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尾矿库周围环境中污染物生态转移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建国 郭择德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4,共6页
对我国某尾矿库周围环境中放射性核素 U、2 2 6Ra、Th及非放污染物 Mn2 + 、Cd、Cr、Pb在农作物和水生生物等介质中的浓集情况进行了现场研究 ,给出了相应的污染物生态学转移系数 Bv和 Bp 值。
关键词 尾矿库 放射生态 生态转移系数 环境污染物 放射性核素 核环境影响评价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中国区域间生态转移支付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坤刚 鞠美庭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8年第3期48-51,共4页
针对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反溢出效应",有学者认为占用外省市自然资源的地区应给予输出自然资源的地区一定的经济补偿,也是生态转移支付的一种形式,试图以此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平性。文章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建立这种补偿的... 针对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反溢出效应",有学者认为占用外省市自然资源的地区应给予输出自然资源的地区一定的经济补偿,也是生态转移支付的一种形式,试图以此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平性。文章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建立这种补偿的理论基础并尝试确定补偿的标准。结果显示:有13个省市需要向其他地区支付一定的生态补偿。应支付生态补偿的地区多为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应接受补偿的地区多为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转移支付 经济补偿
下载PDF
三峡生态屏障区人口生态转移机制与保障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馨越 魏朝富 倪九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17-221,共5页
三峡生态屏障区的建设是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的重要内容,能够起到保护三峡水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作用。然而,库区内过度的人类活动和尖锐的人地矛盾给生态屏障区的建设任务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此,本文在分析三峡工程生态屏障区人口转... 三峡生态屏障区的建设是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的重要内容,能够起到保护三峡水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作用。然而,库区内过度的人类活动和尖锐的人地矛盾给生态屏障区的建设任务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此,本文在分析三峡工程生态屏障区人口转移必要性的基础上,从"迁-安-融"三个方面建立了人口转移的运行机制,并从风险防范的角度探讨了实施保障的构建。研究表明:迁移阶段主要是权益折算、差额置换构建补偿机制以及重点推进机制;安置阶段主要以货币化等住房方式和就业方式进行安置;融合阶段要从产业化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工业园等方面推动产业发展,以及从户籍改革等方面加快城镇建设,同时从就业培训等方面培育安置人口,从而保证生态屏障区人口转移工作的公平性和效率性,最终实现转移工作对"生态-发展"的同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生态屏障区 人口生态转移
下载PDF
民族地区横向生态转移支付的法治化构建——以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谭洁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8-135,共8页
横向生态转移支付法治化意味着标准的制度化、行为的规范化、权利义务设计的合理化以及监管的常态化。外部性及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理论、法治理论、民族发展理论是民族地区与受益地区横向生态转移支付法治化构建的理论基础,通过法律关... 横向生态转移支付法治化意味着标准的制度化、行为的规范化、权利义务设计的合理化以及监管的常态化。外部性及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理论、法治理论、民族发展理论是民族地区与受益地区横向生态转移支付法治化构建的理论基础,通过法律关系主体的确定、权利义务的设计、法律责任的安排,将横向生态转移支付纳入法治化的轨道,能够充分保障民族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所获得的资金支持随着所提供的生态服务质量的提高、数量的增加而持续稳定增长,能够更好地解决新时期民族地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对于发展民族经济、巩固边疆、加强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横向生态转移支付 法治化 生态公共产品
下载PDF
基于准自然实验的生态转移支付政策环境效应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曹俐 王梦瑶 +1 位作者 雷岁江 董战峰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27-2638,共12页
生态转移支付政策的完善是深化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生态转移支付政策尚未充分改善环境质量这一现实问题,基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决策机理提出相应假设,选取山西省96个县域的环境和社会经济相关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 生态转移支付政策的完善是深化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生态转移支付政策尚未充分改善环境质量这一现实问题,基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决策机理提出相应假设,选取山西省96个县域的环境和社会经济相关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评估生态转移支付政策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生态转移支付政策的实施总体上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改善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域的环境质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环境效应逐渐变差.生态转移支付资金规模的扩大进一步改善了环境质量,每增加1000元生态转移支付资金,环境质量就得到2.285个百分点的改善,且生态转移支付政策的环境效应呈现出功能区类型、民族聚集程度的差异化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贫困程度是导致不同地区生态转移支付政策环境效应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建议坚持实施生态转移支付政策,逐步扩大生态转移支付规模,强化生态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导向性和差异性,完善生态转移支付政策的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完善补偿资金考核机制等,从多角度完善生态转移支付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环境效应 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 生态转移支付政策 山西省
下载PDF
酚在土壤环境中的生态转移
6
