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粉蕨配子体发育及其无配子生殖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代小菲 曹建国 +2 位作者 黄武杰 仲晓烨 李新国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0-184,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半薄切片技术对金粉蕨(Onychium siliculosum(Desv.)C.Chr.)的配子体发育及其无配子生殖进行了研究。金粉蕨孢子黄褐色,具三裂缝,孢子萌发时先产生假根,然后长出原叶体细胞,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原叶体细胞经丝状体、...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半薄切片技术对金粉蕨(Onychium siliculosum(Desv.)C.Chr.)的配子体发育及其无配子生殖进行了研究。金粉蕨孢子黄褐色,具三裂缝,孢子萌发时先产生假根,然后长出原叶体细胞,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原叶体细胞经丝状体、片状体发育为原叶体,发育类型为水蕨型。金粉蕨配子体分枝发达,成熟配子体呈丛状。多次培养表明金粉蕨只能产生精子器,不能产生颈卵器,为专性无配子生殖。半薄切片观察表明配子体生长点下方的细胞经分裂产生一群小型细胞,由它们发育为无配子生殖胚。小型细胞先分化出无性胚芽,再分化出胚根。胚芽与胚根,胚与配子体之间由分化出的导管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金粉蕨 配子体发育 配子生殖
下载PDF
多胚水稻品系SB-1的细胞胚胎学研究:助细胞无配子生殖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永胜 孙敬三 +1 位作者 王伏雄 周开达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4年第11期828-832,共5页
对多胚水稻(Oryza sativa L.)品系SB-1 自然群体中单倍体来源进行的细胞胚胎学研究表明,卵器中的一个或两个助细胞能在受精之前发育成胚,其发生率分别为观察子房数的2.24% 和1.75% 。在1 个助细胞提前... 对多胚水稻(Oryza sativa L.)品系SB-1 自然群体中单倍体来源进行的细胞胚胎学研究表明,卵器中的一个或两个助细胞能在受精之前发育成胚,其发生率分别为观察子房数的2.24% 和1.75% 。在1 个助细胞提前发育成胚的胚囊中观察到双受精作用。在开花后3—8 d的颖果中观察到1.62% 的与合子胚迥异的异位瘦长单胚和0.81% 的有胚无胚乳子房,根据胚所处的位置认为其来源于助细胞无配子生殖。此外,还观察到极少数的中央细胞未经受精自发产生胚乳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配子生殖 卵器 助细胞 细胞胚胎学
下载PDF
舟山碎米蕨配子体发育及无配子生殖 被引量:2
3
作者 郭严冬 曹建国 +1 位作者 戴锡玲 王全喜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2-327,共6页
采用光镜对舟山碎米蕨(Cheilosoria chusana)配子体发育及无配子生殖的全过程进行了观察。舟山碎米蕨孢子黄褐色,具三裂缝,极面观三角圆形,周壁表面具刺状纹饰,接种后15~20d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丝状体一般具有5-10个细胞... 采用光镜对舟山碎米蕨(Cheilosoria chusana)配子体发育及无配子生殖的全过程进行了观察。舟山碎米蕨孢子黄褐色,具三裂缝,极面观三角圆形,周壁表面具刺状纹饰,接种后15~20d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丝状体一般具有5-10个细胞,片状体可通过丝状体顶端或居间细胞分裂产生。播种两个月左右,在片状体的顶端或侧面产生分生组织,发育成原叶体,发育类型为水蕨型。精子器出现在不规则片状体的表面,数量较多。经多次重复培养并没有发现颈卵器的存在,原叶体通过无配子生殖发育成为孢子体。无论在丝状体、片状体还是原叶体阶段都可能产生分枝,而且只要培养条件适宜,还可发育为分枝丝状体和分枝片状体相间的配子体丛。舟山碎米蕨配子体丛比单一原叶体更能适应干旱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舟山碎米蕨 配子体发育 配子体丛 配子生殖
下载PDF
肠艾美耳球虫配子生殖与病理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殷佩云 狄伯雄 林昆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7-92,共6页
用单个肠艾美耳球虫Eimeria intestimalis Cheissin 1984卵囊感染无球虫兔,获得纯种进行研究。1.肠艾美耳球虫的配子生殖阶段寄生于空肠和回肠,此时宿主组织有较严重病变。12指肠、结肠和盲肠未见虫体,但在感染后264小时见盲肠的个别绒... 用单个肠艾美耳球虫Eimeria intestimalis Cheissin 1984卵囊感染无球虫兔,获得纯种进行研究。1.肠艾美耳球虫的配子生殖阶段寄生于空肠和回肠,此时宿主组织有较严重病变。12指肠、结肠和盲肠未见虫体,但在感染后264小时见盲肠的个别绒毛内有1~3个配子体,可能属偶然现象。2.感染后180小时发现极少数早期配子体,感染后192小时出现少量配子体寄生在空肠和回肠的绒毛和腺上皮细胞内,感染后216至264小时,绒毛上皮和腺上皮细胞内多为配子体、合子和卵囊所取代。感染后216小时出现极少量卵囊,264小时则见有大量卵囊。3.感染开始时(感染后61~73小时),回肠、空肠绒毛上皮正常;腺上皮细胞出现少量滋养体和裂殖体。96至192小时后,肠绒毛上皮和腺上皮受侵害程度渐趋严重,肠绒毛变矮,绒毛上皮及腺上皮细胞肿大变空,细胞核消失。许多腺泡塌陷。感染后216~264小时,肠绒毛受侵害最为严重,空肠和回肠绒毛萎缩或消失,变为一层矮柱或立方形上皮细胞或全无上皮细胞覆盖的绒毛。固有层均质红染,或颗粒状。肠腺塌陷,数量减少,大小不一。腺腔内见有配子体、合子或卵囊残留,部分腺泡上皮细胞再生,细胞核增生成堆。12指肠、盲肠和结肠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子生殖 病理 肠艾美耳球虫 兔病
下载PDF
