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制度的生态贡献分析
1
作者 马健 李乐 +3 位作者 黄博 王馨 刘麒 王先磊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8期77-83,共7页
为保护渔业资源以及遏制渔业资源衰退,我国实施了一系列保护行动,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制度化、机制化的局面逐步形成。文章从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海洋牧场创建、增殖放流行动、伏季休渔以及遏制过度捕捞5个方面阐述我国海洋渔... 为保护渔业资源以及遏制渔业资源衰退,我国实施了一系列保护行动,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制度化、机制化的局面逐步形成。文章从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海洋牧场创建、增殖放流行动、伏季休渔以及遏制过度捕捞5个方面阐述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制度建设现状,从海洋渔业资源发展现状、发展模式、生态环境3个方面解析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制度的生态贡献,并从海洋渔业资源调查监测、评估评价、制度优化3个方面对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制度建设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助力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 资源保护 生态贡献
下载PDF
城市群区际生态贡献与生态补偿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彭文英 王瑞娟 刘丹丹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80-988,共9页
城市群是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区际横向生态补偿是城市群生态共建共享的重要措施。借助投入产出思路,建立反映生态投入、生态消耗的区际生态贡献计量指标体系,应用超效率SBM-DEA模型,对京津冀、长江三角洲、成渝地区城市群进行区际生... 城市群是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区际横向生态补偿是城市群生态共建共享的重要措施。借助投入产出思路,建立反映生态投入、生态消耗的区际生态贡献计量指标体系,应用超效率SBM-DEA模型,对京津冀、长江三角洲、成渝地区城市群进行区际生态补偿实证分析,探索城市群区际生态补偿逻辑、依据及措施。结果表明,①利用投入产出思路,按照生态投入与生态消耗来找寻区际生态关系逻辑,建立生态贡献指标体系并借助投入产出模型来确定生态补偿角色和考量补偿标准依据,基于生态贡献的城市群内部区际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机理清晰、可操作性强;②加快健全区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在自然资源要素统一登记管理基础上,拓展生态贡献计量指标并定期统一监测公报,结合地区GDP、公共财政,以及城市群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协调发展等,定量生态补偿额度,从而建立城市群系统内生态共建共享的绿色利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贡献 区际生态补偿 共建共享 城市群
下载PDF
转基因技术的生态贡献和风险及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葛常宝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7期42-45,共4页
转基因技术为人类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它也存在破坏生态的风险。分析了转基因技术的生态贡献,认为绝对的零生态风险技术是不存在的。只有处理好技术贡献和技术风险的关系,才能切实有效地用好转基因技术。提出了正确运... 转基因技术为人类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它也存在破坏生态的风险。分析了转基因技术的生态贡献,认为绝对的零生态风险技术是不存在的。只有处理好技术贡献和技术风险的关系,才能切实有效地用好转基因技术。提出了正确运用转基因技术应遵循的原则和预防滥用转基因技术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技术 生态贡献 生态风险 预防
下载PDF
长株潭都市圈“三生空间”用地转型及生态环境效应
4
作者 张蓉 毛德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20-127,共8页
在构建“三生空间”用地类型划分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土地用地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及土地利用转型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定量分析2000—2020年长株潭都市圈“三生空间”用地的转型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2000—2020年,长... 在构建“三生空间”用地类型划分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土地用地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及土地利用转型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定量分析2000—2020年长株潭都市圈“三生空间”用地的转型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2000—2020年,长株潭都市圈“三生空间”用地中生态用地为主要用地类型,生活用地和生产用地数量动态变化幅度大;从“三生空间”用地转型结构来看,以农业生产用地和林地生态用地的相互转化为主导,同时农业生产用地和林地生态用地大量转为工矿生产用地和城镇生活用地;长株潭都市圈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逐渐减缓的下降趋势,其中2005—2010年恶化程度最突出,研究期内低质量区和较低质量区不断扩张;影响生态环境改变的主导因素是农业生产用地和林地生态用地的相互转换以及城镇生活用地和工矿生产用地的对外扩展侵占了大量的林地生态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用地转型 生态环境效应 生态贡献 长株潭都市圈
下载PDF
汉江流域三生空间转型格局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5
作者 安彬 王澜凯 +2 位作者 肖薇薇 崔晓明 朱妮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汉江流域在我国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开展三生空间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能为该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基于1990—2020年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视角... 汉江流域在我国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开展三生空间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能为该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基于1990—2020年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视角,运用转移矩阵、生态贡献率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汉江流域三生空间用地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汉江流域以生态空间为主,生态空间面积先减后增且集中分布在丹江口以上流域,生产空间由增转减,生活空间始终处于增加态势;1990—2020年汉江流域三生空间类型转移关系保持稳定,以生态空间和生产空间的互转为主,转移规模呈先减后增趋势;汉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呈西高东低空间格局,高质量区面积持续增加,其他质量区不同程度下降;影响汉江流域生态环境改善、恶化的主导用地类型分别为生产空间转化为林地绿色和蓝色生态空间,草地及林地绿色、蓝色生态空间转化为生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生态环境质量 转型格局 生态贡献 汉江流域