作者 杨国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72-376,共5页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酚在土壤环境中的生态转移规律。静态试验结果表明,酚在石灰质土壤中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logCs=6.54+0.2008logCe。本试验条件下,土壤对酚的最大吸附量Sm=471.0mg·kg-1。动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土...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酚在土壤环境中的生态转移规律。静态试验结果表明,酚在石灰质土壤中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logCs=6.54+0.2008logCe。本试验条件下,土壤对酚的最大吸附量Sm=471.0mg·kg-1。动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最初表现对酚的强烈吸附,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土壤固相吸附位逐渐饱和,对酚的吸附趋于下降。但滤液浓度有一个从小到大再变小的过程,而动态解吸速率有一个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过程,最大解吸速率与饱和土柱酚的处理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 生态转移 吸附试验 试验条件 滤液浓度
下载PDF
政府生态转移支付绩效审计初探
7
作者 梁星 徐敏 《财会月刊(中)》 2013年第11期89-91,共3页
随着我国政府生态转移支付规模的逐渐扩大,政府生态转移支付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显得日趋重要。本文以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框架为基础,探索构建出了具有一般性质的生态转移支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政府生态转移支付 绩效审计 环境优值模型
下载PDF
省以下生态转移支付制度环境保护激励效应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淑瑞 薛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8-145,共8页
现有文献认为生态转移支付具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提升地方生态环境质量双目标,而目标的多样性会影响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效果及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环保支出和农林水支出的中介与调节效应,对生态转移支付的生态环境目标进行了理论... 现有文献认为生态转移支付具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提升地方生态环境质量双目标,而目标的多样性会影响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效果及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环保支出和农林水支出的中介与调节效应,对生态转移支付的生态环境目标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2010—2018年甘肃、贵州、湖北及河南四省的199个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表明:在样本期内,生态转移支付促进了地方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的结果表明,中国地方生态转移支付资金对辖区环境保护效果中,环境保护支出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农林水支出不仅调节了生态转移支付的地方环境保护支出效果,而且调节了环境保护支出对地方环境质量的影响。因此,由于地方政府具有环境治理信息优势,省以下制度目标更能体现辖区生态需求,省对县生态转移支付制度会有效促进地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环保激励效应较为明显。同时,县级地方政府应该逐步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依赖,逐步转向经济与环境"双目标协同发展"模式。为了协同生态转移支付的双目标,"自下而上参与式决策"可以作为环境治理的有益补充,通过地方政府多元化实践改善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转移支付 环境保护 “双目标” 激励机制
下载PDF
生态转移支付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基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的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曹鸿杰 李美娜 祁毓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7-49,共13页
基于补偿视角建立的生态转移支付是绿色发展背景下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纵向政府间财政分配的重要政策工具。基于我国2003—2020年的面板数据,以2008年试点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作为政策冲击构建双重差分模型... 基于补偿视角建立的生态转移支付是绿色发展背景下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纵向政府间财政分配的重要政策工具。基于我国2003—2020年的面板数据,以2008年试点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作为政策冲击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生态转移支付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转移支付有利于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其中提高经济增长率和改善生态环境是生态转移支付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机制,这一促进作用从东部地区往中部和西部地区依次减弱,且存在对共同富裕水平较高地区促进作用较强的“马太效应”。因此,国家应采取措施优化生态转移支付政策目标,针对不同共同富裕水平地区制定差异化转移支付政策,精准识别和量化“共同富裕”指标等,从而有效发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效应,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转移支付 共同富裕 双重差分
下载PDF
地方生态转移支付的环境保护效应研究
10
作者 谈晓雯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0年第19期157-158,共2页
本文以浙江省38个县为例,借助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地方生态转移支付的环境保护效应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生态转移支付资金的投入有助于提升地方生态环境质量,但总体效率不高,应通过加大补偿力度、完善资金监督办法、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路... 本文以浙江省38个县为例,借助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地方生态转移支付的环境保护效应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生态转移支付资金的投入有助于提升地方生态环境质量,但总体效率不高,应通过加大补偿力度、完善资金监督办法、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路径优化资金的使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县级 生态转移支付 双向固定效应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来自中国县域的证据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帅 姚顺波 +1 位作者 侯孟阳 翁飞龙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4,共12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至关重要。文章基于2000—2021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能有效...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至关重要。文章基于2000—2021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能有效提升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且政策实施时间越久,促进效应越强;机制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能显著提升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而财政自给率和经济集聚水平起负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在中国西部和高人口规模的样本中更为显著,且该政策具有促进邻近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转移支付 公共服务供给 制度理念 空间溢出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效率的驱动机制研究
