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利工程生态供给足迹与生态需求足迹计算 被引量:6
1
作者 肖建红 王敏 +1 位作者 施国庆 邢贞相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8年第4期593-595,共3页
应用生态足迹法计算了2002年中国水利工程生态供给足迹和生态需求足迹,结果表明:防洪和发电是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调蓄洪水生态供给足迹和水力发电生态供给足迹分别为9.63×107hm2和4.47×107hm2;而水库泥沙淤积和水库淹没则是... 应用生态足迹法计算了2002年中国水利工程生态供给足迹和生态需求足迹,结果表明:防洪和发电是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调蓄洪水生态供给足迹和水力发电生态供给足迹分别为9.63×107hm2和4.47×107hm2;而水库泥沙淤积和水库淹没则是水利工程的主要负面影响,水库泥沙淤积生态需求足迹和水库淹没生态需求足迹分别为2.06×107hm2和9.65×105hm2.水利工程5项生态供给足迹总计1.47×108hm2,水利工程3项生态需求足迹总计2.16×107hm2,生态供给足迹是生态需求足迹的6.8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生态足迹 生态供给足迹 生态需求足迹
下载PDF
三峡工程生态供给足迹与生态需求足迹计算 被引量:4
2
作者 肖建红 施国庆 +1 位作者 毛春梅 邢贞相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6年第5期774-777,共4页
应用生态足迹法计算了三峡工程生态供给足迹和生态需求足迹,结果表明:防洪和发电是三峡工程的主要功能,调蓄洪水生态供给足迹和水力发电生态供给足迹分别为7.13×106hm2/a和4.19×106hm2/a;水库泥沙淤积和水库淹没则是三峡工程... 应用生态足迹法计算了三峡工程生态供给足迹和生态需求足迹,结果表明:防洪和发电是三峡工程的主要功能,调蓄洪水生态供给足迹和水力发电生态供给足迹分别为7.13×106hm2/a和4.19×106hm2/a;水库泥沙淤积和水库淹没则是三峡工程的主要负面影响,水库泥沙淤积生态需求足迹和水库淹没生态需求足迹分别为2.66×105hm2/a和1.06×105hm2/a.三峡工程4项生态供给足迹总计1.19×107hm2/a,三峡工程5项生态需求足迹总计4.02×105hm2/a,生态供给足迹是生态需求足迹的29.60倍.每MW装机容量的三峡工程生态供给足迹为653.85 hm2/a,生态需求足迹为22.09 hm2/a;每千人直接淹没人口的三峡工程生态供给足迹为140.63 hm2/a,生态需求足迹为4.75 h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生态足迹 生态供给足迹 生态需求足迹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生态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梁 梁川 李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4-47,57,共5页
以小尺度特定区域的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生态足迹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域2008年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量为0.485587hm2,扣除生物多样性面积后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005190hm2,表明松华坝水源区尚有大量生态盈余,经济发展... 以小尺度特定区域的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生态足迹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域2008年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量为0.485587hm2,扣除生物多样性面积后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005190hm2,表明松华坝水源区尚有大量生态盈余,经济发展空间比较大。但目前该区域的水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有较大冲突,需进一步转变传统的靠工程措施治理污染的思想,水源区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向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为主,并增强新型清洁能源的使用,以实现经济发展并促进环境保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源区 水源保护 生态足迹需求 生态承载力 经济社会发展
下载PDF
韩江流域上游生态足迹研究——以梅州市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正栋 周永章 +2 位作者 夏斌 盛莹 郑光湖 《嘉应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46-53,共8页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测量可持续发展性的一种新工具.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方法及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梅州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2003年全市人均生态足迹为1.327 6 hm2.cap-1,实有人均生态生产性面积为0.707 ...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测量可持续发展性的一种新工具.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方法及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梅州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2003年全市人均生态足迹为1.327 6 hm2.cap-1,实有人均生态生产性面积为0.707 6 hm2.cap-1,人均生态赤字为0.620 0 hm2.cap-1;(2)从生态足迹需求/供给状况看,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供给基本相持平的只有五华县,其中大埔、丰顺县出现了生态盈余,其余县(区)出现生态赤字,其中最大的是蕉岭县;(3)从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需求/供给和赤字结构状况看,生态赤字主要来源于能源、水域、建设用地和耕地类产品的消费,林地类产品出现了一定的盈余.为此,提出了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供给 生态足迹需求 生态赤字 生态盈余 梅州市 韩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西安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全成 徐经贵 邹博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60-64,共5页
为给西安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利用《西安市统计年鉴》等统计资料中的数据对西安市2003~2010年的生态足迹需求量与供给量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分析认为: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快速增长、消费水... 为给西安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利用《西安市统计年鉴》等统计资料中的数据对西安市2003~2010年的生态足迹需求量与供给量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分析认为: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快速增长、消费水平提高,西安市生态足迹需求量的上升且生态赤字逐年增大、经济不可持续发展,因此重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将有利于西安市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生态足迹需求 生态足迹供给量 生态赤字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的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生态补偿标准评价模型——以三峡工程为例 被引量:24
