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礁体布置形式对水流特征的影响
1
作者 丁洁 田鹏 沈雨生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31,43,共6页
为满足生态需求,生态礁群内需要营造具有特定要求的水动力环境,且结构内部不能淤堵。在淤积型潮间带,需要通过合理的礁体布置,并在波浪作用下实现。针对生态礁体格栅面迎浪对齐摆放、中空面迎浪对齐摆放和交错摆放3种布置方式,通过断面... 为满足生态需求,生态礁群内需要营造具有特定要求的水动力环境,且结构内部不能淤堵。在淤积型潮间带,需要通过合理的礁体布置,并在波浪作用下实现。针对生态礁体格栅面迎浪对齐摆放、中空面迎浪对齐摆放和交错摆放3种布置方式,通过断面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生态礁体场内水流形态、流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波浪作用下,礁体结构内外侧流场均呈三维特征,礁体群内各点流速衰减总体上呈均匀递减的形态。2)在平常波浪条件下,中空迎浪对齐摆放方式流速衰减至0.5~1.0 m/s,较好地符合了生态礁体场内流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礁 布置形式 水流形态 流速
下载PDF
湖南新邵巨口铺中泥盆世棋梓桥期生物礁群落生态 被引量:2
2
作者 宋裕发 张永辂 刘家润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39-755,801-804,共17页
湖南新邵巨口铺中泥盆世棋梓桥期台缘礁可分为5个群落(自下而上):Stromatopora-Clathrocoilona群落;(2)Argutastrea-Stromatopora群落;(3)Crinoids-Clat... 湖南新邵巨口铺中泥盆世棋梓桥期台缘礁可分为5个群落(自下而上):Stromatopora-Clathrocoilona群落;(2)Argutastrea-Stromatopora群落;(3)Crinoids-Clathrocoilona群落;(4)Clathrocoilona-Planocoenites群落;(5)Amphipora-Actinostroma群落。对每个群落的居群数(S),相对丰度(P),分异度(H),优势度(C)和均衡度(E)以及生物生活方式、进食类型等进行了计算和描述。根据各居群在礁体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划分为5个群团:建造者、粘结者、保护者、居住者和破坏者。礁体发育经历4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造礁方式──格架式、捆结式、盖覆式和障积式。文中共鉴定80种、54属,分属于11个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生态 生态礁 中泥盆世 棋梓桥期 生态
下载PDF
生态混凝土鱼礁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6
3
作者 徐丹 徐文祥 +2 位作者 刘红飞 洪剑涛 梁永华 《山西建筑》 2020年第8期90-91,共2页
近年来,生态混凝土鱼礁广泛应用于海洋牧场中,相对于传统人工鱼礁材料,其多孔结构为海洋动植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生存生长空间,有利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生态混凝土鱼礁展开介绍,阐述其意义及国内外应用现状,并论述其... 近年来,生态混凝土鱼礁广泛应用于海洋牧场中,相对于传统人工鱼礁材料,其多孔结构为海洋动植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生存生长空间,有利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生态混凝土鱼礁展开介绍,阐述其意义及国内外应用现状,并论述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混凝土鱼 人工鱼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地球环境变化对白垩纪礁生态系统的控制
4
作者 Scot.,RW 李守军 《世界石油科学》 1997年第3期13-21,F003,共10页
我们发展全球环境控制礁的生态系统这一假说,目的是为了解释白垩纪底栖群落中生物发生的急剧变化。在早白垩世一个3千万年的时间段中,礁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物由珊瑚类、藻类和厚壳蛤类转变成为带有小型珊瑚种的厚壳蛤类。这种转变包... 我们发展全球环境控制礁的生态系统这一假说,目的是为了解释白垩纪底栖群落中生物发生的急剧变化。在早白垩世一个3千万年的时间段中,礁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物由珊瑚类、藻类和厚壳蛤类转变成为带有小型珊瑚种的厚壳蛤类。这种转变包括营粘性生活方式生物的减少,在早白垩世粘性生物主要是指层孔虫类和藻类的蓝藻细菌共生组合。在中白垩世,充当保护者的首先是辐射蛤类,接着是马尾蛤类,它们的作用得到了加强,并且种类变得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生态系统 地球环境 古生物 变化
下载PDF
渤海湾西北岸的几道牡蛎礁 被引量:5
5
作者 岳军 DONG Yue +6 位作者 张宝华 韩芳 赵希涛 刘冬雁 段焕春 张百鸣 赵长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75-1187,共13页
渤海湾西北岸划分出了第Ⅰ道—第Ⅵ道牡蛎礁的平面分布(图1);对牡蛎礁壳体的几何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图2),并将牡蛎礁壳体进行了剖面切割(图3);对牡蛎礁壳体进行了X光衍射与激光拉曼(活—古)矿物晶型的对比分析(表1,图4);对俵口村BKP20-... 渤海湾西北岸划分出了第Ⅰ道—第Ⅵ道牡蛎礁的平面分布(图1);对牡蛎礁壳体的几何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图2),并将牡蛎礁壳体进行了剖面切割(图3);对牡蛎礁壳体进行了X光衍射与激光拉曼(活—古)矿物晶型的对比分析(表1,图4);对俵口村BKP20-2剖面(-2.84m)牡蛎礁一个体右壳:在双目镜下对其内部结构与矿物组分进行了分析(图5);通过机械挖掘剖面及钻探获得:牡蛎礁体的空间堆积厚度与赋存的海拔高度及其各剖面垂直方向上的14C年代数据;并获得牡蛎礁体堆积的内部结构特征(图6);以及牡蛎礁体水平夹层与CaCO3含量变化(图7),其中水平夹层CaCO3含量往往偏高,初步分析可能与气候偏冷有关。对牡蛎礁壳体内充填物及壳外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表3),粒度组分及概率累积曲线等(图9)为分析牡蛎礁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佐证:即牡蛎礁基本以潮下带生活环境为主。以俵口BKP20剖面为例分析了牡蛎礁体堆积物从埋深-2.14~-6.90m的生物组合特征(表4)。以上资料为获得牡蛎礁堆积体的生长-发育-消亡等演化模式提供了依据(图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西北岸 牡蛎的分布 牡蛎生态与演化
下载PDF
近岸海上风电场与海洋牧场构建融合方案初探——以金山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为例
6
作者 贺滢 刘守海 +1 位作者 何彦龙 刘汉奇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5期132-137,共6页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时代的来临,风电作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主体,是我国一直以来重点发展的一项可再生能源,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从政策符合性、水文条件、建造位置与鱼类重要场所等多方面构建评价体系,以金山海上风电场二期项...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时代的来临,风电作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主体,是我国一直以来重点发展的一项可再生能源,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从政策符合性、水文条件、建造位置与鱼类重要场所等多方面构建评价体系,以金山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为例,对海洋牧场与近岸海上风电场融合构建进行初探。结果表明,由于流速、水深、水质环境等原因,金山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场址不具备建设海洋牧场和人工鱼礁建设的条件。建议通过投放生态礁、增殖放流等方式,逐渐形成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环境。基于以上工作,初步探索近岸海上风电场与海洋牧场构建融合方案,开展河口海上风电项目的海洋生境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生境构建 生态礁 金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