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地区生殖器溃疡性疾病与HI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朱慧兰 谷进 +3 位作者 唐志红 叶兴东 林爱华 武明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4-407,共4页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生殖器溃疡性疾病(GUD)的HIV感染状况及其与HIV感染的关系。[方法]取GUD患者溃疡处分泌物进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同时取上述患者和非溃疡性性传播疾病(STD)患者尿道或宫颈或阴道分泌物进行淋球菌、...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生殖器溃疡性疾病(GUD)的HIV感染状况及其与HIV感染的关系。[方法]取GUD患者溃疡处分泌物进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同时取上述患者和非溃疡性性传播疾病(STD)患者尿道或宫颈或阴道分泌物进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念珠菌、滴虫及加特纳菌等检测;检测所有STD患者血清的HIV抗体及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在8962例病人中,就诊时生殖器有溃疡的STD与生殖器无溃疡的STD病人中HIV感染率分别为1.75%(5/285)和1.53%(133/8677),两者无统计学意义(x^2=0.09,P>0.05; OR=1.15,95% CI=0.47~2.81);梅毒、生殖器疱疹和其他STD病人的HIV感染率分别为2.81%(22/784)、0.74%(6/814)和1.49%(110/7364),梅毒病人的HIV感染率明显高于生殖器疱疹和其他STD病人的HIV感染率,有统计学意义(2.81% vs 0.74%,x^2=9.92,P<0.05,OR=3.89,95% CI=1.67~9.05;2.81% vs 1.49%,x^2=7.66,P<0.001,OR=1.90,95% CI=1.21~3.00)。[结论]本研究提示本组GUD病人HIV感染率较国外低,梅毒与HIV感染有明显相关性;生殖器疱疹病人与HIV感染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艾滋病 梅毒 生殖器疱疹 广州
下载PDF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的病因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17
2
作者 朱慧兰 赖维 +2 位作者 武明昌 叶兴东 张锡宝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了解生殖器溃疡性疾病(GUD)的病因及其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关系。方法: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D-F)、梅毒血清学试验(STS)、酶免疫法(EIA)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抗原和杜克雷嗜血杆菌(HD)培养等方法检测285例生殖器溃疡标... 目的:了解生殖器溃疡性疾病(GUD)的病因及其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关系。方法: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D-F)、梅毒血清学试验(STS)、酶免疫法(EIA)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抗原和杜克雷嗜血杆菌(HD)培养等方法检测285例生殖器溃疡标本中梅毒螺旋体(TP)、HSV和HD,并进行血清HIV抗体检测。结果:在285例患者中,梅毒75例(26.3%),生殖器疱疹74例(26.0%),病因不明的GUD为136例(47.7%)。GUD患者的HIV感染率为1.8%(5/285),梅毒患者为4.0%(3/75),生殖器疱疹患者为1.4%(1/74),其他GUD为0.7%0(1/136)。比较三者的HIV感染率发现,梅毒的HIV感染率高于生殖器疱疹和其他GUD患者,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的HIV感染率与其他GUD患者的HIV感染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两者分别为1.35%和0.74%,X2=0.19,P>0.05;OR=1.85,95% CI=0.11~30.00)。结论:在性病门诊中,GUD的主要病因为梅毒和生殖器疱疹,且存在混合性感染;梅毒和生殖器疱疹与HIV感染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 梅毒螺旋体 单纯疱疹病毒 杜克雷嗜血杆菌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下载PDF
STD门诊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的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慧兰 苏向阳 +2 位作者 赖维 叶兴东 张锡宝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63-364,共2页
目的了解生殖器溃疡性疾病(GUD)的发病率、病因及其与H IV感染的关系。方法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D-F)、梅毒血清学试验(STS)、酶免疫法(E IA)检测HSV抗原和HD培养等方法检测322例生殖器溃疡标本中TP、HSV和HD,并进行血清H IV抗体检测。... 目的了解生殖器溃疡性疾病(GUD)的发病率、病因及其与H IV感染的关系。方法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D-F)、梅毒血清学试验(STS)、酶免疫法(E IA)检测HSV抗原和HD培养等方法检测322例生殖器溃疡标本中TP、HSV和HD,并进行血清H IV抗体检测。结果在8 999例STD门诊患者中,GUD患者322例(3.58%,322/8 999);在322例GUD患者中,梅毒85例(26.4%,85/322),生殖器疱疹74例(26.09%,84/322),软下疳0例(0,0/322),病因不明的GUD为153例(47.52%,153/322);其中GUD患者的H IV感染率为1.86%(6/322),梅毒患者的H IV感染率为4.70%(4/85),生殖器疱疹患者的H IV感染率为1.19%(1/84),其他GUD的H IV感染率为0.65%(1/153)。比较三者的H IV感染率发现,梅毒的H IV感染率高于生殖器疱疹和其他GUD患者(4.70%vs1.19%,2χ=0.24,P>0.05,OR=3.04,95%C I=0.31-29.93;4.70%vs 0.65%,χ2=1.29,P>0.05,OR=5.63,95%C I=0.58-55.06),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GH患者的H IV感染率与其他GUD患者的H IV感染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1.19%vs 0.65%,χ2=0.00,P>0.05,OR=1.85,95%C I=0.11-30.00)结论在性病门诊中,GUD的主要病因为梅毒和生殖器疱疹,且存在混合性感染;梅毒与H IV的感染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 梅毒螺旋体 单纯疱疹病毒 杜克雷嗜血杆菌 HIV
