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怪诞:生成心理和审美品格
1
作者 陈水云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49-53,共5页
怪诞是古典美学的一种重要范畴,怪诞艺术是一种"另类"的古典艺术,它是作者激情越过理性藩篱后的产物,而激情的涌现则是作者不顺的生活处境所带来的内在压抑。从人格角度看,它反映的是作者最原始最纯真的"本我人格"... 怪诞是古典美学的一种重要范畴,怪诞艺术是一种"另类"的古典艺术,它是作者激情越过理性藩篱后的产物,而激情的涌现则是作者不顺的生活处境所带来的内在压抑。从人格角度看,它反映的是作者最原始最纯真的"本我人格";从审美角度看,它是明末清初反传统审美思潮的必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怪诞 生成心理 生活激情 审美品格
下载PDF
利用情绪生成心理机制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被引量:9
2
作者 沈洁 陈家麟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35-37,共3页
本文从情绪生成心理机制的角度论述了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着重强调了如何利用需要、客体与预期的关系、观察性学习、表情训练、认知和评价、兴趣等因素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并指出自我效能感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将之内化为... 本文从情绪生成心理机制的角度论述了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着重强调了如何利用需要、客体与预期的关系、观察性学习、表情训练、认知和评价、兴趣等因素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并指出自我效能感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将之内化为自身性格并能有意识地在该方面进行自我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效能感 情绪生成心理机制 班杜拉 学生 观察性学习 表情训练 自我教育
下载PDF
构建职务犯罪心理生成的有效预防体系 被引量:1
3
作者 许维安 《理论月刊》 2007年第10期99-102,共4页
职务犯罪心理生成的有效预防体系应是包括教育预防体系、制度预防体系、监督预防体系、惩罚预防体系等完整体系。这样有效预防体系可以使职务犯罪者不想职务犯罪、不敢职务犯罪、不易职务犯罪和不能职务犯罪,从而使职务犯罪心理被消灭... 职务犯罪心理生成的有效预防体系应是包括教育预防体系、制度预防体系、监督预防体系、惩罚预防体系等完整体系。这样有效预防体系可以使职务犯罪者不想职务犯罪、不敢职务犯罪、不易职务犯罪和不能职务犯罪,从而使职务犯罪心理被消灭在萌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心理 职务犯罪心理生成 教育预防体系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生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磊 朱志明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52-156,171,共6页
价值需要、价值自信和价值信任是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心理生成机制。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充分调查三者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各自的生成机制,并将三者有机结合构建三维模型。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 心理生成机制
下载PDF
基于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的民转刑案件防控战略 被引量:1
5
作者 谢旻荻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9,共5页
民间或民事纠纷向刑事案件的转化过程可以分为从纠纷到犯罪动机,再从犯罪动机到犯罪行为两个阶段。这一转化过程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和持续效应。制定民转刑犯罪防控战略应当在不忽视第二阶段的同时以第一阶段为重点,并以矫正心理失衡和... 民间或民事纠纷向刑事案件的转化过程可以分为从纠纷到犯罪动机,再从犯罪动机到犯罪行为两个阶段。这一转化过程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和持续效应。制定民转刑犯罪防控战略应当在不忽视第二阶段的同时以第一阶段为重点,并以矫正心理失衡和缓解心理紧张感为目标。战略措施应包括建立并完善矛盾化解机制、心理监测、预警和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以及加强公民的法制和道德教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转刑 心理生成机制 滞后效应 持续效应
下载PDF
心理实验生成系统在网络购买行为研究中的作用——以E-Prime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洋 《中国电子商务》 2010年第10期178-179,共2页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购买行为与传统市场上有很大不同,网络购买行为实验也同样有自身的适用性,因此,针对网络购买行为的相关研究应更注重网络环境特点。本文以E—Prime在“信息丰裕度及互动性对网络购买行为影响研究”为例,对心理学实...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购买行为与传统市场上有很大不同,网络购买行为实验也同样有自身的适用性,因此,针对网络购买行为的相关研究应更注重网络环境特点。本文以E—Prime在“信息丰裕度及互动性对网络购买行为影响研究”为例,对心理学实验生成系统在网络购买行为研究中的作用展开论述,在网络购买行为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使用方面上提出了个人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购买行为 心理实验生成系统E—Prime
下载PDF
教师职业道德心理生成机制探析
7
作者 李志巧 《消费导刊》 2010年第6期125-126,共2页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心理要素共同发挥作用,它们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共同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心理机...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心理要素共同发挥作用,它们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共同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心理机制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道德 心理生成机制 教师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心理生成模式及培育路径研究——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培养模式初探
