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生态环境科技发展现状、挑战和对策
1
作者 邹耀 张凯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11期99-104,共6页
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保障,解决复杂环境问题、防治环境污染、防范环境风险等都需要科技的支撑与指导。本研究系统地梳理和对比分析广东省生态环境科技发展现状,剖析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保障,解决复杂环境问题、防治环境污染、防范环境风险等都需要科技的支撑与指导。本研究系统地梳理和对比分析广东省生态环境科技发展现状,剖析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生态环境科技 现状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基于SNA的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三方合作的影响机制
2
作者 王丽琼 陈铭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4-91,111,共9页
探寻政府推广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最优策略、倒逼企业和激励科研单位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成为解决生态环境治理困境的迫切需要.首先基于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三方有效合作的内在逻辑分析,从政府、企业... 探寻政府推广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最优策略、倒逼企业和激励科研单位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成为解决生态环境治理困境的迫切需要.首先基于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三方有效合作的内在逻辑分析,从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三大层面构建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有效合作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开发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其次通过社会网络模型量化分析影响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三方有效合作作用机理,识别其关键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基于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运行现存的转化动力不足、转化渠道不畅、转化效率低等问题,从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三方参与行为提出优化路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 政产研合作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科学技术与社会视域下生态环境科技发展的语境路径 被引量:4
3
作者 苏玉娟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16,共5页
生态环境科技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其发展路径具有历史性、科学性和社会性等特征,是科学、技术、社会视域下生态环境科技在历史语境、认知语境、科学语境和社会语境中不断推进的过程。目前,由于对生态环境科技发展相关历史... 生态环境科技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其发展路径具有历史性、科学性和社会性等特征,是科学、技术、社会视域下生态环境科技在历史语境、认知语境、科学语境和社会语境中不断推进的过程。目前,由于对生态环境科技发展相关历史问题认识不足,不同群体认知、生态环境科技体系、不同语境之间的协同水平较低,影响了我国生态环境科技的发展。为此,必须通过解决历史语境问题,提高不同群体的认知水平,加快生态环境科技体系建设,构建立体的、网络状的生态环境科技发展语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STS 生态环境科技 语境路径
下载PDF
持续创新,打造我国生态环境科技2.0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海生 李鸣晓 +1 位作者 邹天森 郭祥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35-2043,共9页
生态环境科技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新时期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回顾我国生态环境科技进步历程、展望发展方向,对以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引领带动全社会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首... 生态环境科技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新时期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回顾我国生态环境科技进步历程、展望发展方向,对以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引领带动全社会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首先,回顾我国生态环境科技发展的3个主要阶段:开拓期(1972—1990年),初步建成环境总量容量的科技体系;发展期(1991—2011年),创新了流域区域污染治理的理论和技术;新时期(2012年至今),打造精准治污、系统治理的科技支撑体系.其次,系统梳理总结我国生态环境科技在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调查与风险管控及修复、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生态保护修复与监管、环境标准基准建设以及环保产业创新能力7个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的有力支撑.最后,分析我国生态环境科技发展面临的需求与挑战,提出我国生态环境科技2.0时代的治污理念及发展对策:①坚持四个“面向”.一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夯实生态环境科研基础;二是面向经济主战场,促进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三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生态环境领域集智攻关;四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牢牢把握“环保科技的人民性”.②协同三个系统.一是自然系统,从根源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标本兼治,守住自然系统生态安全边界;二是生产系统,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促进生产系统的绿色循环,形成经济增长的绿色新动能;三是生活系统,开展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研究创新,推动绿色生活转型.③实现“五个创新”.在绿色发展模式、环境治理理念、环境科研方法、多技术融合以及体制机制上实现多元创新,打造新时期下全面发展的生态环境科技2.0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科技2.0 污染防治攻坚战 科技创新 绿色发展 管理决策
下载PDF
中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么新 熊天煜 +2 位作者 郭文婷 陈思 刘毅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0年第6期13-20,共8页
