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生态地理区域界限的影响
被引量:6
- 1
-
-
作者
于成龙
李帅
刘丹
-
机构
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3,共6页
-
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C200834)
-
文摘
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点1961—2003年的逐日观测资料,采用克立格法(Kriging)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分析黑龙江省43a来的气候变化情况,并按照桑斯维特(C.W.Thonthwaite)气候分类法,探讨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生态地理区域界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温增高、降水量波动变化的背景下,黑龙江省温带与暖温带的热量界限发生了北撤和东移,寒温带与温带的热量界限发生了大幅度的北撤;分布于小兴安岭北部具有湿润气候特征的地区转变成半湿润的气候特征;黑龙江省西南部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限并无明显变化,但在三江平原中部地区半干旱区面积有所扩大。
-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态地理区域界限
桑斯维特
黑龙江
-
Keywords
climate change
boundaries of eco-geographical regions
C. W. Thonthwaite
Heilongjiang Province
-
分类号
S717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角色
被引量:3
- 2
-
-
作者
赵现海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2-101,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边疆史论”(17FZS002)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中国古代中原王朝为加强防御,在北部边疆长期建立了长城防御体系,明代在海洋空间面临实质性挑战后,在东部近海地区也开始构建了长城防御体系。长城一方面起到了有效的防御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被动特征,无法彻底解决来自北方族群与东部海域的威胁,反而产生“反噬效应”,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与社会动荡,甚至带来全方位的政权危机,这是影响中国古代历史变迁的重要因素。长城虽然是政权之间的界限,却并非族群之间的界限,而是一条生态过渡区的界限。
-
关键词
长城
北方族群
“反噬效应”
生态界限
-
Keywords
the Great Wall
the northern ethnic groups
the counterproductive effect
the boundary between ecologies
-
分类号
K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