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三角洲生态稻作模式及其效应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谭淑豪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135,共5页
农业生产对长江三角洲农业环境的影响,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水稻种植是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以江苏省为例,在田间试验、农户调查和文献收集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省主要生态稻作模式的技术特征及其环境和经济效应。调查和... 农业生产对长江三角洲农业环境的影响,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水稻种植是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以江苏省为例,在田间试验、农户调查和文献收集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省主要生态稻作模式的技术特征及其环境和经济效应。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1)江苏省生态稻作主要有稻鸭共作型(丹阳)、环境友好型(吴江)和沼气复合型(淮阴)三种典型模式;(2)这三种稻作模式在土壤肥力、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当地常规的集约化稻作模式。为了进一步促进该区生态稻作模式的发展,以有效的方式减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环境问题,文章就配套政策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生态稻作 效应分析 农业环境
下载PDF
稻蛙共育生态稻作模式示范总结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初尉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8期266-267,共2页
2012—2014年临安元生粮油专业合作社连续3年开展单季稻田套养美国青蛙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随着试验示范面积从1.67hm2扩大到40.00 hm2,稻谷单产、青蛙单产保持丰产稳产,大米、商品蛙保持较高经济效益,显示出稻蛙共育生态稻作模式在实际... 2012—2014年临安元生粮油专业合作社连续3年开展单季稻田套养美国青蛙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随着试验示范面积从1.67hm2扩大到40.00 hm2,稻谷单产、青蛙单产保持丰产稳产,大米、商品蛙保持较高经济效益,显示出稻蛙共育生态稻作模式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推广价值。同时,技术上应注意水稻套养前管理、青蛙培育、共生期管理等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套养 美国青蛙 生态稻作技术
下载PDF
稻田套养美国青蛙生态稻作模式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潜林 徐巧凤 袁德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5期602-603,共2页
单季稻田套养美国青蛙,通过稻蛙共生期间水稻生态化、青蛙仿野生的方式来提高产品质量,在不减少种粮面积的情况下提高经济效益,是一项高产高效实用技术。
关键词 田套养 美国青蛙 生态稻作技术
下载PDF
低碳生态稻作在沿江地区的效应及操作要点
4
作者 杜玉彬 姚建芳 朱金华 《上海农业科技》 2012年第1期41-41,43,共2页
1999~2011年,在张家港市沿江地区连续进行了低碳生态稻作试验及示范,结果表明,水稻降本增效及低碳生态效益的优势十分显著,体现了低碳生态农业的特点,可在沿江地区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沿江地区 低碳生态稻作 要点
下载PDF
稻鸭共作生态系统中N_2O排放及经济效益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袁伟玲 曹凑贵 +3 位作者 汪金平 展茗 李成芳 谢宁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060-3066,共7页
稻鸭共作技术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研究稻鸭共作生态系统中N2O排放产生的环境效应并对其经济价值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经典农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采用静态箱技术,研究稻鸭共作生态系统N2O排放规律,并运用增温潜势对稻... 稻鸭共作技术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研究稻鸭共作生态系统中N2O排放产生的环境效应并对其经济价值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经典农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采用静态箱技术,研究稻鸭共作生态系统N2O排放规律,并运用增温潜势对稻鸭共作生态系统N2O排放的温室效应及经济效益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稻鸭共作生态系统N2O排放呈现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N2O日变化与鸭子的活动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其排放峰值出现在清晨和16:00;N2O季节变化幅度较大,排放峰值出现在水稻成熟期。在施用等量基肥条件下,稻鸭稻田排放的N2O高于常规稻田,其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49.46±25.81)μg.m-.2h-1和(138.84±25.26)μg.m-.2h-1,产生的温室效应成本分别为283.14yuan.hm-2和265.47yuan.hm-2。