分析国内外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相比较国外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政府通过政策和管辖支撑创新的体系特征,我国已形成四大类环境类科创载体,但尚未形成成熟有效的技术成果产业化机制以及市场与政策协同促进科技... 分析国内外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相比较国外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政府通过政策和管辖支撑创新的体系特征,我国已形成四大类环境类科创载体,但尚未形成成熟有效的技术成果产业化机制以及市场与政策协同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本文根据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强政策驱动性、技术验证放大周期长以及集成性强的特点,重点通过环境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技术放大与赋能、产业拓展与推广四个方面阐述了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环节:环境技术的研发由以科研机构为主的传统自发性研发、企业迭代性研发和联合应用型研发组成;技术成果的转化经历挖掘发现、技术识别与判断、知识产权评估评价后进入已成立的企业或新设公司,在这一过程中,成果转化专业队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放大与赋能旨在为有创新技术的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政策、二次研发中试验证、首台套工程案例、投融资等资源的对接,以协助初创企业成长;产业的拓展与推广则通过为解决环境问题形成集成方案、孵化平台为企业背书和产业政策匹配等方式助力企业长期发展。最后从加强专业化创新平台、技术评估体系、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及疏通投融资渠道等方面对中国未来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科技创新 成果转化 产业发展 体系研究
下载PDF
产业基金加速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4
6
作者 周雯 曹茜 +3 位作者 寇蓉蓉 魏东洋 段丽杰 洪曼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1年第24期42-46,共5页
我国环保产业总投资不足,需要更多基金的介入来保障环保产业的发展。本文在明晰产业基金的概念、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国内环保产业基金的运行现状。我国产业基金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建议从投资方向、主体... 我国环保产业总投资不足,需要更多基金的介入来保障环保产业的发展。本文在明晰产业基金的概念、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国内环保产业基金的运行现状。我国产业基金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建议从投资方向、主体构成、分段投资、政策支持、专业优势和服务平台六方面入手,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环保产业基金运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基金 环保产业基金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 路径 环保产业
下载PDF
生态环境科技转化与产业发展融合之路探索 被引量:14
7
作者 胡清 高菁阳 +4 位作者 王超 吕广丰 林斯杰 汪远昊 王希铭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0年第6期7-12,共6页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务院部署任务的抓手,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绿色发展战略、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本文通过对我国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务院部署任务的抓手,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绿色发展战略、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本文通过对我国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现阶段国内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由于存在“不愿用”“不易用”“不实用”等问题导致转化率仅为10%左右。同时,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下,文章结合以5G和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浪潮发展趋势,提出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三个导向”要求为原则指导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从促进生态环境科技与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调发展、强化产品生态友好设计、注重多学科交叉等多方面,推进生态环境科技转化更好地与产业发展相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科技 成果转化 生态环境保护产业
下载PDF
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 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海生 《环境保护》 CSSCI 2019年第10期15-19,共5页
过去40多年,我国生态环境科技不断发展创新,在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促进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当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相对照,我国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还面临一系列挑战。当前,要紧紧围绕国家生... 过去40多年,我国生态环境科技不断发展创新,在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促进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当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相对照,我国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还面临一系列挑战。当前,要紧紧围绕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积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科技创新活力不足、科研与管理融合不足等问题,强化环境科技创新对生态环境管理决策的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科技 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保护与修复 治理能力
下载PDF
基于非整秩次WRSR的市域科技人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以山东省17地市为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立新 崔丽杰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3-87,共5页
通过构建市域科技人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赋权法和非整秩次WRSR,以山东省17地市为例进行评价和分档。结果显示:青岛、济南和烟台3地市处于绝对优势区;日照和莱芜2地市处于绝对劣势区,而其它12地市则处于中档区。对比一级指... 通过构建市域科技人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赋权法和非整秩次WRSR,以山东省17地市为例进行评价和分档。结果显示:青岛、济南和烟台3地市处于绝对优势区;日照和莱芜2地市处于绝对劣势区,而其它12地市则处于中档区。对比一级指标进一步诊断分析各档地市科技人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思路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科技人才生态环境 非整秩次加权秩和比 评价与分档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青岛市科技人力资源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明 聂青 谢飞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59,共6页
