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山生态退化区封山育林成效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文娟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3期43-45,50,共4页
通过资源调查、样地监测和样地调查相结合方法,对大黄山生态退化区10年来封山育林成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研究区有林地面积增长了633.8 hm 2,林草植被盖度>40%地块面积由15.6%提高到21.4%,盖度在30%~40%地块由18.9%提高到25.... 通过资源调查、样地监测和样地调查相结合方法,对大黄山生态退化区10年来封山育林成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研究区有林地面积增长了633.8 hm 2,林草植被盖度>40%地块面积由15.6%提高到21.4%,盖度在30%~40%地块由18.9%提高到25.6%;盖度在20%~30%地块由27.8%增加到34.9%。其中疏灌坡封育和半封育区的土壤含水量分别较未封区提高48.3%和16.7%;E、W坡封育、半封育区的土壤含水量分别较对照提高40.9%、10.9%和33.3%、14.5%。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综合评价排序为未封灌草地<灌木混交林<沙棘林<青海云杉灌木混交林<山丹柳灌木林<青海云杉+落叶松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退化区 封山育林 大黄山
下载PDF
行动者网络视角的生态退化区耕地休耕管护模式——以贵州省松桃县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石飞 杨庆媛 +2 位作者 王成 江娟丽 胡蓉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892-2912,共21页
近年来,中国将石漠化等生态退化区作为休耕的主要试点类型区之一,该区域人地矛盾突出,休耕试点中多以村委会为休耕管护主体。立足于探索在生态退化区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休耕管护主体的不同休耕管护模式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其适用的运行条件... 近年来,中国将石漠化等生态退化区作为休耕的主要试点类型区之一,该区域人地矛盾突出,休耕试点中多以村委会为休耕管护主体。立足于探索在生态退化区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休耕管护主体的不同休耕管护模式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其适用的运行条件,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以国家第一批休耕试点的松桃县为案例区,选择5个片区(7个村)为样本,围绕不同休耕试点阶段遇到的主要问题,解析不同休耕管护模式下行动者网络的稳定性以及不同休耕管护模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性。结果表明:(1)松桃县休耕试点形成了四种休耕管护模式,即模式Ⅰ(种植大户管护)、模式Ⅱ(农民专业合作社管护)、模式Ⅲ(公司/企业管护)和模式Ⅳ(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管护);不同休耕管护模式下的行动者网络转译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并且遇到了9个方面的休耕问题,导致试行阶段的行动者网络不太稳定和调整阶段的行动者网络出现了分化,其中"休耕补助大幅减少和现行统一的休耕补助标准"是造成行动者网络分化的主要原因;应当制定有梯度、有弹性的休耕补助标准,加强休耕资金管理,创新投融资方式,加大机械化投入。(2)休耕行动者网络中,人类行动者的理性行为是休耕试点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应当因地制宜地选择休耕管护模式及其策略。模式Ⅰ适合农业基础条件较好的坝区,但需要酌情提高现有补助标准;模式Ⅱ适合任何区域,但需要合理分配休耕补助和酌情提高现有补助标准,在做好风险防范措施的前提下,可以种植花生等利润相对较高的作物;模式Ⅲ适合石漠化程度较严重的区域,但需要资金雄厚和与休耕有产业上下游关联的公司/企业参与管护;模式Ⅳ适合土地流转费较低、村干部管理能力较强的偏远落后山区,但休耕区域必须符合休耕要求。(3)无论何种休耕管护模式,在生态严重退化区选取休耕区域,关键在于找准提升地力与农民增收的结合点,同时,严格筛选休耕片区和管控休耕时长,保障复耕后可持续利用休耕地以及做好休耕户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此外,应当完善乡镇政府、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村支两委和风险防范体系等休耕相关行动者,进一步提高休耕行动者网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休耕 生态退化区 行动者网络理论 管护模式 贵州省松桃县
原文传递
干旱退化生态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几种群落动态及对环境的干预效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冯毅 陈昕 《宁夏农林科技》 2009年第6期1-3,共3页
对沙化荒漠生态区生态治理技术进行研究,以探讨生态治理技术在干旱退化草原区治沙造林中的应用效益设置对比试验,分2组进行,每组3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第一组:草本植物处理中,处理B(无芒雀麦+多变小冠花+紫花苜蓿+高羊茅)的植物总盖度... 对沙化荒漠生态区生态治理技术进行研究,以探讨生态治理技术在干旱退化草原区治沙造林中的应用效益设置对比试验,分2组进行,每组3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第一组:草本植物处理中,处理B(无芒雀麦+多变小冠花+紫花苜蓿+高羊茅)的植物总盖度大,生物量高,水土保持效果最好,生态治理效益明显,其次为处理A(高羊茅+紫花苜蓿+黄花草木樨+紫羊茅),而处理C(无芒雀麦+多变小冠花)较差;第二组:3种灌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依次为红柳>紫穗槐>柠条。单一栽植灌木不混植草本植物,不能作为生态治理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退化生态 生态治理 植物群落
下载PDF
基于PSR框架的甘肃省环县耕地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12
4
作者 袁零 杨庆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68,共9页
以生态退化区甘肃环县为研究区,通过构建"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方面选取20个评价指标,建立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计算耕地生态安全指数并划分安全等级,对2005-2016年环县耕地生态安全变化状况... 以生态退化区甘肃环县为研究区,通过构建"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方面选取20个评价指标,建立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计算耕地生态安全指数并划分安全等级,对2005-2016年环县耕地生态安全变化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耕地生态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适用于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②2005-2016年期间,环县耕地生态安全水平逐渐提高,生态功能有所改善,耕地生态安全经历了"恶化-敏感-安全"的演变过程.③单项指标的变化表明环县2005-2016年间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单位面积耕地化肥施用量、年降水量以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变化明显,是影响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状况的关键因素.今后在加强对耕地数量保护的同时,应采取休耕等耕地休养方式加强耕地质量和耕地生态建设与维护,致力于耕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促进区域耕地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安全 PSR模型 安全等级 生态退化区 环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