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惠民凹陷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史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肖勇 张卫东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6年第12期189-190,共2页
本文通过对惠民凹陷根据烃源岩的生排烃期、圈闭形成期、油藏饱和压力分析油气藏形成期,认为惠民凹陷具有两期成藏,下第三系东营组为早期成藏,上第三系馆陶-明化镇为晚期成藏,且成藏规模超过早期。
关键词 生排烃期 成藏 饱和压力 源岩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天然气晚期成藏特征 被引量:34
2
作者 施和生 秦成岗 +3 位作者 高鹏 张忠涛 朱俊章 赵仁永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8年第2期73-76,95,共5页
通过断层活动性研究、油气充注史分析及典型气藏剖析,论证了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天然气藏属典型的晚期成藏。新近纪以来白云凹陷一直处于主生、排烃期和东沙运动引起的断裂活动是该区天然气晚期成藏的必要条件,二者的相... 通过断层活动性研究、油气充注史分析及典型气藏剖析,论证了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天然气藏属典型的晚期成藏。新近纪以来白云凹陷一直处于主生、排烃期和东沙运动引起的断裂活动是该区天然气晚期成藏的必要条件,二者的相互匹配是该区晚期成藏的充分条件。建议在该区以断层为依托,以晚期天然气平面运移路径为指向,寻找保存条件有利的地区进行甩开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 天然气 成藏 生排烃期 断裂活动性
下载PDF
浅析油气的生成及运移方式——以孔南地区为例
3
作者 姚芳 赵冬云 +3 位作者 王雅杰 王亚静 彭光艳 董莉 《低渗透油气田》 2011年第3期25-27,47,共4页
传统的石油地质理论认为,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数百万年以上的时间。生物气、未熟一低熟油的发现.用传统的石油地质理论难以解释,与传统的石油地质理论相驳斥,现代的石油地质理论认为属于有机质早期生烃。通过对目前已开发油气田烃源... 传统的石油地质理论认为,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数百万年以上的时间。生物气、未熟一低熟油的发现.用传统的石油地质理论难以解释,与传统的石油地质理论相驳斥,现代的石油地质理论认为属于有机质早期生烃。通过对目前已开发油气田烃源岩的成熟度、生排烃期的分析,认为有机质是全程生烃。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浮力的作用下进入储层,并在储层中做向上、侧向上运移直到遇见合适的圈闲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岩 成熟度 生排烃期 油气运移
下载PDF
东濮凹陷的深层油气成藏期差异性讨论
4
作者 李宁博 郭彬程 《当代化工研究》 2019年第4期53-54,共2页
为了研究东濮凹陷深层油气成藏期的差异性,通过利用烃源岩主要生排烃时期来确定油气生成和排出的大致时间,结合流体包裹法进行测试分析,对东濮凹陷不同地区、不同层位进行分析测试。结果显示,东濮凹陷与渤海湾盆地其它含油气凹陷之间的... 为了研究东濮凹陷深层油气成藏期的差异性,通过利用烃源岩主要生排烃时期来确定油气生成和排出的大致时间,结合流体包裹法进行测试分析,对东濮凹陷不同地区、不同层位进行分析测试。结果显示,东濮凹陷与渤海湾盆地其它含油气凹陷之间的油气分布和成藏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与成藏期和成藏过程的差异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流体包裹体 源岩生排烃期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中段须二段天然气成藏年代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四兵 沈忠民 +1 位作者 吕正祥 罗小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3-530,共8页
通过烃源岩生排烃期分析、K-Ar同位素年龄测定及包裹体均一温度等的综合研究,认为川西坳陷中段须二段储层至少存在3个油气成藏期,分别为:须家河组沉积末期、中侏罗世末期到晚侏罗世时期和喜马拉雅期,其中第二期为最重要的成藏期。位于... 通过烃源岩生排烃期分析、K-Ar同位素年龄测定及包裹体均一温度等的综合研究,认为川西坳陷中段须二段储层至少存在3个油气成藏期,分别为:须家河组沉积末期、中侏罗世末期到晚侏罗世时期和喜马拉雅期,其中第二期为最重要的成藏期。位于沉降中心及其周边的气藏如川鸭95井、金深1井、马深1井成藏期相对较早,而相对远离生烃中心的川孝565、川高561等井成藏期则相对较晚,显示了早期烃源灶的分布可能控制了古油气藏的分布。理论和实践均表明烃源岩生排烃期分析、K-Ar同位素年龄测定及包裹体均一温度相结合是研究油气藏成藏年代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须二段 生排烃期 K-Ar同位素年龄测定 包裹体
下载PDF
文留油气田断面优势运移通道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袁波 孙照勇 +3 位作者 姜鹏 舒光虎 李艳萍 张华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3期292-295,共4页
