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例谈生成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颜美玲 《中学教研(数学版)》 2021年第2期5-9,共5页
生成性评价是与动态生成的课堂相匹配的课堂评价体系,它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生长与发展.教师需要在动态的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并且针对学生的动态学习情况,通过评价让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
关键词 生成性评价 动态课堂 初中数学教学
下载PDF
浅议大学教学质量的生成性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延福 《大学教育》 2018年第12期198-200,共3页
大学教学质量的目标式评价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信奉一元化的评价标准,推崇数量化的评价方式。生成性评价是在合乎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评价者通过具有间接性、无序性、情境性、开放性等特征的评价方式,以有效地影响被评价者学习过程和结果的... 大学教学质量的目标式评价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信奉一元化的评价标准,推崇数量化的评价方式。生成性评价是在合乎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评价者通过具有间接性、无序性、情境性、开放性等特征的评价方式,以有效地影响被评价者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一种评价活动。生成性评价可从知识、教学、学生三个维度进行考量。评价大学教学质量时应将两种方式有机结合走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教学质量 生成性评价
下载PDF
生成性评价探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郑春夫 《江苏教育研究》 2014年第3期42-45,共4页
生成性评价基于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的需要,旨在促进个体生命的生长,是对教育本质的观照。生成性评价具有评价对象的主体性、评价双方的对话性、评价过程的伴生性等特征。生成性评价应遵循施评的灵活性、指引性、面向全体等原则,做到在... 生成性评价基于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的需要,旨在促进个体生命的生长,是对教育本质的观照。生成性评价具有评价对象的主体性、评价双方的对话性、评价过程的伴生性等特征。生成性评价应遵循施评的灵活性、指引性、面向全体等原则,做到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全面关注,在评价语言上注重顺学而为,在评价形式上注重多元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性评价 内涵 特征 价值 策略
下载PDF
学前儿童美术游戏活动的生成性评价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谭芳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9年第3期100-101,共2页
生成性评价是一种以对话协商、相互协作、动态发展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评价理念,在学前儿童美术游戏活动中,生成性评价能够解决游戏活动中评价缺失的问题,激发学前儿童的美术学习兴趣、艺术感受能力、团体合作意识等,促进学前儿童的综合... 生成性评价是一种以对话协商、相互协作、动态发展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评价理念,在学前儿童美术游戏活动中,生成性评价能够解决游戏活动中评价缺失的问题,激发学前儿童的美术学习兴趣、艺术感受能力、团体合作意识等,促进学前儿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因此,应以多元化的生成性评价方式、多元化的生成性评价主体、全面化的生成性评价理念等,优化学前儿童美术游戏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儿童 美术游戏活动 生成性评价
下载PDF
生成性评价:互生教学的触发点
5
作者 张兵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8年第8期102-102,共1页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及时捕捉评价的生成点, 进行多角度多元化多创意的评价,引领师生合作互进,内 化互生环境,开发互生资源,拓展互生空间,探寻互生途 径,促使学生从自信到互信,合作到互动,互动到互生的 转变,让课堂教学的生态环境...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及时捕捉评价的生成点, 进行多角度多元化多创意的评价,引领师生合作互进,内 化互生环境,开发互生资源,拓展互生空间,探寻互生途 径,促使学生从自信到互信,合作到互动,互动到互生的 转变,让课堂教学的生态环境变得和谐健康,师生共同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性评价 互生教学 互生共进
下载PDF
生成性评价的准备策略探寻
6
作者 郑春夫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39,共3页
生成性评价对于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具有积极意义。课堂是动态发展的,教学过程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生成性评价具有非预见性。基于生成性评价的实践可能,课前准备既需要预设学生与文本,以准确把握实施评价的"点",又... 生成性评价对于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具有积极意义。课堂是动态发展的,教学过程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生成性评价具有非预见性。基于生成性评价的实践可能,课前准备既需要预设学生与文本,以准确把握实施评价的"点",又需要有实施评价"法"的思维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性评价 预设准备 思维准备 策略
下载PDF
小学数学思维课堂生成性评价探讨
7
作者 郑秋娣 《好日子》 2020年第9期256-256,共1页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是学生学习下一阶段数学的基础,教师在日常的授课中除了需将教学大纲的内容逐一教授学生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搭建小学阶段的数学思维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之上,可以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是学生学习下一阶段数学的基础,教师在日常的授课中除了需将教学大纲的内容逐一教授学生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搭建小学阶段的数学思维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之上,可以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建立惯性的数学思维模式。教师想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建立数学思维课堂,首先需要改变以往单纯的以鼓励形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逐渐转变为生成性评价方式教学,客观地指导学生形成数学性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思维 生成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生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写作中的运用