除去N2O排放产生温室效应的环境成本,采用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的经济效益为7687.66yuan.hm-2,比常规不养鸭稻田增加1932.33yuan.hm-2。可见,稻鸭共作技术仍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排放 鸭共生态系统 温室效应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N的动态和损失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成芳 曹凑贵 +2 位作者 汪金平 展茗 潘圣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41-2550,共10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N(SON)的动态和损失,及其与土壤微生物量N和水稻吸N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土壤SON是稻田土壤主要的可溶性N,其中处理CK,RD和RF土壤SON库分别为121.16,109.30和113.71 kg/hm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N(SON)的动态和损失,及其与土壤微生物量N和水稻吸N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土壤SON是稻田土壤主要的可溶性N,其中处理CK,RD和RF土壤SON库分别为121.16,109.30和113.71 kg/hm2,高于土壤无机N库。(2)土壤SON与土壤可溶性无机N显著正相关(p<0.01);在水稻生育期间,土壤SON含量随水稻的生长而逐渐降低;同时由于鸭和鱼的存在,处理RD和RF土壤SON含量显著低于处理CK;土壤SON与水稻累积吸N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表明水稻生长强烈影响着土壤SON。(3)在水稻生长前期,渗漏水各形态N含量最大;溶解性有机N(DON)是稻田渗漏水N素的主要形态;同时,统计分析显示,相对于处理CK,RF土壤SON的下渗淋失量显著降低,RD土壤SON的下渗淋失量则略为降低。(4)水稻生育期间,土壤微生物量N不断地变化着,此外,由于鸭和鱼的存在,相对与处理CK,处理RD和RF土壤显著的提高了土壤MBN。同时,由于水稻吸收和N的淋失,土壤微生物量N与土壤SON不相关。总之,在水稻生长期间,土壤可溶性有机N受水稻吸N、微生物吸N与分解和N淋失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鱼共生态系统 可溶性有机N 溶解性有机N 渗漏水 吸N 微生物量N 无机N
下载PDF
不同生态条件下影响稻米品质变化的气象因子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占烈 余显权 +1 位作者 黄宗洪 姜萍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8-81,共4页
利用贵州省区试中的13个中籼迟熟杂交水稻品种在贵州省8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稻作区种植的稻谷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其稻米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灌浆期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水稻品种在不同的生态稻作点种植,其稻米品质... 利用贵州省区试中的13个中籼迟熟杂交水稻品种在贵州省8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稻作区种植的稻谷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其稻米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灌浆期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水稻品种在不同的生态稻作点种植,其稻米品质指标中的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变化较大,达到显著差异;通过气象因子与稻米品质的偏相关分析得出,在水稻灌浆期的日平均温度、日照时数和降雨量三因子中,显著影响稻米品质变化的是日平均温度,而日照时数和降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灌浆期的日平均温度是稻米品质中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变化的主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 米品质 生态稻作 日平均温度 灌浆期
下载PDF
“稻-蛙”共作生态系统中田面水的氮素动态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熊水英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52-56,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蛙"共作生态系统施肥后稻田田面水中各形态氮素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后,田面水中各形态氮素含量显著提高,随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相对于常规水稻处理,"蛙-稻"共作生态系统中的田...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蛙"共作生态系统施肥后稻田田面水中各形态氮素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后,田面水中各形态氮素含量显著提高,随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相对于常规水稻处理,"蛙-稻"共作生态系统中的田面水pH值、NO-3-N浓度、NH+4-N浓度和TN浓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蛙”共生态系统 田面水 氮素
