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分娩方式对生殖道微生物组影响的机理学研究
1
作者
杨星
张博伦
+4 位作者
李满超
曾智
梁晓燕
高琳芝
黄睿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02-1010,共9页
目的:评价差异表达的宫颈外口和内膜组织微生物组与女性不孕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助孕治疗的14名继发不孕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既往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和顺产组...
目的:评价差异表达的宫颈外口和内膜组织微生物组与女性不孕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助孕治疗的14名继发不孕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既往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和顺产组。剖宫产组包含9例剖宫产继发不孕患者,顺产组包含同期5例顺产后继发不孕患者,并分别对患者的宫颈和内膜进行采样分析。提取两组宫颈外口和内膜表面组织的总DNA进行16S rRNA分析,并对测序结果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剖宫产宫颈组、剖宫产内膜组、顺产宫颈组和顺产内膜组进行测序,共检测到12种微生物群,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菌门厚壁菌,在四组中的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顺产宫颈组、顺产内膜组、剖宫产宫颈组和剖宫产内膜组。拟杆菌门丰度在顺产组表达较高,而变形菌门在剖宫产组表达较高。菌科水平发现14个优势菌群,含量最高的菌科为乳杆菌科,在四组中的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顺产宫颈组、顺产内膜组、剖宫产宫颈组和剖宫产内膜组。进一步分析发现13个优势菌属,含量最高的菌属为乳杆菌,在四组中的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顺产宫颈组、顺产内膜组、剖宫产宫颈组和剖宫产内膜组。结论:剖宫产和顺产分娩妇女的生殖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和丰度存在差异,剖宫产妇女的生殖道乳杆菌菌群丰度相比顺产妇女显著降低。本研究提示剖宫产后妇女不孕状态与子宫腔内乳杆菌等群落丰度的差异相关,提示从生殖道乳杆菌菌群丰度改善角度出发,是寻求改善不孕结局,进而提高辅助生殖成功率的新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微生物组
不孕症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瘢痕子宫
原文传递
女性生殖道微生物组学在生殖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1
2
作者
杨璞玉
马彩虹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46-950,共5页
女性生殖道是动态变化的微生态体系,存在着多种正常的微生物群落。生殖道微生物组是人体重要的微生态体系之一,与宿主、环境之间构成了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微生态平衡,在维护女性生殖道健康中起到关键作用。临床上通过检测与评价健康...
女性生殖道是动态变化的微生态体系,存在着多种正常的微生物群落。生殖道微生物组是人体重要的微生态体系之一,与宿主、环境之间构成了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微生态平衡,在维护女性生殖道健康中起到关键作用。临床上通过检测与评价健康或疾病状态下的生殖道微生态状况,可以及时发现生殖道疾病的危险因素,为不孕症的治疗提供指导与帮助。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女性生殖道微生物组学的研究进展,特别是与生殖医学相关的进展加以综述,并展望生殖医学领域微生物组学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微生物组
学
生殖
医学
16S
rRNA测序
原文传递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生殖道及肠道微生物组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
2
3
作者
郭璇颖
刘芬婷
+1 位作者
李蓉
周平
《生物医学转化》
2022年第1期52-57,66,共7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之一,以高雄激素血症、多囊卵巢、稀发排卵或无排卵为主要临床特征。PCOS发病率高、表型复杂,病因及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聚焦...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之一,以高雄激素血症、多囊卵巢、稀发排卵或无排卵为主要临床特征。PCOS发病率高、表型复杂,病因及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聚焦于人体微生物组在PCOS病理生理学机制中的作用。因此,本综述以多囊卵巢综合征与生殖道、肠道微生物组的相互作用为主题,总结探讨了PCOS患者的微生物组特征、PCOS如何影响人体微生物组以及人体微生物组在PCO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肠
道
微生物
组
生殖道微生物组
病理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分娩方式对生殖道微生物组影响的机理学研究
1
作者
杨星
张博伦
李满超
曾智
梁晓燕
高琳芝
黄睿
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
出处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02-1010,共9页
文摘