12
作者 邓伟凤 刘耀彬 +1 位作者 李硕硕 魏国恩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7-67,共11页
研究目的:构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效率评估模型,探究生态转移支付提升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效率的驱动机制,为促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以2009年颁布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作为一项准自然... 研究目的:构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效率评估模型,探究生态转移支付提升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效率的驱动机制,为促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以2009年颁布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评估该生态补偿政策对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1)生态转移支付的实施使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效率提升了0.021,并显示出持续性影响。(2)通过促进生态环境修复、环境污染治理、生态农业发展和生态旅游业开发,生态转移支付产生了环境效应和收入效应,从而提升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效率。(3)在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型生态功能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果显著,而在水源涵养和防风固沙型生态功能区实现效果不甚明显。此外,生态转移支付在财政能力较强、环境质量较低的生态功能区产生了更显著的效果。研究结论:应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特征的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完善转移支付核算标准,以体现长效激励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转化效率 生态转移支付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准自然实验
下载PDF
生态转移支付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基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经验研究
13
作者 杨秋月 刘萧萧 李佐军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8,共15页
生态转移支付有助于缓解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20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生态转移支付影响受偿地区碳排... 生态转移支付有助于缓解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20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生态转移支付影响受偿地区碳排放水平的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显著降低了试点地区的碳排放总量,这有助于推动该地区绿色低碳发展。与非试点地区相比,该政策的实施使得试点地区的碳排放平均降低约1.90%。第二,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该政策能够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低碳技术创新水平来降低试点地区的碳排放水平,即结构优化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第三,该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在资源匮乏地区和资源丰富地区无明显差异,但该政策对经济落后地区碳减排的影响更为显著。第四,成本和收益分析结果表明,尽管生态转移支付政策需要付出高额的财政成本,但这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进而推动试点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文章的研究结果为健全生态转移支付制度、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理论依据与经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转移支付 碳减排 产业结构优化 低碳技术创新 低碳经济发展
原文传递
生态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激励效应——基于东部六省46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6
14
作者 刘炯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65,共12页
文章基于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生态转移支付为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提供激励创新政策工具并已开展实践探索的现实背景,从区分各省不同的激励方式入手,采用东部六省46个地级市2005-2010年的样本数据,在构建地方政府响应函数的基础上,利用空间... 文章基于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生态转移支付为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提供激励创新政策工具并已开展实践探索的现实背景,从区分各省不同的激励方式入手,采用东部六省46个地级市2005-2010年的样本数据,在构建地方政府响应函数的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识别出这项制度创新对城市环境治理的激励效应。研究表明:(1)"奖励型"和"惩罚型"两种不同的激励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制度效果,前者有助于提升环境投入,后者有助于强化环境规制。此外,采取直接筹资和一般性拨款对激励效果也具有促进作用。(2)地区间恶性环境竞争、高污染行业比重过大和地方财政能力不足都会阻碍制度效果的产生,其负面效应甚至可能超过生态转移支付的正面作用。这说明现行体制限制了生态转移支付激励作用的发挥。(3)目标协调和制度设计是提高激励效果的关键,目标协调应以扩大地方政府生态服务职能和弱化"牺牲环境换取增长"的动机为先导,制度设计应以提高地方政府治理意愿和治理能力为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转移支付 环境决策响应函数 “奖励型”激励 “惩罚型”激励 空间面板模型
原文传递