向日葵是观察生殖核(雄配子)的好材料 被引量:1
5
作者 汤泽生 张先华 +1 位作者 江秀琼 汤骅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0-51,共2页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ns)的小孢子是具三细胞(核)的小孢子体(花粉),2个生殖核(细胞)细而长,1个营养核呈椭圆形,三核同时存在的时间长,容易区分,是观察三核小孢子体的一种好材料。
关键词 向日葵 小孢子体(成熟花粉粒) 生殖核(雄配子) 材料
下载PDF
韭菜孤雌生殖和反足细胞无配子生殖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田惠桥 杨弘远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1年第11期819-824,共6页
韭菜(Allium tuberosum)具有自发的卵细胞孤雌生殖和反足细胞无配子生殖现象。超微结构观察表明,成熟的卵细胞即有较高的代谢活性并在未受精的条件下发生类似合子中的某些变化,进而分裂为类似合子原胚的孤雌生殖原胚。三个反足细胞中,... 韭菜(Allium tuberosum)具有自发的卵细胞孤雌生殖和反足细胞无配子生殖现象。超微结构观察表明,成熟的卵细胞即有较高的代谢活性并在未受精的条件下发生类似合子中的某些变化,进而分裂为类似合子原胚的孤雌生殖原胚。三个反足细胞中,两个类似助细胞,一个类似卵细胞。卵状反足细胞可发生类似合子中的变化,导致分裂形成反足原胚。从超微结构角度对以上两种现象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 孤雌生殖 配子生殖
下载PDF
疟原虫蚊期配子生殖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慧珠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65-69,共5页
为了防治疟疾,国内外已开展了疟原虫红内期、红外期和蚊期发育的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有关疟原虫(鸡疟原虫、鼠疟原虫、猴疟原虫及人间日、恶性疟原虫)蚊期早期发育——配子生殖的生物学特性已有不少的报道,现简要综述如下。... 为了防治疟疾,国内外已开展了疟原虫红内期、红外期和蚊期发育的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有关疟原虫(鸡疟原虫、鼠疟原虫、猴疟原虫及人间日、恶性疟原虫)蚊期早期发育——配子生殖的生物学特性已有不少的报道,现简要综述如下。 1 配子生殖各发育阶段的形态学 1.1 雄配子(microgamete) 游离的雄配子体呈细丝状,弯曲柔和。核为数块大小不等的染色质粒所组成,多呈念珠状,排列于中央,核所在处体膨大。在雄配子顶端常有一个红色点状的染色质粒。光镜下观察鼠疟原虫、间日疟原虫等,多数雄配子一端稍尖,一端稍纯。Sinden用扫描电镜观察鼠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nigeriensis))指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配子生殖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鸡疟原虫蚊期配子生殖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8
作者 李慧珠 王凤芸 卞英华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研究鸡疟原虫蚊期配子生殖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感染白纹伊蚊的胃血涂片中,各发育阶段的形态和测量大小如下:雄配子呈丝状,一端钝圆,另一端尖细,最长23μm;雌配子和合子近圆形或卵圆形,4~7μm和4~4μm×4~6... 研究鸡疟原虫蚊期配子生殖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感染白纹伊蚊的胃血涂片中,各发育阶段的形态和测量大小如下:雄配子呈丝状,一端钝圆,另一端尖细,最长23μm;雌配子和合子近圆形或卵圆形,4~7μm和4~4μm×4~6μm;动合子香蕉形,18~19×3~4μm。本文对雄配子出丝,雌配子受精和合子到动合子形成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配子生殖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K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助细胞无配子生殖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善英 杨天章 刘晚苟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29-34,共6页
从细胞学方面研究了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助细胞的无配子生殖。结果表明,在延迟授粉子房的胚囊中,助细胞之一首先体积增大,细胞质变浓,核及核仁也增大,接着进入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后形成二细胞原胚,发育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球形胚;... 从细胞学方面研究了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助细胞的无配子生殖。结果表明,在延迟授粉子房的胚囊中,助细胞之一首先体积增大,细胞质变浓,核及核仁也增大,接着进入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后形成二细胞原胚,发育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球形胚;球形胚再发育为梨形胚;梨形胚再发育为分化期胚,最后形成成熟胚,卵细胞孤雄生殖频率很低,过程与助细胞无配子生殖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细胞 配子生殖 小麦 三系配套
下载PDF
草地早熟禾胚发育类型及无融合生殖特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田晨霞 马晖玲 张咏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633-2642,共10页
