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的孕妇身体活动影响因素网络分析
1
作者 高玲玲 韩蓉蓉 张舒寒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0-835,共6页
目的: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通过网络分析技术构建孕妇身体活动影响因素的网络结构,同时挖掘核心因素,为开发孕妇身体活动促进方案提供借鉴。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行常规产检的60... 目的: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通过网络分析技术构建孕妇身体活动影响因素的网络结构,同时挖掘核心因素,为开发孕妇身体活动促进方案提供借鉴。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行常规产检的602名孕妇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孕期身体活动问卷和孕妇身体活动影响因素问卷进行调查。采用网络分析法构建孕妇身体活动影响因素的网络结构。结果:孕妇身体活动的总当量为(106.68±92.80)MET·h/周。59.4%的孕妇未达到指南推荐的身体活动标准。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孕妇身体活动影响因素中的个体、人际和环境因素分别形成3个集群,但彼此紧密联系,各因素之间互相影响。其中“我对妊娠期健康的重视程度”具有最大的强度、紧密度和中介度。结论:半数以上的孕妇身体活动不足,孕妇对妊娠期健康的重视程度是网络中最核心的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从孕妇个体、人际和环境因素多角度出发,开展以提高孕妇对妊娠期健康重视程度为核心的身体活动促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学模型 孕妇 身体活动 影响因素 网络分析
下载PDF
基于生态网络分析模型的武汉市“三生空间”碳代谢特征
2
作者 魏嶶 叶长盛 +1 位作者 蔡鑫 肖蔚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8-543,共16页
通过模拟生物代谢来剖析城市生产、生活及生态空间(简称“三生空间”)碳代谢机理有助于实现区域要素整合和结构优化,是寻求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武汉市为例,基于“三生空间”分类体系构建水平方向上的碳流模型,剖析2005~2... 通过模拟生物代谢来剖析城市生产、生活及生态空间(简称“三生空间”)碳代谢机理有助于实现区域要素整合和结构优化,是寻求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武汉市为例,基于“三生空间”分类体系构建水平方向上的碳流模型,剖析2005~2020年“三生空间”演化过程中碳要素的流向;运用生态网络分析(ENA)模型对“三生空间”碳代谢进行分析,评估不同用地之间的生态关系;最后利用互惠指数综合评价“三生空间”演化对城市碳代谢的作用。结果表明:①2005~2020年,武汉市整体以负碳流为主导,2010~2015年达到峰值;2005~2015年整体上呈现碳代谢紊乱局面;2015~2020年,碳减排效果显著,正、负碳流较弱,空间上分布零星,后期碳代谢逐渐趋向平衡;②武汉市生态关系以掠夺限制关系为主,生态空间被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挤占,不同用地之间的生态冲突较为强烈,2015年后无生态区域增加,生态关系明显改善;③互惠指数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但互惠指数的平均值为0.77(<1),表明“三生空间”演化对城市碳代谢平衡的作用仍为消极,武汉市的国土空间利用仍有不合理之处,碳代谢压力尚存,需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空间 生活空间 生态空间 碳代谢 生态网络分析模型 生态关系 空间分布 武汉
下载PDF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河道生态治理模糊综合评价
3
作者 华艳红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4年第5期4-8,共5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往往将指标层信息作为独立指标应用到工程治理效果评价中,而网络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可考虑指标层间的相互影响,在给出指标权重时考虑到指标间的反... 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往往将指标层信息作为独立指标应用到工程治理效果评价中,而网络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可考虑指标层间的相互影响,在给出指标权重时考虑到指标间的反馈作用。提出结合AN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考虑河道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中的相互作用关系,将其应用到阳泉市桃河的河道生态治理评价中,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可供类似河道治理提供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分析 生态治理 模糊评价
下载PDF
基于生态网络分析的新疆“水-能-碳”耦合系统特征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志强 姜文桓 卢诗月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05-2016,共12页
