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英语专业学生生态翻译伦理意识的培养以翻译赏析课为例
1
作者 周杰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8-30,43,共4页
从生态翻译学的翻译适应选择论、译者中心、三维转换等视角探了讨英语专业学生生态翻译伦理意识的培养,提出了翻译课堂生态与翻译课外生态相结合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英语专业学生 生态翻译伦理意识 培养
下载PDF
论英语专业学生生态翻译伦理的培养——以翻译赏析课为例
2
作者 周杰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4期77-80,116,共5页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翻译适应选择论、译者中心、三维转换等视角探讨了其对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一个极为重要的共同启示:培养英专学生的生态翻译伦理意识,并指出其对英专学生翻译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及作为译者生存的意义。接着,介绍了其...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翻译适应选择论、译者中心、三维转换等视角探讨了其对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一个极为重要的共同启示:培养英专学生的生态翻译伦理意识,并指出其对英专学生翻译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及作为译者生存的意义。接着,介绍了其培养策略:翻译课堂生态策略与翻译课外生态策略,并以一堂小型翻译赏析实验课为例做了详细演示,论证了其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专业学生 生态翻译 生态翻译伦理意识培养 翻译赏析课
下载PDF
论我国农民生态伦理意识的培养 被引量:5
3
作者 范虹 《云梦学刊》 2010年第6期70-73,共4页
培养我国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农民中却存在着一些生态伦理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生态伦理意识的严重缺失。因此,我们应注重培养农民的... 培养我国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农民中却存在着一些生态伦理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生态伦理意识的严重缺失。因此,我们应注重培养农民的适度消费、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村以及绿色消费的生态伦理意识。要切实培养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我们不仅要加强对农民的生态伦理教育和宣传,而且要引导农民加强生态伦理自律,还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农民 生态伦理 生态伦理意识 培养
下载PDF
论我国大学生生态伦理意识的培养 被引量:3
4
作者 范虹 《云梦学刊》 2009年第5期128-130,共3页
目前我国大学中存在着一些生态伦理问题,根本原因是大学生生态伦理意识的淡薄。因此,必须注重大学生生态伦理意识的培养。不仅要加强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提高大学生生态伦理认识能力,而且要加强大学生自身的修养,还要努力营造生态伦理... 目前我国大学中存在着一些生态伦理问题,根本原因是大学生生态伦理意识的淡薄。因此,必须注重大学生生态伦理意识的培养。不仅要加强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提高大学生生态伦理认识能力,而且要加强大学生自身的修养,还要努力营造生态伦理的社会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大学生 生态伦理 生态伦理意识 培养
下载PDF
从《道德经》虚静观英译论典籍译者的生态伦理意识培养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杰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4-17,共4页
文章基于生态翻译学的相关理论,对《道德经》中"虚""静"观的不同英译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具备生态伦理意识的《道德经》英译本在目的语文化中有更强生命力;翻译的生态伦理意识是将翻译的主体即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中... 文章基于生态翻译学的相关理论,对《道德经》中"虚""静"观的不同英译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具备生态伦理意识的《道德经》英译本在目的语文化中有更强生命力;翻译的生态伦理意识是将翻译的主体即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各个要素看成一个互为联系的有机整体;培养典籍译者的生态伦理意识对全球化语境下汉语文化的传介与目的语文化的建构均有重要意义,其途径主要有翻译教育与翻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虚静观 生态翻译 典籍译者 生态伦理意识
下载PDF
浅论我国农民生态伦理意识的培养
6
作者 白继萍 李青青 《市场周刊》 2013年第1期6-7,共2页
培养我国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农民存在很严重的生态伦理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生态伦理意识的严重缺失。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农民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等... 培养我国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农民存在很严重的生态伦理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生态伦理意识的严重缺失。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农民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等生态伦理意识,加强对农民生态伦理的教育和宣传,引导农民自觉遵守生态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生态伦理意识 培养
下载PDF
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思考与实践
7
作者 侯颖娜 马会放 《中学生物学》 2020年第5期79-80,共2页
