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演变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郭荣朝 苗长虹 +1 位作者 顾朝林 张永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7-662,共6页
目的为中国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重组提供决策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内外文献的综合分析为主。结果其动力机制为自然生态环境、交通道路建设、产业簇群、社会历史文化、新经济环境等方面,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变化对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 目的为中国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重组提供决策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内外文献的综合分析为主。结果其动力机制为自然生态环境、交通道路建设、产业簇群、社会历史文化、新经济环境等方面,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变化对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重组的影响。结论城市群区域生态空间结构演变过程是在多种影响因子共同作用下进行的,不同时空条件下各影响因子作用强度存在较大差异;知识经济时代,自然生态环境、社会历史文化以及新经济因素在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重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但它们还是要通过传统的交通道路建设、规划编制及实施、产业簇群等动力因素而发生作用;及时整合各种动力因素,最终才能使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城市群经济社会环境才能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生态空间结构 演变机理
下载PDF
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郭荣朝 苗长虹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4-107,92,共5页
生态空间结构合理有序将会促进城市群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利用生态学原理深入分析了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利共生和协同进化机制,构建了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对全球尺度、国家尺度、省级尺度和地区尺度等不同... 生态空间结构合理有序将会促进城市群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利用生态学原理深入分析了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利共生和协同进化机制,构建了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对全球尺度、国家尺度、省级尺度和地区尺度等不同层次上的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为:①城市群范围内城市规模大小合理、密度适宜,空间组合有序,生态空间结构优化高效,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互利共生、协同进化;②“廊道组团网络化模式”是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必然趋势;③“廊道组团网络化模式”下形成的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区域生态环境容量,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利共生理论 协同进化理论 城市群 生态空间结构 廊道组团网络化模式
下载PDF
长沙都市区生态空间结构组织模式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杨鹏飞 谢浩东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38,共4页
城市生态空间结构决定了城市生态系统有机体的功能发挥、系统的形态等,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优势与劣势并存的情况下,长沙都市区以构建与自然吻合、城区内外一体化、与城市空间相协调为生态空间结构优化思路,以"一带、两... 城市生态空间结构决定了城市生态系统有机体的功能发挥、系统的形态等,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优势与劣势并存的情况下,长沙都市区以构建与自然吻合、城区内外一体化、与城市空间相协调为生态空间结构优化思路,以"一带、两环、四楔、多廊"为该地区生态空间结构组织的优化模式,以引导其朝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结构 模式优化 长沙都市区
下载PDF
优化城市群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的总体思路 被引量:20
4
作者 汪阳红 卢伟 《中国发展观察》 2014年第1期29-30,共2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国土开发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城市群作为人口经济活动高度密集的区域,随着人口和经济活动的进一步聚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国土开发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城市群作为人口经济活动高度密集的区域,随着人口和经济活动的进一步聚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必须通过加强空间管制,进一步优化城市群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有效协调城市间空间拓展冲突,促进以生产空间为主导的国土开发方式向生产一生活一生态空间协调的国土开发方式转变,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结构 生产生活 城市群 国土开发 经济活动 生产空间 生态保护 中共中央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关中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布局 被引量:130
5
作者 杨天荣 匡文慧 +2 位作者 刘卫东 刘爱琳 潘涛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1-452,共12页
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以中国西部关中城市群为例,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通过生态服务重要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识别生态源地,并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区域生态... 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以中国西部关中城市群为例,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通过生态服务重要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识别生态源地,并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进而开展生态空间结构优化布局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保护源地面积共26191.19 km^2,占全区的47.51%;(2)除生态源地外,低、中、高水平安全格局区域分别占全区的39.14%、9.86%和3.49%;(3)源间廊道多呈南北走向且连通成网状的程度较低;(4)提出构建以"四带、三区、七组团、十廊道、多中心"为核心的"绿心廊道组团网络式"布局体系,优化关中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本研究可为区域生态保护与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 生态安全格局 绿心廊道组团网络化模式 关中城市群
原文传递
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及对策——以中原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32
6
作者 郭荣朝 苗长虹 +1 位作者 夏保林 李军甫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3-369,共7页