文留油气田构造活动强烈,主要发育伸展性同生正断层,二、三级断裂的发育是盆地内成熟油气垂向运移的主干通道,油气的富集与生长断层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应用断裂控藏的思路重新认识断裂与油气运移之间的关系,分带、分类型研究文留油气田... 文留油气田构造活动强烈,主要发育伸展性同生正断层,二、三级断裂的发育是盆地内成熟油气垂向运移的主干通道,油气的富集与生长断层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应用断裂控藏的思路重新认识断裂与油气运移之间的关系,分带、分类型研究文留油气田生长断层与油气成藏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整体评价文留油气田的油气勘探潜力,寻找新的含油气富集区块。文中通过断层活动速率及热模拟生烃史等技术,研究阐述了文留油气田各断裂系的发育演化史及文留地区二、三级断层的断面形态对油气资源分布的控制作用,认为生排烃期断层活动强度及断面优势运移通道控制油气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优势运移通道 长断层 生排烃期 文留油气田
下载PDF
伊宁凹陷构造样式及其与油气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董银磊 于浩雨 +3 位作者 曹建康 刘司红 王亮 李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8,共8页
伊宁凹陷受北、中、南天山造山作用的影响,构造条件复杂,开展该区构造样式分析及与油气关系的研究至关重要。伊宁凹陷主要发育北西—北西西向逆冲断裂,这些断裂形成于海西末期,大多持续活动于印支期、燕山期,终止于喜马拉雅期;按断裂发... 伊宁凹陷受北、中、南天山造山作用的影响,构造条件复杂,开展该区构造样式分析及与油气关系的研究至关重要。伊宁凹陷主要发育北西—北西西向逆冲断裂,这些断裂形成于海西末期,大多持续活动于印支期、燕山期,终止于喜马拉雅期;按断裂发育特点和对沉积、构造的控制强度等,可分为控盆深大断裂、控带大型断裂和控构造次级断裂。这些断裂与相应褶皱构成的断—褶组合体在伊宁凹陷主要表现为对冲、背冲、叠瓦状、"Y"字型和花状等构造样式。根据构造样式及其所代表的构造变形强度,将伊宁凹陷自北而南分为北缘强烈变形带、霍城—曲鲁海弱变形带、察县—Y2井中等变形带和南部中强变形带。中生代以来,伊宁凹陷经历了印支期大规模断坳型盆地形成、燕山早中期类前陆盆地的形成与发展、燕山晚期整体抬升与微不均衡的盆地改造、喜马拉雅期古近纪—新近纪的不均衡发展等4个演化阶段。研究区在构造演化过程中,沉积残存了中二叠统塔姆其萨依组、上三叠统白碱滩组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3套主要烃源岩,并分别于印支期—燕山期、燕山早期—燕山晚期依次进入大规模生排烃期。印支期—燕山期形成的构造与断裂褶皱构造样式是油气运聚的主要指向区,察县—N4井及其周缘形成的"Y"字型和花状等断褶构造样式在油气勘探中值得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构造演化 逆冲断裂 生排烃期 油气运聚 伊宁凹陷
下载PDF
流体定年方法在油气成藏历史研究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油层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艳菊 史建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8585-8589,共5页
成藏年代学是成藏动力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是揭示油气成藏过程、成藏机理的重要途径。通过烃源岩生排烃期分析、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年龄测定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等方法定量地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油气藏的... 成藏年代学是成藏动力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是揭示油气成藏过程、成藏机理的重要途径。通过烃源岩生排烃期分析、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年龄测定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等方法定量地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油气藏的充注历史。综合分析认为,长7段和长6段有效烃源岩自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进入生排烃门限以来,长6油层组主要存在160 Ma~140 Ma和110 Ma~90 Ma的两期油气充注过程。其中,早期以连续、缓慢、小规模的低充注为主要特征;晚期则以瞬态、快速、大规模的高充注特征为主,是长6油层组的主要充注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生排烃期 K-Ar定年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新庄复杂小断块稠油油藏成藏规律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陈志刚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0年第4期29-31,共3页
新庄油田构造破碎、含油宽度窄、面积小、原油粘度高、水油体积比大,系典型的复杂小断块稠油油藏。根据成藏要素及空间、成藏作用及时间等匹配关系研究,对该油田的成藏过程和成藏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新庄储层砂体以扇状或指状从凹陷边... 新庄油田构造破碎、含油宽度窄、面积小、原油粘度高、水油体积比大,系典型的复杂小断块稠油油藏。根据成藏要素及空间、成藏作用及时间等匹配关系研究,对该油田的成藏过程和成藏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新庄储层砂体以扇状或指状从凹陷边缘伸入生、盖区,与生、盖层大面积接触,为油气运移、聚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油气主要来自其南部深凹区的核三段烃源岩,在廖庄末期达到生排烃高峰;鼻状构造形成的圈闭不晚于油气的主要生成期;由于断层的活动,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遇高孔渗砂层沿砂层继续侧向运移,断层形成遮挡在高部位油气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庄油田 复杂小断块 稠油 成藏规律 生排烃期 圈闭形成
下载PDF
西湖凹陷构造演化特征及油气运聚单元划分 被引量:14
10
