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炭开采对相邻区域生态潜水流场扰动特征 被引量:16
1
作者 代革联 薛小渊 +4 位作者 牛超 许珂 蒋泽泉 肖乐乐 刘美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01-708,共8页
陕北煤炭能源基地高强度开采易影响生态潜水的自然径流条件,针对自然保护区周边煤炭资源开采对地下水流场的扰动问题,以榆神矿区某井田为例,通过构建研究区煤-水空间结构水文地质模型,系统分析研究区生态潜水的赋存特征及其规律;采用物... 陕北煤炭能源基地高强度开采易影响生态潜水的自然径流条件,针对自然保护区周边煤炭资源开采对地下水流场的扰动问题,以榆神矿区某井田为例,通过构建研究区煤-水空间结构水文地质模型,系统分析研究区生态潜水的赋存特征及其规律;采用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手段,综合分析煤层覆岩岩性组合结构、煤层与关键层间距、煤层厚度、煤层埋深、工作面长度等因素,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提出了适合于研究区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的裂采比公式;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煤层采动方式,采用地下水数值分析方法,模拟了煤炭开采后萨拉乌苏组生态潜水流场变化,分析了煤层采动后生态潜水受扰动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区内萨拉乌苏组生态潜水含水层全区发育,其赋存受基岩面形态控制,生态潜水水位受地形、含水层厚度、地下水分水岭和地表水等影响;下伏关键隔水层(保德组红土)受沉积影响在研究区东南局部缺失,形成"天窗"导水通道;区内覆岩结构以硬-软-硬、硬-硬-软2种组合类型为主,覆岩结构类型对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及形态有重要作用;统计分析多个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结果,提出榆神矿区导水裂隙带最大裂采比为28.1倍,该数值对榆神矿区保水采煤及水害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计算发现,煤层开采后,在研究区东南部保德组红土缺失区将造成生态潜水漏失与水位下降,最大降深可达10 m。为保护生态潜水资源,建议开采研究区东南部"天窗"部位的煤层时,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水采煤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潜水 地下水流场 导水裂隙带 保水采煤
下载PDF
陕北煤田生态潜水保护与矿井水害预防对策 被引量:10
2
作者 夏玉成 杜荣军 +1 位作者 孙学阳 杜少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9-45,共7页
为了在开采陕北侏罗纪煤田煤炭资源的同时对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第四系萨拉乌苏组潜水含水层实施有效保护,基于煤田特殊的煤层-地下水空间组合关系,采用试验对比方法,研究了煤炭高强度开采对生态潜水流场的扰动规律,提出了旨在保护地下... 为了在开采陕北侏罗纪煤田煤炭资源的同时对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第四系萨拉乌苏组潜水含水层实施有效保护,基于煤田特殊的煤层-地下水空间组合关系,采用试验对比方法,研究了煤炭高强度开采对生态潜水流场的扰动规律,提出了旨在保护地下水资源和预防矿井水害的生态潜水流场优化调控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采煤对生态潜水流场的扰动强度取决于导水断裂带对关键隔水层的破坏程度;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主要受煤层开采强度控制;通过选取限高开采、分层开采、充填开采、限面积开采、条带开采等采煤工艺控制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使关键隔水层不受破坏,是实现保水采煤目标的有效途径;在条件适宜的井田实施上行开采有利于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矿井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矿井水害 生态潜水 地下水流场 陕北煤田
下载PDF
潜水式生态介质箱的优化设计及其修复黑臭水体的效果比较研究
3
作者 杨娜 王趁义 +3 位作者 徐园园 郑宇 李源 陈咨霖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7-454,共8页
第一代潜水式生态介质箱(装置组)能修复深层黑臭水体,但其对下层水体溶解氧的增加能力有限。本文在现有第一代生态介质箱的基础上增设水下深层化学增氧器并更换环境矿物基质,视为第二代生态介质箱(联合组),分别以未经任何处理的水样(空... 第一代潜水式生态介质箱(装置组)能修复深层黑臭水体,但其对下层水体溶解氧的增加能力有限。本文在现有第一代生态介质箱的基础上增设水下深层化学增氧器并更换环境矿物基质,视为第二代生态介质箱(联合组),分别以未经任何处理的水样(空白组)、将沉水植物种植在底泥上(苦草组)作为对照,比较了联合组、装置组、苦草组修复黑臭水体的效果,及其对苦草生长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装置组和联合组的各项水质指标远优于空白组和苦草组,联合组的DO含量略低于装置组,两组的COD_(Mn)去除率无明显差异,而联合组的TN、NH_(4)^(+)-N和TP的去除效果均优于装置组,说明装置组内更换的环境矿物材料和深层化学增氧器有利于水体的净化;此外,以苦草组里的苦草长势最佳,但装置组、联合组、苦草组里的苦草均无叶片发黄和死亡现象发生,其中联合组中苦草的叶绿素a+b和丙二醛(MDA)含量略高于装置组中的,而质膜透性则无明显差异,说明矿物基质和增氧器的更换对苦草的生长影响不大。综上所述,尽管联合组和装置组中的矿物基质对苦草有胁迫作用,但不影响苦草的正常生长,反而有利于水体修复效果的提升,且联合组克服了装置组能耗高、扰动大、水体深层增氧效果差等缺点。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潜水式生态介质箱的优化及黑臭水体的深层修复等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修复 潜水生态介质箱 水下深层化学增氧器 污染修复效果 苦草生长生理
下载PDF
榆神矿区综采条件下保水采煤效果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范立民 贺卫中 仵拨云 《煤炭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5,共2页
为了评价综采工作面保水采煤效果,通过对榆神矿区金鸡滩煤矿采煤工作面开采后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与隔水岩组厚度的比较分析、采空区潜水水位埋深探测等方法,系统分析采煤对萨拉乌苏组潜水的影响。研究认为,金鸡滩煤矿采煤工作面导水裂... 为了评价综采工作面保水采煤效果,通过对榆神矿区金鸡滩煤矿采煤工作面开采后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与隔水岩组厚度的比较分析、采空区潜水水位埋深探测等方法,系统分析采煤对萨拉乌苏组潜水的影响。研究认为,金鸡滩煤矿采煤工作面导水裂缝带发育最大高度为109.72 m,潜水水位最大下降幅度1.32 m,保持在合理的生态水位埋深范围,实现了保水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采煤 生态潜水 萨拉乌苏组
下载PDF
潜水式生态介质箱对黑臭水体的修复效果 被引量:9
5
