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拉康主体理论视野下庄子的生死齐一观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永豪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74-77,共4页
在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那里,主体是社会化的结果。婴儿在其成长过程中,只有认同社会法规(道德、惯例以及法律等)的制约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这种对社会法规的认同是主体向社会整体的皈依,同时也造成自我个体的死亡。中国先秦思...
在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那里,主体是社会化的结果。婴儿在其成长过程中,只有认同社会法规(道德、惯例以及法律等)的制约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这种对社会法规的认同是主体向社会整体的皈依,同时也造成自我个体的死亡。中国先秦思想家庄子对人性的关怀是从关注生死问题入手的。和生存一样,死亡只是"气"的一种形态,是时空存在中的一种状态,没有必要乐生忧死。庄子指出人因追求政治生命而忽视自然生命的存在是一种更大的错误,是对人自然本性的极大的伤害。因此,庄子不仅仅是要齐一世人肉体观念的生死观,更是要齐一世人社会功利观念的生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生
死
生死齐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死齐一”“悦死恶生”——论庄子的生死哲学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月霞
李玉芬
张建功
《社会科学论坛》
2002年第7期32-34,共3页
关键词
"
生死齐一
"
"悦死恶生"
庄子
生死
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不畏死”到“齐生死”——谈谈庄子的生死观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文渊
《社科纵横》
2012年第11期97-99,共3页
在先秦哲学中,庄子的生死观最完整,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其生死观主要包括:生则重生,死则乐死,最终超越生死,达到生死的同一。探究庄子的生死观对现代人建立科学的生死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不畏死
齐
生死
庄子
生死
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刍议《庄子》生死智慧
4
作者
秦琳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0期152-155,共4页
《庄子》一书中有大量关于生死态度观点的独特论述。庄子提倡“贵生”之法,不仅注重保全形体,也强调淡泊无为的精神修养,帮助世人找寻与现世和解之方,安生乐生。在“贵生”基础之上,庄子通过道的运行规律阐明了生死自然、生死必然、生...
《庄子》一书中有大量关于生死态度观点的独特论述。庄子提倡“贵生”之法,不仅注重保全形体,也强调淡泊无为的精神修养,帮助世人找寻与现世和解之方,安生乐生。在“贵生”基础之上,庄子通过道的运行规律阐明了生死自然、生死必然、生死齐一的道理,使世人意识到“乐生”的同时理应“好死”。世人对死皆有恐惧,以愉悦的态度接受死亡来临犹如天方夜谭,而在庄子看来,世人所执着的生之乐仅仅是夫俗之乐,死亡之乐寓意着超越南面王乐的极乐。对《庄子》的深入剖析有助于引导世人树立理性、辩证的生死观,既能够珍惜生之当下,也能够坦然面对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贵生
生死齐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的生死观浅析
5
作者
童中平
粟红英
《中外企业家》
2012年第06X期159-159,164,共2页
庄子对生死问题进行了相当深刻的思考,他认为,生对于人的存在极具价值,对生命要倍加珍惜,维护生命的持续;另一方面,死能使人摆脱种种束缚,获得真正的快乐与自由,死并不足惧;最后,人的生命都是元气聚散的自然过程,与世间万物无异,死生都...
庄子对生死问题进行了相当深刻的思考,他认为,生对于人的存在极具价值,对生命要倍加珍惜,维护生命的持续;另一方面,死能使人摆脱种种束缚,获得真正的快乐与自由,死并不足惧;最后,人的生命都是元气聚散的自然过程,与世间万物无异,死生都是天地自然的法则,死生齐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生死
观
乐生
乐死
齐
生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方以智的“生死观”摭论--以《药地炮庄》为中心
6
作者
吴卿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34-40,共7页
方以智以易学思想“炮制”《庄子》“齐生死”为“本生死”,以“本生死”统摄“复归于道”和“大道流行”两端。以“无分别心”“炮制”《庄子》的“学道”过程,将解决“生死”的关键解释为“心”的“分别”和“不分别”。以孔子“未知...