水资源、能源、碳排放是扰动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重要因素,单要素变化会产生联动效应,传递生态压力,影响区域和产业的持续发展。以新疆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12、2017年新疆投入产出表,运用环境投入产出和生态网络分析模型呈现“... 水资源、能源、碳排放是扰动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重要因素,单要素变化会产生联动效应,传递生态压力,影响区域和产业的持续发展。以新疆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12、2017年新疆投入产出表,运用环境投入产出和生态网络分析模型呈现“水-能-碳”网络系统耦合特征。结果表明:(1)混合水主要用于国内省外流出和居民消费,混合能、混合碳主要用于国内省外流出和资本形成总额。(2)水类网络循环率小于42%,能类网络和碳类网络循环率小于25%,网络系统整体表现出下降趋势。(3)水类网络、能类网络、碳类网络系统鲁棒性向发展停滞一侧倾斜,整体展现出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4)新疆“水-能-碳”耦合系统各部门间的水系统、能系统、碳系统关联性不强,控制与依赖关系尚处于偶发状态,产业间“水-能-碳”未能形成协同关系。厘清新疆“水-能-碳”耦合系统规律,为实现低碳高效资源综合管理模式提供实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分析 环境投入产出 “水-能-碳”耦合 新疆
下载PDF
旅游生态效率评价与空间网络结构分析
5
作者 王巧 陈琦 +2 位作者 赵蓉蓉 陈秋华 王楠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5,共7页
以2014—2020年福建省及毗邻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单一比值法评价旅游生态效率,借助引力矩阵、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空间网络结构,并讨论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旅游生态效率整体呈增长态势,但城市间差异明显,闽北地区的旅游生态效率高于闽... 以2014—2020年福建省及毗邻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单一比值法评价旅游生态效率,借助引力矩阵、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空间网络结构,并讨论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旅游生态效率整体呈增长态势,但城市间差异明显,闽北地区的旅游生态效率高于闽南、闽东、闽西地区,且仅有闽南地区的旅游生态效率优于邻市;旅游生态效率呈现“沿海势弱,内陆均衡,北端聚强,南端落后”的分布特征;研究区内绝对差异仍然存在,低值城市间差异有所缩小;旅游生态效率网络结构发育程度低,但关联度不断上升;核心节点控制作用有所削弱,愈来愈多的城市“核心化”发展,网络结构日益稳健。因此,建议扩大规模经济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联结区域发展,打造优劣互补、互通有无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效率 单一比值法 空间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基于生态网络分析的黄河三角洲碳代谢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路昌 王之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090-6101,共12页
为深入探讨黄河三角洲碳代谢生态关系与国土空间利用的内在联系,为国土空间格局调整和绿色发展提供参考,构建“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分类体系,利用生态网络分析模型(ENA)对黄河三角洲2000~2020年的碳代谢过程进行分析,并运用标准差椭圆... 为深入探讨黄河三角洲碳代谢生态关系与国土空间利用的内在联系,为国土空间格局调整和绿色发展提供参考,构建“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分类体系,利用生态网络分析模型(ENA)对黄河三角洲2000~2020年的碳代谢过程进行分析,并运用标准差椭圆和生态关系变化率(ERCR)评价各空间之间的生态关系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2000~2015年生态空间被农业空间占用等现象频发,碳代谢呈紊乱局面,2015年后正碳流显著提高,碳代谢趋于平衡;研究区主导生态关系为竞争关系,碳代谢生态冲突较为强烈,2015年后西北地区互惠共生关系逐渐增多,国土空间演变重点区域由南向北转变;研究区大部分生态关系变化率满足ERCR>0,生态关系规模增减与空间转移面积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黄河三角洲国土空间仍有不合理利用现象,碳代谢压力尚存,需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城镇”空间 碳代谢 生态网络分析模型 生态关系变化率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搭台共治”式环境跨域治理:新安江生态补偿协作网络演化研究
7
作者 孙岩 李婉如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9-206,共8页
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当前环境工作的战略目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新安江生态补偿试点自2012年至今的各行动主体合作网络进行整体特征、个体节点和聚类结构的分析,发现新安江生态补偿治理中各级政府扮演差异... 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当前环境工作的战略目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新安江生态补偿试点自2012年至今的各行动主体合作网络进行整体特征、个体节点和聚类结构的分析,发现新安江生态补偿治理中各级政府扮演差异化的角色,表现出平台治理的特性:通过系统化机制构建而非对参与者的直接约束实现治理,通过结构性混合来实现不同主体的松散联结,平台参与者具有明显异质性,平台处于持续的演化中。新安江生态补偿试点治理过程说明我国已经产生了环境治理领域的平台治理实践,并回应了“协作平台”这一治理理论最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跨域治理 生态补偿 平台治理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府际协作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8