8
作者 韩超 《知识经济》 2016年第12期175-176,共2页
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可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生成机理表述为:入耳→入心→入脑→入情(情景);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行为转换机制表述为:教化→内化→强化→外化。这四个环节相互对应,可以通过创新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者思想和专业水平;调... 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可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生成机理表述为:入耳→入心→入脑→入情(情景);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行为转换机制表述为:教化→内化→强化→外化。这四个环节相互对应,可以通过创新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者思想和专业水平;调动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怒力;调动大学生主体性,创造实践机会等方式实现,最终完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心理生成 行为转化
下载PDF
心理学计算机化实验的形式与生成系统 被引量:3
9
作者 卢伊颖 《社会心理科学》 2011年第3期53-55,62,共4页
文章先概述单机实验、多种设备联机实验和在线实验三种心理学计算机化实验方法的特点,然后对E-Prime等四种基于Windows的心理学计算机化实验生成系统进行介绍,最后对心理学计算机化实验在形式、技术与应用上的未来进行展望。
关键词 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计算机化实验 心理实验生成系统
下载PDF
仿拟行为心理机制探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国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93-98,共6页
仿拟行为的心理过程可分成生成和接受两个阶段 ;其相关的心理因素主要有感知、探究、记忆、联想、类推、完形及语言能力等 ;它们在不同的阶段对行为主体产生不同的制约作用 ,使行为主体呈现出各种既有差异性 ,也有同一性的心理现象及其... 仿拟行为的心理过程可分成生成和接受两个阶段 ;其相关的心理因素主要有感知、探究、记忆、联想、类推、完形及语言能力等 ;它们在不同的阶段对行为主体产生不同的制约作用 ,使行为主体呈现出各种既有差异性 ,也有同一性的心理现象及其模式。上述这些现象的有机组合 ,构成了仿拟行为的心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拟辞格 生成心理 接受心理 差异性 同一性
下载PDF
山寨文化流行的社会心理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泽文 廖海兵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89-92,共4页
近年来,山寨文化狂潮席卷中国大地。山寨文化的流行既是创造者的认同、宣泄和功利心理的外现,又是满足受众娱乐、求奇求新、补偿和"与人类似"的心理诉求的产物。
关键词 山寨文化 生成心理 接受心理
下载PDF
心育:从知识教育到交往—生成 被引量:4
12
作者 田汉族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8-72,共5页
当前我国的心理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是知识教育层面的 ,不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真正提高。从本质上说 ,学校心理教育是一种交往—生成性实践活动 ,它具有主体多极性、中介多维性、双向建构性、生成性等特点。心理教育的理论要从生命成长的维... 当前我国的心理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是知识教育层面的 ,不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真正提高。从本质上说 ,学校心理教育是一种交往—生成性实践活动 ,它具有主体多极性、中介多维性、双向建构性、生成性等特点。心理教育的理论要从生命成长的维度来寻找自身生长的逻辑起点、框架与意义 ,要回到人的生活世界 ,从交往—生成实践的本体性和可能性来寻求教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性 生成 交往-生成心理教育 知识教育 人文环境 学校教育 学生 心理素质
下载PDF
论校园暴力及暴力游戏罪过心理的防控对策 被引量:4
13
作者 彭拥兵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22-123,共2页
校园暴力和暴力游戏是危害校园安全,影响学校秩序,引发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罪过心理生成机制理论对校园暴力和暴力游戏罪过心理生成过程进行了分析,探究罪过心理防范对策,为有效防止罪过心理生成,预防、遏制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和暴力游戏是危害校园安全,影响学校秩序,引发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罪过心理生成机制理论对校园暴力和暴力游戏罪过心理生成过程进行了分析,探究罪过心理防范对策,为有效防止罪过心理生成,预防、遏制校园暴力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暴力及暴力游戏 罪过心理生成 防范对策
下载PDF
论故意犯罪刑事政策——以犯罪故意心理机制的研究为切入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荣晓红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6-13,共8页
故意犯罪中的犯罪故意既是故意犯罪构成要件要素,也是故意犯罪责任要素,它有自身特有的心理生成机制。应按照故意犯罪中犯罪故意心理生成机制的一般规律,针对各类故意犯罪中犯罪故意心理生成机制的个别特点,采取不同的有效的刑事政策,... 故意犯罪中的犯罪故意既是故意犯罪构成要件要素,也是故意犯罪责任要素,它有自身特有的心理生成机制。应按照故意犯罪中犯罪故意心理生成机制的一般规律,针对各类故意犯罪中犯罪故意心理生成机制的个别特点,采取不同的有效的刑事政策,实现对各类各种故意犯罪的有效整治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意犯罪 刑事政策 心理生成机制 整治 预防
下载PDF
高职院校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心理机制及预警机制建设研究