下载PDF
男性生殖器溃疡性疾病57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于小兵 廖新茂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4期329-330,共2页
关键词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 生殖器溃疡 误诊分析 下疳样脓皮病 生殖器疱疹 包皮龟头炎 主要表现 多形红斑
下载PDF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在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5
作者 朱慧兰 谷进 +5 位作者 陈荣章 叶兴东 武明昌 曹文苓 颜景兰 梁艳华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3年第4期237-239,共3页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梅毒螺旋体 (TP)、单纯疱疹病毒 (HSV)和杜克雷嗜血杆菌 (HD)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M PCR)方法 ,以评价其在诊断生殖器溃疡性疾病 (GUD)病因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M PCR检测 2 4 4例生殖器溃疡标本中TP、HSV和HD ,并...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梅毒螺旋体 (TP)、单纯疱疹病毒 (HSV)和杜克雷嗜血杆菌 (HD)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M PCR)方法 ,以评价其在诊断生殖器溃疡性疾病 (GUD)病因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M PCR检测 2 4 4例生殖器溃疡标本中TP、HSV和HD ,并进行暗视野显微镜 (D F)、梅毒血清学试验 (STS)、HD培养和酶免疫法 (EIA)检查HSV抗原。结果 :用M PCR检测TP、HSV和HD标准菌株 ,均出现阳性扩增带 (TP、HSV和HD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分别为 2 6 0、4 32和 1 70bp) ,并进行序列分析 ,证实为特异性扩增片段 ,而阴性对照组均没有扩增带 ;其敏感性为 1 0 2 pgDNA。将M PCR与D F、TPHA、EIA法比较 ,有较好的一致性 (Kappa分别为 0 .774、0 .70 4、0 .75 6 )。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M PCR是一种简单、准确、可靠的检测生殖器溃疡标本中TP、HSV、HD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 梅毒螺旋体 单纯疱疹病毒 杜克雷嗜血杆菌
下载PDF
双色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诊断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病因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评价
6
作者 朱慧兰 胡斌 +3 位作者 李润祥 林路洋 熊斯颖 赖维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8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建立检测梅毒螺旋体(TP)、单纯疱疹病毒(HSV)和杜克雷嗜血杆菌(HD)的双色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DC-FQ-PCR)方法,并评价其在诊断生殖器溃疡性疾病(GUD)病因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TP、HSV和HD的基因库序列设计引物,对3株参考株进行扩... 目的建立检测梅毒螺旋体(TP)、单纯疱疹病毒(HSV)和杜克雷嗜血杆菌(HD)的双色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DC-FQ-PCR)方法,并评价其在诊断生殖器溃疡性疾病(GUD)病因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TP、HSV和HD的基因库序列设计引物,对3株参考株进行扩增,证实其特异性;再设计探针做三种参考株的双色荧光定量PCR;以10倍稀释不同浓度模板扩增测定其敏感度。同时检测320份生殖器溃疡处分泌物标本,每份标本同时进行暗视野显微镜(D-F)、梅毒血清学试验(STS)、HD培养和酶免疫法(EIA)检查HSV抗原。结果用FQ-M-PCR检测TP、HSV和HD 3株参考株均出现特异性扩增片段,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227bp、233bp和238bp;其敏感度为10拷贝/μl。将DC-FQ-PCR用于检测320例生殖器溃疡分泌物标本,与D-F、TPHA、EIA法比较,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58、0.797、0.703)。结论DC-FQ-PCR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精确性的检测生殖器溃疡标本中TP、HSV、HD的方法,可用于临床GUD的病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色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 梅毒螺旋体 单纯疱疹病毒 杜克雷嗜血杆菌
下载PDF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与HI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英文)
7
