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1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华为的企业生死观说起
1
作者 杨杜 《企业管理》 2024年第1期36-38,共3页
企业的生存定律是:知道你吃谁,决定你的成长;知道谁吃你,决定你的生存!活下来的华为每次谈到企业,总少不了华为--要说活得不易,恐怕少有比华为更难的了;可要说活得给力,也非它莫属!曾占营收半壁江山的华为手机业务销量一度暴跌88%,几被... 企业的生存定律是:知道你吃谁,决定你的成长;知道谁吃你,决定你的生存!活下来的华为每次谈到企业,总少不了华为--要说活得不易,恐怕少有比华为更难的了;可要说活得给力,也非它莫属!曾占营收半壁江山的华为手机业务销量一度暴跌88%,几被置于死地;但2023年8月29日悄然上市的Mate 60 Pro引爆舆论话题,大大鼓舞了国人士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为 生死观 企业六面观 企业“三命”说 企业三活法
下载PDF
从葬礼仪式探寻白裤瑶的生死观
2
作者 蒙祖演 李妮娜 许金廷 《时代人物》 2024年第1期24-27,共4页
南丹白裤瑶的葬礼仪式个性鲜明,有严格的禁忌,规模盛大,环节繁多,信仰多元,仪式中的砍牛祭葬及击鼓送灵场面震撼人心,象征符号指向分明。生的热烈、死的庄肃,都凝聚在葬礼仪式行为之中。整个葬礼仪式折射出白裤瑶人坦然面对死亡和珍爱... 南丹白裤瑶的葬礼仪式个性鲜明,有严格的禁忌,规模盛大,环节繁多,信仰多元,仪式中的砍牛祭葬及击鼓送灵场面震撼人心,象征符号指向分明。生的热烈、死的庄肃,都凝聚在葬礼仪式行为之中。整个葬礼仪式折射出白裤瑶人坦然面对死亡和珍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裤瑶 葬礼仪式 生死观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死观
3
作者 陈松友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100,共3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与死的现象具有客观性、必然性、不可逆转性。中国文化体系的开放性使得儒释道三家思想能够在发展演变中形成会通共生的格局,随着中国古代朝代更迭和社会发展,儒释道三家的生死观也在长期碰撞交流中逐渐互融互补,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与死的现象具有客观性、必然性、不可逆转性。中国文化体系的开放性使得儒释道三家思想能够在发展演变中形成会通共生的格局,随着中国古代朝代更迭和社会发展,儒释道三家的生死观也在长期碰撞交流中逐渐互融互补,共同形成了生死认知体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死观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哲学和人生智慧,为当下认识生死和理解生命价值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观 古代 流变 借鉴
下载PDF
《人生大事》:关于生死观念的转变及中国化的父子关系——人生除死,无大事
4
作者 杨少雪 《今传媒》 2024年第4期88-91,共4页
“殡葬”一直是国内外影视作品较少涉及的一种冷门题材。于2022年上映的《人生大事》较为冒险地选择该题材来表现中国人对于死亡的哲学观,其突破性的表达使影片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文基于我国传统思想中的生命哲学与儒家终极关怀思想,... “殡葬”一直是国内外影视作品较少涉及的一种冷门题材。于2022年上映的《人生大事》较为冒险地选择该题材来表现中国人对于死亡的哲学观,其突破性的表达使影片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文基于我国传统思想中的生命哲学与儒家终极关怀思想,对传统父子关系及新时代下的父子伦理关系进行探讨,并阐述了神话隐喻对于人物塑造的作用,旨在为影视创作者将生与死、父与子等不同元素更好地融入影视创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大事》 生死观 父子伦理
下载PDF
凝固的无助与恐惧——蒙克《病房里的死亡》生死观
5
作者 刘青青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0期36-38,共3页
《病房里的死亡》是蒙克“垂死的家人”主题绘画之一,描绘了人们生病的孤独画面,体现出人类在死亡面前的无法掌控感。该文旨在通过解析该作品的象征元素、人物构成和色彩对比三个层面,探讨画面背后折射的情感追寻,探寻蒙克在这幅作品中... 《病房里的死亡》是蒙克“垂死的家人”主题绘画之一,描绘了人们生病的孤独画面,体现出人类在死亡面前的无法掌控感。该文旨在通过解析该作品的象征元素、人物构成和色彩对比三个层面,探讨画面背后折射的情感追寻,探寻蒙克在这幅作品中对生死观的独特表达及其深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克 病房里的死亡 生死观
下载PDF
社会文化背景下史诗的英雄观与生死观——以《吉尔伽美什》和《伊利亚特》为例
6
作者 奚文漪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吉尔伽美什》是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英雄史诗,诞生于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下,讲述了国王吉尔伽美什与好友恩奇都一同斩杀恶兽保卫家园,并在恩奇都受惩罚死去后历经艰难险阻寻求永生的故事。《伊利亚特》据传是盲诗人荷马所著著名史诗,诞... 《吉尔伽美什》是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英雄史诗,诞生于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下,讲述了国王吉尔伽美什与好友恩奇都一同斩杀恶兽保卫家园,并在恩奇都受惩罚死去后历经艰难险阻寻求永生的故事。《伊利亚特》据传是盲诗人荷马所著著名史诗,诞生于爱琴海流域古希腊文明下,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第十年,英雄阿基琉斯因女俘被主帅阿伽门农所抢愤怒退出战役,又在挚友帕特罗克洛斯战死后重归战场复仇,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吉尔伽美什》和《伊利亚特》都是世界历史上杰出的史诗作品,而两位主人公又具有极为相似的出生和经历。基于此,本文将首先分别分析两部史诗中体现出的英雄观——何谓英雄和生死观——如何面对必然的死亡,进而分析它们各自的诞生背景和所属社会文化的差异,并最终在比较中探寻不同社会文化塑造英雄和对待生死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伽美什》 《伊利亚特》 英雄观 生死观 社会文化差异
