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海洋生态补偿立法的不足与完善探究
1
作者 王超锋 吴迎春 《法制与经济》 2023年第5期30-34,共5页
海洋生态补偿立法是中国海洋生态补偿的法律依据和实施保障,对海洋生态补偿的有序开展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中国已有多部法律法规对海洋生态补偿问题进行了规定,但这些法律法规还存在海洋生态补偿概念不统一、立法体系不... 海洋生态补偿立法是中国海洋生态补偿的法律依据和实施保障,对海洋生态补偿的有序开展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中国已有多部法律法规对海洋生态补偿问题进行了规定,但这些法律法规还存在海洋生态补偿概念不统一、立法体系不完整以及立法内容不完善等不足,难以满足中国海洋生态补偿的现实需求。鉴于此,需要从统一海洋生态补偿概念、建构海洋生态补偿立法体系以及充实海洋生态补偿立法内容3个方面对中国海洋生态补偿立法进行完善,以推动中国海洋生态补偿立法的发展,保障中国海洋生态补偿工作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补偿 海洋生态补偿立法 生态保护
下载PDF
利益视角下的生态补偿立法 被引量:8
2
作者 韩卫平 黄锡生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5-128,共4页
利益视角下的生态补偿立法,在立法原则上,应坚持以生态利益的有效供给为核心,保护生态利益供给者的经济利益和补偿要体现利益公平;在立法目的上,生态补偿立法以实现生态利益的增加和有序流动为目的,因此,不能将生态补偿立法与资源有偿... 利益视角下的生态补偿立法,在立法原则上,应坚持以生态利益的有效供给为核心,保护生态利益供给者的经济利益和补偿要体现利益公平;在立法目的上,生态补偿立法以实现生态利益的增加和有序流动为目的,因此,不能将生态补偿立法与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相混淆;在立法体例上,生态补偿所涉利益的跨区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适合采用中央立法、单独立法的立法体例;在立法内容上,应该设立开放型的法律主体体系、补偿义务公平分担体系以及有效的利益救济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立法 利益分析 立法原则 立法目的 立法体例 立法内容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立法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包玉华 闫雪 《北方经贸》 2015年第5期112-113,118,共3页
为更好地保护环境,促进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但该制度立法体系并不完善,使实践中面临诸多困难,很难深入贯彻该制度。修改《宪法》、制定《自然保护区法》《生态补偿法》以及相配套... 为更好地保护环境,促进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但该制度立法体系并不完善,使实践中面临诸多困难,很难深入贯彻该制度。修改《宪法》、制定《自然保护区法》《生态补偿法》以及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立法
下载PDF
农业生态补偿立法探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温华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12,共3页
所谓农业生态补偿是指因为环境破坏而进行的一系列资金补偿、政策优惠,达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简单的论述了健全农业生态补偿立法的必要性,还分析了农业生态补偿立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阐述了完善农... 所谓农业生态补偿是指因为环境破坏而进行的一系列资金补偿、政策优惠,达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简单的论述了健全农业生态补偿立法的必要性,还分析了农业生态补偿立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阐述了完善农业生态补偿立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 生态补偿立法 困境 建议
下载PDF
我国西部生态补偿立法构想 被引量:3
5
作者 耿格峰 朱丹果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年第19期155-156,共2页
介绍了我国西部生态补偿立法的迫切性,探讨了西部生态补偿法律渊源及其现状,论述了西部生态补偿立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提出了西部生态补偿的立法构想。
关键词 生态补偿立法 西部开发 中国
下载PDF
浅析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立法机制的完善——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翁根其其格 马斌 杨春梅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123-124,共2页
矿产资源开发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资源动力;另一方面造成巨大的生态破坏,所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刻不容缓。文章主要从从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法律机制的定义出发,以内蒙古自治区在相关资源开发的现状入手,着重分析... 矿产资源开发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资源动力;另一方面造成巨大的生态破坏,所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刻不容缓。文章主要从从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法律机制的定义出发,以内蒙古自治区在相关资源开发的现状入手,着重分析当前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立法上的一些缺陷,最后提出从立法完善与运用现代金融手段来解决这一难题的几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开发 生态补偿立法 风险基金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的生态保护补偿立法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蒲星辰 任洪涛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2年第6期38-41,共4页
为探索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蕴藏的内在经济价值,解决我国自然保护地层级立法不完善、保护地资金来源不足、保护补偿方式单一等问题。尝试将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与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结合,提出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的生态保护补偿... 为探索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蕴藏的内在经济价值,解决我国自然保护地层级立法不完善、保护地资金来源不足、保护补偿方式单一等问题。尝试将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与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结合,提出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的生态保护补偿立法机制研究,从完善相关层级立法、确立生态产品法律地位和转变保护补偿方式3个法律维度上解决相关问题,便于充分将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 生态产品 生态保护补偿立法 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
下载PDF