【目的】通过对草地早熟禾不同时期胚囊发育过程的观察,掌握其胚囊类型和无融合生殖胚囊发育特征,为更深入了解无融合生殖的机理、选育中国本土草地早熟禾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改良的石蜡切片技术,即FAA固定材料,多梯度二... 【目的】通过对草地早熟禾不同时期胚囊发育过程的观察,掌握其胚囊类型和无融合生殖胚囊发育特征,为更深入了解无融合生殖的机理、选育中国本土草地早熟禾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改良的石蜡切片技术,即FAA固定材料,多梯度二甲苯透明,切片厚度8μm,苏木精(30 min)伊红(5 min)双重染色,观察并分析草地早熟禾的胚囊发育类型和特征。【结果】在石蜡切片中,观察到草地早熟禾巴润生殖过程中的5种胚囊类型,有性生殖胚囊所占比例为21.44%、体细胞无孢子生殖胚囊为49.67%、孤雌生殖胚囊为10.72%、助细胞胚胎和反足细胞胚囊分别为4.82%和7.66%,其中,体细胞无孢子生殖胚囊为主控型胚囊;草地早熟禾有性生殖胚囊为典型的蓼型胚囊;草地早熟禾同一胚珠中存在有性生殖胚囊、体细胞无孢子生殖胚囊或无配子生殖胚囊共存于一体的多胚现象,多胚出现频率为5.69%,其中,卵细胞形成的有性生殖胚囊与助细胞形成的胚囊极性相同,反足细胞形成的胚囊与卵细胞有性生殖胚囊极性相反;无孢子胚囊发育极不规则,通常单个发生或2个以上发生而形成多胚,2个胚囊并存现象居多。【结论】草地早熟禾生殖方式多样,具备有性生殖和无融合生殖2种生殖方式,为兼性无融合生殖植物,其无融合生殖方式以体细胞无孢子生殖为主,此外还有少量孤雌生殖和极少量的无配子生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无融合生殖 无孢子生殖 配子生殖 孤雌生殖
下载PDF
单子叶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马三梅 王永飞 +2 位作者 叶秀麟 赵南先 梁承邺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0-537,共8页
植物的无融合生殖是指不经过雌雄配子融合而产生种子的一种特殊生殖方式。由于利用无融合生殖途径可以固定杂种优势 ,从而改良现有植物的育种策略 ,因此对无融合生殖的研究已成为生物学科的新生长点。本文主要从无融合生殖的概念和类型 ... 植物的无融合生殖是指不经过雌雄配子融合而产生种子的一种特殊生殖方式。由于利用无融合生殖途径可以固定杂种优势 ,从而改良现有植物的育种策略 ,因此对无融合生殖的研究已成为生物学科的新生长点。本文主要从无融合生殖的概念和类型 ,无融合生殖在单子叶植物中的分布 ,无融合生殖的胚胎学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机制及创造新的无融合生殖种质资源的方法等 6方面对单子叶植物的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子叶植物 无融合生殖 研究进展 无孢子生殖 二倍体孢子生殖 配子生殖
下载PDF
家畜生殖免疫
12
作者 王瑞雪 赵国丽 史远刚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63,共3页
动物的免疫系统在生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免疫干预是人为诱导或调控家畜繁殖率的重要方法之一。免疫生殖激素如促性腺激素、性腺类固醇激素、催产素、前列腺素(PGF2α)、抑制素、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促黄体激素(LH)、促卵泡激素... 动物的免疫系统在生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免疫干预是人为诱导或调控家畜繁殖率的重要方法之一。免疫生殖激素如促性腺激素、性腺类固醇激素、催产素、前列腺素(PGF2α)、抑制素、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促黄体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对动物的繁殖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文章对有关家畜生殖免疫的一系列信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 繁殖力 生殖激素 生殖配子 内分泌
下载PDF
中华鳞毛蕨配子体发育过程的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倩 段映霞 戴锡玲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5-117,共3页
中华鱗毛蕨〔Dryopteris chinensis(Bak.)Koidz.〕隶属于鱗毛蕨科(Dryopteridaceae)鱗毛蕨属(Dryopteris Adanson),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江西、河南、安徽和浙江;该种较耐寒,常生于林阴下和水沟边⑴173,是良好的地被景观... 中华鱗毛蕨〔Dryopteris chinensis(Bak.)Koidz.〕隶属于鱗毛蕨科(Dryopteridaceae)鱗毛蕨属(Dryopteris Adanson),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江西、河南、安徽和浙江;该种较耐寒,常生于林阴下和水沟边⑴173,是良好的地被景观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鳞毛蕨 配子体发育 配子生殖
下载PDF
柔嫩艾美耳球虫配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14
作者 安健 汪明 +1 位作者 孔繁瑶 殷佩云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1-435,共5页
