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学习知识”到“生成知识”: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戴登云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23-126,共4页
学习美学的困难,根子在于学生对"美学知识"的错位认知: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仍习惯将"美学知识"视为是一种"现成知识";事实上,"美学知识"乃是一种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历史认知和理论... 学习美学的困难,根子在于学生对"美学知识"的错位认知: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仍习惯将"美学知识"视为是一种"现成知识";事实上,"美学知识"乃是一种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历史认知和理论思考来予以反思的"生成知识",具有生成性和未知性。因此,美学教学要收到实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变"认知"美学知识为"反思"美学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课程 教学改革 现成知识 生成知识
下载PDF
信息生成知识的机制 被引量:7
2
作者 温有奎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0-122,133,共4页
本文从物理和认知角度讨论了 Brookes信息科学基本方程 ,提出了 Brookes方程是一种信息域与知识域的变换。给出知识系统必须具有三个基本功能才能实现信息与知识转换 :1选择性 ;2变换性 ;3可加性。同时指出知识系统中信息可再生 ,再生... 本文从物理和认知角度讨论了 Brookes信息科学基本方程 ,提出了 Brookes方程是一种信息域与知识域的变换。给出知识系统必须具有三个基本功能才能实现信息与知识转换 :1选择性 ;2变换性 ;3可加性。同时指出知识系统中信息可再生 ,再生的条件是信息与知识在知识系统变换中必须具有足够的抽样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科学 BROOKES 知识生成机制 信息方程 物理形式
下载PDF
让学生生成知识
3
作者 彭金红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11期33-33,共1页
知识的建构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关于这篇游记散文,师生建构了什么知识呢?本课的教学内容围绕以下四个关键问题展开:
关键词 生成知识 中学 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下载PDF
顺应学生思维,自然生成知识--基于对“数学是自然的”理念的追求
4
作者 刘加勒 《数学教学通讯》 2022年第7期32-33,共2页
基于对“数学是自然的”理念的追求,教师应展示自然的教学设计,创造情趣交融的环境,自然诱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此外,教师需要探寻合情合理的教学起点让学生的思维自然顺流而下,并准确把握引导的契机让学生在遭遇学习困难时顿生柳暗花... 基于对“数学是自然的”理念的追求,教师应展示自然的教学设计,创造情趣交融的环境,自然诱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此外,教师需要探寻合情合理的教学起点让学生的思维自然顺流而下,并准确把握引导的契机让学生在遭遇学习困难时顿生柳暗花明之感,还应设计丰富多彩的练习来催生知识的自然生成,从而自然地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数学教学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生成知识 思维
下载PDF
数智创新生态系统中知识生成的动力螺旋与协同演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储节旺 罗怡帆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4,共9页
[目的/意义]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赋能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推动了社会原有生产模式的变革。研究数智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动力,分析数智技术赋能下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的特征和协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 [目的/意义]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赋能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推动了社会原有生产模式的变革。研究数智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动力,分析数智技术赋能下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的特征和协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结合知识链理论,对数智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的内涵和特征进行阐述;分析数智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多螺旋的演变动因,并构建知识生成多螺旋模型;采用协同学理论,对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动力多螺旋模型的演化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在数智技术的参与下,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表现出新的特征;人类螺旋和非人类螺旋的演化经历了局部人机协作、人机协同和人智融合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创新生态系统 数智技术 知识生成 多螺旋模型 协同演化