方以智以易学思想“炮制”《庄子》“齐生死”为“本生死”,以“本生死”统摄“复归于道”和“大道流行”两端。以“无分别心”“炮制”《庄子》的“学道”过程,将解决“生死”的关键解释为“心”的“分别”和“不分别”。以孔子“未知生,焉知死”,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炮制”《庄子》“善吾生,所以善吾死”,主张回到现实中来寻求在“生生死死”中“出生死”的意义,既为“生死”注入了儒家直面现实的情怀,也为遗民在“生死”问题上提供了丧失“君臣父子”的信念之后的庄学和禅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地炮庄》
齐
生死
敌
生死
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差别的世界——读《庄子·齐物论》有感
7
作者
吴宜傧
《中国校外教育》
2009年第S1期202-202,共1页
庄子齐物论思想由"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三大分支加以支撑。本文主要对着三个部分进行系统梳理,并分别分析了它们的不同作用。"齐物我"抹平了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差等,批判了个人中心...
庄子齐物论思想由"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三大分支加以支撑。本文主要对着三个部分进行系统梳理,并分别分析了它们的不同作用。"齐物我"抹平了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差等,批判了个人中心主义;"齐是非"消除了认识主体对客体的价值肯定和否定判断之间的差异,主要为了平息儒墨争辩;"齐生死"则教会人们更加理性的看待死亡,更好的享受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齐
物论
齐
物我
齐
是非
齐
生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死亡观研究
被引量:
8
8
作者
崔华华
刘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21,共3页
道家死亡观为中国传统死亡文化的重要组成。道家死亡观以自然主义道论为理论前提,富有超越性,反对以儒家为代表的"悦生恶死"的传统死亡观,以"生死齐一"实现对死亡恐惧的心理克服和超越;以与"道"的相合程...
道家死亡观为中国传统死亡文化的重要组成。道家死亡观以自然主义道论为理论前提,富有超越性,反对以儒家为代表的"悦生恶死"的传统死亡观,以"生死齐一"实现对死亡恐惧的心理克服和超越;以与"道"的相合程度指出"安时处顺"和"不死不生"超越死亡的两种境界及对应的操作途径。道家死亡观以对儒家的消解为特色,与儒家互补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死亡
生死齐一
气化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齐生死”的逻辑理路及其思想特质
被引量:
1
9
作者
吴迪
《理论界》
2017年第6期46-51,共6页
庄子的生死观继承并发展了先秦儒道两家的思想,确立了作为生命本体的"生——身",区分了超越性的"心死"和经验性的"人死",提出了"齐生死"的生死观。庄子"齐生死"的逻辑理路,从本体论...
庄子的生死观继承并发展了先秦儒道两家的思想,确立了作为生命本体的"生——身",区分了超越性的"心死"和经验性的"人死",提出了"齐生死"的生死观。庄子"齐生死"的逻辑理路,从本体论上建构生与死的同等地位,将生与死还原为自然现象,以祛除二者的神秘性,通过进一步强调生与死的社会性内涵,消解生与死的差异性,最后以庄周梦蝶的思想实验深化生与死的同一性。庄子的生死观在宇宙生成论、认识论和伦理实践等方面具有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生死
观
齐
生死
原文传递
厌生还是乐生——庄子生命哲学探析
被引量:
1
10
作者
魏义霞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第3期14-24,共11页
庄子对人之生命的看法是从道的高度立论的,既揭示了人之生命的短暂和无奈,又流露出"齐生死"的泰然和豁达。庄子的尊生、养生和尽天年之说,不但足以使庄子厌生乐死的观点不攻自破,而且成为道教乐生养生的理论来源。
关键词
庄子
生命哲学
齐
生死
尊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庄子的存身之道
11
作者
刘书田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8年第8期135-136,共2页
庄子生活于战国中期,此时兼并战争最为频繁,君主昏昏,人民的生命朝不保夕。生命的有限,使庄子意识到个体生命的宝贵,引发了庄子对生命安顿的思考。为此,庄子进行了积极的探寻:从齐生死、弃功名直至逍遥游,摒弃外物的羁绊,安时顺命。在...