作者 朱慧兰 苏向阳 +5 位作者 韩尔阳 程文海 武明昌 林霭 丘小珊 张锡宝 《Chinese Journal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2004年第1期32-35,64,共5页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生殖器溃疡性疾病(GUD)的HIV感染状况及其与HIV感染的关系。方法取GUD患者溃疡处分泌物进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同时取上述患者和非溃疡性性传播疾病(STD)患者尿道或宫颈或阴道分泌物进行淋球菌、沙眼...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生殖器溃疡性疾病(GUD)的HIV感染状况及其与HIV感染的关系。方法取GUD患者溃疡处分泌物进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同时取上述患者和非溃疡性性传播疾病(STD)患者尿道或宫颈或阴道分泌物进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念珠菌、滴虫及加特纳菌等检测;检测所有STD患者血清的HIV抗体及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在8 962 例病人中,就诊时生殖器有溃疡的STD与生殖器无溃疡的STD病人中HIV 感染率分别为1.75% (5/285)和 1.53% (133/8677),两者无统计学意义(χ2=0.09, P>0.05; OR=1.15, 95% CI=0.47-2.81);梅毒、生殖器疱疹和其他STD病人的HIV感染率分别为2.81%(22/784)、0.74%(6/814)和1.49%(110/7 364),梅毒病人的 HIV 感染率明显高于生殖器疱疹和其他 STD 病人的 HIV 感染率,有统计学意义(2.81% vs 0.74%,χ2=9.92, P<0.005, OR=3.89, 95%CI=1.67-9.05; 2.81% vs 1.49%,χ2=7.66, P<0.001, OR=1.90, 95%CI=1.21-3.00)。结论本研究提示本组 GUD 病人 HIV 感染率较国外低,梅毒与 HIV 感染有明显相关性;生殖器疱疹病人与HIV 感染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 HIV感染 GUD 梅毒 生殖器疱疹
下载PDF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生殖器溃疡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
8
作者 付笑冰 《深圳医学》 2000年第5期58-62,共5页
关键词 PCR 诊断 应用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
下载PDF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程文海 谭仲楷 +2 位作者 黄澍杰 周丽丽 谭雪玲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3-544,共2页
为了解以生殖器溃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病因及其与HIV感染的关系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 ,结合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血清学试验 ,PCR检测HSV -DNA ,HIV抗体检测等进行诊断。 186例生殖器溃疡性疾病中 ,梅毒 4 6例 (2 4 .7% ) ;生殖器疱... 为了解以生殖器溃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病因及其与HIV感染的关系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 ,结合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血清学试验 ,PCR检测HSV -DNA ,HIV抗体检测等进行诊断。 186例生殖器溃疡性疾病中 ,梅毒 4 6例 (2 4 .7% ) ;生殖器疱疹 6 2例 (33.3% ) ;梅毒和生殖器疱疹混合感染 2例(1% ) ;拟诊软下疳 3例 (1.6 % ) ;5 8例未能明确诊断 ,占 31.2 % ;HIV感染 1例。显示生殖器溃疡性疾病中 ,以生殖器疱疹和梅毒居多 ,软下疳少见 ,已出现合并HIV感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 病因学 皮肤 流行病学 梅毒 生殖器疱疹
下载PDF
女性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的统计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艳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20期63-64,共2页
生殖器溃疡疾病(genital ulcer diseases ,GUDs)是指以生殖器部位皮肤粘膜溃疡及水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常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也称为生殖器溃疡综合征[1、2] 。梅毒、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腹股沟肉芽肿等5种... 生殖器溃疡疾病(genital ulcer diseases ,GUDs)是指以生殖器部位皮肤粘膜溃疡及水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常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也称为生殖器溃疡综合征[1、2] 。梅毒、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腹股沟肉芽肿等5种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s)被称为经典GUDs[3]。它们与HIV感染有密切联系,可促进HIV的经性传播 [4],因而,备受重视。近年来女性生殖器溃疡性疾病在临床发病呈上升趋势,以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以及下一代的生存质量,因此我们对性病门诊就诊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女性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的统计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 统计学分析 DISEASES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淋巴肉芽肿 传播疾病 HIV感染
下载PDF
生殖器溃疡病征处理流程图的评价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昭春 翦大明 +2 位作者 雍刚 杨建文 陈琦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4年第3期206-207,共2页