作者 方永恒 丁钰洁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8期80-87,共8页
黄河流域府际协作网络的建立能够为实现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依据。以黄河流域地方政府间有关生态保护的1 263份府际协议为样本,从社会网络视角可视化呈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府际协作结构,以整体指标和中心度刻画府际协作网络特... 黄河流域府际协作网络的建立能够为实现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依据。以黄河流域地方政府间有关生态保护的1 263份府际协议为样本,从社会网络视角可视化呈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府际协作结构,以整体指标和中心度刻画府际协作网络特征,并通过二次指派程序(QAP)回归探析地理邻近性、经济发展水平、行政隶属关系、行政层级差异、合作组织网络、行政领导关系、生态保护水平7个变量对府际协作关系建立的影响。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府际协作网络紧密,但整体网络密度仍处于较低水平;黄河流域府际协作网络呈复合式结构特征,具体表现为三角结构、星型结构、网状型结构等;河南省处于府际协作网络的核心位置,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地理邻近性、经济发展水平、行政层级差异、行政领导关系和生态保护水平是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府际协作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府际协作 社会网络分析 QAP方法
下载PDF
基于生态网络分析(ENA)的城市地-碳框架构建及其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邹康 舒予晴 +4 位作者 李桂娥 闫庆武 薄延素 张思雨 张定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72-982,共11页
“双碳”目标下,构建土地利用类型与碳转移的关系对碳减排至关重要。该研究以徐州市为例,提出了一个空间地-碳框架,运用生态网络分析(ecological net analysis,ENA)评估了土地相关碳的正、负转移及其生态关系的变化,提出用地-碳关联率... “双碳”目标下,构建土地利用类型与碳转移的关系对碳减排至关重要。该研究以徐州市为例,提出了一个空间地-碳框架,运用生态网络分析(ecological net analysis,ENA)评估了土地相关碳的正、负转移及其生态关系的变化,提出用地-碳关联率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平衡的综合影响程度,并借鉴生态学种间关系的原理,探讨了碳流动下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生态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0和2010-2020年,研究区主要正碳转移是耕地转换为工业与交通建设用地,主要负碳转移是工业与交通建设用地转换为城市建成区。随时间变化,碳转移强度增加,类型更加复杂;空间上,土地互利关系分布在下属区县,竞争关系分布在中心城区。碳转移推力、拉力贡献率分别来自耕地和工业与交通建设用地。地-碳框架量化了土地相关碳转移,探明了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生态关系,为碳排放空间规划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碳框架 生态网络分析 土地利用变化 碳转移 徐州市
下载PDF
杭州湾北岸大型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网络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徐姗楠 陈作志 何培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65-2072,共8页
根据2006年在杭州湾北岸大型围隔海域进行的生态调查数据,利用EwE软件构建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模型由13个功能组构成,分别是肉食性鱼类、底栖捕食鱼类、浮游动物性鱼类、草食性鱼类、蟹类、虾类、软体动物、底栖动物... 根据2006年在杭州湾北岸大型围隔海域进行的生态调查数据,利用EwE软件构建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模型由13个功能组构成,分别是肉食性鱼类、底栖捕食鱼类、浮游动物性鱼类、草食性鱼类、蟹类、虾类、软体动物、底栖动物、肉食性浮游动物、植食性浮游动物、大型藻类、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每一组都代表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相似地位的有机体,基本覆盖了该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过程。能量流动分析表明,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主要以碎屑食物链途径为主,其中植食性浮游动物在能量从低级向高层次转换中起关键作用。人工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范围为1.00~3.90级,系统的能量流动主要有6级,来自初级生产者的能流效率为9.4%,来自碎屑的转换效率为9.8%,平均能量转换效率为9.6%。经生态网络分析,直接来源于碎屑的比例占总流量的57%,而直接来源于初级生产者的比例为43%,生态系统特征参数:总初级生产计算量/总呼吸量(TPP/TR)、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率(FCI)和系统聚合度(A)值分别为2.672、0.25、0.315,表明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目前正处于发育时期。该研究为首次利用Ecopath模型分析大型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旨在为富营养化近岸海域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围隔海域 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通道模型 生态网络分析
