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生态-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1
作者 董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2-125,共4页
文章通过构建旅游-生态-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对2010-2019年中国省域旅游-生态-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省域旅游-生态-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小幅上升趋势... 文章通过构建旅游-生态-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对2010-2019年中国省域旅游-生态-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省域旅游-生态-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小幅上升趋势,但多数省份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还集中在轻度失调与临界协调阶段。进一步采用空间反距离权重矩阵,利用空间误差模型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行政力、市场需求均显著正向影响旅游-生态-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但于东、中、西部呈现较明显的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文化系统 耦合协调发展 空间反距离权重
下载PDF
淮海经济区文化-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雨婷 沈正平 李永乐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文化、生态、旅游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淮海经济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通过构建文化-生态-旅游3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等方法研究2015—2021年淮海经济... 文化、生态、旅游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淮海经济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通过构建文化-生态-旅游3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等方法研究2015—2021年淮海经济区市域文化-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结果显示,各年度淮海经济区市域间生态系统综合评价值差别较小,文化和旅游综合评价值差别较大,评价值均值表现为生态>文化>旅游.旅游业发展普遍滞后,个别城市同时存在文化发展滞后现象.淮海经济区3系统耦合协调度各年均值多处于“勉强协调”状态,呈现“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市域间耦合协调度等级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济宁、临沂和徐州3市耦合协调度较高.淮海经济区3系统的耦合协调受5种驱动因素的共同影响,关联度均值表现为:产业结构>政府行政力>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对外开放水平.加紧补齐各城市发展短板、稳固发展底板是提升区域协调水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旅游系统 耦合协调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时空演化 驱动因素 淮海经济区
下载PDF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3
作者 丘金莲 林明水 +2 位作者 吴诗雨 刘邦 张雨寒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7,共9页
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在综合评价2011—2020年文化与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厦漳泉3市文化综合发展水平整体... 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在综合评价2011—2020年文化与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厦漳泉3市文化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地区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性,各城市文化发展不平衡;(2)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厦漳泉3市文化生态系统耦合水平均处于良性耦合阶段,各城市的耦合协调指数均呈现小幅上升的态势,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明显加强,协调发展优化趋势明显;(3)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厦漳泉3市的影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中的森林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对文化生态耦合系统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 文化-生态系统 耦合协调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城市生态公园生态—文化耦合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
4
作者 王瑞洁 刘骏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7-164,共8页
城市生态公园在重庆城市绿地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既提供自然生态功能,也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然而,目前其生态和文化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本研究采用样方法、访谈法和观察记录法,对渝北区城市生态公园进行调研,构建了生态-文化功能耦... 城市生态公园在重庆城市绿地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既提供自然生态功能,也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然而,目前其生态和文化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本研究采用样方法、访谈法和观察记录法,对渝北区城市生态公园进行调研,构建了生态-文化功能耦合评价体系,揭示了重庆城市生态公园的特征和建设问题。研究发现,这些公园具有多样的生境类型和良好的绿色生态本底,但在生境营造、植物多样性、游憩空间、服务设施、科普宣教和可达性方面存在不足。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了优化设计思考,包括公园边界、植物配置、游憩空间、科普宣教和可达性改善。这些成果为提升重庆城市生态公园的品质和规划设计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生态公园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文化耦合评价体系 重庆渝北区
下载PDF
沿海县域文化-旅游-生态高质量发展评价
5
作者 丘萍 《武夷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37-43,共7页