1进行生态伦理教育,提高社会责任感教师带着学生学习人教版《必修3•环境与稳态》“生态环境的保护”一章时,教材的章头图引用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中的一句话:“我们不是继承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本章第二节中“太湖... 1进行生态伦理教育,提高社会责任感教师带着学生学习人教版《必修3•环境与稳态》“生态环境的保护”一章时,教材的章头图引用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中的一句话:“我们不是继承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本章第二节中“太湖的水华、草原的退化、酸雨的腐蚀、南极上空出现的臭氧层空洞,身边处处可见的水污染……”一幅幅画面让人触目惊心!基于上述环境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长期以来人们过度的开发、掠夺利用资源、无节制地排放污水与废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教育 臭氧层空洞 生态文明意识 教师引导 教学培养 排放污水 思考与实践 无节制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关于环境保护的生态伦理观的路径分析——评《生态文化论》
8
作者 严木荣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I0009-I0009,共1页
把生态伦理观教育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必要内容,是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有力举措。当前高校思政课中开展的生态伦理观教育,虽然有计划、有内容、有热度,也具备一定的教育效果,但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加强之处,... 把生态伦理观教育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必要内容,是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有力举措。当前高校思政课中开展的生态伦理观教育,虽然有计划、有内容、有热度,也具备一定的教育效果,但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加强之处,特别是在构建完整的生态伦理观教学体系方面还需要深入下功夫。因此,要瞄准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进一步研究观念意思教育向思政课堂渗透纳入的路径选向,不断地拓展广度、增加深度、提升高度,切实让生态伦理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常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思政课堂 生态伦理 提升高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环境保护 社会责任感培养 环保意识
下载PDF
医学视角下培养医学生生态伦理意识的思考
9
作者 于淼 胡文华 +1 位作者 张金凤 梁慧敏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0年第1期53-55,共3页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与制约未来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本文对医学视角下培养医学生的生态伦理意识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途径进行了探讨,强调医学生在注苇医疗实践和医学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关注医学研...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与制约未来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本文对医学视角下培养医学生的生态伦理意识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途径进行了探讨,强调医学生在注苇医疗实践和医学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关注医学研究对象的社会生存状态,以增强优化人类生存环境、改善人类生存状态的理念。同时,培养医学生生态伦理意识对增进人类健康和促进医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意识 医学生 培养 思考
原文传递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环境工程英语特点与翻译策略
10
作者 郭佳茵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I0042-I0042,共1页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如何培养大学生群体的环保意识、生态实践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已成为各高校讨论热度较高的话题。在此背景下,加强环境工程英语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然而,当下该领域学习者的读...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如何培养大学生群体的环保意识、生态实践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已成为各高校讨论热度较高的话题。在此背景下,加强环境工程英语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然而,当下该领域学习者的读、写、译等语言应用能力还很欠缺,其主要原因是不熟悉环境工程英语特点以及翻译策略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实践 环保意识 应用型人才培养 大学生群体 人文素养 翻译策略 语言应用能力
原文传递
小议“生态德育”
11
作者 徐康康 《教育文汇》 2002年第12期39-39,共1页
19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伦理学”、“环境生态学”的兴起,带来了伦理学、生态学的革命。与之相适应,“生态德育”也应成为德育学不可或缺的内容,贯彻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体系之中。作为与全球化时代相适应,与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相一... 19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伦理学”、“环境生态学”的兴起,带来了伦理学、生态学的革命。与之相适应,“生态德育”也应成为德育学不可或缺的内容,贯彻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体系之中。作为与全球化时代相适应,与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相一致,与自然相和谐统一,“生态德育”更多地昭示着德育的一种趋势、一种方向。它把培养人作为其起点和终点,葆有永恒性和普遍性两个显著特征,指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一、注重教育者主体意识,做“个性人”生态学注重物种的多样性,而物种的多样性是鲜明的物种个性体现。传统的德育忽视受教育者个体独特的情感、意志和个性;把受教育者视为被动的受体,强调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结果造成“德”的无奈,“育”的无力,“德”和“育”貌合神离、背道而驰。“生态德育”正视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不可替代性,视个性为教育的珍贵资源,尊重学生的主体,主张通过教育者和道德冲突,从而让受教育者的主体内化成具有一定意义的道德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德育 相适应 受教育者 尊重学生 教育体系 培养 主体意识 伦理 小议 德育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