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92,共4页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构成和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根本遵循,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从人与自然有机联系的生态本体论、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生态认识论、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结...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构成和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根本遵循,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从人与自然有机联系的生态本体论、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生态认识论、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结合的生态价值论、以社会有机体理论分析自然与社会系统关联性的生态方法论等角度,深刻探析这一理念所蕴含的哲学逻辑思维,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目标、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生态本体论 生态认识论 生态价值论 生态方法论
下载PDF
儒家生态哲学的元理论体系建构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12
作者 乔清举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2-67,共6页
儒家哲学本质上也是生态哲学。儒家生态哲学的元理论体系包括天人关系论、生态本体论、生态德性论、生态功夫论、生态境界论、生态范畴论等。较之通常的儒家哲学研究,儒家生态哲学研究所涉及的史料范围更为广泛,其采用的"从根源出... 儒家哲学本质上也是生态哲学。儒家生态哲学的元理论体系包括天人关系论、生态本体论、生态德性论、生态功夫论、生态境界论、生态范畴论等。较之通常的儒家哲学研究,儒家生态哲学研究所涉及的史料范围更为广泛,其采用的"从根源出发的语境还原""视域的移置重合"等方法更加具有突破学界自觉或不自觉地广泛运用的主客对立原则的特点,有利于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认识、促进中国哲学参与世界哲学话语体系建构、确立中国文化与哲学的世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生态哲学史 生态本体论 生态德性论 生态功夫论 生态境界论 生态范畴论
原文传递
论当代生态思潮与生态文明理论的争论及其在中国的效应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雨辰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3-43,共11页
当代生态思潮与生态文明理论围绕着生态本体论、生态价值论、生态文明与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理论的价值立场等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和分歧,不仅产生环境美德伦理学,而且导致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或者忽视生态... 当代生态思潮与生态文明理论围绕着生态本体论、生态价值论、生态文明与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理论的价值立场等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和分歧,不仅产生环境美德伦理学,而且导致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或者忽视生态文明理论的生态本体论的研究;或者把生态本体论与生态价值论二者混淆起来;或者不能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关系;或者受制于生态文明的西方霸权话语。反思当代生态思潮和生态文明理论在中国的效应,立足于中国现代化实践和当前全球环境治理,摆脱生态文明的西方霸权话语,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建构既捍卫中国的发展权和环境权,又能深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全球环境治理内在统一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是理论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本体论 生态价值论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
原文传递
湛若水生态哲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乔清举 魏云涛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3-110,共8页
甘泉的生态哲学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系统化和深化,包括“生生,天地之仁”的生态本体论、“人心即天地之心”的生态德性论、“体物不遗”与“参赞化育”的生态功夫论和“万物同体”的生态境界论。在他的生态哲学中,天人合一是人的本质... 甘泉的生态哲学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系统化和深化,包括“生生,天地之仁”的生态本体论、“人心即天地之心”的生态德性论、“体物不遗”与“参赞化育”的生态功夫论和“万物同体”的生态境界论。在他的生态哲学中,天人合一是人的本质和世界的生生之仁的本质的统一;“体物不遗”与“参赞化育”的功夫论说明人不仅静态地与世界的生态本质一致,而且动态地通过生态实践帮助天地万物实现其生生本质,从而实现人自身的本质;“万物同体”的生态境界是通过生态实践功夫所达到的主客统一的精神层次,包含参赞化育的道德实践而又超越道德实践,包含情景交融的审美趣味而又超越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一之学 生态本体论 生态德性论 生态功夫论 生态境界论
原文传递
汉墓壁画艺术的生态美学思考
15
作者 崔晓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9-86,192,共8页
汉墓壁画艺术的成就既有承继前人艺术表现手法的奥妙,又有展望未来绘画技法的创新。研究汉墓壁画的生态之美,不仅可以提升壁画鉴赏学的技术水平,而且可以大大拓宽生态美学研究的全新视域。
关键词 汉墓壁画 墙壁艺术 生态美学 生态本体论 生态信仰美
原文传递
构建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
16
作者 王雨辰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1年第1期9-10,共2页
一、当代生态思潮和生态文明理论在生态本体论和生态价值论上的分歧当代生态思潮和生态文明理论在生态本体论问题上的分歧主要体现在生态文明理论应当建立在近代机械论的哲学世界观和自然观上,还是应当建立在以生态科学所揭示的生态哲... 一、当代生态思潮和生态文明理论在生态本体论和生态价值论上的分歧当代生态思潮和生态文明理论在生态本体论问题上的分歧主要体现在生态文明理论应当建立在近代机械论的哲学世界观和自然观上,还是应当建立在以生态科学所揭示的生态哲学世界观或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基础上。具体说,“深绿”生态思潮反对近代机械论的哲学世界观和自然观,以生态科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主张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生态哲学世界观和生态自然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世界观 生态科学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 生态价值论 生态自然观 生态文明理论 生态本体论 生态思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