庄子生活于战国中期,此时兼并战争最为频繁,君主昏昏,人民的生命朝不保夕。生命的有限,使庄子意识到个体生命的宝贵,引发了庄子对生命安顿的思考。为此,庄子进行了积极的探寻:从齐生死、弃功名直至逍遥游,摒弃外物的羁绊,安时顺命。在残酷的现实下要保全有限的生命,必须摆脱各种束缚,追求个体生命无限的自由和快乐。这就是庄子的存身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身安命
齐
生死
无用逍遥
庄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阮籍理想人格的智慧维度
12
作者
邓元华
《消费导刊》
2007年第13期201-201,共1页
"知"指认知,是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一种理想人格的哲学认识论基础。从人格的结构要素说,它属于人格要素中的智慧层次。阮籍"大人先生"式理想人格的建立是以庄学为基础,也是继承和发展了庄子隐逸、逍遥的理想...
"知"指认知,是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一种理想人格的哲学认识论基础。从人格的结构要素说,它属于人格要素中的智慧层次。阮籍"大人先生"式理想人格的建立是以庄学为基础,也是继承和发展了庄子隐逸、逍遥的理想人格思想。阮籍在《达庄论》里讨论的主要就是如何通过庄学"齐物"的思想来认识这个世界,为理想人格建立起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人先生
齐
物
齐
生死
是非
祸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诠释学视域下“临尸而歌”的经典化路径
13
作者
张文虎
《阴山学刊》
2021年第1期57-63,共7页
“临尸而歌”的经典化路径有两条:第一,隐存的路径;第二,显在的路径。隐存的路径是指庄子与庄子后学在通达“齐生死”的逻辑进路上有所不同。在“临尸而歌”中,庄子把生死问题置于“心——道”结构的内向人生修养框架下予以消化。在“...
“临尸而歌”的经典化路径有两条:第一,隐存的路径;第二,显在的路径。隐存的路径是指庄子与庄子后学在通达“齐生死”的逻辑进路上有所不同。在“临尸而歌”中,庄子把生死问题置于“心——道”结构的内向人生修养框架下予以消化。在“鼓盆而歌”中,庄子后学把生死问题置于“气化论”的视角下理解。显在的路径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庄子后学把“临尸而歌”改编为“鼓盆而歌”而凸显。改编主要体现为人物“主体”的转换,即庄子后学把故事的核心人物由孟子反、子琴张、子桑户、孔子与子贡改编为庄子与其妻子。第二阶段由第一阶段的改编而引发,庄子与其妻子的登场把生死问题置于一种现实的家庭场景之下,使后代读者更容易体悟庄子“齐生死”的生命感受。薛恭祖、戴良、阮籍面对“临尸而歌”与“鼓盆而歌”所提供的现实图像,分别表达了自己对生死问题的独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庄子》
“临尸而歌”
“鼓盆而歌”
“
齐
生死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作为哲学问题的生与死——《庄子》的视域
被引量:
1
14
作者
杨国荣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0-258,共9页
与肯定人的存在意义相应,《庄子》对生命价值也予以了相当的关注。但同时,它又由齐万物进而齐生死,并从自然的层面规定“死”的意义,这种视域一方面扬弃了对死的超验理解,另一方面也淡化了对“生”的有限意识及敬畏之心。基于以上立场,...
与肯定人的存在意义相应,《庄子》对生命价值也予以了相当的关注。但同时,它又由齐万物进而齐生死,并从自然的层面规定“死”的意义,这种视域一方面扬弃了对死的超验理解,另一方面也淡化了对“生”的有限意识及敬畏之心。基于以上立场,《庄子》进而赋予“死”以“反其真”的性质,后者既以独特方式表现了对理想之“生”的关切,也使积极的人生取向未能得到具体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
死
齐
生死
《庄子》
原文传递
汲取《庄子》思想精髓 超旷对待苦涩人生——解读苏轼的文化品格
15
作者
王亚红
《作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2-142,共1页
苏轼把《庄子》思想的精髓——"超物我、齐生死"渗透于自己的审美意识之中,并发展为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即将生活艺术化,以超然旷达的态度对待苦涩的人生,从而成为当时及后世中国文人经历坎坷时竞相效法的榜样,开一代文人风...