作者 于仲坤 丁飞 赵洪 《上海国土资源》 2018年第4期75-78,共4页
西湖凹陷是目前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但其油气运聚单元始终未进行系统的划分,限制了区域成藏研究及勘探目标的优选。本文从油气运移动力角度系统分析西湖凹陷油气富集分布规律及原因,以该凹陷大量生排烃期的构造活动演化为基础,... 西湖凹陷是目前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但其油气运聚单元始终未进行系统的划分,限制了区域成藏研究及勘探目标的优选。本文从油气运移动力角度系统分析西湖凹陷油气富集分布规律及原因,以该凹陷大量生排烃期的构造活动演化为基础,恢复关键成藏时刻对应的构造特征与沉积,计算出柳浪组沉积末期流体势,明确了该时期流体势场的油气运聚特征。结果表现为由凹陷中心向斜坡逐渐降低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将西湖凹陷划分9个油气运聚单元。本文研究的运聚单元中Ⅰ、Ⅱ、Ⅲ、Ⅴ、Ⅵ是较好的油气聚集单元,具有利于油气长期运移聚集的条件,是未来西湖凹陷勘探的主要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 西湖凹陷 构造演化 沉积特征 油气运聚 流体势 生排烃期
下载PDF
浅谈断层的封闭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震生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10期107-109,共3页
断层的封闭性对复杂断块油藏的油气聚集和保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断层封闭性研究的方法,并提出应将断层的封闭性按其作用的对象划分为对地质历史时期的油气的封闭性(大时间尺度)和对现今水驱油藏流体的封闭性(小时间尺度)... 断层的封闭性对复杂断块油藏的油气聚集和保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断层封闭性研究的方法,并提出应将断层的封闭性按其作用的对象划分为对地质历史时期的油气的封闭性(大时间尺度)和对现今水驱油藏流体的封闭性(小时间尺度)两类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封闭性 力学性质 岩性配置 泥岩涂抹 化学成因沉淀 活动生排烃期匹配关系 分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碎屑岩油气成藏年代分析
12
作者 孟海龙 周鑫宇 +3 位作者 黄亮 沈利霞 郭萌萌 尹思奇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1-5,共5页
通过烃源岩生排烃史、包裹体均一温度定年、自生矿物K-Ar定年等方法对川西、川中、川南上三叠统气藏成藏年代进行分析,确定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气藏成藏期的早期、中期和晚期,其中中期为最重要的成藏期,早期与中期(印支期与燕山期)为烃源... 通过烃源岩生排烃史、包裹体均一温度定年、自生矿物K-Ar定年等方法对川西、川中、川南上三叠统气藏成藏年代进行分析,确定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气藏成藏期的早期、中期和晚期,其中中期为最重要的成藏期,早期与中期(印支期与燕山期)为烃源岩生烃成藏期,晚期(喜山期)为油气调整成藏期。区域差异表现为,川西地区成藏时间相对最早,稍晚为川南地区,川中地区成藏时间最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上三叠统 生排烃期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海安凹陷南部断裂活动对油气运聚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先涛 《江苏地质》 2003年第2期83-86,共4页
海安凹陷断裂较发育 ,断裂形成、活动的时期不同 ,对构造圈闭、油气侧向及纵向上运移起控制作用。断裂活动与烃源岩生、排烃期的时空配置关系是构造捕获油气并成为有利圈闭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入研究断裂的性质与特征 ,确定油气运聚的主... 海安凹陷断裂较发育 ,断裂形成、活动的时期不同 ,对构造圈闭、油气侧向及纵向上运移起控制作用。断裂活动与烃源岩生、排烃期的时空配置关系是构造捕获油气并成为有利圈闭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入研究断裂的性质与特征 ,确定油气运聚的主要部位 ,可大大提高该区的勘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活动 油气运聚 江苏海安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东岭地区烃源岩热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于永利 徐佑德 +3 位作者 肖永军 余海洋 修安鹏 韩志宁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2-718,共7页
通过对长岭断陷东岭斜坡带烃源岩埋藏史、地温史、有机质成熟度史、生烃率演化、累积生烃量演化等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区火一段烃源岩分别在火石岭组沉积末期和盆地坳陷期发生过2次大规模生排烃作用:第1期生排烃在火石岭组内部形成大量自... 通过对长岭断陷东岭斜坡带烃源岩埋藏史、地温史、有机质成熟度史、生烃率演化、累积生烃量演化等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区火一段烃源岩分别在火石岭组沉积末期和盆地坳陷期发生过2次大规模生排烃作用:第1期生排烃在火石岭组内部形成大量自生自储型岩性、地层油藏;第2期生排烃在火石岭组及上覆各套断陷期地层中形成大量构造、构造—岩性油藏和气藏。这2个排烃期对应的油气成藏过程可归纳为断陷期隐蔽油藏成藏模式和坳陷期构造油气藏成藏模式,根据该成藏模式指出长岭断陷中西部的残留洼陷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岭 源岩 热演化 生排烃期 成藏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