8
作者 陈燕 《考试与评价》 2023年第4期67-69,共3页
近几年初中生升学压力逐渐增大,学生的学习更多是指向中考、高考等终结性评价,以考定学的错误思想让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评促学”理念难以落实。在此教师要在原来的教什么、怎么教的基础上,思考为什么教、怎么评。新课程标准提出“教... 近几年初中生升学压力逐渐增大,学生的学习更多是指向中考、高考等终结性评价,以考定学的错误思想让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评促学”理念难以落实。在此教师要在原来的教什么、怎么教的基础上,思考为什么教、怎么评。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坚持以评促教,引导学生以评促学,将评价贯穿到英语教与学的全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变为英语写作活动中的设计者、合作者与参与者,能够根据评价结果优化英语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评 生成性评价 初中英语
下载PDF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生成性评价的运用
9
作者 郭旭 《考试与评价》 2023年第11期46-48,共3页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学生学习词汇是语言理解、表达能力等形成的关键所在。同时,学生思维形成也需要词汇作为辅助,缺乏词汇积累,必然难以高效展开英语学习。初中阶段,英语教学要侧重于学生学习自信心、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的...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学生学习词汇是语言理解、表达能力等形成的关键所在。同时,学生思维形成也需要词汇作为辅助,缺乏词汇积累,必然难以高效展开英语学习。初中阶段,英语教学要侧重于学生学习自信心、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的培养。生成性评价的应用是依托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方式之一,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学习行为和表现,对其采取持续性评价,及时反馈学习过程,为教学目标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改良提供支持。因此,研究词汇教学生成性评价的应用方式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教学 生成性评价
下载PDF
捕捉课堂动态,点燃智慧火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成性评价的运用策略探究
10
作者 田丽 张晗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24年第11期178-180,共3页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的方式往往以预成性评价为主,这种评价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生成性评价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发展,评价更全面,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的方式往往以预成性评价为主,这种评价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生成性评价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发展,评价更全面,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生成性评价概念,其次分析生成性评价的特点,说明生成性评价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具体运用策略,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教育 道德与法治 生成性评价
原文传递
生成性体育课程评价的若干问题研究
11
作者 王惠霖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5期148-149,共2页
生成性体育课程是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体育课程模式,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价模式。从生成性体育课程组织与实施的过程入手,深入分析其评价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尝试予以解决,以期形成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 生成体育课程评价 若干问题 基础理论研究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程生成性学业评价特征、价值与实施路径研究
12
作者 张奇峰 罗庆 《评价与管理》 2023年第4期19-22,共4页
科学地对参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大学生进行学业评价,需要从终结性评价向生成性评价转变。高校思政课程生成性学业评价注重评价方法的动态性、强调评价过程的协同性、突出评价实施的开放性。开展高校思政课程生成性学业评价有利于... 科学地对参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大学生进行学业评价,需要从终结性评价向生成性评价转变。高校思政课程生成性学业评价注重评价方法的动态性、强调评价过程的协同性、突出评价实施的开放性。开展高校思政课程生成性学业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业兴趣、助推学生持续发展、促进师生情感融合。实施高校思政课程生成性学业评价需要开展实践活动、师生多元协作,把终结性评价与生成性评价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程 生成学业评价 特征 价值 路径
下载PDF
论教育评价的根基、限度及转向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东山 台合语 《教学与管理》 2021年第33期34-38,共5页
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及教育改革的风向标。教育评价正当性应当包含科学性与社会性两个方面,科学效用原则与社会正义原则作为教育评价理论的两极,当代教育评价理论内部反思催生批判性教育评价。但后现代社会的到来引发教育评价对个体生成... 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及教育改革的风向标。教育评价正当性应当包含科学性与社会性两个方面,科学效用原则与社会正义原则作为教育评价理论的两极,当代教育评价理论内部反思催生批判性教育评价。但后现代社会的到来引发教育评价对个体生成的关注,个体自由与教育生成取代抽象预设和科学控制,从而引发生成性教育评价对现有评价模式和理念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 批判评价 生成性评价
下载PDF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现状及提升研究
14
