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植生型多孔混凝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光军 李海峰 李伟 《人民珠江》 2022年第S01期55-60,共6页
生态植生型多孔混凝土是一种新兴生态环保材料,兼具良好的工程适用性和生态环保性。目前,该技术已在国内的河流护岸、道路护坡、屋顶绿化等生态工程中进行推广应用。但是,由于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生态植生型多孔混凝土试验方法标准,无法... 生态植生型多孔混凝土是一种新兴生态环保材料,兼具良好的工程适用性和生态环保性。目前,该技术已在国内的河流护岸、道路护坡、屋顶绿化等生态工程中进行推广应用。但是,由于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生态植生型多孔混凝土试验方法标准,无法对其工程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合近年来这一领域的国内外研究情况,重点回顾了植生型多孔混凝土胶结浆体流动度、孔隙率、透水系数、植生孔径、抗压强度、抗冻性能、抗冲刷性能及孔隙环境pH等指标的测试方法,对比分析并总结了相关试验方法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今后植生型多孔混凝土试验方法标准的编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植生型 多孔混凝土 耐久性 测试方法
下载PDF
植生型生态修复技术在处理农村污染河道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维斌 陶德晶 张云凤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22-2125,共4页
对目前镇江市农村河道分布情况进行了概述,并对河道的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植生型生态修复技术处理农村污染河道的设想,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处理效果较好,从而提出了适合镇江地区的农村河道污水的治理方法。
关键词 植生型生态修复技术 农村河道 污染 治理
下载PDF
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成型工艺及边坡防护施工技术 被引量:9
3
作者 娄可可 卢志萍 +2 位作者 康爱红 肖鹏 徐雪玲 《施工技术》 CAS 2018年第3期11-13,共3页
通过CT扫描法研究植生型生态混凝土不同工艺成型效果。结果表明:振动成型法导致严重沉浆现象,影响混凝土强度,拍打成型可有效避免沉浆,现场施工较为方便;通过省道353文昌西路西延段工程现场施工,结合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围绕植生型生... 通过CT扫描法研究植生型生态混凝土不同工艺成型效果。结果表明:振动成型法导致严重沉浆现象,影响混凝土强度,拍打成型可有效避免沉浆,现场施工较为方便;通过省道353文昌西路西延段工程现场施工,结合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围绕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施工全过程,主要介绍其施工工艺技术要点、重难点控制措施及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植生型生态混凝土 成型 边坡防护 施工技术
下载PDF
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齐梦 蔡焕琴 陈硕 《建设科技》 2017年第22期122-123,共2页
植生型生态混凝土通过回归自然原生态,主要为了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本文主要描述了当前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对植生型生态混凝土进行分类,以及怎样改善生态环境等问题进行了阐述。本文还对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的应用前... 植生型生态混凝土通过回归自然原生态,主要为了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本文主要描述了当前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对植生型生态混凝土进行分类,以及怎样改善生态环境等问题进行了阐述。本文还对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的应用前景及应用价值进行了阐述,为了更多的科学研究提供动力,为人类的居住环境提供更好的财富以及创造性的空间,同时避免了传统混凝土对环境的影响,并起到了保护环境、绿化环境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生型生态混凝土 多孔混凝土 环境相容性
下载PDF
浙东海岛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植生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涛 孙浩铭 +2 位作者 赖小颖 王金梁 王亚军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研究目的是提高浙东海岛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的植生性能,研究方法是通过原材料物理力学试验,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集料粒径、水胶比、粉煤灰和矿粉掺量进行配合比优化分析,通过28 d抗压强度、有效孔隙率、透水系数及孔隙内碱度指标对植生性... 研究目的是提高浙东海岛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的植生性能,研究方法是通过原材料物理力学试验,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集料粒径、水胶比、粉煤灰和矿粉掺量进行配合比优化分析,通过28 d抗压强度、有效孔隙率、透水系数及孔隙内碱度指标对植生性能影响程度分析,得到浙东海岛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然后进行植生性能试验验证及实体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集料粒径在16~19 mm,水胶比在0.30,粉煤灰掺量为15%,矿粉掺量10%时海岛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的各项植生性能最优,且实体工程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东海岛 植生型生态混凝土 植生性能
下载PDF
植生型生态混凝土配合比正交设计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蒋希雁 黄前龙 +3 位作者 于海 王皓宇 冯峰 杨尚青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60-64,68,共6页
通过正交试验,利用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骨料粒径、设计空隙率、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对植生型生态混凝土28d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及规律,进而得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正交试验中最小的抗压强度为8.83MPa,能够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四因素中... 通过正交试验,利用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骨料粒径、设计空隙率、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对植生型生态混凝土28d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及规律,进而得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正交试验中最小的抗压强度为8.83MPa,能够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四因素中,设计空隙率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粉煤灰掺量,水胶比、骨料粒径虽存在一定影响,但影响效果不显著,抗压强度随骨料粒径、设计空隙率、粉煤灰掺量的增大而减小,而随水胶比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强度指标下,通过性能分析得出由骨料粒径为13.2~16mm,设计空隙率为22%,水胶比为0.30,粉煤灰掺量为10%配合比制备的生态混凝土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生型生态混凝土 配合比 正交试验设计 立方体抗压强度
下载PDF
植生型生态混凝土趋势研究
7