利用透射电镜对柔嫩艾美耳球虫配子生殖阶段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于相邻的宿主肠上皮细胞内相伴产生 ,由末代裂殖子侵入后 ,长大变圆而形成。小配子的形成为直接分化型 ,首先细胞核分裂成为多核体 ,随后细胞核向周... 利用透射电镜对柔嫩艾美耳球虫配子生殖阶段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于相邻的宿主肠上皮细胞内相伴产生 ,由末代裂殖子侵入后 ,长大变圆而形成。小配子的形成为直接分化型 ,首先细胞核分裂成为多核体 ,随后细胞核向周边移动 ,然后紧靠细胞核处的限制膜向外突出 ,临近突出部位的限制膜下陷 ,在核上方形成中心粒 ,中心粒发育为基粒、鞭毛中的微管和附着微管 ,早期形成的小配子仍与小配子体的残体相连。成熟的小配子与配子体分离 ,外型呈香蕉状 ,外被单位膜 ,内有一电子结构十分致密的细胞核 ,核的头端侧面有一个巨大的线粒体 ,小配子有鞭毛 2根 ,每根鞭毛内有微管 ,组成为 9+ 2结构 ,此外 ,小配子至少有 6根附着微管。大配子体和大配子外被单位膜 ,内部形成大量的成囊体 1和成囊体 2 ,并有大量的支链淀粉和脂肪体 ,中央有一个细胞核。卵囊壁有 5层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细胞内有大量的支链淀粉和脂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配子生殖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菲莱氏温扬球虫(Wenyonella philiplevinei)小配子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安兴 孔繁瑶 +1 位作者 索勋 殷佩云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53-457,共5页
描述了电镜下菲莱氏温扬球虫小配子体的发育和小配子的形成过程。小配子体的发育可分为二个时期:第一期为生长期,是小配子体生长发育和核进行有丝分裂的时期;第二期是小配子实际形成和分化时期,此期可见小配子体表面形成含核和线粒体的... 描述了电镜下菲莱氏温扬球虫小配子体的发育和小配子的形成过程。小配子体的发育可分为二个时期:第一期为生长期,是小配子体生长发育和核进行有丝分裂的时期;第二期是小配子实际形成和分化时期,此期可见小配子体表面形成含核和线粒体的突起并逐渐增长,此后小配子仅以后端与小配子母体的基质相连,之后彼此分离。成熟的小配子呈月芽形,核致密,在核前,侧旁有一个线粒体位于鞭毛基体下,呈梭形。小配子前端限制膜下有一块长1.1μm的致密板。鞭毛基体位于体前端,包埋于致密板原基中,两根鞭毛与体部呈锐角向后伸延,后部游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结构 配子生殖 球虫
下载PDF
珍稀濒危蕨类植物金毛狗配子体发育及无配子生殖的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余蓉培 程薪宇 +2 位作者 张光飞 李涵 桂敏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05-1311,共7页
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L.)J.Sm.]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珍稀濒危蕨类植物的重要类群。本研究通过孢子无菌培养,对金毛狗配子体发育及其无配子生殖现象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金毛狗孢子为黄色,近四面体型,三裂缝,远极面具条状... 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L.)J.Sm.]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珍稀濒危蕨类植物的重要类群。本研究通过孢子无菌培养,对金毛狗配子体发育及其无配子生殖现象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金毛狗孢子为黄色,近四面体型,三裂缝,远极面具条状纹饰,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多数配子体的发育类型符合铁线蕨型(Adiantum-type)。孢子播种约40 d后,原叶体开始产生精子器,颈卵器晚于精子器出现。金毛狗属于兼性无配子生殖,无配子生殖发生于增厚原叶体的两翼上缘。与同期有性生殖的组培植株相比,无配子生殖组培植株的特征在于:植株个体、复叶及小叶均小于有性生殖植株,三回羽状复叶特征较为明显,复叶叶柄的毛密而长,染色体倍性为有性生殖植株的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毛狗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配子生殖
原文传递
Embryogenesis of Polyembryonic Rice ApⅢ: Structural and Histochemical Studies of Egg Apparatus Around Fertilization 被引量:1
17
作者 母锡金 朱至清 +2 位作者 蔡雪 孙德兰 林金星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12期1387-1395,共9页
The structural and histochemical changes of the egg apparatus in the polyembryonic rice ( Oryza sativa L.), ApⅢ with the highest frequence of additional embryos among the polyembryonic rice investigated, before an... The structural and histochemical changes of the egg apparatus in the polyembryonic rice ( Oryza sativa L.), ApⅢ with the highest frequence of additional embryos among the polyembryonic rice investigated, before and after fertilization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normal and other polyembryonic rices in a similar developmental period. A total of 2 932 ovules were observed and each of them contained only a single embryo sac with a set of egg