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将会促进城市群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在深入分析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与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互利共生和协同进化等优化依据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作者阐述并分析... 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将会促进城市群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在深入分析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与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互利共生和协同进化等优化依据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作者阐述并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建设过程中生态空间结构紊乱原因、空间结构演变趋势和生态空间结构优化模式。最后提出中原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对策建议:因地制宜,构建完善高效的"斑块—廊道—基质"城市群生态网络系统;促进城市群区域各城市合理分工,不断形成产业簇群;构建城市群发展引导机制,使城市群区域的城乡建设转向更加适宜人们居住的生态环境友好型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相互作用 互利共生 协同进化 生态空间结构 廊道组团网络化模式 中原城市群 河南
原文传递
顾及溢出效应的城市生态空间对PM_(2.5)污染的影响
7
作者 何利杰 黄炉斌 +2 位作者 樊玉霞 韦晶 何培培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6,共10页
大城市是中国空气污染的重点治理区域,但现有研究聚焦于如何从源头上减少人为污染排放,鲜少关注如何通过优化城市生态结构以提升存量生态空间的环境效益,进而削减既定人为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鉴于此,文章以空气污染较为严重且生态用地... 大城市是中国空气污染的重点治理区域,但现有研究聚焦于如何从源头上减少人为污染排放,鲜少关注如何通过优化城市生态结构以提升存量生态空间的环境效益,进而削减既定人为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鉴于此,文章以空气污染较为严重且生态用地较为紧张的武汉市为例,利用高分辨率、高精度PM_(2.5)数据,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与多元回归模型,探析了2000—2020年武汉市不同结构的城市生态空间对PM_(2.5)污染的削减作用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城市生态空间可以显著地削减PM_(2.5)污染,3期直接削减量分别为7.62μg/m^(3)、16.52μg/m^(3)和3.64μg/m^(3),直接削减作用是城市生态空间削减PM_(2.5)污染的主要渠道;武汉市城市生态空间在削减PM_(2.5)污染时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通过溢出效应产生的间接削减量分别为2.13μg/m^(3)、2.77μg/m^(3)和0.93μg/m^(3),远小于直接削减量,但也不容忽视;当生态空间规模一定时,不同结构的城市生态空间对PM_(2.5)污染的直接削减作用一致,而间接削减作用存在显著差异,相比于面状结构,线状生态空间对PM_(2.5)污染的间接削减作用更为明显,且随着规模的增加,差异越显著。该研究结果既可以丰富城市生态空间的环境效应研究视角,又可以为兼具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重压力的大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提供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空间 PM_(2.5)污染 空间溢出效应 生态空间结构
下载PDF
山东省旅游生态敏感性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田敏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0-106,共7页
生态环境多样化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是山东旅游发展的重要特点.以山东省137个县(市、区)为最基本的研究单元,运用生态敏感性评价法,以自然和社会作为分析因子,构建了山东省旅游生态敏感性指标体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技... 生态环境多样化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是山东旅游发展的重要特点.以山东省137个县(市、区)为最基本的研究单元,运用生态敏感性评价法,以自然和社会作为分析因子,构建了山东省旅游生态敏感性指标体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技术)基于遥感影像、矢量及栅格等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并使用ArcGIS进行综合生态敏感性分析,得到生态敏感性等级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山东省生态敏感性处于中等水平,高度敏感、较高敏感和中度敏感区域呈圈层状分布.结合目前山东省土地利用地域分布的实际情况,按照旅游业发展环境的生态特征,将山东省按县级行政区单元划分为4个旅游生态空间类型,分析了各个空间类型的特点和其旅游发展方向,进而提出了山东省旅游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生态敏感性 生态空间结构
下载PDF
试论城乡连体循环大农业——基于生态空间结构立体视阈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承训 杨承谕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10,共7页
优化生态空间结构,超越区域界限,根治城乡环境污染和发展生态大农业,必须构建城乡连体的现代立体化循环大农业体系,全方位充分发挥高端生态农业的功效。城乡环境污染联动,有其共同的根源,要从多方面揭示城乡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深化认... 优化生态空间结构,超越区域界限,根治城乡环境污染和发展生态大农业,必须构建城乡连体的现代立体化循环大农业体系,全方位充分发挥高端生态农业的功效。城乡环境污染联动,有其共同的根源,要从多方面揭示城乡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深化认识农村、农业尤其是循环大农业支撑广大城乡优化生态环境的作用;实施以科技武装的多层次循环工程,并将城乡多种污染物转化为资源,形成生态农业与生物质能源产业互动关联机制,从根本上提升农业质量和改善能源结构;为循环大农业培育综合性经营载体,实现邓小平所讲的"第二个飞跃",壮大集体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复兴公有制在农村的主体地位,促进农村改革与农民共同富裕,提高城镇化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结构 城乡一体化 高端生态农业 集体经济
原文传递
生态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发展演变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781-4783,共3页
在中外学者对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主要构成因素:生态旅游资源、旅游交通和旅游中心城市,并以河北省为例,介绍了其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结构问题,确定了河北省的3级生态旅游系统:环京津1级生态旅游系统... 在中外学者对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主要构成因素:生态旅游资源、旅游交通和旅游中心城市,并以河北省为例,介绍了其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结构问题,确定了河北省的3级生态旅游系统:环京津1级生态旅游系统和以石家庄、邢台和邯郸为节点的2级生态旅游系统以及以衡水为节点城市的3级生态旅游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资源 旅游交通 旅游中心城市 生态旅游空间结构系统 河北省
下载PDF
我国大城市理想生态空间网式结构模式解析及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万尘心 万艳华 曹哲铭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7-91,共5页
不同的大城市,其生态空间结构也不同。研究在分析我国大城市生态空间结构模式的类型及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结合理想生态空间结构模式的判别标准,提出未来大城市理想的生态空间结构模式,同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验证,以此提出未来我国大城市... 不同的大城市,其生态空间结构也不同。研究在分析我国大城市生态空间结构模式的类型及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结合理想生态空间结构模式的判别标准,提出未来大城市理想的生态空间结构模式,同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验证,以此提出未来我国大城市生态空间结构的建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 生态空间结构模式 判别标准