6
作者 肖建红 王敏 +1 位作者 于庆东 刘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726-2740,共15页
生态足迹作为重要的生态环境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可持续性分析中,但在生态补偿领域应用的较少。运用生态足迹思想,构建了6类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的生态供给足迹与生态需求足迹模型,以此为基础,确立了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的生态补偿标准评价模... 生态足迹作为重要的生态环境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可持续性分析中,但在生态补偿领域应用的较少。运用生态足迹思想,构建了6类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的生态供给足迹与生态需求足迹模型,以此为基础,确立了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的生态补偿标准评价模型;并进行了三峡工程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三峡工程建设6项正面影响的生态供给足迹为949.96×104hm2/a,换算成总经济价值为619.18×108元/a;三峡工程建设9项负面影响的生态需求足迹为188.98×104hm2/a,换算成总经济损失为123.18×108元/a。(2)发电产品、调蓄洪水和发电环境效益是三峡工程的主要正面影响,三者经济价值占总经济价值的95.06%;水库泥沙淤积和水库淹没是三峡工程的主要负面影响,两者经济损失占总经济损失的85.56%。(3)三峡工程建设的生态补偿标准为123.18×108元/a,水电开发业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是主要的生态补偿主体,两者承担了95.06%的生态补偿标准额度;河流生态系统和移民是主要的生态补偿对象,两者获得了91.39%的生态补偿额度。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构建的模型在三峡工程案例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供给足迹 生态需求足迹 生态补偿标准 评价模型 大型水电工程 三峡工程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思想的皂市水利枢纽工程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肖建红 陈绍金 +2 位作者 于庆东 陈东景 刘华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6696-6707,共12页
如何确定生态补偿标准是生态补偿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基于生态足迹思想方法,以皂市水利枢纽工程为例,构建了5个生态补偿主体受益评估模型(生态供给足迹评估模型)和8个生态补偿对象受损评估模型(生态需求足迹评估模型),对皂市工程生... 如何确定生态补偿标准是生态补偿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基于生态足迹思想方法,以皂市水利枢纽工程为例,构建了5个生态补偿主体受益评估模型(生态供给足迹评估模型)和8个生态补偿对象受损评估模型(生态需求足迹评估模型),对皂市工程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①皂市工程生态补偿主体受益值为88482.2974 hm2/a,货币化转换结果为6.2353×108元/a;生态补偿对象受损值为14946.4861 hm2/a,货币化转换结果为1.0533×108元/a;生态补偿主体受益值是生态补偿对象受损值的5.92倍。②以明确生态补偿主体和生态补偿对象为前提,提出了3种生态补偿标准方案,目前推荐第2种生态补偿标准方案。③第2种生态补偿标准方案的生态补偿额为0.5238×108元/a,政府和水电开发业主是主要的生态补偿主体,其承担的生态补偿额分别占总生态补偿额的52.50%和35.77%;移民和河流生态系统本身是主要的生态补偿对象,其获得的生态补偿额分别占总生态补偿额的72.16%和15.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标准 生态补偿主体 生态补偿对象 生态供给足迹 生态需求足迹 皂市水利枢纽工程
下载PDF
南方丘陵山区生态足迹计算和分析——以韩江上游梅江区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正栋 周永章 +2 位作者 夏斌 盛莹 郑光湖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5-118,共4页
可持续性度量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定量测度,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以2003年梅江区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梅江区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梅江区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为0.958... 可持续性度量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定量测度,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以2003年梅江区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梅江区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梅江区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为0.958 3 hm2/cap,实有人均生态生产性面积为0.226 7 hm2/cap,人均生态赤字为0.731 5 hm2/cap。梅江区生态足迹及其赤字主要来源于能源、水域、耕地和草地类产品的消费,林地类产品和建设用地类产品出现了一定的盈余。在剖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梅江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供给/需求 生态赤字/盈余 梅江区 韩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的农村引水式电站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振华 李青云 +2 位作者 黄茁 赵伟华 沈晓莹 《小水电》 2015年第5期8-13,共6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和国家节能减排需求下,量化农村水电对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和不利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农村水电的梯级引水式分布特点及其在提供水电能源和降低河道及岸坡生态服务功能两方面的突出影响,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法,划分了...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和国家节能减排需求下,量化农村水电对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和不利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农村水电的梯级引水式分布特点及其在提供水电能源和降低河道及岸坡生态服务功能两方面的突出影响,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法,划分了农村引水式电站生态供给足迹账户和生态需求足迹账户,建立了农村引水式电站的生态供给足迹模型和生态需求足迹模型,并以云南山区某小型河流梯级引水式电站为例进行了生态供给足迹与生态需求足迹计算,定量评价了其生态环境累积影响。结果表明,农村梯级引水式电站的生态环境累积影响显著;随着引水式电站开发运行级数增多,其生态需求足迹与生态供给足迹的差值增大,对生态环境产生累积影响的程度越大;在众多不利影响因素中,河道减水脱水产生的累积影响占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引水式电站 生态环境累积影响 定量评价 生态供给足迹 生态需求足迹