论生态保护补偿立法的三个关键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社坤 侯善钦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2年第19期9-12,共4页
生态保护补偿立法需要解决制度功能界定、政府角色定位、立法模式选择三个关键问题。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基本功能不是对生态利益负外部性行为的整治和责任追究,而是对生态利益正外部性行为的激励。在生态保护补偿中,政府具有多重角色,... 生态保护补偿立法需要解决制度功能界定、政府角色定位、立法模式选择三个关键问题。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基本功能不是对生态利益负外部性行为的整治和责任追究,而是对生态利益正外部性行为的激励。在生态保护补偿中,政府具有多重角色,在补偿资金转移支付、接受与发放环节,政府是受益者的代表人和保护者的代理人;在生态保护补偿的其他环节,政府的主要角色就是监督管理者。在法典化背景下,理想的生态保护补偿立法模式应当是以环境法典中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为指导框架,以《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为骨架支撑,以部门规章和地方立法为实施细则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补偿立法 制度功能 政府角色 立法模式
下载PDF
对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1
9
作者 郝庆 孟旭光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0-92,共3页
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介绍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基本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6条建议:梳理相关政策法规,稳妥推进... 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介绍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基本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6条建议:梳理相关政策法规,稳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明细执法主体,规范补偿费收取办法;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拓宽矿山环境治理资金渠道;实施差别化政策,对新老矿区采取不同的补偿政策;明确法律责任,重视发挥地方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注重公众参与,保障特殊群体的利益。研究成果对完善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和推进生态立法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机制 矿产资源开发 生态补偿立法
下载PDF
论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的法律调控 被引量:3
10
作者 庄超 陈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19,共6页
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是解决流域生态环境正义问题、调整流域各方利益关系的重要制度。中国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理论和实践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其制度功能的实现离不开法律的规范与保障。当前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的法律调控仍属于薄弱环... 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是解决流域生态环境正义问题、调整流域各方利益关系的重要制度。中国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理论和实践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其制度功能的实现离不开法律的规范与保障。当前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的法律调控仍属于薄弱环节,存在长期以政策型立法为主导、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法律性质不明、法定标准不清等现实难题,仍待展开深入研讨。研究指出需要在政策与法律双向互动模式下优化立法路径,明晰对增益生态利益行为进行补偿的法律制度定位,将提供高于国家水环境质量法定标准的水体作为补偿启动条件。研究成果对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可为流域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支撑,力求对正在制定中的《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相关内容的完善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保护补偿 生态补偿立法 法律性质 补偿标准
下载PDF
Ecoagriculture in China: A Systems Approach
11
作者 骆世明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1年第1期8-14,共7页
Ecoagriculture in China began in the late 1970’s/early 1980’s. This system aims to bring about the most effective coordination of so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factors in agricultural practices. Key approaches inc... Ecoagriculture in China began in the late 1970’s/early 1980’s. This system aims to bring about the most effective coordination of so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factors in agricultural practices. Key approaches include ecological planning at the landscape level, cycling system design at the ecosystem level, and the re-establishment of the importance of biodiversity.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favoured for ecoagriculture is important in order to enable its development. For the social environment, it is important to set up the necessary moral standards involved through educational, legislative and evaluation systems. For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efficient government subsidy policies, an effective market system to deal with pollutant discharge, and efficient markets for the sale of ecologically-friendly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agriculture AGROECOLOGY CYCLING BIODIVERSITY ecological subsidy POLICY ecological legislation Chi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