下载PDF
东千佛洞第2窟涅躲经变与西夏生死观
7
作者 焦树峰 《西夏研究》 2024年第3期107-112,共6页
东千佛洞第2窟所呈现的涅经变,深刻反映出西夏时期对于生死观的独特理解。经过对窟内涅檗图像的剖析,发现窟主在创作过程中,特意选用了火焰纹以及孔雀、猴子等几种动物图像元素,体现出在密教影响下的涅檗思想。将“清信士”的图像融入... 东千佛洞第2窟所呈现的涅经变,深刻反映出西夏时期对于生死观的独特理解。经过对窟内涅檗图像的剖析,发现窟主在创作过程中,特意选用了火焰纹以及孔雀、猴子等几种动物图像元素,体现出在密教影响下的涅檗思想。将“清信士”的图像融入涅经变的空间布局之中,并与窟内的现世救渡思想相互呼应,进一步展现出这一时期西夏信众往生净土的生死观念。东千佛洞第2窟的涅檗经变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艺术遗产,更是揭示西夏社会文化、宗教信仰以及审美观念的重要图像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千佛洞第2窟 涅躲经变 生死观
下载PDF
《大唐西域记》中死亡类词汇所见唐代人之“生死观”
8
作者 王长华 王李洁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大唐西域记》是中古时期史料价值较高的地理史籍,记载了玄奘西游诸国的传闻见识,涉及疆域、山川、风土、宗教等多方面内容,是语言接触研究的重要历史文献。本文以《大唐西域记》中死亡类词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词义进行初步分类,在训... 《大唐西域记》是中古时期史料价值较高的地理史籍,记载了玄奘西游诸国的传闻见识,涉及疆域、山川、风土、宗教等多方面内容,是语言接触研究的重要历史文献。本文以《大唐西域记》中死亡类词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词义进行初步分类,在训释字义、历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目标语料中死亡类词汇的基本面貌和后世的词义演变情况,从而研究佛教观念影响下的唐代人之“生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大唐西域记》 死亡类词 生死观
下载PDF
浅谈张载的生死观
9
作者 黄永泽 黄春燕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2期76-78,共3页
在宋明理学家中,张载是较早建构了系统的生死观的一个哲学家。他的生死观主要在《正蒙》《横渠易说》《经学理窟》中记载,张载的生死观与以往的哲学家不同,他的生死观主要以气为基点,对儒释道三家生死的观点进行批判继承作为他生死观提... 在宋明理学家中,张载是较早建构了系统的生死观的一个哲学家。他的生死观主要在《正蒙》《横渠易说》《经学理窟》中记载,张载的生死观与以往的哲学家不同,他的生死观主要以气为基点,对儒释道三家生死的观点进行批判继承作为他生死观提出的理论依据,并进一步提出了关于生死观的内涵,将生死问题做了详细的阐述,把儒家对生死的看法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为后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生死观 存顺没宁
下载PDF
《吉尔伽美什》与《荷马史诗》生死观比较——从主人公与亡魂对谈出发
10
作者 姜子瑜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181-184,共4页
《吉尔伽美什》与《荷马史诗》与亡魂对谈的情节皆展现出原始时期先民们对于彼岸世界的想象和对生命的思考。面对死亡,《吉尔伽美什》中通过恩奇都的亡魂,讲述了彼岸世界的情形,表现出对于死亡的惶恐。而《荷马史诗》中通过奥德修斯与... 《吉尔伽美什》与《荷马史诗》与亡魂对谈的情节皆展现出原始时期先民们对于彼岸世界的想象和对生命的思考。面对死亡,《吉尔伽美什》中通过恩奇都的亡魂,讲述了彼岸世界的情形,表现出对于死亡的惶恐。而《荷马史诗》中通过奥德修斯与诸多亡魂的对谈,表现出古希腊人对于生命价值的重视和对死亡的坦然。面对生命,《吉尔伽美什》通过认知与探索得出死亡的必然性。而《荷马史诗》认为个体价值的彰显是达到永恒的方式,英雄们都在践行这一观念。总的来说,《吉尔伽美什》中的生死观表现出对于生与死对立同体的思考,是人与自然初步分离时期朦胧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荷马史诗》中的生死观则表现出古希腊人更为强烈的主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伽美什》 《荷马史诗》 生死观 亡魂对谈
下载PDF
孔子和苏格拉底生死观之比较
11
作者 马钰馨 王喆 李坤昊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期70-72,94,共4页
孔子和苏格拉底作为东西方哲学思维的领头者,他们生于相似的时期。虽然二者生前都郁郁不得志,但他们对于中西文化的影响是无人可以望其项背的。本文旨在从二者对于生死问题以及死亡价值、超越生死的认知方面比较二人的生死观。有助于深... 孔子和苏格拉底作为东西方哲学思维的领头者,他们生于相似的时期。虽然二者生前都郁郁不得志,但他们对于中西文化的影响是无人可以望其项背的。本文旨在从二者对于生死问题以及死亡价值、超越生死的认知方面比较二人的生死观。有助于深刻了解到中西方哲学家对于生死哲学的差异,同时,探讨了生命与死亡的共同价值路径,并为探索生死问题提供了新的着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苏格拉底 生死观
下载PDF
医学院校开展生死观教育的现实价值及路径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靖 张学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2期2150-2153,共4页