下载PDF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概念思辨与理论认知 被引量:196
12
作者 曹宇 王嘉怡 李国煜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0,共10页
研究目的:通过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概念进行辨析,探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内涵、理论基础及相关重要研究内容,以期阐明从生态修复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认知转变。研究方法:文献综述与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以不同... 研究目的:通过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概念进行辨析,探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内涵、理论基础及相关重要研究内容,以期阐明从生态修复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认知转变。研究方法:文献综述与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以不同空间尺度范围内受损或缺乏稳定与安全性的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国土要素的空间结构调整与优化和生态功能修整与重建以及辅以中宏观尺度上的生态工程等系统性措施,以修复生态系统过程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治理活动,最终实现生态系统健康、景观生态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2)根据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系统的不同干扰和影响程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可划分为国土空间生态恢复、国土空间生态整治和国土空间生态重建三大类型的研究内容;(3)区域背景、景观异质性、人类活动、社会经济等都与生态系统相互交融,将这些要素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的过程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结论:面对中国的区域性生态问题,退化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实现,需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作为重要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生态修复 空间结构生态功能 景观生态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旅游流空间特征及优化路径——以湖南郴州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斯蔚 《林业科技情报》 2022年第1期160-169,共10页
在我国旅游业后疫情时代(Post-Pandemic,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过去后的时代),生态旅游、安全健康的自然景区已成为疫情后旅游者的首选。研究后疫情时代旅游者的生态旅游流空间特征和优化路径,对推进“十四五”及后疫情时代生态旅游的发展具... 在我国旅游业后疫情时代(Post-Pandemic,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过去后的时代),生态旅游、安全健康的自然景区已成为疫情后旅游者的首选。研究后疫情时代旅游者的生态旅游流空间特征和优化路径,对推进“十四五”及后疫情时代生态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以湖南郴州作为南方丘陵山地带代表,通过建立新冠疫情前后生态旅游流空间分析数据库,从生态旅游流空间热度特征、整体空间特征和节点结构特征3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后疫情时代生态旅游流空间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后疫情时代呈现出明显特征。由此,提出了后疫情时代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生态旅游流空间结构 南方丘陵山地带
下载PDF
滇西中心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葛慧玲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110-114,共5页
通过对滇西中心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生态空间结构的分析,构建了生态功能区分类保护体系,为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的统筹协调与整体优化提供策略,并为滇西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与空间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滇西中心城市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空间结构 生态功能区
下载PDF
生态高颜值:我们的时代使命——访陕西省林业局局长党双忍
15
作者 张永军 《西部大开发》 2019年第8期90-95,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讲话时指出:'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事关全国生态环境大格局。'陕西地处中国心脏地带,中国大地原点即在关中。关中也是陕西心脏地带,丝绸之路上的核心经济区。大秦岭是横卧中国心脏地带的山脉,有中华绿芯美称。陕...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讲话时指出:'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事关全国生态环境大格局。'陕西地处中国心脏地带,中国大地原点即在关中。关中也是陕西心脏地带,丝绸之路上的核心经济区。大秦岭是横卧中国心脏地带的山脉,有中华绿芯美称。陕北是黄土高原心脏地带,延安是黄土高原绿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局 生态空间结构 陕西省 时代使命
下载PDF
焦作:从“煤炭灰”到“生态绿”
16
作者 张涛 《资源导刊》 2022年第1期37-37,共1页
"生态变好了,野生动物就多了起来。中央电视台《秘境之眼》栏目都专门到焦作北部深山区拍摄、取景。"谈及全市的生态保护工作,焦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科科长靳小婷介绍。近年来,焦作市进一步优化生态空间结构,维护生... "生态变好了,野生动物就多了起来。中央电视台《秘境之眼》栏目都专门到焦作北部深山区拍摄、取景。"谈及全市的生态保护工作,焦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科科长靳小婷介绍。近年来,焦作市进一步优化生态空间结构,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提升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功能,积极开展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丰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山区 水源涵养 土壤保持功能 生态保护修复 生态空间结构 野生动物 生态效益 自然资源
下载PDF
FRACTAL ANALYSIS APPLIED TO SPATIAL STRUCTURE OF CHINA'S VEGETATION
17
作者 ZHU Xiao-hua Patel NILANCHAL +1 位作者 ZUO Wei YANG Xiu-chu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6年第1期48-55,共8页