苏轼把《庄子》思想的精髓——"超物我、齐生死"渗透于自己的审美意识之中,并发展为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即将生活艺术化,以超然旷达的态度对待苦涩的人生,从而成为当时及后世中国文人经历坎坷时竞相效法的榜样,开一代文人风气之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物我
齐
生死
原文传递
题名
论拉康主体理论视野下庄子的生死齐一观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永豪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74-77,共4页
文摘
在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那里,主体是社会化的结果。婴儿在其成长过程中,只有认同社会法规(道德、惯例以及法律等)的制约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这种对社会法规的认同是主体向社会整体的皈依,同时也造成自我个体的死亡。中国先秦思想家庄子对人性的关怀是从关注生死问题入手的。和生存一样,死亡只是"气"的一种形态,是时空存在中的一种状态,没有必要乐生忧死。庄子指出人因追求政治生命而忽视自然生命的存在是一种更大的错误,是对人自然本性的极大的伤害。因此,庄子不仅仅是要齐一世人肉体观念的生死观,更是要齐一世人社会功利观念的生死观。
关键词
主体
生
死
生死齐一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死齐一”“悦死恶生”——论庄子的生死哲学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月霞
李玉芬
张建功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02年第7期32-34,共3页
关键词
"
生死齐一
"
"悦死恶生"
庄子
生死
哲学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不畏死”到“齐生死”——谈谈庄子的生死观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文渊
机构
中山大学哲学系
出处
《社科纵横》
2012年第11期97-99,共3页
文摘
在先秦哲学中,庄子的生死观最完整,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其生死观主要包括:生则重生,死则乐死,最终超越生死,达到生死的同一。探究庄子的生死观对现代人建立科学的生死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不畏死
齐
生死
庄子
生死
观
分类号
K2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刍议《庄子》生死智慧
4
作者
秦琳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
出处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0期152-155,共4页
文摘
《庄子》一书中有大量关于生死态度观点的独特论述。庄子提倡“贵生”之法,不仅注重保全形体,也强调淡泊无为的精神修养,帮助世人找寻与现世和解之方,安生乐生。在“贵生”基础之上,庄子通过道的运行规律阐明了生死自然、生死必然、生死齐一的道理,使世人意识到“乐生”的同时理应“好死”。世人对死皆有恐惧,以愉悦的态度接受死亡来临犹如天方夜谭,而在庄子看来,世人所执着的生之乐仅仅是夫俗之乐,死亡之乐寓意着超越南面王乐的极乐。对《庄子》的深入剖析有助于引导世人树立理性、辩证的生死观,既能够珍惜生之当下,也能够坦然面对死亡。
关键词
《庄子》
贵生
生死齐一
Keywords
Zhuangzi
Valuing life
Unity of life and death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的生死观浅析
5
作者
童中平
粟红英
机构
贵州财经大学
出处
《中外企业家》
2012年第06X期159-159,164,共2页
文摘
庄子对生死问题进行了相当深刻的思考,他认为,生对于人的存在极具价值,对生命要倍加珍惜,维护生命的持续;另一方面,死能使人摆脱种种束缚,获得真正的快乐与自由,死并不足惧;最后,人的生命都是元气聚散的自然过程,与世间万物无异,死生都是天地自然的法则,死生齐一。
关键词
庄子
生死
观
乐生
乐死
齐
生死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方以智的“生死观”摭论--以《药地炮庄》为中心
6
作者
吴卿
机构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34-40,共7页
基金
江苏省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KYCX21_2889)。
文摘
方以智以易学思想“炮制”《庄子》“齐生死”为“本生死”,以“本生死”统摄“复归于道”和“大道流行”两端。以“无分别心”“炮制”《庄子》的“学道”过程,将解决“生死”的关键解释为“心”的“分别”和“不分别”。以孔子“未知生,焉知死”,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炮制”《庄子》“善吾生,所以善吾死”,主张回到现实中来寻求在“生生死死”中“出生死”的意义,既为“生死”注入了儒家直面现实的情怀,也为遗民在“生死”问题上提供了丧失“君臣父子”的信念之后的庄学和禅学支持。