作者 陈琪 李东声 周镔 《教育进展》 2022年第12期5625-5635,共11页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对社会主义事业忠诚的青年教师队伍,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任务。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开展研究,能够补充相关理论并为高校进一步开展...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对社会主义事业忠诚的青年教师队伍,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任务。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开展研究,能够补充相关理论并为高校进一步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指导。对内蒙古自治区某高校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了解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职业观。研究发现,青年教师政治立场坚定,能够自觉维护学校荣誉,能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对教师职业认同感较高,总体上呈现积极向上的态度,但也出现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不够重视、缺乏与实践相结合、职业压力大等问题。对此,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利用“互联网 + 教育”创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途径;重视生成性评价;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青年教师 思想政治 生成性评价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Hydroxyethyl Derivative of Chitosan and Evaluation of Its Biosafety 被引量:5
15
作者 SHAO Kai HAN Baoqin +3 位作者 GAO Jinning SONG Fulai YANG Yan LIU Wanshu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5年第4期703-709,共7页
Hydroxyethyl chitosan (HE-chitosan) is a water-soluble derivative of chitosan with many apparent biological properties. For example, it is non-toxic and rapidly biodegradable. Moreover, HE-chitosan has advantages in... Hydroxyethyl chitosan (HE-chitosan) is a water-soluble derivative of chitosan with many apparent biological properties. For example, it is non-toxic and rapidly biodegradable. Moreover, HE-chitosan has advantages in water-solubility, moisture retention and gelling property due to its hydroxyethyl group. However, the biocompatibility and biodegradability of this multifimctional de- rivative have rarely been documented although they are critical for its application in biomedical and clinical treatments.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was to evaluate the biosafety of HE-chitosan, and draw important clues for its diverse applications. HE-chitosan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its chemical structure with FTIR. Its molecular weight (Mw) was determined by gel permeation chro- matography (GPC), and its deacetylation degree (DD)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potentiometric analysis. The cytotoxicity of HE-chitosan on mouse fibroblast cell L929 was tested. The biocompatibility and biodegradability of HE-chitosan in rat and rabbit were evaluated. The FTI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hydroxyethyl groups were linked to C6 of chitosan. The GPC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its Mw was about 90.01 kDa. It was also demonstrated that HE-chitosan had 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 and biodegradability in vivo and had no cytotoxicity on L929. 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HE-chitosan can potentially be applied as a biomaterial in tissue engineering, drug delivery, and other biomedical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xyethyl chitosan biomaterial CYTOTOXICITY BIOCOMPATIBILITY BIODEGRADABILITY
下载PDF
Chemical synthesis,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and biochemical evaluation of an adenine nucleotide derivative 2-aminoadenosine 5'-triphosphate
16
作者 WU Chun-hui CHEN Chang-bao ZHOU Jie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09年第4期1-7,17,共8页
An adenine nucleotide derivative 2-aminoadenosine 5'-triphosphate was chemically synthesized through four steps and was characterized with 1H NMR, 31p NMR, 13C NMR, EA and FT-IR. Its ultraviolet and fluorescence prop... An adenine nucleotide derivative 2-aminoadenosine 5'-triphosphate was chemically synthesized through four steps and was characterized with 1H NMR, 31p NMR, 13C NMR, EA and FT-IR. Its ultraviolet and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at various pH values were studied. Two pKa values for the compound were determined by the curves of UV absorption dependency on pH, Which were 0.68 and 4.83, respectively. The value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calculated from ACD/Labs software. In addition, hydrolysis of the adenine nucleotide derivative in the catalysis of potato apyrase was studied. The competition of the ATP analogue with ATP for potato apyrase' active site was proved to be a sequential reaction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aminoadenosine 5'-triphosphate chemical synthesis spectroscopic property biochemical evaluation