apparatus. Among 1 655 embryo sacs, there were 1 643 embryo sacs (99.27%) with one normal egg apparatus in each embryo sac, and only 12 embryo sacs (0.73%) from the remainder with 4_celled egg apparatus, i.e. two eggs and two synergids. Neither the numerous poly_egg apparatus and egg_like cells, nor the double set of embryo sacs each containing one egg apparatus and other abnormal egg apparatus in single ovary, which were reported by earlier investigators to have high frequency of embryo production in SB_1 and ApⅣ, were observed. The egg cell was located at the subterminal site of the micropylar end of embryo sac. The cytoplasm of egg cell was rich in protein materials and polysaccharide grains, which did not disappear until the division of zygote. The prominent nucleus was closely surrounded by protein and polysaccharide grains, which did not disappear until the division of zygote. No cytolog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egg cells from the normal and abnormal egg apparatus. The two synergids were fully developed and situated at the upper most part of the micropylar end of the mature embryo sac. In most embryo sacs, the synergids were flask_shaped with longer necks, and a widened cap_shaped top, in close contact with the micropyle. The synergids had a well developed filiform apparatus. The characteristic appearance of the filiform apparatus as well as the cap_neck region of synergids before and after pollen tube penetration were easily distinguishable from the egg cell. The structure, the stainability with 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and PAS reaction, the process of accum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disapperance of the cytoplasmic protein materials and polysaccharide grains of the two synergids, the persistent and rarely the receptive synergids before and after pollen tube penetration, were closely similar to those of egg cell of the same developmental stage. In comparison with normal and other polyembryonic rice reported, the size of nucleus and nucleolus and their stainability also strongly resembled those of egg cell. Based on the results observed,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additional embryos very frequently developed in the young and mature seed of polyembryonic rice ApⅢ were produced by one or two synergids of normal egg apparatus, rarely by 4_celled egg apparatus; (2) during fertilization, the synergids, in addition to the natural specific function of introducing pollen tube and transferring sperms to egg cell and central cell, could b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otentiality to breed one or two additional embryos; and (3)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normal or other polyembryonic rice it is firstly disclosed that in a few embryo sacs of ApⅢ, the cytoplasmic and nuclear structure, the active anabolism and catabolism of protein and polysaccharide materials and the delayed disorganization at the mid_basal region of the receptive and persistent synergid still remained unchanged before the division of zygote. Such salient features could be the predisposition for the origin of additional embryos in Ap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embryonic rice egg apparatus embryo sac apogamety REPRODUCTION