关键词
《药地炮庄》
齐
生死
敌
生死
心
Keywords
Yao Di Pao Zhuang
the integration of life and death
the detached attitude towards life and death
heart
分类号
B248.93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差别的世界——读《庄子·齐物论》有感
7
作者
吴宜傧
机构
广州市立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校外教育》
2009年第S1期202-202,共1页
文摘
庄子齐物论思想由"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三大分支加以支撑。本文主要对着三个部分进行系统梳理,并分别分析了它们的不同作用。"齐物我"抹平了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差等,批判了个人中心主义;"齐是非"消除了认识主体对客体的价值肯定和否定判断之间的差异,主要为了平息儒墨争辩;"齐生死"则教会人们更加理性的看待死亡,更好的享受生命。
关键词
庄子
齐
物论
齐
物我
齐
是非
齐
生死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死亡观研究
被引量:
8
8
作者
崔华华
刘霞
机构
西北工业大学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21,共3页
文摘
道家死亡观为中国传统死亡文化的重要组成。道家死亡观以自然主义道论为理论前提,富有超越性,反对以儒家为代表的"悦生恶死"的传统死亡观,以"生死齐一"实现对死亡恐惧的心理克服和超越;以与"道"的相合程度指出"安时处顺"和"不死不生"超越死亡的两种境界及对应的操作途径。道家死亡观以对儒家的消解为特色,与儒家互补而存在。
关键词
道家
死亡
生死齐一
气化论
Keywords
Taoist school
Death
'the life - and - death - is - equal
Qi Theory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齐生死”的逻辑理路及其思想特质
被引量:
1
9
作者
吴迪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出处
《理论界》
2017年第6期46-51,共6页
文摘
庄子的生死观继承并发展了先秦儒道两家的思想,确立了作为生命本体的"生——身",区分了超越性的"心死"和经验性的"人死",提出了"齐生死"的生死观。庄子"齐生死"的逻辑理路,从本体论上建构生与死的同等地位,将生与死还原为自然现象,以祛除二者的神秘性,通过进一步强调生与死的社会性内涵,消解生与死的差异性,最后以庄周梦蝶的思想实验深化生与死的同一性。庄子的生死观在宇宙生成论、认识论和伦理实践等方面具有独特之处。
关键词
庄子
生死
观
齐
生死
Keywords
Chuang-tzu, The Concept of Life and Death, Equivalence of Life and Death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厌生还是乐生——庄子生命哲学探析
被引量:
1
10
作者
魏义霞
机构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第3期14-24,共11页
文摘
庄子对人之生命的看法是从道的高度立论的,既揭示了人之生命的短暂和无奈,又流露出"齐生死"的泰然和豁达。庄子的尊生、养生和尽天年之说,不但足以使庄子厌生乐死的观点不攻自破,而且成为道教乐生养生的理论来源。
关键词
庄子
生命哲学
齐
生死
尊生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庄子的存身之道
11
作者
刘书田
机构
湖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8年第8期135-136,共2页
文摘
庄子生活于战国中期,此时兼并战争最为频繁,君主昏昏,人民的生命朝不保夕。生命的有限,使庄子意识到个体生命的宝贵,引发了庄子对生命安顿的思考。为此,庄子进行了积极的探寻:从齐生死、弃功名直至逍遥游,摒弃外物的羁绊,安时顺命。在残酷的现实下要保全有限的生命,必须摆脱各种束缚,追求个体生命无限的自由和快乐。这就是庄子的存身之道。
关键词
存身安命
齐
生死
无用逍遥
庄子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阮籍理想人格的智慧维度
12
作者
邓元华
机构
电子科大中山学院
出处
《消费导刊》
2007年第13期201-201,共1页
文摘
"知"指认知,是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一种理想人格的哲学认识论基础。从人格的结构要素说,它属于人格要素中的智慧层次。阮籍"大人先生"式理想人格的建立是以庄学为基础,也是继承和发展了庄子隐逸、逍遥的理想人格思想。阮籍在《达庄论》里讨论的主要就是如何通过庄学"齐物"的思想来认识这个世界,为理想人格建立起哲学基础。
关键词
大人先生
齐
物
齐
生死
是非
祸福
分类号
B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诠释学视域下“临尸而歌”的经典化路径
13
作者