下载PDF
安徽沿江稻区“籼改粳”稻作生态型的确定试验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立中 张长海 《中国种业》 2014年第7期42-45,共4页
采用裂区试验,以品种生态类型为主区,品种为副区,选择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共计9个粳稻品种为材料,以杂交籼稻为对照,研究不同粳稻生态类型在安徽沿江稻区的表现。结果表明:粳稻的株高显著低于杂交籼稻;粳稻叶片短而挺,稻穗直... 采用裂区试验,以品种生态类型为主区,品种为副区,选择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共计9个粳稻品种为材料,以杂交籼稻为对照,研究不同粳稻生态类型在安徽沿江稻区的表现。结果表明:粳稻的株高显著低于杂交籼稻;粳稻叶片短而挺,稻穗直立且着粒密,表现较强的抗倒能力;粳稻大田期的出叶速度明显快于杂交籼稻,同期抽穗的粳稻主茎叶片数多于杂交籼稻;粳稻的分蘖力明显弱于杂交籼稻,但成穗率显著高于杂交籼稻。在产量构成性状上,粳稻大部分是中穗型品种,有效穗明显多于杂交籼稻,千粒重与杂交籼稻相当,正常情况下结实率高于杂交籼稻,属穗粒兼顾型品种,在精确定量栽培下容易取得高产。产量结果分析表明迟熟中粳比杂交籼稻具有产量优势,其次是中熟中粳,早熟晚粳不具产量优势。在现行价格下,试验中的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每667m2收入分别比杂交籼稻多68.57元、313.64元和90.59元,可见,在安徽沿江稻区推广"籼改粳"能增加种植者的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沿江 籼改粳 生态 品种 收入
下载PDF
稻蟹共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0
10
作者 汪清 王武 +2 位作者 马旭洲 陈再忠 于永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948-3952,共5页
在稻田养蟹生态系统中,研究稻蟹共作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蟹共作提高了土壤中全氮、全磷的含量,显著地增加了土壤中NH4+、速效磷含量,而对土壤中NO3-影响不显著;相对于不养蟹稻田,由于河蟹的存在,稻蟹共作降低了土壤pH... 在稻田养蟹生态系统中,研究稻蟹共作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蟹共作提高了土壤中全氮、全磷的含量,显著地增加了土壤中NH4+、速效磷含量,而对土壤中NO3-影响不显著;相对于不养蟹稻田,由于河蟹的存在,稻蟹共作降低了土壤pH,显著增加了粒径>0.2 mm团聚体的含量,显著降低了粒径<0.002 mm微团聚体的含量,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增加,土壤团聚化程度加强,降低了土壤容重,改善了土壤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蟹共生态系统 土壤理化性质 氮素 磷素
下载PDF
稻鸭共作模式和传统稻田养鸭比较的思考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兴全 陈捷 +2 位作者 李雅乾 袁伟 宋磊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10期120-122,共3页
对上海长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稻鸭共作生态模式和传统稻田养鸭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并将稻田共作生态养鸭密度示范、对稻田水层和土壤中"温室效应"一氧化二氮、二氧化碳、甲烷、溶解氧含量、实施步骤、鸭子数目和水稻品种的筛... 对上海长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稻鸭共作生态模式和传统稻田养鸭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并将稻田共作生态养鸭密度示范、对稻田水层和土壤中"温室效应"一氧化二氮、二氧化碳、甲烷、溶解氧含量、实施步骤、鸭子数目和水稻品种的筛选、对系统生态学的影响,进行数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共生态模式 传统田养鸭 示范
下载PDF
非洲稻作的特点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1
12
作者 应存山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28-30,共3页
非洲大陆面积为2995.2平方公里,占全球面积的22.4%。1989年总人口5.7亿多,占世界的11.6%,其中农业人口占65.4%。非洲人的主食,粮食作物中以玉米、小麦、高粱、珍珠粟等为主;根茎作物有大薯、木薯和甘薯。非洲的水稻原处于次要地位,... 非洲大陆面积为2995.2平方公里,占全球面积的22.4%。1989年总人口5.7亿多,占世界的11.6%,其中农业人口占65.4%。非洲人的主食,粮食作物中以玉米、小麦、高粱、珍珠粟等为主;根茎作物有大薯、木薯和甘薯。非洲的水稻原处于次要地位,但在最近二、三十年内,已逐步上升为重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城市居民的食物习惯由粗粮改为细粮(面包和稻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栽培管理 非洲
下载PDF
安徽沿江稻区几种生态型粳稻与杂交籼稻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比较试验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立中 张长海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53,共4页