下载PDF
生态网络分析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李中才 徐俊艳 +1 位作者 吴昌友 张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5396-5405,共10页
生态网络分析方法是分析生态系统作用关系、辨识系统内在、整体属性的一种有效的系统分析方法。总结了生态网络分析方法的主要研究成果:网络结构特性、网络稳定性、网络上升性、网络效能等;介绍了构建生态网络模型过程和群落构建规则;... 生态网络分析方法是分析生态系统作用关系、辨识系统内在、整体属性的一种有效的系统分析方法。总结了生态网络分析方法的主要研究成果:网络结构特性、网络稳定性、网络上升性、网络效能等;介绍了构建生态网络模型过程和群落构建规则;以德国西部城市诺伊斯河口氮循环为例,介绍David K是如何运用生态网络分析方法来揭示网络中的微动力流循环规律。生态网络分析方法的主要贡献:(1)对人们凭经验感知的生态系统分室间的关联关系,采用了严密的数学模型和推导进行了描述和证明;(2)为生态系统的微动力流循环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对生态系统中物质流的间接循环作用进行了科学论证;(3)不仅为分析生态系统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数学方法,而且,它为探索生态系统提供了不同与牛顿世界观的崭新的认识论。总结与回顾生态网络分析方法,有益于该方法的运用和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分析 系统分析 微动力流循环流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法的空间生态网络结构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于强 杨斓 +3 位作者 岳德鹏 王宇航 苏凯 张启斌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4-224,共11页
以荒漠绿洲区典型县域磴口县为研究区,将复杂网络分析方法中的点格局分析方法、网络骨架的提取算法和空间结构鲁棒性指标根据实际空间生态网络的特点进行改造,对研究区的空间复杂生态网络的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种类型的生态源... 以荒漠绿洲区典型县域磴口县为研究区,将复杂网络分析方法中的点格局分析方法、网络骨架的提取算法和空间结构鲁棒性指标根据实际空间生态网络的特点进行改造,对研究区的空间复杂生态网络的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种类型的生态源地节点在较小尺度下均呈现聚集的空间分布格局,随着尺度的增大,逐渐呈现随机分布,最后呈现均匀分布,这种分布特征保证了小尺度和大尺度上生态网络的稳定。水网廊道的密度范围为0~1.46,路网廊道的密度范围为0~2.27,改造Kruskal算法识别出的骨架廊道符合实际情况。现状生态网络初始的连接鲁棒性仅为0.73,优化后生态网络的连接鲁棒性达到1。经过生态节点布局优化后的生态网络节点和边的抗打击破坏能力、恢复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复杂网络分析方法 点格局 骨架廊道 结构鲁棒性 磴口县
下载PDF
分子生态网络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沈烽 黄睿 +3 位作者 曾巾 余钟波 吴庆龙 赵大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94-98,173,共6页
目前由于宏基因组技术的高速发展,如高通量测序、基因芯片等,数据量得到了空前的增长。这使得研究不同物种、功能基因的相互作用网络成为可能。近年来网络分析被广泛的应用于生态学的研究。由于目前网络的构建方法各不相同,该文首先比... 目前由于宏基因组技术的高速发展,如高通量测序、基因芯片等,数据量得到了空前的增长。这使得研究不同物种、功能基因的相互作用网络成为可能。近年来网络分析被广泛的应用于生态学的研究。由于目前网络的构建方法各不相同,该文首先比较了各种方法,综合阐述了各种方法之间的利弊。然后从图论以及结合生态学的角度介绍了常用网络参数的含义,讨论了随机网络在研究生态网络中的作用。介绍了能更加深入地研究物种在网络中功能的方法:网络模块及节点类型的划分。最后简单介绍了环境物种网络。总的来说网络分析作为一种新颖的分析手段将更好的解释物种群落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态网络 网络分析 高通量测序 基因芯片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生态工业园典型案例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杨丽花 佟连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4236-4245,共10页
以丹麦卡伦堡和广西贵港生态工业园为例,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典型生态工业园的组织结构和网络结构。用簇系数、平均最短距离、传递性以及核心-边缘结构来衡量其稳定性,分析其不同结构特征。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的簇系数为0.715,远高于... 以丹麦卡伦堡和广西贵港生态工业园为例,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典型生态工业园的组织结构和网络结构。用簇系数、平均最短距离、传递性以及核心-边缘结构来衡量其稳定性,分析其不同结构特征。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的簇系数为0.715,远高于贵港生态工业园的0.246,说明其聚合性较好;从最短距离长度来看,卡伦堡和贵港分别为2.110和2.236,复杂性弱;从传递性来看,两者传递性皆低于25%,节点之间联系性不够强;从核心-边缘结构来看,卡伦堡各节点之间的异质性(0.057)高于贵港(0.005),可见贵港参与主体的中心性较为均衡,而卡伦堡差异性较大。两者都以一个产业或者企业集团为网络核心;网络内其他节点联系不够紧密,长链条联结较少;网络复杂性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生态工业园 产业生态 产业共生