Based on the fractal theory,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China's vegetation has been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in this paper. Some conclusions are drawn as the following. 1)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ize and frequency o... Based on the fractal theory,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China's vegetation has been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in this paper. Some conclusions are drawn as the following. 1)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ize and frequency of patch area and patch shape index exist objectively for China's vegetation. 2)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imeter and area exist objectively for China's vegetation. 3)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evergreen needleleaf forests on mountains in subtropical and tropical zones is the largest, while the smallest for deciduous broadleafand evergreen needleleaf mixed forests in temperate zone, reflecting the most complex spatial structure for evergreen needleleaf forests on mountains in subtropical and tropical zones and the simplest for deciduous broadleaf and evergreen needleleaf mixed forests in temperate zone. 4) The fractal dimensions of China's vegetation types tend to decrease from thc subtropics to both sides. 5) The stability of spatial structure of deciduous broadleaf and evergreen needleleaf mixed forests in temperate zone is the largest, while the smallest for double-cropping rice, or double-cropping rice and temperate-like grain, and tropical evergreen economic tree plantations and orchards, reflecting the steadiest for deciduous broadleaf and evergreen needleleaf mixed forests in temperate zone and the most unstable for double-cropping rice, or double-cropping rice and temperate-like grain, and tropical evergreen economic tree plantations and orchards in spatial structure. 6) The stability of spatial structure of China's vegetation tends to decrease from the temperate zone to both sides, it is significantly pertine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ion, evolution, dynamics and complexity rule of ecosystem of vege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ETATION spatial structure FRACTAL fractal dimension China
下载PDF
亚热带建筑“原生”生态构植 被引量:1
18
作者 奚于成 罗林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51,共2页
认识自然界“原生”生态规律和亚热带地区建筑设计原则,理解并认同两者结合的精髓,作者着力于厦门大学漳州新校区主楼建筑设计,力图创造现代科技和先祖生态应用理念有机结合的典例,打造形体、生态、人体生境高度统一的生态空间结构。
关键词 亚热带建筑 “原生”生态规律 建筑设计 教学楼 生态空间结构
原文传递
安徽:推进城市更新 提升生活品质
19
《城市规划通讯》 2022年第5期16-17,共2页
2月23日,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奋勇争先开新局”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安徽省将按照“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长效机制的要求,进步优化城市体检指标体系,持续开展城市体检,并在去年开展全省设区城市全覆盖体检的基础上,推... 2月23日,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奋勇争先开新局”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安徽省将按照“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长效机制的要求,进步优化城市体检指标体系,持续开展城市体检,并在去年开展全省设区城市全覆盖体检的基础上,推进城市体检向县城延伸,全面查找城市(县城)生态空间结构、城市功能、环境质量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弱项,精准析病开方、精准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同时,将聚焦城市体检发现的“城市病”问题,在城市更新中对症施治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对症施治 长效机制 生态空间结构 环境质量 补短板 持续开展 城市有机更新
原文传递
Application of Ordinary Kriging in Mapping Soil Organic Carbon in Zambia 被引量:7
20
作者 Lydia Mumbi CHABALA Augustine MULOLWA Obed LUNGU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338-343,共6页
The quantification of the patter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is fundamental to understand many ecosystem processes. This study aimed to apply ordinary kriging (OK) to model the spatial d... The quantification of the patter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is fundamental to understand many ecosystem processes. This study aimed to apply ordinary kriging (OK) to model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C in a selected part of Zambia. A total of 100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tudy area and analyzed for SOC by determining soil oxidizable carbon using the Walkley-Black method. An automated fitting procedure was followed when modeling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SOC data with the exponential semivariogram.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hort range spatial dependence of SOC was strong with a nugget close to zero.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was high to medium with a nugget to sill ratio of 0.25.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the predictions was 0.64, which represented 58.18% of the mean observed data for SOC.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generated map could serve as a proxy for SOC in the region where evidence of spatial structure and quantitative estimates of uncertainty are reported. Therefore, the maps produced can be used as guides for various uses including optimization of soil sarap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onential semivariogram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geostatistical procedure oxidizable carbon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