下载PDF
布氏、巨型和堆型艾美耳球虫在鸡体内发育特性的研究
18
作者 陈刚 蒋金书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2期163-163,共1页
利用肠粘膜压片镜检的方法,对 E.brunetti,E.maxima 和 E.acervulina 在鸡体内的发育部位和各期虫体的形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经三次重复试验检查结果表明,E.brunetti 第一代、第二代裂殖生殖主要在空肠和回肠进行;第三代裂殖生殖,配子... 利用肠粘膜压片镜检的方法,对 E.brunetti,E.maxima 和 E.acervulina 在鸡体内的发育部位和各期虫体的形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经三次重复试验检查结果表明,E.brunetti 第一代、第二代裂殖生殖主要在空肠和回肠进行;第三代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卵囊形成主要在空肠、回肠、直肠和盲肠近端进行;第三代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卵囊形成主要在空肠、回肠、直肠和盲肠近端进行.朋代裂殖体出现时间分别为接种后24~48h;56~80h 和88~96h;小配子体与大配子体均于104~112h 出现,未完全成熟的卵囊和极少数成熟卵囊见于112~12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殖生殖 配子生殖 卵囊 形态学特性 空肠 鸡体 肠粘膜 回肠 配子 堆型艾美耳球虫
下载PDF
Advances in Small RNAs and Sexual Reproduction in Plants
19
作者 王俊 何桥 +5 位作者 汪卫星 向素琼 孙海艳 李晓林 梁国鲁 郭启高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2期211-214,229,共5页
Small RNAs are non-coding RNA molecules with 20-30 nucleotides (nt) in length that mainly play regulatory roles in gene expression at the post-transcription level by directly cutting target mRNA or inhibiting its tr... Small RNAs are non-coding RNA molecules with 20-30 nucleotides (nt) in length that mainly play regulatory roles in gene expression at the post-transcription level by directly cutting target mRNA or inhibiting its translation. Small RNAs play regulatory roles i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plants at the core of gene regulatory networks, which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and confirmed in sporophyte generation of plants. However, few research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small RNAs and gametophyte generation. It is reported that small RNA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floral organ development, gametogenesis, fertilization, and early zygotic development of plants. In addition, various small RNAs also play roles in controlling genetic integrity,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functions during the sexual reproduction process of plants. However, most of the specific functions of small RNAs in the sexual reproduction process are unknown yet. This study mainly aimed to introduce small RNAs in plants, summarize the latest advances in researches of small RNAs and plant sexual reproduction, and make prospect on its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 RNA Sexual reproduction Floral organ development GAMETOGENESIS FERTILIZATION Early zygotic development
下载PDF
鸡球虫病的辅助性治疗措施
20
作者 王洪鹏 杨英阁 +1 位作者 巩庆亮 魏祥法 《农业知识》 2003年第3期44-44,共1页
1.保护肠道黏膜,促进肠黏膜的修复。球虫在鸡体内要经过裂殖增殖和配子生殖阶段。
关键词 鸡球虫病 配子生殖 裂殖 辅助性治疗 肠黏膜 尿酸盐沉积 肠道黏膜 磺胺类药物 饲养管理 乙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