下载PDF
基于Cite Space的氮沉降对全球草地生态系统碳、氮和磷化学计量特征影响的可视化分析
15
作者 林伟山 向雪梅 +4 位作者 冯廷旭 李菲 张琳 魏希杰 德科加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5期243-255,共13页
【目的】全面分析氮沉降对全球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碳、氮和磷化学计量学影响的现状、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方法】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利用Cite Space可视化软件对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2000-2021年收录的14912篇有关... 【目的】全面分析氮沉降对全球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碳、氮和磷化学计量学影响的现状、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方法】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利用Cite Space可视化软件对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2000-2021年收录的14912篇有关氮沉降的论文进行分析。【结果】2000-2021年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外期刊的发文量逐年上升;美国的论文数量位居前列(4199篇),中国发文量排名第2(3831篇);文献作者聚类分析参数为Q=0.4380(>0.3)、S=0.7865(>0.7),表明存在重要的聚类结构;共同引用的参考文献网络分析的模块化Q值和平均轮廓值均大于0.6,第1个大规模聚类被命名为"#0 nitrogen deposition",同时,Q=0.6792(>0.3)和S=0.8705(>0.7)。【结论】土壤温度敏感性和碳汇等主要内容是未来的研究热点。日后的研究应关注氮沉降驱动土壤微生物活动、制约土壤碳循环、多层网络稳定性机制、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网络分析 文献计量学 草地生态系统 科学知识图谱 Cite Space
下载PDF
基于网络分析的生态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定量选取--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洁 吝涛 胡灯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6-695,共10页
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是开展区域生态建设评估以及规划、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目前在生态指标体系构建中仍缺乏对指标内涵的系统研究,同时指标的选取过程不够透明,掺杂诸多主观臆断,损害了生态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针对福... 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是开展区域生态建设评估以及规划、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目前在生态指标体系构建中仍缺乏对指标内涵的系统研究,同时指标的选取过程不够透明,掺杂诸多主观臆断,损害了生态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针对福建省生态建设实践,将网络分析与量化指标选择过程相结合,(1)根据福建省生态建设规划和目标,建立主题导向的生态省建设评估网状指标体系;(2)从因果联系、生态过程和管理需求三方面分析各个备选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基于主题导向的生态指标网络;(3)根据生态指标应用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标准,基于网络分析原理,建立生态建设评估指标选择标准矩阵和备选指标矩阵;(4)构建面向经济社会成本和生态完整性的指标选取模型,定量化选取符合福建省实际发展特征的生态建设评估操作指标体系。将有助于深入理解生态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提高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提升生态指标体系在实际生态建设评估、规划和管理应用中的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指标 指标选取 网络分析 定量方法 生态建设
下载PDF
基于GIS、景观格局和网络分析法的厦门本岛生态网络规划 被引量:103
17
作者 王海珍 张利权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4-152,共9页
以厦门本岛2000年Iandsat-TM卫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绿地系统现状图与规划图为基础资料,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运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选用多种景观指数,评价了厦门本岛绿地系统的现状与已 有规划。在此基础上,应用网络分... 以厦门本岛2000年Iandsat-TM卫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绿地系统现状图与规划图为基础资料,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运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选用多种景观指数,评价了厦门本岛绿地系统的现状与已 有规划。在此基础上,应用网络分析法构建了旨在优化生态网络的不同新方案。通过α指数、β指数、γ指数等网络 结构指数,进行不同方案的比较,从中选出最优的规划方案。将选出的生态网络E的廊道宽度设为50 m,叠加到厦 门市绿地系统规划图上,并应用景观指数,定量评价了该优化方案对厦门本岛绿地系统的改善情况。其结果表明: 该优化方案能使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得到改善,绿地斑块形状的复杂性程度进一步增加,景观连接度得到提高,说明 优化方案生态网络E可进一步明显改善厦门本岛现有绿地系统的数量和质量。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应用景观 指数和网络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可以定量评价城市绿地系统现状以及规划的合理性,而且可以优化城市生 态网络的方案,使其更符合城市生态网络建设的整合性、和谐性、流通性、安全性、多样性和持续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景观格局分析 网络分析 城市生态网络 规划 厦门市
