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栖居与生态栖居:生态批评的空间想象与生态思考
1
作者 赵靓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32-38,54,共8页
文学批评界关于空间和地方的思考众多,而在空间想象研究中融入生态关怀和生态意识,是生态批评区别于其他文学批评流派尤其是地理批评的鲜明标志。本文从“宜居性”理论对空间研究与生态思考的结合入手,过渡到生态批评界对“栖居”和“... 文学批评界关于空间和地方的思考众多,而在空间想象研究中融入生态关怀和生态意识,是生态批评区别于其他文学批评流派尤其是地理批评的鲜明标志。本文从“宜居性”理论对空间研究与生态思考的结合入手,过渡到生态批评界对“栖居”和“生态栖居”概念及其文学表征的思考。流动不居的“生态栖居”方式结合一种女性化的“生态主体性”观,超越了海德格尔式“诗意栖居”的传统之思,足以标志着生态批评相关思考的发展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地方 生态栖居 诗意
下载PDF
城市书写的生态批评维度——以不同时期的美国文学为例
2
作者 唐梅花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124,共7页
追溯生态批评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现代人类最重要的居所——城市——以及与之相关的城市书写始终未获得足够的关注。究其原因,不仅源自西方哲学中二元对立思想的影响,而且由于城市对人造图景和人造地理的关注有悖于生态批评的初衷。但... 追溯生态批评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现代人类最重要的居所——城市——以及与之相关的城市书写始终未获得足够的关注。究其原因,不仅源自西方哲学中二元对立思想的影响,而且由于城市对人造图景和人造地理的关注有悖于生态批评的初衷。但城市与自然之间的隔阂和对立其实是人为长期建构的结果,而且自然在城市中普遍存在,这就为拓展城市书写的生态批评维度提供了可能。在此基础上,本文以美国文学不同时期的城市书写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书写的生态批评展开路径:挖掘浪漫主义时期的城市想象,聚焦现代城市与原始自然的对抗与共生,关注后现代城市中的逃离与重新栖居等。对城市书写的生态批评维度的探讨,不仅有助于促使人们重新发现城市的生态之美,回到城市本身来解决城市生态问题,而且有助于突破近年来一直专注于“无人荒野”的生态批评的发展瓶颈,拓展生态批评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书写 生态想象 生态共生 生态栖居
下载PDF
大地之居:窑洞的栖居模式解读
3
作者 赵巧艳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第8期1-5,共5页
在"重占有"与"重生存"两种截然相反生存体验方式冲突日益加剧的今天,窑洞住居文化也在经历涵化的冲击,而现有对窑洞的研究更关注于技术推动下的绿色化发展,有关窑洞形成与演进脉络背后的文化逻辑却鲜有探讨。窑洞... 在"重占有"与"重生存"两种截然相反生存体验方式冲突日益加剧的今天,窑洞住居文化也在经历涵化的冲击,而现有对窑洞的研究更关注于技术推动下的绿色化发展,有关窑洞形成与演进脉络背后的文化逻辑却鲜有探讨。窑洞民居作为黄土地区典型的乡土建筑类型,成为中国传统住居文化中"植根大地"民居的典范,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栖居思想。随着"重占有"现代意识的强化,窑洞"依土而居"的本真意义正在悄然改变,逐渐失去了"植根大地"的诗意"栖居"传统。如何保持窑洞这一栖居模式的核心地域文化基因,并对其加以创造性利用,便变得尤为紧迫与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窑洞 黄土地区 模式 生态栖居
下载PDF
生态与审美的动态交织——渐江画作的生态美学阐释
4
作者 韩娟 赵谦 《人文天下》 2023年第12期86-92,共7页
新安山水画以凸显生命主体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为旨归,展现了皖籍文人画家以全部的人格力量镌刻自然景物而进入的“共融玄境”。渐江是皖籍文人画家的杰出代表,本文以生态美学批评为视角,探讨渐江作品中的主体间性之美、共存共荣之美... 新安山水画以凸显生命主体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为旨归,展现了皖籍文人画家以全部的人格力量镌刻自然景物而进入的“共融玄境”。渐江是皖籍文人画家的杰出代表,本文以生态美学批评为视角,探讨渐江作品中的主体间性之美、共存共荣之美、生态栖居之美,阐释生态机制和艺术审美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启迪人们关注现实社会的生态失衡问题,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期拓展传统艺术的时代属性,提振地域文化的学术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江 生态美学 主体间性 新安画派 生态栖居
下载PDF
适居环境为基础的建筑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以东莞市天寰广场项目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何镇泰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第10期194-196,共3页
居住区建筑空间规划在其效益、经济、产品,尤其是美学效果等方面长期被重视,却忽视了它的社会生态效益。关乎每个人日常生活品质的微观人居环境建设长期滞后,使我们离朋友、自然、生活越来越远。深化社会治理战略、对居住区建筑空间规... 居住区建筑空间规划在其效益、经济、产品,尤其是美学效果等方面长期被重视,却忽视了它的社会生态效益。关乎每个人日常生活品质的微观人居环境建设长期滞后,使我们离朋友、自然、生活越来越远。深化社会治理战略、对居住区建筑空间规划全方位品质提升的存量更新诉求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以东莞市天寰广场项目为例,研究居住区建筑空间规划的空间结构与布局形态,以适居环境理念为基础探寻生态人居在建筑空间规划设计中的展现与应用,以及生活圈的规划要义,力求规划设计兼得美观与功能,让居民舒享生态栖居,环抱理想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生活圈 生态栖居 住区建筑规划
下载PDF
城市空间和回归自然的双赢 被引量:2
6
作者 金龙 陶然 《中国园林》 2007年第2期30-34,共5页
蠡湖环湖开放空间系统融合新旧元素,将城市重新融入自然之中。环湖景观围绕蠡湖和各个景点展开,把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融入优雅的山湖自然环境。无锡的历史与水、自然有着紧密的联系,展现在社区生活和艺术、文化、建筑等方方面面。随着... 蠡湖环湖开放空间系统融合新旧元素,将城市重新融入自然之中。环湖景观围绕蠡湖和各个景点展开,把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融入优雅的山湖自然环境。无锡的历史与水、自然有着紧密的联系,展现在社区生活和艺术、文化、建筑等方方面面。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政府的城市拓展计划最终发展成为“湖滨新城”的远景。自然与文化交相辉映,休闲娱乐、滨水步道、私密空间、观景视线和商业景点,共同创造了一个宜人的工作、娱乐和休闲场所。通过创建湿地、林区植被和生态岛,以及水质清洁和保护等努力,创造了一个富有生态责任感的社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新旧文化元素汇聚于此,人文历史在这里沉淀,成为一处值得探索、游赏和爱护的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与城市联结 规划设计 市民公园一机遇和体验 生态栖居 文化层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