我国东部地区沿海县域经济相对发达,也是生态环境敏感区和文旅融合示范区,是努力践行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为此,尝试从生态安全治理、文化建设自信、文旅融合服务等方面,构建县域文化-旅游-生态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 我国东部地区沿海县域经济相对发达,也是生态环境敏感区和文旅融合示范区,是努力践行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为此,尝试从生态安全治理、文化建设自信、文旅融合服务等方面,构建县域文化-旅游-生态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以79个沿海县域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权重看,生态权重最大,文旅权重次之;从均值看,生态和旅游类指标得分较高;从地域看,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文旅生态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浙江、山东各县域文旅生态高质量发展评价值次之,辽宁、广东和海南等少量沿海县域的文旅生态高质量发展评价值排在末10位。最后,提出补齐公共文化短板,提升县域旅游公共交通质量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生态 评价体系 网络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人水和谐视角下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生态系统和谐发展水平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金铠 孟慧红 魏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5,共10页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于2001—2019年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生态3个子系统的数据,引入人水和谐理论,评价了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水平,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了其时空演化特征,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出了主...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于2001—2019年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生态3个子系统的数据,引入人水和谐理论,评价了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水平,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了其时空演化特征,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出了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水平由“较不和谐”向“接近不和谐”过渡,并有持续向好的趋势;黄河流域各地市的和谐发展水平逐渐趋于均衡化;空间上共有23个地市出现集聚现象,主要呈现出“高-高”和“低-低”集聚的现象,“高-低”和“低-高”集聚现象并不明显;阻碍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主要指标为实际利用外资额、旅游外汇收入、人均绿地面积、A级景区数量、工业废水排放量、产水模数,且各指标的障碍度均呈现增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经济-文化-生态系统 和谐发展 障碍因子诊断模型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旅游-文化耦合协调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仲伍 苏雨冉 胡世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39,I0002,I0003,共10页
以黄河流域9省区2010-2019年生态环境、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三大系统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分析黄河流域生态-旅游-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三大系统发... 以黄河流域9省区2010-2019年生态环境、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三大系统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分析黄河流域生态-旅游-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三大系统发展水平整体上表现为生态水平>文化水平>旅游水平,中西部省区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2010-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旅游-文化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空间分布上东西差距明显,中西部地区耦合协调水平较低;3)黄河流域生态-旅游-文化耦合协调发展是公共资本、科技水平、基础设施和社会消费共同驱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时空演变 区域生态-旅游-文化耦合协调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中国省域生态-文化-旅游协调发展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贾垚焱 胡静 +2 位作者 刘大均 朱磊 李亚娟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0-631,共12页
基于生态-文化-旅游协调发展机理,构建三大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ESDA和GWR空间分析方法,对我国省域生态-文化-旅游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我国省域生态-文化-旅游协调发展指... 基于生态-文化-旅游协调发展机理,构建三大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ESDA和GWR空间分析方法,对我国省域生态-文化-旅游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我国省域生态-文化-旅游协调发展指数较低,十年来虽呈上升趋势但增幅较小,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协调发展指数高值区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及西南部四川省,十年来呈现高值区扩散、低值区面积有所缩减的发展态势;三大子系统在不同的省域单元上空间表现各异,发展水平差异表现为生态>旅游>文化,东部省份三大子系统整体较高,西部整体较低且生态发展水平明显高于文化、旅游发展水平,中部省份介于两者之间;省域生态-文化-旅游协调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从影响机制来看,行政力度、经济基础、市场条件及开放程度对区域生态-文化-旅游协调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旅游协调发展 空间分异格局 省域
原文传递
基于文化-生态可持续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以重庆市蔺市镇凤阳村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小寒 李泽新 于林 《城市》 2016年第11期39-43,共5页
传统村落是承载我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基石,其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笔者借助文化生态学的理论观点,对社会文化和自然生态间的相互作用及演化关系加以剖析,提出针对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可持续... 传统村落是承载我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基石,其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笔者借助文化生态学的理论观点,对社会文化和自然生态间的相互作用及演化关系加以剖析,提出针对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可持续的发展原则。以重庆凤阳传统村落为例,通过对其自然、人文要素的调查研究,提出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系统的构成内容,并从物质要素、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3个方面分别提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规划及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可持续 保护与发展
下载PDF
西南山地民族文化-生态耦合传承关系探析——从苗侗民族混农林文书谈起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展耀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7-20,共4页
以中国苗侗民族混农林文书为讨论的起点,通过对混农林文书所承载的山地民族混农林复合经营的文化生境的实证分析,重点探讨了我国西南山地民族文化-生态间的耦合传承关系。
关键词 山地民族 文化-生态耦合关系 混农林文书
下载PDF
云南民族地区生态—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胜荣 贾星客 李和宽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17-122,共6页