政府生态转移支付绩效审计报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星 侯广平 《煤炭经济研究》 2013年第11期85-90,共6页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补偿机制的逐步完善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作为生态建设与维护的主导力量,其生态转移支付的数量和质量至关重要。就目前我国国力而言,生态转移支付的数量在逐年增加,这是有据可查并可以比较的,但支出的...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补偿机制的逐步完善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作为生态建设与维护的主导力量,其生态转移支付的数量和质量至关重要。就目前我国国力而言,生态转移支付的数量在逐年增加,这是有据可查并可以比较的,但支出的效益如何,却没查到系统的研究与报告。在对比国内外生态转移支付绩效审计报告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我国实际的生态转移支付绩效审计报告基本框架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生态转移支付 绩效审计 报告
原文传递
分权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曹鸿杰 卢洪友 祁毓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31,共11页
中国在2008年开始试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以通过集权倾向的措施解决环境分权治理产生的不利影响,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为研究这一指定用途的转移支付机制与当前分权体制是否协调,本文对政策的制度变迁和特征事实进行了梳理,... 中国在2008年开始试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以通过集权倾向的措施解决环境分权治理产生的不利影响,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为研究这一指定用途的转移支付机制与当前分权体制是否协调,本文对政策的制度变迁和特征事实进行了梳理,在分权体制框架下探讨了其中的影响机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转移支付达到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目标,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供给存在激励效应;转移支付机制与分权体制还存在改善的空间,环境分权对政策效果有促进作用,而财政分权抑制了政策效果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转移支付 生态补偿 分权 环境保护 公共服务
下载PDF
生态转移支付支持绿色农产品开发的机制分析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3
17
作者 肖越 肖文海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6-74,共9页
生态转移支付是激励生态功能区地方政府提供生态产品的资金补偿制度,绿色农产品开发是把绿水青山转化为老百姓幸福靠山的重要途径。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绩效考核的压力下,地方政府增加环保投资力度,不断提高环境质量水平,为绿色农... 生态转移支付是激励生态功能区地方政府提供生态产品的资金补偿制度,绿色农产品开发是把绿水青山转化为老百姓幸福靠山的重要途径。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绩效考核的压力下,地方政府增加环保投资力度,不断提高环境质量水平,为绿色农产品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生态转移支付对于支持绿色农产品开发具有环境效应与资金规模效应。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能够缓解地方财政增收压力,促进区域农业绿色发展。基于农业绿色发展反哺环境保护的机理,建议完善环境财政政策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绿色农产品开发的协同促进机制,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转移支付 绿色农产品 生态产业发展
原文传递
生态补偿有助于脱贫攻坚吗?——基于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李一花 李佳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36,共14页
构建生态补偿的减贫框架,借助政府“依申请公开”平台手工整理了2002—2016年间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级数据,采用“PSM-DID”方法实证检验了生态补偿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生态补偿能显著改善贫困,其减贫的主要机制是改善区域环境和促进劳... 构建生态补偿的减贫框架,借助政府“依申请公开”平台手工整理了2002—2016年间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级数据,采用“PSM-DID”方法实证检验了生态补偿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生态补偿能显著改善贫困,其减贫的主要机制是改善区域环境和促进劳动力就业。当前生态补偿政策存在减贫效应不够精准、补助规模较小等缺陷,应进一步强化生态补偿贫困识别机制,提高补助规模并丰富补助形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脱贫攻坚 生态扶贫 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
下载PDF
新疆北部粮棉混作生态区天敌群落转移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文超 许建军 +1 位作者 何江 白山.哈吉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119-122,共4页
1997~ 1999年通过对新疆玛纳斯县粮棉混作生态区天敌的群落转移及数量变动规律的系统调查 ,初步摸清了新疆北部粮棉混作区天敌群落的组成及优势种天敌、以及天敌与害虫发生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北疆粮棉混作区天敌群落以捕食性天敌为... 1997~ 1999年通过对新疆玛纳斯县粮棉混作生态区天敌的群落转移及数量变动规律的系统调查 ,初步摸清了新疆北部粮棉混作区天敌群落的组成及优势种天敌、以及天敌与害虫发生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北疆粮棉混作区天敌群落以捕食性天敌为主 ,天敌种类主要有蜘蛛类、捕食甲类、食虫蝽类、草蛉类、瓢虫类、寄生蜂类、食蚜蝇类等。春季 4月上旬至 5月上旬越冬后天敌主要分布于麦田 ,少量分布于林带、果园及田埂渠道上早发的多年生杂草上 ,如田旋花及禾本科杂草早熟禾等。 5月下旬麦田天敌大量向棉田、玉米田转移 ,在棉田经大量繁殖后 ,于 7月上旬达到高峰 ,7月中、下旬逐渐外迁至多年生果园、复播作物、杂草、林带准备越冬 ,9月下旬至 10月上旬冬麦出苗后 ,部分天敌迁入冬麦田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棉混作生态区天敌群落转移规律
下载PDF
缺氧在转移前生态位形成中的作用
20
作者 夏杰 张丹 +2 位作者 雷琴 占玲 王蓉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87-89,共3页
原发肿瘤通过释放肿瘤分泌因子(Tumor-derived secreted factors,TDSFs)在继发器官募集骨髓来源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cells,BMDCs),创建一个适合转移肿瘤转移的转移前生态位(premetastatic niches,PMN),为肿瘤的后期转移做好前期... 原发肿瘤通过释放肿瘤分泌因子(Tumor-derived secreted factors,TDSFs)在继发器官募集骨髓来源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cells,BMDCs),创建一个适合转移肿瘤转移的转移前生态位(premetastatic niches,PMN),为肿瘤的后期转移做好前期准备。实体肿瘤常因为缺氧而导致不良预后。缺氧是促进PMN形成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介绍了缺氧在PMN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s,HIFs)依赖的LOX和LOX-like(LOXL)蛋白表达;缺氧肿瘤细胞释放TDSFs;NK细胞杀伤功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转移生态 缺氧诱导因子 肿瘤分泌因子 NK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