下载PDF
城市生态网络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妍 郑宏媚 陆韩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258-4267,共10页
自生态网络分析方法提出40多年来,其理论发展和应用实践不断拓展,但直至21世纪才不断引入到城市生态系统研究中,用以分析城市内部多个主体和多种生态流构成的关联网络。目前,城市生态网络分析集中于生态网络分析方法与指标的拓展及多尺... 自生态网络分析方法提出40多年来,其理论发展和应用实践不断拓展,但直至21世纪才不断引入到城市生态系统研究中,用以分析城市内部多个主体和多种生态流构成的关联网络。目前,城市生态网络分析集中于生态网络分析方法与指标的拓展及多尺度的应用研究,而生态网络分析方法又形成了上升性分析和环境元分析两大分支,多尺度应用涵盖了城市镶嵌的区域背景尺度和城市内部产业部门之间的细节尺度。然而,当前研究仍存在着多尺度融合、多种生态网络分析方法集成不足等问题,这限制了城市生态网络分析方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未来城市生态网络分析研究集中于如下3点:(1)开展多尺度城市生态网络分析,包括城市群-城市-园区/社区等,构建多级嵌套生态网络模型;(2)集成上升性与环境元分析方法,提出由外在表征到内在过程的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模式及模拟方法;(3)强调自然节点在城市生态网络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社会经济节点与自然节点并重的生态网络模型,并强调构建多精度的生态网络模型服务于不同的研究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分析 多尺度 城市 上升性分析 环境元分析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间经济联系社会网络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靳海攀 郑林 张敬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6-550,共5页
应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间经济联系,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城市间经济联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间网络密度值较小,城市间经济联系相对较弱;中心度分析显示南昌市区是该区域的"中介&qu... 应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间经济联系,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城市间经济联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间网络密度值较小,城市间经济联系相对较弱;中心度分析显示南昌市区是该区域的"中介"城市;凝聚子群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南昌市区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整个区域网络结构具有较多的小团体分布.在今后应采取一些措施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 社会网络分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下载PDF
基于生态网络分析法的城市水与能源网络结构解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姜珊 朱永楠 +4 位作者 赵勇 王庆明 何国华 王丽珍 常奂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6-70,共5页
水和能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资源,节水节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基于投入产出和生态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天津市水网络和能源网络核算框架,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城市水和能源的利用情况和演进规律。研究发现,作为资源输入型城... 水和能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资源,节水节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基于投入产出和生态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天津市水网络和能源网络核算框架,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城市水和能源的利用情况和演进规律。研究发现,作为资源输入型城市,2007~2017年天津市三产业直接用水减少7.7%,用能增加81.7%,本地终端隐含水和隐含能消费量分别增加79.0%、84.9%;天津市的能源网络循环效率优于水网络,但水网络的鲁棒性强于能源网络,且更为稳定;不同部门间资源流通体现了水与能源相互需求的特点。最后,从节水节能角度提出实现水与能源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分析 网络 能源网络 循环效率 鲁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