作者 庞致远 彭玉林 赵杨 《陕西水利》 2021年第12期4-6,共3页
介绍生态混凝土概念、植生型混凝土的优势,综合国内外对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分析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的孔隙率选取、降碱技术以及耐久性能。通过国际能源形势、国家发展政策,确定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发展必要性。阐述植生型生态混凝... 介绍生态混凝土概念、植生型混凝土的优势,综合国内外对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分析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的孔隙率选取、降碱技术以及耐久性能。通过国际能源形势、国家发展政策,确定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发展必要性。阐述植生型生态混凝土还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为后续植生型生态混凝土规范制定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生型生态混凝土 孔隙率 降碱 耐久性 生态保护
下载PDF
植生型生态修复技术在处理云南农村污染河道中的运用
8
作者 何刚刚 《区域治理》 2019年第10期73-73,共1页
云南农村河道多为农村污水、垃圾、粪液的末端受体,传统通过打捞垃圾、清理污物、底泥疏浚等治理措施,仅对固态污染物有治污效果,对溶解、流动态的污染物无净化效果,总体是治标不治本.植生型生态修复技术既是一种河道治污措施,又是保护... 云南农村河道多为农村污水、垃圾、粪液的末端受体,传统通过打捞垃圾、清理污物、底泥疏浚等治理措施,仅对固态污染物有治污效果,对溶解、流动态的污染物无净化效果,总体是治标不治本.植生型生态修复技术既是一种河道治污措施,又是保护农村河道的天然屏障,本文简析了云南农村河道污染现状,概述了这一技术的应用原理和应用优势,并就技术的实践运用展开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生型生态修复技术 农村河道污染 应用优势
下载PDF
水蕹菜植生型混凝土对克氏原螯虾养殖污水除磷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窦寅 黄越峰 +1 位作者 唐建清 黄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66-768,共3页
[目的]为克氏原螯虾的健康养殖提供可借鉴的基础参数。[方法]共设8组处理,对克氏原螯虾养殖污水进行25 d净化处理,定期检测各处理组水体中的总磷含量(TP)。[结果]水蕹菜植生型混凝土(处理)对水体TP去除效果显著大于单纯的混凝土或水蕹菜... [目的]为克氏原螯虾的健康养殖提供可借鉴的基础参数。[方法]共设8组处理,对克氏原螯虾养殖污水进行25 d净化处理,定期检测各处理组水体中的总磷含量(TP)。[结果]水蕹菜植生型混凝土(处理)对水体TP去除效果显著大于单纯的混凝土或水蕹菜,并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和生物量效应;通过统计分析拟合出TP、水蕹菜初始生物量密度(D)和处理时间(t)的二元函数模型。[结论]水蕹菜植生型混凝土对水体TP去除效果的函数模型可以为实践提供理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生型生态混凝土 水蕹菜 除磷 时效 量效
下载PDF
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比选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蕙诗 《低温建筑技术》 2017年第3期131-133,共3页
我国河道治理中的坡面过度硬化现象仍广泛存在,亟需完善和推广兼具生态健康、景观自然、结构稳定的生态护坡技术。本文对植物护坡、生态袋护坡、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护坡的作用机理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比较了三类护坡的稳定性能... 我国河道治理中的坡面过度硬化现象仍广泛存在,亟需完善和推广兼具生态健康、景观自然、结构稳定的生态护坡技术。本文对植物护坡、生态袋护坡、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护坡的作用机理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比较了三类护坡的稳定性能、生态性能、景观性能和经济性能,总结了其适用范围、相对优势和应用局限,针对河道生态护坡的应用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河道生态护坡选型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治理 植物护坡 生态 植生型生态混凝土
下载PDF
Responses of Vegetation and Primary Production in North-South Transect of Eastern China to Global Change Under Land Use Constraint 被引量:8
11
作者 高琼 李晓兵 杨秀生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3年第11期1274-1284,共11页
A regional model of vegetation dynamics was revised to include land use as a constraint to vegetation dynamics and primary production processes. The model was applied to a forest transect in eastern China (NSTEC, Nort... A regional model of vegetation dynamics was revised to include land use as a constraint to vegetation dynamics and primary production processes. The model was applied to a forest transect in eastern China (NSTEC, North-South transect of eastern 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s of the transect to possible future climatic change. The simulation result indicated that land use has profound effects on vegetation transition and primary production. In particular, land use reduced competition among vegetation classes and tended to result in less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s but more shrubs and grasses in the transect area. The simulation runs with land use constraint also gave much more realistic estimation about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s well as responses of the productivity to future climatic change along the transect. The simulations for future climate scenarios projected by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GCM) with doubled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predicted that deciduous broadleaf forests would increase, but conifer forests, shrubs and grasses would decrease. The overall effects of doubling CO2 and climatic changes on NSTEC were to produce an increase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at equilibrium for all seven GCM scenarios. The predicted range of NPP variation in the north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sou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ic change terrestrial ecosystems vegetation mode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下载PDF
