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30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综述
1
作者 孙墨馨 薄海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13期19-22,共4页
近30年来,伴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再次得到了我国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国内学者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内容、形成和价值3个方面展开研究。综合来看,国内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仍有缺憾,如存在研究内容的视域... 近30年来,伴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再次得到了我国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国内学者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内容、形成和价值3个方面展开研究。综合来看,国内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仍有缺憾,如存在研究内容的视域和角度单一、概念界定不清等不足。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加强多视角、跨学科探讨,厘清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内涵和外延,建构系统、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的前沿性研究与实践路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 生态自然 内容 形成 价值
下载PDF
生态自然元素在办公区户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苏博雯 谌多 《佛山陶瓷》 CAS 2024年第12期175-177,共3页
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设计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生态自然元素在办公户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研究领域。本论文通过分析自然元素(包括植物、水体、自然材料等)在办公户外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探讨其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员工幸福感... 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设计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生态自然元素在办公户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研究领域。本论文通过分析自然元素(包括植物、水体、自然材料等)在办公户外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探讨其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员工幸福感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合理的植物配置不仅能优化气候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还通过营造视觉上的舒适度,提升员工工作效率;水景设计创造宁静空间的同时,满足调节气温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此外,使用可持续材料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还能增强办公环境的生态性。通过景观设计原则探讨,本文提出了融合生态自然元素的办公户外景观设计方法,为构建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办公环境提供了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自然元素 办公户外景观设计 植物配置 可持续材料
下载PDF
论原生态自然美及其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彭修银 张子程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4-149,共6页
从生态美学的视角探究原生态自然美并把握其独有的美学特征不失为审视自然美和探究其根源的一条有效途径。对于自然美,之所以在理论上陷入困顿,主要是囿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思维进路,没有从原生态自然起点考量自然美的逻... 从生态美学的视角探究原生态自然美并把握其独有的美学特征不失为审视自然美和探究其根源的一条有效途径。对于自然美,之所以在理论上陷入困顿,主要是囿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思维进路,没有从原生态自然起点考量自然美的逻辑起点,粗略地把握自然必将使对自然美的探讨走入死穴;而对原生态自然美价值的探讨与重视则是对人类忽视原生态自然的辩驳与理想诉求。尤其是在当代生态危机的威逼之下,对原生态自然美及其价值的考量是我们人文精神的一项必要的历史担当。因为,保护自然美的完整性与多样性是使整个人类精神完整性的表现与最基本的保障,也是让自然生命魅力自由呈现的价值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生态自然 生态自然美价值
下载PDF
生态自然与社会历史的辩证叙说
4
作者 盛邦和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1-197,共7页
生态自然被分成生物生态自然与社会生态自然;生态自然尤其是社会生态自然,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必然的联系,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生态与历史的辩证思考,亦即历史唯物的生态自然史观。马克思和恩格斯据此史观预言,太平洋航线的开通,... 生态自然被分成生物生态自然与社会生态自然;生态自然尤其是社会生态自然,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必然的联系,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生态与历史的辩证思考,亦即历史唯物的生态自然史观。马克思和恩格斯据此史观预言,太平洋航线的开通,必将改变东亚的社会生态自然,必将使中国脱离旧航道,驶入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自然 生态自然史观 “亚细亚生产方式” 太平洋航线
下载PDF
建筑的生态自然观
5
作者 王钊 《南方建筑》 2005年第6期74-76,共3页
当今,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打破了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和谐状态。本文通过对生态自然观和建筑的生态自然观进行分析,来论述城市及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进一步论述了生态化的具体操作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自然 建筑的生态自然 可持 续发展 操作 设计原则
下载PDF
淮河流域伏牛山区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评价与分区 被引量:15
6
作者 徐志强 张光灿 +4 位作者 刘霞 王冰 赵瑜 李欢 吴迪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3期17-23,共7页
伏牛山区水土流失危害严重,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加快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有效措施。针对大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亟待解决的适宜性区划问题,采用主导因子分级组合及其专题图叠加分析法,对伏牛山区生态自然修复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与... 伏牛山区水土流失危害严重,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加快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有效措施。针对大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亟待解决的适宜性区划问题,采用主导因子分级组合及其专题图叠加分析法,对伏牛山区生态自然修复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与分区。1)提出地貌类型、土地覆被类型和地面坡度3个主导因子作为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评价与分区指标,并对其进行分级(分类)和分区;2)按照实施封禁保育(促进生态自然修复)措施的适宜程度,提出"适宜"、"暂不适宜"和"不适宜"3个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等级,并确定其区域分布格局;3)将伏牛山区的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划分为2个大区(一级区)、4个亚区(二级区)和15个类型区(三级区)。研究结果可为伏牛山区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程的规划布局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分区 适宜性 水土保持 生态自然修复 伏牛山区
下载PDF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7
作者 聂斌斌 蔡强国 +2 位作者 綦俊谕 崔普伟 陈晓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0年第4期114-120,共7页