15
作者 陈莉 《河南农业》 2011年第12X期6-7,共2页
高职院校特殊的办学定位与管理模式和学生自身的素质特征,特别是转型期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高职院校学生成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易感人群,给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损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增强预警教育意识,提高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特殊的办学定位与管理模式和学生自身的素质特征,特别是转型期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高职院校学生成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易感人群,给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损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增强预警教育意识,提高高职院校应对群体性事件和抗风险的能力,对于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管理秩序及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群体性事件 成因 心理生成机制 预警机制建设
下载PDF
也评心理社会特征遗传论——与刘茂哉等同志商榷
16
作者 崔金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87-92,共6页
“心理社会特征遗传”论,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中出现的,是在人类心理生成乃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的“交互作用论”前提下而作出的探索性推论.它认为,伴随人类需要、情绪、情感等心理活动的“人的社会性”可以由遗... “心理社会特征遗传”论,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中出现的,是在人类心理生成乃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的“交互作用论”前提下而作出的探索性推论.它认为,伴随人类需要、情绪、情感等心理活动的“人的社会性”可以由遗传获得.此涉及科学目前还没法回答的“遗传基因中的信息有无社会性成份”的问题,而该理论则以遗传学现有的实证研究资料为依据,以相关的哲学、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建立起自己的框架.所以我们应当对它作认真地分析和审视,正确认识它的理论价值,而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评论 心理生成 社会性 生物遗传 社会后成 商榷
下载PDF
未成年人犯罪发展轨迹及其形成机制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曾天德 龚瑛 何燕平 《青少年犯罪问题》 CSSCI 2009年第5期4-11,共8页
为考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展轨迹及其心理生成机制,采用回溯调查、问卷调查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对福建省未成年犯管教所281名未成年犯进行施测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展轨迹可以"离校或辍学(14.2岁)&qu... 为考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展轨迹及其心理生成机制,采用回溯调查、问卷调查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对福建省未成年犯管教所281名未成年犯进行施测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展轨迹可以"离校或辍学(14.2岁)"为分界点将其行为发展分为两个发展阶段,概述为:校园违规(12.81岁)——游离社会(13.92岁)——违法犯罪(15.22岁);(2)未成年人在离校前大概两年的时间内,出现较多的劣迹行为;在离校后两年左右因犯罪进入未管所;(3)致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因素有:学习状况不良、同伴劣迹活动、家庭关系不佳、偷盗撒谎行为;(4)其内在心理机制,主要体现在爱与归属、自尊需求得不到满足上,这两种需要无法满足而导致需要结构偏差和行为的负性转移,即积极寻求具有同类行为的同伴安慰,并以偷盗撒谎、同伴劣迹等行为表现出来,程度越发加深,最终导致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 违法犯罪 发展轨迹 心理生成机制
下载PDF
Perfu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in colorectal cancer:Protocols,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emerging trends 被引量:1
18
作者 Prasanna Ghimir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6期3228-3231,共4页
Perfu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has emerged as a novel functional imaging technique with gradually increasing importa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CRC).By providing the functional tumor microvasculatu... Perfu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has emerged as a novel functional imaging technique with gradually increasing importa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CRC).By providing the functional tumor microvasculature,it also helps the assessment of therapeutic response of anti-angiogenic drugs as it may reflect tumor angiogenesis.Perfusion CT has been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to delineate inflammatory or neoplastic lymph nodes irrespective of their size,identify micro-metastases and to predict metastases in advance of their development.It is