下载PDF
松花湖常驻人口生态足迹调研
10
作者 冯淑霞 《能源与节能》 2013年第8期79-81,共3页
为研究吉林松花湖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承载力,调研以吉林松花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相关内容和吉林市的相关基础数据为资料,采用生态足迹的方法计算分析得到了松花湖风景名胜区现状以及2015年、2020年、2030年的常驻人口的生态足迹需求。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需求
下载PDF
石河子市发展可持续性的生态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贺川江 《石河子科技》 2013年第5期24-26,30,共4页
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石河子市的生态足迹需求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明确石河子市发展的生态足迹需求高度大于生态足迹供给,存在较大的生态赤字;石河子市当前整体生态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且不可持续性较强;石河子市必须坚决改变发展方... 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石河子市的生态足迹需求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明确石河子市发展的生态足迹需求高度大于生态足迹供给,存在较大的生态赤字;石河子市当前整体生态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且不可持续性较强;石河子市必须坚决改变发展方式,坚持持续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河子市 生态足迹分析 生态足迹需求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Forestry ecological footprint in China during 1973–2003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小飞 代力民 +1 位作者 谷会岩 熊晓波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87-92,共6页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EF) model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as an assessment indicator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Firstly, the temporal changes of domestic timber production, imports and export...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EF) model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as an assessment indicator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Firstly, the temporal changes of domestic timber production, imports and exports in China were analyzed from 1973 to 2003,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an apparent fluctuation in timber production during 1973-1995 but a decreasing trend during 1995-2002, an increasing trend in timber imports since 1995 especially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ject (NFPP), an decreasing trend year by year in timber exports since 1995. Secondly, this paper presented a time series analysis of actual forest area demand in the sustainable yield and production approach in China from 1973 to 2003, which includes both import and export forest area dem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e actual forest area demand simulated from the sustainable yield approach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from the production approach during 1978-1988 and a little lower during 1989-2003; however, the actual forest area demands simulated by these two model approaches were larger than calculations that expressed in conventional forest EF. Meanwhil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fore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during 1978-1988 was unsustainable due to overexploitation of forest stocking volumes, and China's forestry moved towar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ince 1989 because forest resources are exploited at lower rates than they are regenerated. However, compared to forestry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forestry development capacity in China is still lower. Finally, based on the model results w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orestry EF and the key policies, including trade policy, economic policy and forest conservation programs. In addition, several suggestions about reducing forestry EF and enhancing sustainable fore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are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footprint Actual area demand Sustainable forestry Chi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