作者 郭炜超 王趁义 +3 位作者 李琳琳 滕丽华 杨娜 王凤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837-2844,共8页
生态浮床作为一种常规治理技术得到了广泛使用,但其只能修复表层富氧水体,对下层缺氧水体的修复能力有限.本研究针对实际黑臭水体的修复需要,设计了潜水式生态介质箱(潜水组),并以传统的生态浮床(浮床组)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修复前... 生态浮床作为一种常规治理技术得到了广泛使用,但其只能修复表层富氧水体,对下层缺氧水体的修复能力有限.本研究针对实际黑臭水体的修复需要,设计了潜水式生态介质箱(潜水组),并以传统的生态浮床(浮床组)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修复前后黑臭水体的水质变化,考察了水生植物的生长状况及N、P积累能力.结果表明: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两组处理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均逐渐升高,其中潜水组去除全氮(TN)、铵氮(NH4^+-N)、全磷(TP)的能力优于浮床组,但其去除化学需氧量(CODMn)的能力稍逊;潜水组植物(苦草)的生长状况优于浮床组植物(菖蒲),且苦草对水体中TN、TP的吸收积累能力和去除贡献率均优于菖蒲;此外,苦草的质膜透性、丙二醛和叶绿素含量均低于菖蒲,说明苦草更适于在黑臭水体中生长,该潜水式生态介质箱是新型的一体化原位修复装置,更适用于黑臭水体的修复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潜水生态介质箱 生态浮床 净化效果 植物生长
原文传递
Distribution and pollution assessment of trace metals in seawater and sediment in Laizhou Bay 被引量:4
6
作者 吕冬伟 郑冰 +2 位作者 房燕 申格 刘惠军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053-1061,共9页
Selected trace metals (Pb, Cd, Cu, Hg) and arsenic in seawater and surface sediments of Laizhou Bay were determined, to evaluate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pollution risk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Concentratio... Selected trace metals (Pb, Cd, Cu, Hg) and arsenic in seawater and surface sediments of Laizhou Bay were determined, to evaluate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pollution risk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Concentrations of the elements were 0.56-2.07, 0.14-0.38, 12.70-18.40, 0.014-0.094, and 1.13- 2.37 μg/L in the seawater and 8.94-32.2, 0.18-0.67, 4.51-30.5, 0.006-0.058, and 5.75-15.3 mg/kg in sediments for Pb, Cd, Cu, Hg and As, respectivel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the trace metals and arsenic in seawater and surface sediments were generally observed near the fiver estuary. The pollution risk result of the elements showed that Cu was the prominent trace metal pollutant in seawater, followed by Hg, Pb, Cd and As. The metal complex pollution index in seawater was at a medium level. The most important trace metal pollutant in sediments was Cd, followed by As, Cu, Pb, and Hg. Our pollution assessment suggests that trace metal pollution in Laizhou Bay sediments was at a low level.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was also low in surface sed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zhou Bay trace metals ARSENIC SEDIMENTS seawater
下载PDF
Potential Impacts and Challenges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Quality and Ecosystem:Case Studies in Representative Rivers in China 被引量:8
7
作者 夏军 程书波 +2 位作者 郝秀平 夏瑞 刘晓洁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0年第1期31-35,共5页
气候变化对水质与水生态的潜在影响已经成为当前必须面对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这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但是,由于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目前针对该问题的科学研究和科学实践仍然十分有限。本文首先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 气候变化对水质与水生态的潜在影响已经成为当前必须面对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这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但是,由于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目前针对该问题的科学研究和科学实践仍然十分有限。本文首先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指出了研究现状与现实需要之间的差距。另外,基于作者在淮河和汉江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认为,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排污是造成水质与水生态恶化的最重要的原因,同时,气候变化在此基础上具有推波助澜的增益作用,气候变化主要通过改变水温和水文情势进而影响水质和水生态。本文最后讨论了适应性对策的内涵,认为适应性对策应该包括适应方式和适应能力建设两个主要方面,适应性对策应该尽可能地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本文对今后的相关研究可起澄清概念和指明方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ential impact CHALLENGE climate change water quality and ecosyste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