采用裂区试验,以品种生态类型为主区,品种为副区,选择中熟中粳(连粳7号、宁粳4号、武运粳27号)、迟熟中粳(武运粳24号、南粳9108、镇稻14)、早熟晚粳(武运粳23号、宁粳3号、镇稻11)共计9个粳稻品种为材料,以杂交籼稻(丰两优4号、徽两优... 采用裂区试验,以品种生态类型为主区,品种为副区,选择中熟中粳(连粳7号、宁粳4号、武运粳27号)、迟熟中粳(武运粳24号、南粳9108、镇稻14)、早熟晚粳(武运粳23号、宁粳3号、镇稻11)共计9个粳稻品种为材料,以杂交籼稻(丰两优4号、徽两优6号、Y两优2号)为对照,研究不同粳稻生态类型在安徽沿江稻区的种植表现。结果表明,粳稻无论在营养生长期的苗高上,还是在最终株高上都显著低于杂交籼稻;粳稻叶片短而挺,稻穗直立且着粒密,表现较强的抗倒能力;在粳稻生长特性中,粳稻大田期的出叶速度明显快于杂交籼稻,同期抽穗的粳稻主茎叶片数多于杂交籼稻;粳稻的分蘖力明显弱于杂交籼稻,但成穗率显著高于杂交籼稻。在产量构成性状上,粳稻大部分是中穗型品种,有效穗数明显多于杂交籼稻,千粒重与杂交籼稻相当,正常情况下结实率高于杂交籼稻,属穗粒兼顾型品种,在精确定量栽培下容易取得高产。在产量表现上,迟熟中粳、中熟中粳与杂交籼稻相比具有产量优势,早熟晚粳不具有产量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沿江 籼改粳 生态
下载PDF
稻瘟病菌群体的分子遗传学研究I.广东省1998~1999年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2
14
作者 邓晓玲 安淑文 +1 位作者 刘思国 潘庆华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3-62,共10页
从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到带型清晰、多态性及重复性均好的10个引物,对采自广东省1998-1999年四个自然生态稻作区的101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指纹分析。10个引物共扩增出113条... 从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到带型清晰、多态性及重复性均好的10个引物,对采自广东省1998-1999年四个自然生态稻作区的101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指纹分析。10个引物共扩增出113条多态性带,表明广东省稻瘟病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可为该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大量的分子标记。对菌株间相似性系数和应用加权算术平均组对法 (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using Arithmetic Average, UPGMA) 构建的聚类树状图进行分析,以相似性系数为0.62阀值时,可将101个菌株划分为14个遗传宗谱;其中宗谱1及宗谱2的菌株数占总数的80.2%,为优势宗谱; 其余的20个菌株分别归属于其他12个宗谱,由此说明广东省的稻瘟病病原菌群体既存在很突出的优势宗谱,又存在较多具遗传多样性的小宗谱。分析不同稻作生态区的菌株发现,每个稻作生态区既有共同的宗谱,又有其特异的宗谱;广东省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组成在不同生态稻作区是相对地比较稳定的。分析不同年份和早晚稻生长季节采集的菌株发现,广东省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在年份和早晚稻生长季节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生态稻作 UPGMA 遗传宗谱 瘟病菌群体 分子生物学 广东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稻瘟病菌群体的分子遗传学研究II.广东省2000年度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时空特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珍娣 陈瑾 +2 位作者 王玲 丘麒 潘庆华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3-209,共7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广东省2000年度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以相似性系数为0.62阀值时,可将采集于广东省三大生态稻作区、早稻和晚稻生长季节的104个菌株划分为14个遗传宗谱;其中宗谱5和宗谱8的菌株数各占总数的25%...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广东省2000年度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以相似性系数为0.62阀值时,可将采集于广东省三大生态稻作区、早稻和晚稻生长季节的104个菌株划分为14个遗传宗谱;其中宗谱5和宗谱8的菌株数各占总数的25%,为优势宗谱;宗谱4和12的菌株数各占总数的14.4%和9.6%,为亚优势宗谱;其余的29个菌株,分别归属于其它10个宗谱,其中有5个宗谱是单菌株宗谱。本年度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性:遗传结构呈由北向南多样化的趋势;各个稻作区甚或亚区有其特异性的宗谱。本年度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也显示分明的生长季节特性:来源于早稻和晚稻生长季节的菌株完全分属于宗谱图的上下两个半区,彼此之间不存在共同的宗谱;而且后者的遗传宗谱要比前者的复杂、多样。研究还表明,虽然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2000年度与1998-1999年度的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两者仍然具有良好的相承性和可比性。如何进一步验证和把握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所表现出的时空特性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瘟病菌 分子遗传学 广东 时空特性 遗传宗谱 生态稻作 生长季节 群体遗传结构
下载PDF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苗床CH4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树伟 邹建文 +1 位作者 张令 王浩成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CAS 2011年第9期677-682,共6页