下载PDF
钝叶草在华南地区林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贡献研究
6
作者 李艳玲 《花卉》 2023年第20期175-177,共3页
通过对钝叶草的生态特征和华南地区林下生态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钝叶草在华南地区林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贡献。通过对钝叶草在不同林地的种植试验,发现钝叶草在景观生态林和阔叶混交林中的种植效果良好,能够覆盖地面形成密... 通过对钝叶草的生态特征和华南地区林下生态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钝叶草在华南地区林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贡献。通过对钝叶草在不同林地的种植试验,发现钝叶草在景观生态林和阔叶混交林中的种植效果良好,能够覆盖地面形成密集的生态群落,但在低效桉树林中效果较差。钝叶草在华南地区林下生态系统中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能够提供食物资源、为其他植物提供栖息地和保护,并与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对于了解钝叶草在华南地区林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贡献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钝叶草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叶草 华南地区 林下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生态贡献
下载PDF
1980—2020年济南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7
作者 张梦虹 姜鹏 +6 位作者 赵丽 赵静 刘维国 纪东 时海 牟刚 王静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2期56-64,共9页
面对资源紧缺、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探索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对于制定适宜的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济南市作为研究区域,探讨了1980—... 面对资源紧缺、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探索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对于制定适宜的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济南市作为研究区域,探讨了1980—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以及土地利用类型间转移情况,并核算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生态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时段内,研究区建设用地面积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在1980—2000年阶段,耕地、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呈现波动式变化,在2000—2020年阶段处于持续下降的趋势。(2)1980—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从单项服务价值来看,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4种主要的服务价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尤其在2005—2010年,下降幅度最大。(3)耕地对济南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影响最大,主要由于研究区内受城市发展的影响,导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其次影响较大的是林地、草地和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贡献 济南市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生态效应研究——以2005—2020年为例
8
作者 祝悦 刘家福 +3 位作者 张柏豪 张震禹 孔祥力 文思懿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3期77-80,共4页
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根据土地利用数据分析生态效应有利于合理管理生态资源,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松花江流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作为北半球仅有的3大黑土区之一,研究其生态效应对该地区生态环... 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根据土地利用数据分析生态效应有利于合理管理生态资源,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松花江流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作为北半球仅有的3大黑土区之一,研究其生态效应对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计算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土地利用转型贡献率,并根据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划分为4个等级,对生态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比较稳定,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较低质量区集中在流域中部,2015—2020年较低质量区面积减少了6869km2,高质量区的分布和草地的分布类似,2005—2020年高质量区面积共减少3504km2;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原因是退耕还林还草以及未利用土地进行植树造林,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林地和草地被开垦为耕地,林地变为未利用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流域 生态效应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土地利用转型生态贡献
下载PDF
基于改进生态系统贡献率模型的长三角地区生态福祉分类与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9
