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民间技艺的生活传承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妍 钟蕾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53-56,共4页
目的研究传统民间技艺的生活传承方式,解决传统民间技艺生产和现代工业大批量生产之间的矛盾。方法以总结归纳生活传承的表达方式为基础,通过对民众的功能需求分析,将传统民间工艺品进行针对性层级划分研究。结果得出以消费市场需求为... 目的研究传统民间技艺的生活传承方式,解决传统民间技艺生产和现代工业大批量生产之间的矛盾。方法以总结归纳生活传承的表达方式为基础,通过对民众的功能需求分析,将传统民间工艺品进行针对性层级划分研究。结果得出以消费市场需求为主导的装饰性层级、半装饰性层级以及实用类层级为主轴的层级划分方法,并根据层次划分定位设计方向和制作方式。结论通过对以需求为主导的层级划分,有效地处理了传统民间技艺中生活传承与现代化生产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民间技艺 手工艺 生活传承 实用需求
下载PDF
基于生活传承的历史街区保护——以登封老城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曹坤梓 薛姣 王正 《华中建筑》 2014年第10期129-133,共5页
物质环境与生活方式共同构成了历史街区的文化特色,以生活传承为切入点,实现两者的统一共存是历史街区传承文脉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生活传承,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可以通过凸显文化特色、延续多样生活、保持街区功能与社会网络相对... 物质环境与生活方式共同构成了历史街区的文化特色,以生活传承为切入点,实现两者的统一共存是历史街区传承文脉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生活传承,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可以通过凸显文化特色、延续多样生活、保持街区功能与社会网络相对稳定的方法,结合具体形式实现街区的生活传承,并以此带动街区功能提升、引导街区空间环境更新与历史场景再现,从而塑造多彩的街区生活和空间意象,实现街区的活力复苏与文化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传承 历史街区保护 登封
下载PDF
窑山传统制陶技艺的生产性保护与生活传承
3
作者 张丽军 彭尊善 《陶瓷》 CAS 2021年第1期93-95,共3页
窑山传统制陶技艺延续至今,尤其是陶缸烧制技艺,属江西上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百年窑火不断。陶缸烧制技艺工序复杂精细,地域性特征明显。但随着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窑山手工制陶业日渐式微,烧制技艺濒临失传,窑火面临停火熄炉的危险局... 窑山传统制陶技艺延续至今,尤其是陶缸烧制技艺,属江西上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百年窑火不断。陶缸烧制技艺工序复杂精细,地域性特征明显。但随着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窑山手工制陶业日渐式微,烧制技艺濒临失传,窑火面临停火熄炉的危险局面。面对现状,拟出"生产性保护"方案,完善手工制陶及烧制工艺,改变销售方式,以期达到窑山传统制陶技艺的良性发展,从而促进窑山陶文化生态的活态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窑山 制陶技艺 生产性保护 生活传承
下载PDF
丧葬礼仪传统与当代生活传承
4
作者 龙晓添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年第2期30-35,共6页
丧葬礼仪集中体现了在不同社会和文化类型中的人伦观念、信仰特点和社会结构。丧礼知识的文本书写凝结了世代的集体记忆,而其依照"代代重构"的形式存在,礼仪"文本"系统既是民众践行丧葬礼仪的指导,也是对其的记述传... 丧葬礼仪集中体现了在不同社会和文化类型中的人伦观念、信仰特点和社会结构。丧礼知识的文本书写凝结了世代的集体记忆,而其依照"代代重构"的形式存在,礼仪"文本"系统既是民众践行丧葬礼仪的指导,也是对其的记述传承,然而要获得完整的礼仪传统,还需要"生活"的素材。文章尝试以丧葬礼仪为切入点,讨论其与当代日常生活的关联,梳理以日常生活为研究视角的丧葬礼仪传承与重建的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葬礼仪传统 当代生活传承 丧礼知识 日常生活
下载PDF
基于生活传承的居住型历史风貌区保护更新策略——以南京大油坊巷历史风貌区保护更新规划方案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季泽 《江苏建筑》 2018年第2期19-22,共4页
城市化进程中,老城面临着建筑质量较低、风貌保护不佳、居民生活环境较差等问题。文章以大油坊巷历史风貌区为例,基于生活传承的理念,以实地物质环境调研和居民调研为基础,对街巷系统、建筑单体、基础设施、公共空间等方面提出改善策略... 城市化进程中,老城面临着建筑质量较低、风貌保护不佳、居民生活环境较差等问题。文章以大油坊巷历史风貌区为例,基于生活传承的理念,以实地物质环境调研和居民调研为基础,对街巷系统、建筑单体、基础设施、公共空间等方面提出改善策略,以期对居住型历史风貌区的保护更新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传承 居住型历史风貌区 保护更新
下载PDF
原生之美:黔东南传统手工技艺的生活传承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妍 钟蕾 《贵州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0-106,共7页
黔东南传统手工技艺民族特征显著,是历史和文化交织的产物。从生活传承的原生之美中挖掘黔东南传统手工艺品的创意再生。通过分析黔东南文化资源类型,总结传统手工技艺的艺术特征。探析黔东南传统手工技艺固态传承中的问题,总结原生活... 黔东南传统手工技艺民族特征显著,是历史和文化交织的产物。从生活传承的原生之美中挖掘黔东南传统手工艺品的创意再生。通过分析黔东南文化资源类型,总结传统手工技艺的艺术特征。探析黔东南传统手工技艺固态传承中的问题,总结原生活态传承方法,结合资源互补与交融式开发,进一步展开创意再生方式。以黔东南蜡染手工技艺为例,结合创意再生方式探究黔东南传统手工技艺的生活传承的原生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 传统手工艺 生活传承
原文传递
大运河河北段非遗生活化传承的必要性和路径研究
7
作者 肖潇 高雪莲 王一茹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1-37,共7页
大运河河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在生活中所凝结的文化,承载着冀中南地区的乡音乡情,蕴含着侠风水韵的豪迈精神,体现着人们质朴灵动的审美意识。促进非遗生活化传承可实现其完整保护和永续流传。政府应当以“人”的活动为核心,以优秀... 大运河河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在生活中所凝结的文化,承载着冀中南地区的乡音乡情,蕴含着侠风水韵的豪迈精神,体现着人们质朴灵动的审美意识。促进非遗生活化传承可实现其完整保护和永续流传。政府应当以“人”的活动为核心,以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为重任,促进非遗融入当代人的生活。应充分挖掘大运河河北段非遗世代相传的“基因链”,开拓非遗活动新园地;创设非遗生活化展示与场景化体验的新空间;建立传播新渠道,创造非遗的网络公共平台,从而使运河非遗重返生活家园,使其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共同延续的文化命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河北段 非遗 生活传承
