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性知识视域下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法文化解析
1
作者 汪菊 赵翔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1年第19期45-49,共5页
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生态法文化具有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适用于特定主体人群、夹杂生态规范属性、体现"开放但不普适"的特征。为发挥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法文化的"软法"治理优势,亟需明确其立足小农户经营、关注现实... 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生态法文化具有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适用于特定主体人群、夹杂生态规范属性、体现"开放但不普适"的特征。为发挥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法文化的"软法"治理优势,亟需明确其立足小农户经营、关注现实人地和谐、体现特色生计文化的价值取向,把握其在保护当地脆弱生态环境、传承生态保护地方性知识、弥补制定法实施不足的功能定位。这不仅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成风化俗"的文化支撑,也为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供"软(法)硬(法)兼施"的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法文化 地方性知识 小农户经营 “软”治理 西南民族地区
下载PDF
中国传统生态环境法文化及当代价值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柴荣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7-304,共18页
以农为本是中国历朝历代奉行的基本国策,国家对生态环境高度依赖,形成了以"天人合一"为伦理基础的传统生态环境法文化。从思想维度分析,中国古代重农敬天、崇拜自然,儒、道、法等各派思想在回答人与自然关系时,都持有人是自... 以农为本是中国历朝历代奉行的基本国策,国家对生态环境高度依赖,形成了以"天人合一"为伦理基础的传统生态环境法文化。从思想维度分析,中国古代重农敬天、崇拜自然,儒、道、法等各派思想在回答人与自然关系时,都持有人是自然一部分的整体生态观;在解释人与自然互动问题时,均持有人应遵守自然规律的观点。从规范维度观察,中国古代形成了以礼法、律典、敕令为主要形式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国古代生态环境法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具有较高的契合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整体生态观,认为应该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保护生态环境,这与"重农敬天""人与天和""顺时立政""节用止欲"等中国传统生态环境法文化高度契合。两者共同构成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论基础,为新时代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生态环境文化 马克思主义生态 生态环境律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