目的 评价世界卫生组织 (WHO)推荐的生殖器溃疡病征处理流程图 ,在中国推行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 以 14 6例生殖器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 ,用病征处理和病原学检测方法检测 ,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评价。结果  14 6例生殖器溃疡患者中 ... 目的 评价世界卫生组织 (WHO)推荐的生殖器溃疡病征处理流程图 ,在中国推行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 以 14 6例生殖器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 ,用病征处理和病原学检测方法检测 ,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评价。结果  14 6例生殖器溃疡患者中 ,病征处理符合梅毒诊断的 38例中 ,36例符合病原学诊断。而病征处理符合生殖器疱疹诊断的 10 8例中 ,仅 37例符合病原学诊断。结论 WHO的生殖器溃疡病征处理流程图较适用于梅毒处理 ,对生殖器疱疹处理应除外其它因素 ,谨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 病征处理 评价 梅毒 生殖器疱疹
下载PDF
真菌性龟头炎误诊为生殖器疱疹1例报告
12
作者 伍梅兰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年第5期117-117,共1页
关键词 真菌龟头炎 生殖器疱疹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 误诊为 感染部位 实验室诊断 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 治疗方法 真菌感染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抗原检测在生殖器疱疹诊断中的临床评价
13
作者 孙杰 周晓伟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08年第1期34-,56,共2页
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GH)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关键词 抗原检测 单纯疱疹病毒 生殖器疱疹 临床表现 临床诊断 传播疾病 检出率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 多种多样
下载PDF
杜克雷嗜血杆菌的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14
作者 邬运学 李其林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5年第2期130-132,共3页
杜克雷嗜血杆菌能引起传染性生殖器溃疡性疾病软下疳,此病是东南亚、非洲、印度的地方流行病,与HIV能促进彼此间的感染和传播。已知引起软下疳的杜克雷嗜血杆菌的毒力因子包括细胞死亡肿胀毒素、脂寡糖、外膜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菌... 杜克雷嗜血杆菌能引起传染性生殖器溃疡性疾病软下疳,此病是东南亚、非洲、印度的地方流行病,与HIV能促进彼此间的感染和传播。已知引起软下疳的杜克雷嗜血杆菌的毒力因子包括细胞死亡肿胀毒素、脂寡糖、外膜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菌毛等。软下疳的形成是杜克雷嗜血杆菌毒力因子和宿主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克雷嗜血杆菌 软下疳 毒力因子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 研究进展 肿胀 HIV 脂寡糖 细胞死亡 宿主
下载PDF
安全正确使用阿奇霉素
15
作者 苏新民 《健康生活》 2015年第6期37-37,共1页
阿奇霉素是一种新型的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该药具有抗菌谱较广,对某些细菌表现为快速杀菌作用,口服后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分布广泛、细胞内游离浓度高(在人体扁桃体、肺、前列腺等组织中浓度可达同期血浓度的10-100倍)... 阿奇霉素是一种新型的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该药具有抗菌谱较广,对某些细菌表现为快速杀菌作用,口服后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分布广泛、细胞内游离浓度高(在人体扁桃体、肺、前列腺等组织中浓度可达同期血浓度的10-100倍),半衰期长(为35-48小时),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等优点。主要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社区获得性肺炎、咽炎、扁桃体炎、非复杂性皮肤和皮肤附属器感染、尿道炎和宫颈炎、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等。因此,在给孩子服用阿奇霉素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阻塞疾病 细菌鼻窦炎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 社区获得肺炎 皮肤附属器 安全
下载PDF
2002-2011年云南省性病门诊就诊者HIV-1感染率和新发感染率流行趋势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会超 杨莉 +10 位作者 杨朝军 苏莹珍 施玉华 罗红兵 陈敏 梅静远 宋丽军 董莉娟 戴洁 贾曼红 马艳玲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15-916,共2页
近年来,我国经性传播(包括同性传播)途径感染的艾滋病比例不断上升,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研究表明,生殖器溃疡性疾病(genital ulcer disease,GUD)是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为了解云南省性病门诊就... 近年来,我国经性传播(包括同性传播)途径感染的艾滋病比例不断上升,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研究表明,生殖器溃疡性疾病(genital ulcer disease,GUD)是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为了解云南省性病门诊就诊者的艾滋病感染情况,笔者采用横断面连续调查的方法,对云南省2002-2011年性病门诊就诊者哨点样本进行HIV-1抗体检测,对HIV-1抗体阳性样本采用BED捕获酶联免疫测定法(BED capture enzyme immunoassay,BED—CEIA)进行HIV-1新发感染检测,估算该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并分析变化趋势,以便更加准确评估云南省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疫情变化,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抗体阳 门诊就诊者 感染率 云南省 流行趋势 艾滋病感染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 传播途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