of increasing significance for preoperative adjuvant therapies and avoidance of unnecessary interventions.Despite controversies regarding the techniques employed,its validity and reproducibility,it can be advantageous in the management of CRCs in which the prognosis is dependent on preoperative staging.With recent advances in the perfusion CT techniques,and incorporation to other modalities lik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rfusion CT will be a novel tool in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CRCs.This article aims at reviewing the existing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recent advances of perfusion CT with a reference to future develop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CR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ectal cancers Perfu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ENESIS NEOVASCULARIZATION MICROMETASTASES
下载PDF
Protective effects of erythropoietin pretreatment on myocardium with hypoxia/reoxygenation injury in rats 被引量:6
19
作者 秦川 肖颖彬 +2 位作者 钟前进 陈林 王学锋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4年第6期329-332,共4页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rat model with myocardial hypoxia/reoxygenation (H/R) injury, and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EPO pretreatment on the myocardium. Methods: Sixty male adult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rat model with myocardial hypoxia/reoxygenation (H/R) injury, and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EPO pretreatment on the myocardium. Methods: Sixty male adult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control group, H/R group, and EPO group, 20 in each group. The rats in EPO group accepted injection of 5 000 U/kg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RHuEPO) through vein, and the other rats accepted the injection of the same volume of saline. Twenty-four hours after the injection, rats in the EPO and H/R groups were put into the hypoxia environment for 12 h and then returned to the normoxic environment for 2 h, and then the samples of blood and myocardium were collected. Serum myocardial enzyme activity, apoptosis, ultrastructure, myocardial MDA contents, EPO receptor (EPOR) expression in cardiac myocytes and cardiac functions were tested. Results: EPOR expression was positive in cardiac myocytes of adult ra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immunonistochemitry assaying. Compared to those in H/R group, rats in EPO group presented lighter injury of myocardial ultrastructure, the reduction of serum myocardial enzyme activity, inhibition of apoptosis, the better recovery of cardiac functions, and the less production of oxygen-derived free radicals. Conclusion: Adult rat cardiac myocytes could express EPOR, and EPO pretreatment produced protective effects on myocardium with H/R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YTHROPOIETIN MYOCARDIUM hypoxia/reoxygenation injury
下载PDF
屈原与梁启超人格建构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聂付生 《云梦学刊》 1997年第3期1-5,共5页
屈原和梁启超在人格建构方面有很多的可比性:“志于道”的政治追求,“美善合一”的伦理体验,面临生死考验所表现的“上下求索”、独立不惧的精神风范。他们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其动力来源于“以道自任”的传统信奉。尽管屈原深受道家... 屈原和梁启超在人格建构方面有很多的可比性:“志于道”的政治追求,“美善合一”的伦理体验,面临生死考验所表现的“上下求索”、独立不惧的精神风范。他们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其动力来源于“以道自任”的传统信奉。尽管屈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梁启超曾儒佛并举,但他们始终把儒家文化作为自己建构理想人格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建构 美善合一 生死观 文化心理生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