作者 付永虎 解文艳 +4 位作者 魏范青 刘俊青 郭赟 李园园 毛敏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0-146,共7页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在生态系统服务视角下,利用改进生态系统贡献率模型测度区域生态福祉,分析长三角地区人均生态福祉与生态-经济产出效率的时空演化,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对效率指数和相对生态福祉指数,构建生态福祉分类模型,并探讨各类型...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在生态系统服务视角下,利用改进生态系统贡献率模型测度区域生态福祉,分析长三角地区人均生态福祉与生态-经济产出效率的时空演化,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对效率指数和相对生态福祉指数,构建生态福祉分类模型,并探讨各类型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改进生态系统贡献率分别为耕地0.76、林地1.58、草地1.34、湿地1.57、水域1.41、盐田0.05、裸地0.44。(2)2009—2019年长三角地区生态-经济产出效率呈不断升高趋势,人均生态福祉则呈逐年下降态势。(3)生态-经济产出效率与人均生态福祉之间具有空间负相关性,且不断减弱,其空间聚集类型为低-低、低-高、高-低3种类型。(4)2009—2019年长三角地区生态福祉类型以低效-高福祉区和高效-低福祉区为主,低效-低福祉区随年际变化呈稳定后减少的态势,高效-低福祉区是4种类别中唯一不断增加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改进生态系统贡献率模型 生态福祉分类 时空分异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多尺度研究——以黄河流域山东段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金花 丛中笑 王治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19-2530,共12页
以黄河流域山东段为例,基于2000、2005、2010、2015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利用三生空间转型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生态贡献率的方法,对黄河流域山东段15年间三生空间转型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引起的多尺度生态环境效应进... 以黄河流域山东段为例,基于2000、2005、2010、2015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利用三生空间转型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生态贡献率的方法,对黄河流域山东段15年间三生空间转型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引起的多尺度生态环境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黄河流域山东段主要转型表现为生态、农业生产用地面积下降,分别下降296879.56,165978.6hm^(2),工业生产、生活用地面积上升,分别上升139285.99,323572.17hm^(2);生态环境效应变化明显区域集中于滨州市、东营市沿海区域与济宁市南四湖区域,其中其他生态用地、草地生态用地、水域生态用地、农业生产用地、工业生产用地之间的转换较为频繁,共占总变化面积的11.99%;济南市、泰安市、济宁市生态贡献率变化最为明显,在3个阶段中,济南市3个阶段分别为0.0085,-0.0971,-0.0082,泰安市分别为0.0379、-0.0967、-0.0109,济宁市分别为0.0466、-0.0845、-0.0158;草地生态用地向农业生产用地转换是带来负效应的主要原因,三期负效应生态贡献率占比为55.09%、22.87%、15.31%,水域生态用地的流入是带来正效应的主要因素,三个阶段的生态贡献率分别为79.56%、60.31%、30.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转型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生态贡献 生态环境效应 多尺度 黄河流域山东段
下载PDF
湖南省“三生空间”的时空变化及生态环境质量
11
作者 陈坚 李涛 +2 位作者 赵燕萍 王宽 李晟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62-71,共10页
【目的】经济发展及城镇化,导致生产、生活及生态空间(“三生空间”)的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引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研究“三生空间”的时空演变及生态环境质量,可为“三生空间”用地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湖南省200... 【目的】经济发展及城镇化,导致生产、生活及生态空间(“三生空间”)的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引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研究“三生空间”的时空演变及生态环境质量,可为“三生空间”用地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湖南省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转移矩阵和重心转移分析湖南省“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用地功能转型的时空变化及其特征,采用基于专家评分法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评估模型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测度,结合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贡献率定量分析湖南省2000-2020年“三生空间”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1)2000-2020年湖南省“三生空间”中农业生产空间、林地生态空间、草地生态空间总体呈减少趋势,以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的相互转换为主。(2)生产空间中工矿生产空间重心转移距离最大(32 853.9 m),转移距离最小的为农业生产空间(587.53 m)和林地生态空间(523.01 m)。(3)研究期内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先降后升,整体下降约6.7%。在空间上呈“西高北低,由北向南逐步提升”的分布格局。【结论】“三生空间”的数量与空间变化,影响了湖南省生态环境质量。林地生态空间转为农业和工矿生产空间、城镇生活空间是前期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而农业生产用地转为林地等生态用地,是后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变化 土地利用 生态贡献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赤水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应增 周来丰 +1 位作者 夏伟 王敏姿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4-703,共10页