下载PDF
多模态模型嵌入知识生成的逻辑机理与路径选择
6
作者 张立明 冉政 张容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89,共9页
基于海量数据与强大算法的多模态模型依赖复杂的结构框架,在嵌入知识生成的过程中展现出跨域数据处理能力和持续输出创新数据等核心特征。高度智能化的知识数据整理、自适应多场景的知识表达与动态协同聚合的知识共享等,推进知识生成逻... 基于海量数据与强大算法的多模态模型依赖复杂的结构框架,在嵌入知识生成的过程中展现出跨域数据处理能力和持续输出创新数据等核心特征。高度智能化的知识数据整理、自适应多场景的知识表达与动态协同聚合的知识共享等,推进知识生成逻辑从既有信息理解向全新知识产出的转变。然而,多模态模型逐渐暴露出缺乏合法可靠的知识数据源、透明可释的生成过程以及高质量内容输出等诸多问题。亟待通过搭建价值对齐的生成模型、提升可控生成的技术水平、完善人类反馈提示策略、构筑基于规则的管控体系等约束其更好地支撑知识生成,加速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模型 知识生成 逻辑机理 路径选择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蔡京政治与书法概念的知识生成
7
作者 张斌 《美术大观》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本文从历史的复杂性方面讨论蔡京作为政治人物和书法家的互动关系和知识生成,先解决其作为政治概念的“奸臣”的历史生成,进而讨论蔡京的书法概念如何与政治概念形成共生关系,最后从心性和书法的相通关系来提示蔡京概念的复杂性。
关键词 知识生成 蔡京 政治概念 书法概念 奸臣概念 宋代书法
下载PDF
知识驱动的对话生成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2
8
作者 许璧麒 马志强 +3 位作者 周钰童 贾文超 刘佳 吕凯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74,共17页
知识驱动的对话生成模型旨在利用不同形式的知识来强化对话生成模型,使得对话生成模型不仅能从对话数据中学习语义交互,而且还能深入理解用户输入、背景知识和对话上下文,生成更合理、更具多样性、更富含信息量和拟人的回复,进而推动对... 知识驱动的对话生成模型旨在利用不同形式的知识来强化对话生成模型,使得对话生成模型不仅能从对话数据中学习语义交互,而且还能深入理解用户输入、背景知识和对话上下文,生成更合理、更具多样性、更富含信息量和拟人的回复,进而推动对话系统的发展。目前相关工作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并且很少有对现有成果的全面梳理和系统总结。对知识驱动的对话生成模型研究展开综述,首先,针对现有的研究成果,梳理并介绍了当前知识驱动的对话生成任务和主要遇到的问题,并且给出详细的任务定义和问题定义;其次,整理并介绍了知识驱动的对话生成模型建模所需的数据集;然后,对目前知识驱动的对话生成研究过程中知识获取、知识表示、知识选择和知识融入相关研究中每个模型的改进、研究现状、模型涉及的评价指标和模型的性能进行重点介绍;最后,对知识驱动的对话生成模型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生成模型 对话系统 外部知识 知识驱动的对话生成
下载PDF
回溯与澄清:数字教材的知识生成与实践省思
9
作者 张玉 艾兴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101,110,共11页
数字教材知识是数字教材内容构成、功能展演与理论研究的基本质素,其叙事载道的水平不仅影响数字教材的高质量建设,还关乎教材学建构、中国自主话语体系建设以及教材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一体化建设。依循演绎与归纳相... 数字教材知识是数字教材内容构成、功能展演与理论研究的基本质素,其叙事载道的水平不仅影响数字教材的高质量建设,还关乎教材学建构、中国自主话语体系建设以及教材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一体化建设。依循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思路进行回溯发现,数字教材知识的生成是数字时代的到来、知识社会的牵引、知识观的更迭、教材观的变迁等要素交互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内外要素的双重驱动下,数字教材知识的演化有着作为教材类属的共识性规律与作为数字教育资源的殊异性规律,这直接造成了数字教材知识在生产、表征、组织、呈现、传播、应用等方面的“二重性特质”,是理性认识数字教材知识话语范畴、科学揭示数字教材高质量建设知识问题由来以及有效破解数字教材内容编写难题的关键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教材 教材强国 数字时代 知识生成 知识演化 二重性
下载PDF
知识生成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10
作者 顾银芳 《文理导航》 2024年第23期67-69,共3页
概念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概念教学是否有效,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了落实概念教学,教师应进一步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重视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逐步探索... 概念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概念教学是否有效,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了落实概念教学,教师应进一步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重视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逐步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而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打好数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成 概念教学 初中数学
下载PDF
建构主义视角下乡村教师知识生成的优化路径
11
作者 高雅 王后雄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4年第2期6-10,共5页