根据我国的地域特点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施情况,进行适宜性研究至关重要。在介绍生态自然修复主要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生态自然修复的影响作用。从区域定性、定量分析,地带性分区到G IS技术应用,以及适宜人... 根据我国的地域特点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施情况,进行适宜性研究至关重要。在介绍生态自然修复主要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生态自然修复的影响作用。从区域定性、定量分析,地带性分区到G IS技术应用,以及适宜人为促进修复的作用和措施等方面探讨了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研究的方法和内容。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研究正向前迈进,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的引领下,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评价在方法上会有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自然修复 适宜性 地带性 GIS
下载PDF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凤娇 上官周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6期119-124,共6页
水土资源是人类发展与文明的根基,如何整治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是一个费省效宏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办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 水土资源是人类发展与文明的根基,如何整治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是一个费省效宏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办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在分析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概括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成效与经验,明确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需要亟待加强的几个领域,提出未来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若干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自然修复 生态文明
下载PDF
依靠生态自然修复能力加快吉林省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和 年吉刚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7-18,共2页
新时期吉林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依靠生态自然修复能力恢复生态 ,是改善生态环境 ,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项有效措施。分析了依靠生态自然修复能力恢复生态的理论依据及实践依据 ,提出搞好水土资源调查、统一规划、加大... 新时期吉林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依靠生态自然修复能力恢复生态 ,是改善生态环境 ,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项有效措施。分析了依靠生态自然修复能力恢复生态的理论依据及实践依据 ,提出搞好水土资源调查、统一规划、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自然修复能力 生态自然恢复 水土流失治理 吉林
下载PDF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自然观刍议 被引量:5
10
作者 涂小松 濮励杰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0-43,65,共5页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增长性,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而且这对矛盾长期以来被人们忽略,从而对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文章从自然观演进的角度,分析不同阶段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自然...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增长性,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而且这对矛盾长期以来被人们忽略,从而对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文章从自然观演进的角度,分析不同阶段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自然观特征;针对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生态自然观是我们应该积极倡导的一种理想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观,并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基础、核心内容和实践形式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开发利用 自然 生态自然
下载PDF
从人工自然观到生态自然观 被引量:28
11
作者 肖玲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2期22-26,共5页
自然观既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考量,也是人类自身成熟状态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自然发展过程(天然自然—人工自然—生态自然)与自然观演变进程(天然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相吻合的考察和分析,指出了生态自然观产生的... 自然观既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考量,也是人类自身成熟状态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自然发展过程(天然自然—人工自然—生态自然)与自然观演变进程(天然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相吻合的考察和分析,指出了生态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阐明了其研究对象上的独特性、研究角度和方法上的新颖性及其基本性质上的前瞻性。这一研究将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自然(观) 人工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 生态发展观
下载PDF
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蕙岚 孙道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45,共8页
恩格斯在吸取黑格尔"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基本内核"的理论基础上,以自然-人-社会的协同演进关系作为基本问题,运用辩证思维方式,批判了机械论自然观,从思想上整合和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从行为上遏... 恩格斯在吸取黑格尔"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基本内核"的理论基础上,以自然-人-社会的协同演进关系作为基本问题,运用辩证思维方式,批判了机械论自然观,从思想上整合和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从行为上遏制了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过度掠夺与开发,阐释了生态自然观。在当代中国,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为构建生命共同体、建设生态文明奠定了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生态自然 生态文明 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浅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生态自然修复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志意 张永江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5-16,共2页
在任何自然环境下都会有相应的植物来生存 ,逐步形成植物群落 ,并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演替 ;环境对生长的植物进行适应性选择 ,适应该环境条件的植物能够繁衍、演替 ,不适应的就被淘汰 ,这是生态自然修复的理论基础。水土保持林草植被建设... 在任何自然环境下都会有相应的植物来生存 ,逐步形成植物群落 ,并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演替 ;环境对生长的植物进行适应性选择 ,适应该环境条件的植物能够繁衍、演替 ,不适应的就被淘汰 ,这是生态自然修复的理论基础。水土保持林草植被建设就是一个人工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 ,必须注意生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 ,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裸地成因及类型分析 ,二是植物种的选择 ,三是适时加大人工干预力度 ,促进进展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生态自然修复
下载PDF