基于PEST模型即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科技环境4个维度系统地构建多层次的科技人力资源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21.0软件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各对比城市的综合得分和排名,从而对青岛市的科技人力资源生态环境进行评价;... 基于PEST模型即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科技环境4个维度系统地构建多层次的科技人力资源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21.0软件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各对比城市的综合得分和排名,从而对青岛市的科技人力资源生态环境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并结合青岛市的实际,提出优化青岛市科技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有针对性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力资源生态环境 PEST模型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创新驱动背景下科技人才生态环境优化对策研究——以湖北省十堰国家商用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例
11
作者 王颖 王奕苹 《生产力研究》 2016年第10期71-73,82,共4页
文章在分析了人才生态环境的综述基础之上,构建了科技人才生态环境指标体系,以湖北省十堰国家商用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例,采用SPSS19.0对所回收的问卷中的指标系数进行因子分析,找出了构建科技人才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并... 文章在分析了人才生态环境的综述基础之上,构建了科技人才生态环境指标体系,以湖北省十堰国家商用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例,采用SPSS19.0对所回收的问卷中的指标系数进行因子分析,找出了构建科技人才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对策。如健全人才培训与晋升机制;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推动园区生态化、低碳化转型;依靠土地、资金等要素驱动转向依靠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生态环境 科技人才生态环境指标体系 激励机制 企业文化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
下载PDF
科技金融生态环境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欣怡 沈俊 +2 位作者 芦静 张卓云 张鹤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23年第2期273-280,共8页
科技金融生态环境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性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以我国2014—2021年所有A股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从生态成长、生态土壤和生态空气3个维度构建科技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标体系,探究科技... 科技金融生态环境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性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以我国2014—2021年所有A股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从生态成长、生态土壤和生态空气3个维度构建科技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标体系,探究科技金融生态环境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性的影响效应及中介机制。研究表明: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环境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性具有积极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滞后效应;科技金融生态环境能通过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来提高企业成长性;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技术创新和融资约束在科技金融生态环境与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性的关系中具有不完全中介作用。最后,基于上述结论对优化我国科技金融生态环境和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生态环境 企业成长性 中介效应 高新技术企业 技术创新 融资约束
下载PDF
明代在资源环境领域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昶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9-113,共5页
本文从明代的资源理念和环境意识、森林植被与林木资源、水资源与水利设施、土地资源及地力、生态农业及生物技术等方面,探析时人在资源环境领域的理论建树和实践举措,重点考察其超前的思想观念及节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指出明... 本文从明代的资源理念和环境意识、森林植被与林木资源、水资源与水利设施、土地资源及地力、生态农业及生物技术等方面,探析时人在资源环境领域的理论建树和实践举措,重点考察其超前的思想观念及节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指出明代在资源环境领域的贡献,乃是奉献给整个人类文明的珍贵礼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资源理念 环境意识 生态环境科技
下载PDF
如何发展我国的科技银行?——基于杭州银行科技支行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付剑峰 郭戎 +1 位作者 沈文京 朱鸿鸣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2-97,共6页
如何发展科技银行是目前中国科技金融实践中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通过对杭州银行科技支行的案例研究,本文认为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环境、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科技银行的经营模式创新与金融创新是支撑科技银行三大因素。最后,本文提出了促进... 如何发展科技银行是目前中国科技金融实践中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通过对杭州银行科技支行的案例研究,本文认为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环境、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科技银行的经营模式创新与金融创新是支撑科技银行三大因素。最后,本文提出了促进科技银行发展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银行 金融创新 科技金融生态环境
下载PDF
区域创新网络与科技产业生态环境互动机制研究——以中关村海淀科技园区为例 被引量:54
15
作者 傅首清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3,27,共7页
在中关村20年发展历程中,区域创新网络和科技产业生态环境是中关村取得今日成就的两个关键因素。本文从分析中关村区域创新网络的内涵、构成、演化和特点入手,突出分析了区域创新网络演化的5个阶段,给出了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创新形式。分... 在中关村20年发展历程中,区域创新网络和科技产业生态环境是中关村取得今日成就的两个关键因素。本文从分析中关村区域创新网络的内涵、构成、演化和特点入手,突出分析了区域创新网络演化的5个阶段,给出了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创新形式。分析了科技产业生态环境的内涵、特征,指出中关村科技产业生态环境包括优势产业高端化生态环境、产业集群化发展生态环境和创业孵化生态环境3个方面。同时,对区域创新网络与产业生态环境互动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海淀科技园区的实际情况,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科技产业生态环境以及实现它们之间的互动机制,认为应从4种因素入手,制定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创新网络,打造适宜的科技产业生态环境,以迎接海淀科技园区当前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关村 海淀科技园区 区域创新网络 科技产业生态环境