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在堤防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志扬 章春宁 《水利科技》 2019年第2期18-20,共3页
该文根据福建省晋江防洪工程试验段设计要求的生态混凝土各项技术参数,结合实际施工经验,探讨植生型堤防工程生态混凝土的施工控制要点,针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 植生型生态混凝土 堤防工程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Uptake, Distribu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Copper in Two Ecotypes of Elsholtzia 被引量:16
13
作者 JIANGLi-Ying YANGXiao-E +1 位作者 YEZheng-Qian SHIWei-Yo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59-366,共8页
Two ecotypes of Elsholtzia, Elsholtzia splendens and E. argyi, are dominantplants growing on Cu and Pb-Zn smelters, respectively. Samples of the two ecotypes and thecorresponding soils from fields of a copper mining a... Two ecotypes of Elsholtzia, Elsholtzia splendens and E. argyi, are dominantplants growing on Cu and Pb-Zn smelters, respectively. Samples of the two ecotypes and thecorresponding soils from fields of a copper mining area and a Pb-Zn mining area ofZhejiang Province,China, were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Cu or Zn tolerance of these two ecotypes. Effects of nine Culevels (0, 5, 10, 20, 40, 80, 160, 240 and 320 mg Cu L^(-1) as CuSO_4 centre dot 5H_O) on growth anduptake, transloc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Cu in these two ecotypes were examined in a solutionculture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dry weights (DW) of shoots and roots weredepressed, and growth of E. splendens was less depressed than that of E. argyi when treated with>= 5mg Cu L^(-1). Concentrations of Cu in shoots of E. splendens and E. argyi exceeded 1000 mg kg^(-1)DW at >= 40 mg Cu L^(-1). The maximum Cu accumulated in the shoots of Cu-treated E. splendens and E.argyi reached 101 and 142 mu g plant^(-1). Furthermore, analysis of plant samples from the fieldsshowed that these two ecotypes can tolerant excess heavy metals and produced high dry matter, and E.splendens can accumulate 11.7 mg Cu plant^(-1) grown on the Cu smelter. Therefore, E. splendens andE.argyi could be good plants for phytoreme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Elsholtzia argyi Elsholtzia splendens
下载PDF
植生型无砂多孔生态混凝土在护岸施工中的控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明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15年第7期87-87,共1页
目前植生型无砂多孔生态混凝土是由粗骨料、水、胶凝材料和外加剂经拌和而成的一种新型生态混凝土,它透气、透水性好,质轻且具有一定强度.由于此类混凝土不含细骨料,粗骨料由胶凝浆体互相粘结,从而形成了混凝土的多孔结构.通过对孔隙内... 目前植生型无砂多孔生态混凝土是由粗骨料、水、胶凝材料和外加剂经拌和而成的一种新型生态混凝土,它透气、透水性好,质轻且具有一定强度.由于此类混凝土不含细骨料,粗骨料由胶凝浆体互相粘结,从而形成了混凝土的多孔结构.通过对孔隙内的碱环境进行盐碱改造,并在其孔隙中填充土壤和肥料后,植物根系可在孔隙中长期生长,成为植生型无砂多孔生态混凝土.不仅可以降低对河道的污染,而且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国家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植生型无砂多孔生态混凝土的监理施工控制要依据设计图纸、说明以及相关实际工程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生型无砂多孔生态混凝土 降低对河道的污染 保护环境
下载PDF
The Application of Ecosystem Dynamic Model in Xiamen Bay 被引量:1
15
作者 Jun Wang Zhibin Luo +1 位作者 Weiran Pan Guorong Zha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3年第4期263-269,共7页
This paper is to establish a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nutrients cycle-based numerical model of ecological dynamics for Xiamen Bay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three-dimensional barocline hydrodynamic model. The calcula... This paper is to establish a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nutrients cycle-based numerical model of ecological dynamics for Xiamen Bay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three-dimensional barocline hydrodynamic model.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stuarine district of Jiulongjiang estuary has the highest inorganic nitrogen concentration followed by the West Harbor,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Jiulongjiang River is the main input source of inorganic nitrogen in Xiamen Bay. The West Harbor has relatively high concentration of nutrients caused by the huge land pollution emission and its own poor water exchange capacity; while the distribution rules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correspond with those of phosphates, demonstrating Xiamen Bay's phytoplankton controlled by phosphorus; the haloplankton biomass differs slightly, presenting the gradual reduction from the interior part to the exterior part of the b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amen Bay ecological dynamics model NPZD (N: nutrient P: phytoplankton Z: haloplankton D: biodetritu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