以施用不同类型氮肥(分为无机氮肥、有机农家肥以及有机和无机氮肥混合施用3个处理)下的水稻苗床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原位观测研究了水稻育秧方式(分为常规的水育和旱育秧方式)对水稻苗床期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 以施用不同类型氮肥(分为无机氮肥、有机农家肥以及有机和无机氮肥混合施用3个处理)下的水稻苗床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原位观测研究了水稻育秧方式(分为常规的水育和旱育秧方式)对水稻苗床期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水育秧方式相比,目前推广采用的旱育秧方式显著提高了秧苗素质和生长性状(P<0.01),移栽秧苗的平均株高、单株子叶数和百株生物量干重分别提高了6.6%、22.9%和27.8%。常规水育和旱育秧方式下CH4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4.61和8.55 mg/(m2.h),旱育方式相对于常规的水育显著降低了CH4排放(P<0.05)。与无机氮肥施用方式相比,有机肥以及无机和有机氮肥混合施用促进了整个苗床期CH4累计排放量。相对于无机氮肥施用,常规水育和旱育秧方式下混合施用和有机氮肥施用处理的CH4累计排放量分别增加了13.1%、45.4%和138.9%、222.7%。综上,水稻旱育秧方式结合无机氮肥施用的水稻育苗管理措施更有助于培育壮苗和减缓苗床期CH4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 苗床 育秧方式 生态系统 有机和无机氮肥施用
下载PDF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苗床N2O排放的影响
17
作者 刘树伟 张令 +1 位作者 高洁 邹建文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6-240,共5页
基于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的水稻育秧方式(分为持续淹水方式下的水育苗床和湿润灌溉水分管理方式下的旱育苗床),研究了不同水稻育秧方式对水稻苗床期N2O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综合不同氮肥施用类型,常规水育苗床系统生育期的N2O平均... 基于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的水稻育秧方式(分为持续淹水方式下的水育苗床和湿润灌溉水分管理方式下的旱育苗床),研究了不同水稻育秧方式对水稻苗床期N2O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综合不同氮肥施用类型,常规水育苗床系统生育期的N2O平均排放通量介于28.64-34.35μg/(m2.h)。与常规水育方式相比,旱育苗床不同施肥处理的生育期N2O排放总量增加了72%-186%。基于本研究中苗床系统的N2O排放强度,估算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苗床系统的N2O排放总量介于1.46-1.96 Gg/a,占稻田本田N2O排放总量的3%-6%。相对于现在所广泛采用的旱育秧方式,常规采用持续淹水管理方式的水育苗床并增加有机氮肥的投入可以有效地减少水稻苗床期的N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 苗床 育秧方式 生态系统 有机和无机氮肥施用
下载PDF
双季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
18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 2016年第7期16-17,共2页
一、技术概述 双季超级稻具有的栽培特性为: 1.穗大粒多,库容量大。在超级稻育种实践中,不同生态稻作区形成了多种超级稻的产量构成模式均要求超级稻具有大穗型或重穗型。
关键词 栽培特性 超级 技术 双季 生态稻作 育种实践 产量构成 库容量
下载PDF
双季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
19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 2017年第10期18-20,共3页
一、技术概述 双季超级稻具有的栽培特性为:1.穗大粒多,库容量大。在超级稻育种实践中,不同生态稻作区形成了多种超级稻的产量构成模式均要求超级稻具有大穗型或重穗型。因此,目前选育出的超级稻品种绝大多数具有穗大粒多、库容... 一、技术概述 双季超级稻具有的栽培特性为:1.穗大粒多,库容量大。在超级稻育种实践中,不同生态稻作区形成了多种超级稻的产量构成模式均要求超级稻具有大穗型或重穗型。因此,目前选育出的超级稻品种绝大多数具有穗大粒多、库容量大特点。其中,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超级早稻或超级晚稻品种平均每穗总粒数150粒以上和库容量10吨,/公顷以上就有10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特性 超级 技术 双季 生态稻作 每穗总粒数 库容量 育种实践
下载PDF
双季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
20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 2018年第8期18-20,共3页
一、技术概述双季超级稻具有的栽培特性为:1.穗大粒多,库容量大。在超级稻育种实践中,不同生态稻作区形成了多种超级稻的产量构成模式均要求超级稻具有大穗型或重穗型。因此,目前选育出的超级稻品种绝大多数具有穗大粒多、库容量大特点... 一、技术概述双季超级稻具有的栽培特性为:1.穗大粒多,库容量大。在超级稻育种实践中,不同生态稻作区形成了多种超级稻的产量构成模式均要求超级稻具有大穗型或重穗型。因此,目前选育出的超级稻品种绝大多数具有穗大粒多、库容量大特点。其中,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超级早稻或超级晚稻品种平均每穗总粒数150粒以上和库容量10吨/公顷以上就有10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超级 栽培特性 技术 生态稻作 每穗总粒数 库容量 育种实践 产量构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