以赤水河流域1990年、1999年、2010年和2018年的遥感解译土地利用数据为依据,采用经本地化校正的当量因子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赤水河流域28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特征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ESV变化的影... 以赤水河流域1990年、1999年、2010年和2018年的遥感解译土地利用数据为依据,采用经本地化校正的当量因子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赤水河流域28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特征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ESV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18年,赤水河流域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林地和水域面积增加;土地转换以耕地—林地—草地之间的相互流转和建设用地对耕地与草地的侵占为主。1990—2018年,赤水河流域ESV从411.90亿元增至413.54亿元,林地是ESV的主要贡献部分,水域面积增加是ESV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ESV空间分布呈现出中游高、上下游低的特征,高值区域与林地分布高度重叠。城市建设用地连续扩张引起ESV降低,林地和水域、耕地和草地因面积变化分别对ESV贡献呈正、负效应,农村与城镇人口结构变化、退耕还林和流域生态治理等政策的实施则促进了ESV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变化 生态贡献 赤水河流域
下载PDF
大围山:锹甲的生态贡献
13
作者 陈尽(文/摄影) 《森林与人类》 2022年第6期104-109,共6页
锹甲是鞘翅目锹甲科甲虫的统称。世界上的锹甲种类约有1000种,近2/3的种类分布在亚洲,1/4的种类在中国。云南大围山记载约50种锹甲,而半数以上的锹甲种类集中分布在海拔1500—2300米的深山里。锹甲是重要的腐栖昆虫,是活跃在森林里的“... 锹甲是鞘翅目锹甲科甲虫的统称。世界上的锹甲种类约有1000种,近2/3的种类分布在亚洲,1/4的种类在中国。云南大围山记载约50种锹甲,而半数以上的锹甲种类集中分布在海拔1500—2300米的深山里。锹甲是重要的腐栖昆虫,是活跃在森林里的“清道夫”,也是森林保护的指示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贡献 锹甲科 种类分布 鞘翅目 森林保护 大围山 清道夫
原文传递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枝江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多情景模拟
14
作者 徐学娴 李凯茜 +1 位作者 彭玉玲 周鹏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149-156,234,共9页
以枝江市为研究范围,采集枝江市2000、2010、2020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运用ENVI和ArcGIS软件,借助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法、土地利用动态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率对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分析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以枝江市为研究范围,采集枝江市2000、2010、2020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运用ENVI和ArcGIS软件,借助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法、土地利用动态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率对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分析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分析,使用MCE-CA-Markov模型预测2030年3种情景设定下枝江市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枝江市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建设用地面积急速扩张,主要来源于耕地的转出。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较高,单一动态度中建设用地和湿地高达10%/a左右。②单项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率以水文调节为最高,各用地类型中水体的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率最大,水体对ESV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③ESV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长江以南地区的ESV高于北部区域。整个研究期间枝江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的趋势。④自然发展和耕地保护情景下,2030年的ESV均存在损失,耕地向建设用地流失是ESV减少的关键。生态保护情景下,ESV较2020年增长了7%,减少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贡献 MCE-CA-Markov 枝江市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功能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海元 韩俊扬 罗雷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3年第1期45-51,共7页
基于“三生”空间的视角,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计算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土地利用转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贡献度等,定量分析2000—2015年天津市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降低生态环境风险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 基于“三生”空间的视角,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计算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土地利用转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贡献度等,定量分析2000—2015年天津市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降低生态环境风险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1)2000—2015年,天津市“三生”空间用地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生活用地面积增加,生态用地和生产用地面积减小,三种一级用地类型中,生产用地数量约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64.46%。(2)从土地利用转移来看,生态用地流出最多,城镇生活用地、农村生活用地和工矿生产用地流入最多,其中在2010—2015年生活和生产用地转入明显减少,开始逐渐向牧草生态用地、水域生态用地转入。(3)天津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别为0.340 3、0.329 6、0.316 0、0.314 1,总体上生态环境质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但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在减弱。农业生产用地和水域生态用地向城镇生活用地和工矿生产用地的转换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各类型生产、生活用地向生态用地转换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天津市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转移贡献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福祉贡献评估:以钱江源地区为例