张文虎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出处
《阴山学刊》
2021年第1期57-63,共7页
文摘
“临尸而歌”的经典化路径有两条:第一,隐存的路径;第二,显在的路径。隐存的路径是指庄子与庄子后学在通达“齐生死”的逻辑进路上有所不同。在“临尸而歌”中,庄子把生死问题置于“心——道”结构的内向人生修养框架下予以消化。在“鼓盆而歌”中,庄子后学把生死问题置于“气化论”的视角下理解。显在的路径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庄子后学把“临尸而歌”改编为“鼓盆而歌”而凸显。改编主要体现为人物“主体”的转换,即庄子后学把故事的核心人物由孟子反、子琴张、子桑户、孔子与子贡改编为庄子与其妻子。第二阶段由第一阶段的改编而引发,庄子与其妻子的登场把生死问题置于一种现实的家庭场景之下,使后代读者更容易体悟庄子“齐生死”的生命感受。薛恭祖、戴良、阮籍面对“临尸而歌”与“鼓盆而歌”所提供的现实图像,分别表达了自己对生死问题的独特看法。
关键词
诠释学
《庄子》
“临尸而歌”
“鼓盆而歌”
“
齐
生死
”
Keywords
hermeneutics
Chuang Tzu
“singing in the presence of the corpse”
“beating a basin and singing”
“equality of life and death”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为哲学问题的生与死——《庄子》的视域
被引量:
1
14
作者
杨国荣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0-258,共9页
文摘
与肯定人的存在意义相应,《庄子》对生命价值也予以了相当的关注。但同时,它又由齐万物进而齐生死,并从自然的层面规定“死”的意义,这种视域一方面扬弃了对死的超验理解,另一方面也淡化了对“生”的有限意识及敬畏之心。基于以上立场,《庄子》进而赋予“死”以“反其真”的性质,后者既以独特方式表现了对理想之“生”的关切,也使积极的人生取向未能得到具体的落实。
关键词
生
死
齐
生死
《庄子》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汲取《庄子》思想精髓 超旷对待苦涩人生——解读苏轼的文化品格
15
作者
王亚红
机构
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校中文系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2-142,共1页
文摘
苏轼把《庄子》思想的精髓——"超物我、齐生死"渗透于自己的审美意识之中,并发展为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即将生活艺术化,以超然旷达的态度对待苦涩的人生,从而成为当时及后世中国文人经历坎坷时竞相效法的榜样,开一代文人风气之先。
关键词
超物我
齐
生死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拉康主体理论视野下庄子的生死齐一观
王永豪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生死齐一”“悦死恶生”——论庄子的生死哲学
刘月霞
李玉芬
张建功
《社会科学论坛》
200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不畏死”到“齐生死”——谈谈庄子的生死观
张文渊
《社科纵横》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刍议《庄子》生死智慧
秦琳
《西部学刊》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庄子的生死观浅析
童中平
粟红英
《中外企业家》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方以智的“生死观”摭论--以《药地炮庄》为中心
吴卿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无差别的世界——读《庄子·齐物论》有感
吴宜傧
《中国校外教育》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死亡观研究
崔华华
刘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庄子“齐生死”的逻辑理路及其思想特质
吴迪
《理论界》
2017
1
原文传递
10
厌生还是乐生——庄子生命哲学探析
魏义霞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浅析庄子的存身之道
刘书田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阮籍理想人格的智慧维度
邓元华
《消费导刊》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诠释学视域下“临尸而歌”的经典化路径
张文虎
《阴山学刊》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作为哲学问题的生与死——《庄子》的视域
杨国荣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1
原文传递
15
汲取《庄子》思想精髓 超旷对待苦涩人生——解读苏轼的文化品格
王亚红
《作家》
北大核心
200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