生态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密切关联是云南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运用文化 解释中的生态观点作为实证研究的指导原则,不仅有助于描述云南生态—文化的模式和类型,而且有可 能通过云南经验建构一种生态哲学的理论视角和价值... 生态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密切关联是云南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运用文化 解释中的生态观点作为实证研究的指导原则,不仅有助于描述云南生态—文化的模式和类型,而且有可 能通过云南经验建构一种生态哲学的理论视角和价值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民族-文化 多样性 生态哲学
下载PDF
教育与文化再生产的原理探析——文化-生态理论与再生产理论的比较
12
作者 李新坚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美国人类学家约翰·奥格布通过对美国不同少数族群学生学业表现的归因分析,发现这些族群如何看待他们过去的历史遭遇及现状的认知是这些族群对学校教育做出不同反应并进而影响到他们不同学业成就的原因,由此提出了“文化-生态理论... 美国人类学家约翰·奥格布通过对美国不同少数族群学生学业表现的归因分析,发现这些族群如何看待他们过去的历史遭遇及现状的认知是这些族群对学校教育做出不同反应并进而影响到他们不同学业成就的原因,由此提出了“文化-生态理论”。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通过对法国高等教育的研究,指出教育具有实现阶级关系结构再生产的功能,进一步发展了再生产理论。通过对两种理论的理论本质进行深层次比较发现,二者都涉及一个更为深层次的教育问题,即教育公平。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侧重点、分析视角、研究方法、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关注等四个方面的差异。因此,分析中国教育公平问题尤其是对民族地区教育公平问题时,应充分考量教育活动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考虑各少数民族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时,也应重视同一民族(族群)中可能存在的阶层差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再生产 约翰·奥格布 文化-生态理论 皮埃尔·布迪厄 再生产理论 教育公平
下载PDF
怒族聚居区学前儿童低入园率的归因分析——基于“文化—生态理论”的本土案例阐释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姗泽 孙亚娟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13,共11页
近年来,政府虽投入大量资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学前教育的发展,但结果不尽如人意。如怒族幼儿的入园率仅2%左右,远远低于预期水平。在传统经济因素对怒族幼儿低入园率解释乏力的情况下,本研究首先依据"文化—生态理论"重新建构... 近年来,政府虽投入大量资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学前教育的发展,但结果不尽如人意。如怒族幼儿的入园率仅2%左右,远远低于预期水平。在传统经济因素对怒族幼儿低入园率解释乏力的情况下,本研究首先依据"文化—生态理论"重新建构了"低入园率问题"的分析框架,将之置于怒族社会文化情景中进行检视,检视的对象包括怒族聚居区传统教育文化中的给予者和接受者,以及各种教育因子的生态关系。然后,对怒族聚居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人类学考察,结果发现导致怒族聚居区学前儿童低入园率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较低的社会发育程度致使怒族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不强;二是内生的儿童教育生态相对完整与稳定,外植的现代幼儿园教育很难与之共生;三是现代幼儿园教育的时空与怒族本土时空意识的疏离,特别是当地幼儿园空间设计的"抽象化"与"离土化"更是降低了怒族幼儿与家长对"现代"幼儿园的认同。可以说,政府盖好的现代幼儿园没能很好地融入怒族传统教育生态系统之中,没能在促进怒族幼儿整体发展和入学准备方面发挥应有之功能。政策制定和实施者应依据"文化—生态理论"从整体性和内源性发展两方面重新思考怒族地区学前教育问题:一方面应深入研究怒族原生教育生态系统,建构整合性的学前教育发展方案;另一方面应激发怒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内源性发展动力,实现当地学前教育的自主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理论 低入园率 传统儿童养育 怒族社会
下载PDF
民俗体育文化的生态适应:基于桂东南“舞犀”变迁的论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尹继林 周勇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6-80,共5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对舞犀民俗体育文化的变迁及其“文化-生态”适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生态”适应既包括其在文化生态系统中的稳定性,又暗含推动文化变迁的动力机理;舞犀的文化变迁经历了刻烙原始生计特征的拟犀舞...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对舞犀民俗体育文化的变迁及其“文化-生态”适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生态”适应既包括其在文化生态系统中的稳定性,又暗含推动文化变迁的动力机理;舞犀的文化变迁经历了刻烙原始生计特征的拟犀舞、富含乐舞艺术元素的犀舞、充斥“象”文化基调的舞犀三个阶段;舞犀的文化变迁既包括以生产方式变革主导的功能生态位异化所导致的“文化-社会生态”适应的纵向变迁,又包括以犀牛灭绝为动因的资源生态位异化所推动的“文化-自然生态”适应的横向变迁;同时为南狮起源的研究提供了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体育 文化变迁 文化-生态”适应 舞犀
下载PDF
全域旅游视阈下介休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与旅游分区研究
15
作者 李淮东 江喆 梁润萍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28-34,共7页
山西介休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在全域旅游的研究视角下,介休可划分为三大旅游文化区,即北部农商文化区、中部历史文化区和南部生态文化区。三大旅游文化区呈现出各自的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出介休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 山西介休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在全域旅游的研究视角下,介休可划分为三大旅游文化区,即北部农商文化区、中部历史文化区和南部生态文化区。三大旅游文化区呈现出各自的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出介休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介休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进而形成了“乡土-文化-生态”三位一体的文化旅游空间结构。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的全域文化旅游的“介休模式”的构建,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休 历史文化资源 “乡土-文化-生态”模式 全域旅游
下载PDF
论侗族民间生态智慧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价值 被引量:27
16
作者 罗康隆 王秀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8-93,共6页
今天生息在黔桂湘毗邻地区的侗族居民和汉族居民一样,都是以固定农田的水稻种植为生。然而,由于侗族所经历的历史过程与汉族迥然不同,所处生态环境也与汉族地区相去甚远,从而在侗族传统文化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存理念,并衍生出具有侗... 今天生息在黔桂湘毗邻地区的侗族居民和汉族居民一样,都是以固定农田的水稻种植为生。然而,由于侗族所经历的历史过程与汉族迥然不同,所处生态环境也与汉族地区相去甚远,从而在侗族传统文化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存理念,并衍生出具有侗族特色的生态适应方式和举措。经过长期的磨合,侗族传统文化已经有效地实现了与所处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有效地维护了区域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生态智慧 生态安全 文化-生态
下载PDF
洋人、猎枪和地方生态——民国时期美国传教士柯志仁在福建狩猎活动评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羚靖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8-135,178,共8页