目的:评价差异表达的宫颈外口和内膜组织微生物组与女性不孕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助孕治疗的14名继发不孕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既往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和顺产组。剖宫产组包含9例剖宫产继发不孕患者,顺产组包含同期5例顺产后继发不孕患者,并分别对患者的宫颈和内膜进行采样分析。提取两组宫颈外口和内膜表面组织的总DNA进行16S rRNA分析,并对测序结果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剖宫产宫颈组、剖宫产内膜组、顺产宫颈组和顺产内膜组进行测序,共检测到12种微生物群,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菌门厚壁菌,在四组中的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顺产宫颈组、顺产内膜组、剖宫产宫颈组和剖宫产内膜组。拟杆菌门丰度在顺产组表达较高,而变形菌门在剖宫产组表达较高。菌科水平发现14个优势菌群,含量最高的菌科为乳杆菌科,在四组中的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顺产宫颈组、顺产内膜组、剖宫产宫颈组和剖宫产内膜组。进一步分析发现13个优势菌属,含量最高的菌属为乳杆菌,在四组中的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顺产宫颈组、顺产内膜组、剖宫产宫颈组和剖宫产内膜组。结论:剖宫产和顺产分娩妇女的生殖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和丰度存在差异,剖宫产妇女的生殖道乳杆菌菌群丰度相比顺产妇女显著降低。本研究提示剖宫产后妇女不孕状态与子宫腔内乳杆菌等群落丰度的差异相关,提示从生殖道乳杆菌菌群丰度改善角度出发,是寻求改善不孕结局,进而提高辅助生殖成功率的新治疗策略。
关键词
生殖道微生物组
不孕症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瘢痕子宫
Keywords
Female reproductive tract microbiota
Infertility
High-throughput nucleotide sequencing
Cesarean section uterus
分类号
R711.6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女性生殖道微生物组学在生殖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1
2
作者
杨璞玉
马彩虹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出处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46-950,共5页
基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重点项目(BYSY2015002)~~
文摘
女性生殖道是动态变化的微生态体系,存在着多种正常的微生物群落。生殖道微生物组是人体重要的微生态体系之一,与宿主、环境之间构成了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微生态平衡,在维护女性生殖道健康中起到关键作用。临床上通过检测与评价健康或疾病状态下的生殖道微生态状况,可以及时发现生殖道疾病的危险因素,为不孕症的治疗提供指导与帮助。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女性生殖道微生物组学的研究进展,特别是与生殖医学相关的进展加以综述,并展望生殖医学领域微生物组学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生殖道微生物组
学
生殖
医学
16S
rRNA测序
Keywords
Reproductive tract microbiome
Reproductive medicine
16S rRNA sequencing
分类号
R71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生殖道及肠道微生物组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
2
3
作者
郭璇颖
刘芬婷
李蓉
周平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出处
《生物医学转化》
2022年第1期52-57,6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2101714)
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2021M690259)。
文摘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之一,以高雄激素血症、多囊卵巢、稀发排卵或无排卵为主要临床特征。PCOS发病率高、表型复杂,病因及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聚焦于人体微生物组在PCOS病理生理学机制中的作用。因此,本综述以多囊卵巢综合征与生殖道、肠道微生物组的相互作用为主题,总结探讨了PCOS患者的微生物组特征、PCOS如何影响人体微生物组以及人体微生物组在PCO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肠
道
微生物
组
生殖道微生物组
病理生理
Keywords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Gut microbiome
Reproductive tract microbiome
Pathophysiology
分类号
R711.75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R363.21 [医药卫生—病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分娩方式对生殖道微生物组影响的机理学研究
杨星
张博伦
李满超
曾智
梁晓燕
高琳芝
黄睿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
0
原文传递
2
女性生殖道微生物组学在生殖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杨璞玉
马彩虹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1
原文传递
3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生殖道及肠道微生物组的相互作用
郭璇颖
刘芬婷
李蓉
周平
《生物医学转化》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