知识的生成与积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现阶段乡村教师知识的生成存在诸多困境,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从主动建构、认知结构、社会文化背景三个角度出发,分析现阶段乡村教师知识生成存在情感枯竭、知识匮乏、去... 知识的生成与积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现阶段乡村教师知识的生成存在诸多困境,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从主动建构、认知结构、社会文化背景三个角度出发,分析现阶段乡村教师知识生成存在情感枯竭、知识匮乏、去乡土化等问题,从内在动机、外在培训和社会文化角度提出乡村教师知识生成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知识生成 教师专业发展 建构主义 路径
下载PDF
生成、分发、服务:知识传播的智能化图景
12
作者 孙晓翠 吕晓峰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9-44,共6页
随着ChatGPT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掀起热潮,人工智能越来越成为社会中备受关注的议题。智能技术颠覆了传统的信息生产和获取方式,在知识生成、分发、服务方面赋能知识传播。在知识生成方面,智能技术重塑知识生产主体、重构知识产品形态,使... 随着ChatGPT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掀起热潮,人工智能越来越成为社会中备受关注的议题。智能技术颠覆了传统的信息生产和获取方式,在知识生成、分发、服务方面赋能知识传播。在知识生成方面,智能技术重塑知识生产主体、重构知识产品形态,使人机协同知识生成、智能知识产品生成成为现实;在知识分发方面,通过智能技术赋能,知识分发实现从多平台分发到智能平台分发、从推荐算法分发到智慧式对话式分发的演进,重塑了知识分发的机制和模式;在知识服务方面,智能技术被应用到场景适配、情感陪伴的过程中,提升了用户的知识消费体验,建构了知识服务的新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知识生成 知识分发 知识服务
下载PDF
近代中国“日本美术”的知识生成与传播——以著述为中心的考察
13
作者 乔志强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3期14-21,共8页
明治维新之后,随着日本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以及日本美术的成功转型,大批中国学者和艺术家赴日留学或考察美术,他们将学习和了解到的日本美术知识援笔成文,各种报纸、杂志和书籍也积极传布这些知识和讯息,为中国美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 明治维新之后,随着日本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以及日本美术的成功转型,大批中国学者和艺术家赴日留学或考察美术,他们将学习和了解到的日本美术知识援笔成文,各种报纸、杂志和书籍也积极传布这些知识和讯息,为中国美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照。近代中日美术的巨大反差,促使许多学人企图从历史、现状及国民性等方面揭示日本美术发达的行迹,于是引发了日本美术史研究和著述的热潮。近代中国“日本美术”的知识生成与传播,对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其明显的急功近利的思想也给中国美术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日本美术 著述 知识生成 传播
下载PDF
论元代墨竹谱对湖州竹派的观念阐释与知识生成
14
作者 魏然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9期52-55,共4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元代诗人柯谦在其《集贤大学士息斋李公〈竹谱〉序》中说:“草木之族,为竹最盛。”对于在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竹文化来说,竹谱是其直接载体,它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元代诗人柯谦在其《集贤大学士息斋李公〈竹谱〉序》中说:“草木之族,为竹最盛。”对于在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竹文化来说,竹谱是其直接载体,它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各个社会时期的艺术和文化。从南朝刘宋直到清代,作为竹文化艺术浓缩的历代竹谱,流传至今的有数十部之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成 元代诗人 中国传统文化 集贤大学士 南朝刘宋 湖州竹派 竹谱 文化史
下载PDF
经历知识生成 发展核心素养——以“双曲线的方程”教学为例
15
作者 倪朝辉 《数学教学通讯》 2024年第18期25-27,共3页
让知识在课堂中自然生成是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教师的精心设计与细节处理则决定着知识是否能自然生成.“双曲线的方程”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促进学生学力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因此,研究者从“创设... 让知识在课堂中自然生成是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教师的精心设计与细节处理则决定着知识是否能自然生成.“双曲线的方程”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促进学生学力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因此,研究者从“创设情境,提炼概念”“活动探索,构建结构”“建立模型,深化应用”“深度学习,感悟提升”等方面展开教学活动设计,并有针对性地谈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成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双曲线
下载PDF