下载PDF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with Emphasis on Thermal Comfort: A Case Study in Public Squares
17
作者 Carlos A. C. Niemeyer Lucila C. Labaki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5年第12期1483-1495,共13页
The article presents a case study about thermal comfort in two public squares located in the coastal region of southeastern Brazil, within a post-occupational assessment context where it was sought to estimate the the... The article presents a case study about thermal comfort in two public squares located in the coastal region of southeastern Brazil, within a post-occupational assessment context where it was sought to estimate the thermal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of the users generating systematized knowledge about the built environment. The objective is to instruct future interventions for improvement in the living condition wher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success of the activities predicted there. Surveys on thermal comfort along with goers of the squares were held on three consecutive days in April 2013 and February 2014 with microclimate monitoring of the places adopting the predictive PET (physiological equivalent temperature) index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bioclimatic model Rayman. The obtained data set generated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the pattern of thermal comfort allowing understanding the analytical correlations between PET index, climate variables and the perception of comfort. The article seeks to contribute towards the recognition of bioclimatic specificities in the project process aim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of public squares and aspects that are relevant to the urban plann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public spaces thermal comfort.
下载PDF
PBL模式在高中语文活动课中的实施策略——以《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活动单元设计为例
18
作者 黄妍妍 《教学考试》 2024年第20期70-73,共4页
PBL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研究并应对一个真实的、有吸引力的和复杂的问题、课题或挑战,从而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夏雪梅教授团队将之与中国本土实践相结合,从“核心知识、驱动性问题、高阶认知、学习实践、公开成果、... PBL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研究并应对一个真实的、有吸引力的和复杂的问题、课题或挑战,从而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夏雪梅教授团队将之与中国本土实践相结合,从“核心知识、驱动性问题、高阶认知、学习实践、公开成果、学习评价”六个维度回应了该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与实施,这与高中语文活动课有极高的适切性。本课例正是基于PBL教学理论,立足于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单元教学要求所进行的探索与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 语文活动 真实情境 驱动问题 生成性评价
原文传递
Suitability Evalu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ecentralized Wastewater Reclamation Facilities in Beijing
19
作者 翁建武 陈远生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0年第3期248+238-247,共11页
水资源的缺乏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城区开始使用中水作为额外的经济合理的供水水源,并为此制定相应政策。然而,不适宜的中水利用政策往往对用水户使用再生水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中水设施建设适宜性并分析不同行业的中水利用... 水资源的缺乏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城区开始使用中水作为额外的经济合理的供水水源,并为此制定相应政策。然而,不适宜的中水利用政策往往对用水户使用再生水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中水设施建设适宜性并分析不同行业的中水利用适宜情况,为制定或修订中水利用政策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在中水生产成本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得到了中水设施建设限制因素和中水设施建设适宜条件,并对北京市机关、高校、饭店的用水户进行了适宜性评价。本研究结果表明,运行水量对中水生产成本有决定性影响。有效原水量对应的给水量、有效中水需求量、建筑面积适合作为中水设施建设影响因素,它们的下限可作为中水设施建设适宜条件。本研究通过分析北京市部分机关、高校、饭店用水户的用水情况,得到这些行业的中水设施建设适宜条件,并用于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机关用水户和大部分一、二星级饭店不适宜建设中水设施,而大部分高校和大部分三星级以上饭店适宜建设中水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centralized wastewater reclamation facility construction suitability evaluation production costs BEIJ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