医学院校通过将生死观教育贯穿到医学生培养全过程,可以有效地引导医学生形成对生命的正确认知、树立尊重生命与珍爱生命的意识,这对医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以及我国医疗服务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阐述生死观教育基本内涵的基础上... 医学院校通过将生死观教育贯穿到医学生培养全过程,可以有效地引导医学生形成对生命的正确认知、树立尊重生命与珍爱生命的意识,这对医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以及我国医疗服务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阐述生死观教育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医学院校开展生死观教育的现实价值,最后从提高学生对生死观教育的认知度、培养专业师资教育队伍以及完善医学院校生死观教育课程等方面探讨了在医学院校开展生死观教育的具体路径,以期提升医学生生死观教育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院校 医学生 生死观教育 现实价值 教育路径
下载PDF
曹植《髑髅说》及其生死观
13
作者 孙明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6-154,共9页
曹植是中古诗坛的“建安之杰”,同时也是魏晋玄学史上讨论生死问题的先行者之一。相对于曹植的文学成就,学术界对他在玄学思想史方面的建树关注较少。曹植思想整体上呈儒道互补之势,他对道家及庄子思想的接受有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庄子... 曹植是中古诗坛的“建安之杰”,同时也是魏晋玄学史上讨论生死问题的先行者之一。相对于曹植的文学成就,学术界对他在玄学思想史方面的建树关注较少。曹植思想整体上呈儒道互补之势,他对道家及庄子思想的接受有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庄子思想影响下,完成于太和后期的《髑髅说》在传承《庄子·至乐》及张衡《髑髅赋》思想的基础上,在义理思辨方面有所创新,启发了魏晋玄学家的生死观。曹植《髑髅说》完成于魏晋玄学形成的大背景中,可以看作玄学产生的序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髑髅说》 庄子 张衡 生死观
下载PDF
高职学生生死观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梁小花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高职学生生死观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生死观问卷和SCL-90量表对3380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死观总分差异显著,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理工科学生与文科学生、不同年级学生的SCL-90总分差异... 目的:探讨高职学生生死观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生死观问卷和SCL-90量表对3380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死观总分差异显著,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理工科学生与文科学生、不同年级学生的SCL-90总分差异显著;高职学生的生死观总分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生命意义、生命经验等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影响,共同解释了心理健康变异的68.8%。结论:高职学生的生死观能够正向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学生 生死观 心理健康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为人民服务》对中国共产党人生死观的诠释
15
作者 陈文兴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6期32-36,共5页
生死问题是任何个人或群体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人们对这个问题回答的质量关涉每个人对自己生命认知的正确度和人生安排的合理性。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表达出人总是要死的;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我们要尽量减少不必... 生死问题是任何个人或群体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人们对这个问题回答的质量关涉每个人对自己生命认知的正确度和人生安排的合理性。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表达出人总是要死的;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我们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我们通过仪式寄托对牺牲者的哀思,为战争年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其他革命者提供了高质量的指引,使广大人民的革命、建设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大大增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和其他不甘平庸的中国人,能够通过对这篇光辉著作的进一步学习和对其中精神的更充分体悟,在生死问题上获得正确的结论,使他们的意志自由、主体自觉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从而把斗志和创造精神保持得更加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人 生死观
下载PDF
论建党先驱生死观与建党精神的内在逻辑
16
作者 李斌 文晓君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0-26,共7页