16
作者 施佩荣 万华伟 +4 位作者 刘玉平 王永财 孙晨曦 曹铭昌 余建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08-1019,共12页
基于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福祉贡献的指标体系,在钱江源地区开展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福祉关系定量评估。结合统计、遥感、地面调查等多源数据,基于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福祉贡献的视角,从物质贡献、生态调节贡献、文化精神贡献3个方面,分别对一级... 基于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福祉贡献的指标体系,在钱江源地区开展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福祉关系定量评估。结合统计、遥感、地面调查等多源数据,基于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福祉贡献的视角,从物质贡献、生态调节贡献、文化精神贡献3个方面,分别对一级、二级和三级指标进行评估,分析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福祉贡献的空间分布差异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人类福祉指数空间异质性较强,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差异所致;人类福祉指数整体以开化县、玉山县水平较高,开化县主要体现在生态调节贡献较高,玉山县主要体现在物质供给和精神文化贡献较高。物质、调节、精神文化3个方面的时空分布差异较大,物质贡献整体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玉山县是物质供给水平最高且增长速度最快的县域;生态调节贡献整体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以开化县、婺源县、休宁县贡献水平较高,这3个地区自然资源优势突出,森林生态系统面积较大;精神文化贡献指数受人文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其中玉山县游憩指数表现突出。近20 a人类福祉整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玉山县一直呈增长趋势,且增长速度最快,主要体现在物种供给水平增长,物种供给增长是该评价指标体系中对人类福祉增长贡献效果最显著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人类福祉 物质贡献 生态调节贡献 精神文化贡献
下载PDF
大叶藻的生态学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7
17
作者 于函 马有会 +1 位作者 张岩 原永党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2期112-120,共9页
大叶藻是近海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本文从5个方面论述了大叶藻的生态学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1)大叶藻对海洋沉水生活的适应;2)大叶藻在资源分配上的繁殖策略;3)大叶藻的营养盐代谢;4)大叶藻对近海生态的贡献;5)大叶藻衰退的原因。
关键词 大叶藻 沉水生活 繁殖策略 营养盐代谢 生态贡献 衰退
下载PDF
兰州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
18
作者 王鹏凯 刘学录 +3 位作者 高敏 郁文婷 张新宇 孙静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262,共10页
【目的】分析确定兰州市景观格局的最适合粒度,为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地理信息系统(ArcGIS)识别与划分土地利用斑块;等权叠加单因子影响因素并使用夜间灯光数据叠加修正确定综合生态贡献斑块;采用景观格局分... 【目的】分析确定兰州市景观格局的最适合粒度,为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地理信息系统(ArcGIS)识别与划分土地利用斑块;等权叠加单因子影响因素并使用夜间灯光数据叠加修正确定综合生态贡献斑块;采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在景观水平上确定并分析21个景观指数对粒度变化的响应程度。【结果】景观格局指数对粒度变化的响应大体呈现3种趋势:1)效应曲线与函数拟合度高,无明显拐点。2)效应曲线增幅较缓,存在明显拐点。3)效应曲线变化幅度强烈,但整体变化趋于增长或下降,存在明显拐点。【结论】分析得出土地利用类型斑块和生态贡献等级斑块的第一尺度域分别为80~120 m和50~160 m。综合分析得出适合兰州市景观分析的粒度为8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粒度 生态安全格局 土地利用 生态贡献
下载PDF
区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保根 郝晋珉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8-240,共3页
在阐述以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之不足的基础上 ,提出了区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必须考虑农业科技进步的生态贡献和气候因素的作用的观点 ,设计了区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方法 ,并将其应用到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黄土... 在阐述以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之不足的基础上 ,提出了区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必须考虑农业科技进步的生态贡献和气候因素的作用的观点 ,设计了区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方法 ,并将其应用到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区农业综合发展研究山西省隰县试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中。表 3,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 区域农业 测算方法 生态贡献 气候
下载PDF
区域生态共同体及跨区域生态共建共享探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彭文英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9年第5期46-51,共6页
文章探析了区域生态共同体的内涵及其建设意义,分析了跨区域生态共建共享理论诉求,论述了跨区域生态共建共享理论内涵及“生态关系-生态贡献-生态同责-生态共建-生态共享”的方法逻辑,为大尺度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 文章探析了区域生态共同体的内涵及其建设意义,分析了跨区域生态共建共享理论诉求,论述了跨区域生态共建共享理论内涵及“生态关系-生态贡献-生态同责-生态共建-生态共享”的方法逻辑,为大尺度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共同体 共建共享 生态贡献 区域协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