原文传递
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融合路径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重润 《河北金融》 2023年第10期9-15,共7页
从功能和历史的视角看,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具有天然的耦合关系。从国际经验看,各国普遍建立了完善的科创金融体系,以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在这其中,风险投资、科创企业股票市场以及专营机构是科创金融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目前,河... 从功能和历史的视角看,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具有天然的耦合关系。从国际经验看,各国普遍建立了完善的科创金融体系,以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在这其中,风险投资、科创企业股票市场以及专营机构是科创金融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目前,河北省科技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够均衡,表现为上市公司质量偏低、企业的技术创新度不高、风险投资规模比较小、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不合理等。为了发展科技资本市场,要加强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联动,积极发展创投等私募股权基金,提高上市公司创新质量,优化担保、评估、知识产权保护等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 企业创新 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下载PDF
科技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策略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17
作者 罗旭 彭枫 +2 位作者 邓伟 周渝 丁佳佳 《环境影响评价》 2022年第3期46-50,共5页
生态环境科技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利器。本文在全面总结重庆市生态环境核心技术、科研创新平台、人才队伍和产业发展等现状的基础上,识别出当前存在科技成果前瞻引领不足、关键技术亟需突破和环保产业竞争力不强... 生态环境科技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利器。本文在全面总结重庆市生态环境核心技术、科研创新平台、人才队伍和产业发展等现状的基础上,识别出当前存在科技成果前瞻引领不足、关键技术亟需突破和环保产业竞争力不强等突出短板和问题,并从科研平台建设、核心技术研发和科技体制改革等六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加快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以期支撑引领重庆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科技 科技创新 支撑引领 污染防治攻坚战
下载PDF
我国矿产资源安全形势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初国 段耀峰 舒志明 《国土资源情报》 2013年第8期7-13,25,共8页
对我国而言,所谓矿产资源安全是指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能以可以接受的成本及时地、充足地、稳定地、经济地获取所需要的资源供应,而且使用过程清洁环保,不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保障我国的矿产资源安全,既要依靠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国内生产... 对我国而言,所谓矿产资源安全是指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能以可以接受的成本及时地、充足地、稳定地、经济地获取所需要的资源供应,而且使用过程清洁环保,不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保障我国的矿产资源安全,既要依靠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国内生产供应能力、资源节约能力、科技支撑能力、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国际市场获取能力的不断提升,也要依靠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我国既是一个资源大国,也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矿业大国,还是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大国,这三大特点决定了我国矿产资源安全形势的基本走向。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产能过剩、生态环境超载、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低下、应急储备建设滞后、矿业资本市场不发达、能源原材料国际定价权上长期被动、国际合作遭遇意识形态壁垒,形势虽然严峻,但仍有可为。综合评价我国矿产资源的安全形势:总体向好,发展平稳,风险依存,危机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经济学 矿产资源安全 资源供需 资源科技生态环境 国际合作
下载PDF
Thought Provokers, Insurgent Before Emergency --Technological Art as Awareness-Raising Agent of the Emancipated Spectator
19
作者 Alejandra Elena Marinaro Romina Alicia Flores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8期929-936,共8页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art as an agent for raising awareness in artwork spectators of ecological-environmental issues. It addresses the evolution in the conception of the artistic fact relat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art as an agent for raising awareness in artwork spectators of ecological-environmental issues. It addresses the evolution in the conception of the artistic fact related to science, and attempts to define the spectator's new role. The present document will look into the science, an and technology triad as a means to communicate issues our planet is facing through scientific dissemination focusing on the bio-art avenue for collaboration. Finally, we will outline our concept of an as a revolutionary and thoughtful form poured through our works as artistic collective expres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art science technology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s interactive design education digital art CREATIV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