交互与知识生成学习空间(学习空间V2.0)与学校教育变革——网络学习空间内涵与学校教育发展研究之四 被引量:27
16
作者 张进良 贺相春 赵健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64,共6页
文章在分析移动互联网技术驱动的技术交叉融合对网络学习空间三个子系统产生影响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基本架构及功能,聚焦此阶段网络学习空间的核心特征为互动和知识生成,将此阶段网络学习空间命名为交互与知识生成学习空... 文章在分析移动互联网技术驱动的技术交叉融合对网络学习空间三个子系统产生影响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基本架构及功能,聚焦此阶段网络学习空间的核心特征为互动和知识生成,将此阶段网络学习空间命名为交互与知识生成学习空间(学习空间V2.0)。从教师、学生、学习资源、教与学环境和教学组织形式等五个方面分析学习空间V2.0对学校教育产生的影响,认为学习空间V2.0变革学校教育的核心点是模糊课堂边界、改变学习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与知识生成 网络学习空间 教育变革
下载PDF
基于知识生成的工作场所学习 被引量:9
17
作者 程薇 杨现民 余胜泉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3年第4期80-87,100,共9页
工作场所学习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学校本位教育"的学习方式,发生在工作场所之中,其内涵经历了知识技能观、交互观、过程观和混合观四个阶段的发展演化。伴随新媒体技术在工作场所中的应用与普及,工作场所学习的内涵发生了新... 工作场所学习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学校本位教育"的学习方式,发生在工作场所之中,其内涵经历了知识技能观、交互观、过程观和混合观四个阶段的发展演化。伴随新媒体技术在工作场所中的应用与普及,工作场所学习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工作学习一体化、集体知识群建共享、工作学习内容生成而非预设等。知识生成视角下的工作场所学习是工作场所学习的高级形式,它的提出是以知识生成隐喻为基础,强调集体知识库的生成、虚实结合的协作交流与分享、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学习元平台作为一种能够支持协同创建、内容生成以及语义关联的知识社区,可以支持虚实结合的工作场所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与技能获得、参与工作任务、知识系统化生成三个阶段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场所学习 学习元 知识生成 学习隐喻
下载PDF
基于SECI框架的企业知识生成系统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锡荣 杨娜 万倩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15,共8页
基于SECI知识螺旋,构建了企业知识生成"风暴眼"模型,并将模型作了系统动力学表达、训练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良好的环境下,企业可以有效吸收外部知识并在内部进行知识转化循环,从而产生巨型的知识生成风暴。但当环境恶化... 基于SECI知识螺旋,构建了企业知识生成"风暴眼"模型,并将模型作了系统动力学表达、训练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良好的环境下,企业可以有效吸收外部知识并在内部进行知识转化循环,从而产生巨型的知识生成风暴。但当环境恶化或者企业知识存量以及知识转化能力下降时,知识生成风暴就会减弱甚至消亡。结果显示,创造知识的企业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并防止已有知识的流失,才会走向并保持卓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 SECI 知识生成 知识风暴 系统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综合推理的构图知识生成模型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玲莉 鲁东明 +1 位作者 潘云鹤 简正三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84-389,共6页
讨论了一种集成图案拓扑结构和元素表达内容的构图设计知识的表达模型 ,研究并提出一种应用综合推理的思想来生成新的构图设计知识的推理模型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从原有构图设计知识的形象信息出发 ,根据一定的初始要求 ,迅速综合生成新... 讨论了一种集成图案拓扑结构和元素表达内容的构图设计知识的表达模型 ,研究并提出一种应用综合推理的思想来生成新的构图设计知识的推理模型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从原有构图设计知识的形象信息出发 ,根据一定的初始要求 ,迅速综合生成新的构图设计知识 ,大大提高了知识的生成速度 ,使得智能图案设计系统具有了更高的智能性与创作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推理 知识生成 图案设计 专家系统 构图
下载PDF
论课程实施中个人知识的生成 被引量:8
20
作者 潘洪建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13,共5页
个人知识不仅是一种独立的、与公众知识相对应的知识形态,而且也是一切知识共同的个人特征。个人知识内容具有内隐性、整体性、独特性、客观性。个人知识的探究形式为归纳概括、默会思维。个人知识的表达形式有言述与非言述两种。个人... 个人知识不仅是一种独立的、与公众知识相对应的知识形态,而且也是一切知识共同的个人特征。个人知识内容具有内隐性、整体性、独特性、客观性。个人知识的探究形式为归纳概括、默会思维。个人知识的表达形式有言述与非言述两种。个人知识存在于个人思维、感受与操作之中。课程实施过程中个人知识的生成大致经历外化表达、交流讨论、活动体验、反思内化等阶段。个人知识的教学策略有:情境激活、表达展现、经验共享、亲历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知识 知识生成 课程实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