柯志仁是民国期间来华的美国传教士,他长时间在福建布道、打猎,对该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态相当了解。考察其在福建的狩猎经历和狩猎方法,可梳理出跨空间狩猎活动中西方猎者、福建本地人与当地自然间矛盾且紧密的关系。这种狩猎活动带... 柯志仁是民国期间来华的美国传教士,他长时间在福建布道、打猎,对该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态相当了解。考察其在福建的狩猎经历和狩猎方法,可梳理出跨空间狩猎活动中西方猎者、福建本地人与当地自然间矛盾且紧密的关系。这种狩猎活动带有文化展示性质,蕴涵着三个层面的联结,即自然知识的获得、俗民观念的交汇和物质文化的交流。梳理其狩猎活动能帮助我们辩证地认识来华洋人群体的历史作用与影响,也可重新定位中国在当时世界认知自然时所扮演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志仁 《蓝虎》 狩猎 福建环境 生态-文化联系网
下载PDF
河北邢台市城市园林地域文化ECD分布特征
18
作者 张宇 曹立颜 侯江平 《中国园艺文摘》 2017年第3期70-72,92,共4页
文章基于"生态-文化核心区"概念,分析邢台市城市园林地域文化点状ECD、条状ECD以及网格ECD架构的特征,利用点状ECD、条状ECD以及E道概念对邢台市城市园林地域文化进行分析论证,以期对邢台市打造生态与文化结合的绿地生态系统... 文章基于"生态-文化核心区"概念,分析邢台市城市园林地域文化点状ECD、条状ECD以及网格ECD架构的特征,利用点状ECD、条状ECD以及E道概念对邢台市城市园林地域文化进行分析论证,以期对邢台市打造生态与文化结合的绿地生态系统及优良的园林地域文化发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核心区(ECD) 地域文化 绿地特征 绿道 邢台
下载PDF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and Community-base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Northeast India 被引量:2
19
作者 S.C. Ra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07年第3期248-258,共11页
Community-base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northeast India has a long history. Indigenous knowledge and adaptation are the collective information, with improvement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e expectation is... Community-base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northeast India has a long history. Indigenous knowledge and adaptation are the collective information, with improvement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e expectation is that under community control, local expertise on biodiversity will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through traditional practi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of aboriginal peoples in northeast India and its role in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Examples are provided in two different eco-cultural landscapes, i.e., Demazong (the Buddhist eco-cultural landscape in Sikkim Himalaya) and the Apatani eco-cultural landscape in Arunachal Pradesh, which illustrate the utility value of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in sustainable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Both eco-cultural landscapes are indeed very complex and highly evolved systems with high levels of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efficiencie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systems and institutions could serve as entry points into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This could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ultural practices of the local people and integrating useful aspects into the modern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expertise. With rapidly depleting biodiversity in the developing tropic regions, there is a greater utilization today than ever before of the value of respecting the "Sacred" as a tool towards better conserv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resource management cultural landscap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ortheast India
下载PDF
Realism of Movie Arts and Ecology folk cultural heritage in Southern Shaanxi Province --Taking the real movie "Lang singing folk songs in the door" for example
20
作者 Jun S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4年第10期22-24,共3页
The real movie "Lang singing folk songs in the door" is the triangle love story among Xiao Yang, Feng Gang and Zhang Xuefeng. the three characters are the main line. folk songs in Nan Kang Ziyang of Shaanxi are the ... The real movie "Lang singing folk songs in the door" is the triangle love story among Xiao Yang, Feng Gang and Zhang Xuefeng. the three characters are the main line. folk songs in Nan Kang Ziyang of Shaanxi are the carrier, full of musical charm and cultural values. Folk songs, and love reveal the tragic loss and suffering in modern youth life-changing period, and reflect the gap between ideal and reality. Movie inspires people, developing and upholding heritage of folk music and cultural needs the whole community' s concern and support, a cavity blood alone and personal ideals are not enough, only rely on social groups and cultural media, can Southern folk ecological culture be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fly out of the country to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 singing folk songs in the door" artistic expression Southern folk songs cultural heritag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