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海域浮游生物的分布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建国 齐安翔 +3 位作者 陈皓鋆 王晓亮 杨画红 徐晶晶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174-180,共7页
基于2012年8月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海域浮游生物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浮游生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密度在沿岸和近杭州湾口门一侧较高,在大金山岛周围区域较低;浮游动物丰度平面分布不均,仅在近杭州湾... 基于2012年8月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海域浮游生物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浮游生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密度在沿岸和近杭州湾口门一侧较高,在大金山岛周围区域较低;浮游动物丰度平面分布不均,仅在近杭州湾口门一侧出现一高值区;浮游植物密度的数量变化与表层悬浮物(r=0.906,P=0.013)呈显著负相关,与表层无机氮(r=0.835,P=0.038)呈显著正相关,与底层无机氮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7,P=0.004),与表、底层无机磷(表层:r=0.541,P=0.268,底层:r=0.605,P=-0.280)、浮游动物丰度(r=0.083,P=0.876)相关性不显著,水动力作用对其平面分布有一定程度影响;与历史资料相比,该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近年来呈升高趋势,浮游动物丰度则呈下降趋势,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的非一致性,反映出浮游动物未能对浮游植物有效的下行控制,该水域浮游生态系统可能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 浮游生物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海域营养盐变化趋势与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纪焕红 叶属峰 +1 位作者 王金辉 黄秀清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6-39,共4页
根据2002和2003年年水质监测数据和历史资料,着重分析和评价了上海市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海域营养盐含量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营养盐(DIN和PO4 P)含量均超Ⅳ类海水水质标准,超标率达100%。与1990年建区前相比,营养盐污染... 根据2002和2003年年水质监测数据和历史资料,着重分析和评价了上海市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海域营养盐含量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营养盐(DIN和PO4 P)含量均超Ⅳ类海水水质标准,超标率达100%。与1990年建区前相比,营养盐污染更为严重,海域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最后对金山三岛自然保护区的海域环境现状成因进行了探讨,并对其科学保护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 无机氮 活性磷酸盐 变化趋势与评价
下载PDF
浅谈生态自然修复工程动态监测内容与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芹 罗茂盛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22-22,25,共2页
开展生态自然修复工程动态监测 ,要科学地选取监测区域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面积及侵蚀量、生物多样性、林草生长量、土壤状况、区域小气候、社会经济状况等。提出了相应的监测方法和监测预期成果。
关键词 生态自然 修复 监测内容 监测方法 监测区域
下载PDF
生态自然观与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反思 被引量:6
17
作者 贾军 张芳喜 沈娟 《系统科学学报》 2008年第1期78-81,共4页
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是系统的辩证的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而现代生态自然观的践行为缓解生态危机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当前,面临生态危机... 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是系统的辩证的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而现代生态自然观的践行为缓解生态危机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当前,面临生态危机的严重威胁,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理论的层面寻找解决生态危机的可实施的良策。本文以生态自然观为理论根基,试图用系统思维方式探究走出生态困境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自然 生态危机 生态系统 系统思维 生态文明
下载PDF
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12
18
作者 黄斌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4,共4页
马克思的自然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对解决当代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现实价值。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确证了自然界永续存在的权利和价值,为当代生态伦理建设确立了基本价值原则,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最终... 马克思的自然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对解决当代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现实价值。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确证了自然界永续存在的权利和价值,为当代生态伦理建设确立了基本价值原则,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最终解决当代生态问题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态自然 当代价值
下载PDF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措施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梦寅 何光熊 +2 位作者 王艳丹 叶艳萍 史亮涛 《环境与发展》 2018年第10期211-212,共2页
水土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基,如何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治理恶化的生态环境,是当前国家关注的重点内容。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措施的应用是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集约型社会的重要措施。本文探讨了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措施的相关理论,... 水土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基,如何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治理恶化的生态环境,是当前国家关注的重点内容。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措施的应用是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集约型社会的重要措施。本文探讨了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措施的相关理论,并以云南省为例,探讨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措施的应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自然修复措施 云南省 应用
下载PDF
基于生态自然观的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和旅游开发模式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效忠 张捷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7年第3期263-265,共3页
从生态自然观的角度,剖析了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辩证关系,提出世界遗产地保护和旅游开发的两种模式:人工自然化模式和生态自然化模式。分析认为,人工自然化仍是目前中国世界遗产旅游开发和保护的主导模式,而以生态自然观为指导,... 从生态自然观的角度,剖析了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辩证关系,提出世界遗产地保护和旅游开发的两种模式:人工自然化模式和生态自然化模式。分析认为,人工自然化仍是目前中国世界遗产旅游开发和保护的主导模式,而以生态自然观为指导,采取生态自然化开发模式才是实现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和旅游开发协调的最佳途径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自然 中国世界遗产地 保护与开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