百年前先驱们缔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中国革命,并在革命实践中不惧生死、直面死亡,在对生死问题的思考与回答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生死观念。建党先驱生死观与建党精神在主体交融性、延续性和实践性上具有一致性。建党先驱... 百年前先驱们缔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中国革命,并在革命实践中不惧生死、直面死亡,在对生死问题的思考与回答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生死观念。建党先驱生死观与建党精神在主体交融性、延续性和实践性上具有一致性。建党先驱生死观所体现的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价值追求、精神气概和政治品格,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建党精神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同时,建党先驱生死观与建党精神也具有价值共同性,都有利于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有利于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有利于锻造走在时代前列的坚强政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先驱 生死观 建党精神
下载PDF
论革命军人生死观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基础
17
作者 张磊 《中国军转民》 2023年第24期56-58,共3页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从价值本质、价值评价、价值创造、价值选择、价值实现五个方面构成了革命军人生死观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价值本质奠定革命军人生死观进步根基,马克思主义价值评价升华革命军人生死观指向追求,马克思主义价值创...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从价值本质、价值评价、价值创造、价值选择、价值实现五个方面构成了革命军人生死观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价值本质奠定革命军人生死观进步根基,马克思主义价值评价升华革命军人生死观指向追求,马克思主义价值创造诠释革命军人生死观牺牲真谛,马克思主义价值选择引领革命军人生死观崇高境界,马克思主义价值实现彰显革命军人生死观深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军人 生死观 价值观
下载PDF
伊壁鸠鲁的生死观及其当代启示
18
作者 李亚轩 苏振兴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第3期320-324,共5页
伊壁鸠鲁的生死观产生的理论基础是古希腊自然主义的原子论和感觉主义的认识论。他主张人要坦然面对死亡,通过解释死亡的真实含义,将死亡与感觉的痛苦相分离,破除人对死亡的恐惧之情。他主张人要用理性思维面对欲望,要追求快乐生活。他... 伊壁鸠鲁的生死观产生的理论基础是古希腊自然主义的原子论和感觉主义的认识论。他主张人要坦然面对死亡,通过解释死亡的真实含义,将死亡与感觉的痛苦相分离,破除人对死亡的恐惧之情。他主张人要用理性思维面对欲望,要追求快乐生活。他的生死观有助于人们理性对待生死,缓解死亡焦虑,使人们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正确地甄别欲望与需求,有助于个体追求健康快乐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壁鸠鲁 生死观 理性 快乐 欲望
下载PDF
浅析庄子的生死观
19
作者 张迪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7期153-156,共4页
庄子生活在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战国时期,个人的安危在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微不足道。对于当时百姓的遭遇,庄子抱有极大的同情,也对当时那种极端恶劣的社会环境感到完全的失望。这引发了他对于个人生死存亡更加深入的思考。在庄... 庄子生活在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战国时期,个人的安危在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微不足道。对于当时百姓的遭遇,庄子抱有极大的同情,也对当时那种极端恶劣的社会环境感到完全的失望。这引发了他对于个人生死存亡更加深入的思考。在庄子看来,生死的本质不过是一种自然造化的必然过程,生死是一个由道产生、最后回归大道的循环反复的过程。以道观之,物无差别,生死齐同。所以,对待生死应该保持一种恬静自然的平常心态,最后达到乐生乐死、超越生死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生死观 以道观之 气化
下载PDF
战争纪念性景观中的生死观差异性表达
20
作者 孙剑桥 邵龙 唐岳兴 《低温建筑技术》 2023年第5期8-11,共4页
战争纪念性景观是建筑学界日益关注的重要景观类型之一,而生死观是战争纪念性景观设计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文中旨在解读越战纪念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柏林大屠杀纪念馆和广岛和平纪念公园4个典型设计案例,探... 战争纪念性景观是建筑学界日益关注的重要景观类型之一,而生死观是战争纪念性景观设计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文中旨在解读越战纪念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柏林大屠杀纪念馆和广岛和平纪念公园4个典型设计案例,探究了战争纪念性景观中生死观表达方式,分析了造成战争纪念性景观中生死观表达方式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战争纪念性景观表达方式为占领支配、消隐和式微,由于时代背景、文化群体和风格流派不同导致了生死观表达方式的差异。希望研究能对战争纪念性景观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纪念性景观 生死观表达 消隐 式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