下载PDF
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活化特质与传承研究——以赣南客家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梁佳豪 吴家敏 《龙岩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0-26,共7页
随着“非遗”保护的不断加强,“非遗的生活性”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赣南客家传统技艺类非遗作为客家文化的代表,具有丰富的生活化特质,表现为特定文化空间的赋能、身体功能的运用与延伸、客家人精神品质的凝聚。随着传统技艺类非... 随着“非遗”保护的不断加强,“非遗的生活性”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赣南客家传统技艺类非遗作为客家文化的代表,具有丰富的生活化特质,表现为特定文化空间的赋能、身体功能的运用与延伸、客家人精神品质的凝聚。随着传统技艺类非遗在生活中的空间收窄,创造其当代功用价值、扩展其当代审美价值、重塑民众的非遗话语权,从而对传统技艺进行生活化的传承,将是一种很好的非遗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客家 传统技艺类非遗 生活化特质 生活传承
下载PDF
传统技艺的生产保护与生活传承 被引量:76
9
作者 朱以青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87,共7页
传统技艺是在漫长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传统生产技术。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下,面对传统技艺日渐减少的状况,中国在近年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提出了生产性保护方式。"生产性保护"主要是针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 传统技艺是在漫长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传统生产技术。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下,面对传统技艺日渐减少的状况,中国在近年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提出了生产性保护方式。"生产性保护"主要是针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的。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拥有具体的生产内容,贴近民众生活,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对其保护的最好方式就是在生产中保持其核心技艺和核心价值,并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使之在生活中持久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技艺 生产性保护 生活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原文传递
从观念到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世界”与生活化传承 被引量:20
10
作者 梁光焰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5期121-129,共9页
生活世界是一个本真的、意义的、生态的文化世界,为我们洞见人与文化提供深广的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世界有三种特质:是以人为中心的属人世界,是历史片段被客观化了的主观的意义的世界,是具有生态文化特质的综合体。非物质文化遗... 生活世界是一个本真的、意义的、生态的文化世界,为我们洞见人与文化提供深广的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世界有三种特质:是以人为中心的属人世界,是历史片段被客观化了的主观的意义的世界,是具有生态文化特质的综合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以保护其文化生态为出发点,修复其作为文化特质综合体的内部世界及其与外部生活世界的关系,实现其再生活化,方法包括创造生活功用链、创造生活休闲链、创造审美消费链、创造教育认知链、激活主体利益链五种。生活化传承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保存”阶段,立足文化现代化、多元化发展立场提出的,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自然、起于功用、本于道德、通往天地特质的尊重和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活传承 生态性保护 生活世界 生活
下载PDF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以桃源刺绣在家居饰品中的应用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蕾 《艺海》 2018年第10期101-103,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生活智慧的结晶,萌生于日常生活之中,其生态健康的传承方式当然是融入生活之中,实现生活化传承。生活化传承就是以人为中心,以日常生活为载体,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功用上成为生活需要,在精神上与现代生活理念相融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生活智慧的结晶,萌生于日常生活之中,其生态健康的传承方式当然是融入生活之中,实现生活化传承。生活化传承就是以人为中心,以日常生活为载体,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功用上成为生活需要,在精神上与现代生活理念相融合,在审美上构成现代审美生产的文化资源。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构建人们美好生活的同时,自然地实现了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桃源刺绣 传承保护 生活传承
下载PDF
江苏传统服饰手工技艺的价值认同路径研究--从“生产性保护”到“生活化传承” 被引量:21
12
作者 靳璨 梁惠娥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7-81,89,共6页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语境下,“生产性保护”是实现江苏传统服饰手工技艺价值认同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对技艺的传承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生产性保护”工作的深入展开,生产实践中出现了因追求市场利益最大化,而...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语境下,“生产性保护”是实现江苏传统服饰手工技艺价值认同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对技艺的传承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生产性保护”工作的深入展开,生产实践中出现了因追求市场利益最大化,而忽视技艺“生活化”特质的现象,导致民众对文化产品技艺价值认同不足,无法完全实现文化产品自觉自信的消费认同。因此,文章围绕江苏传统服饰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的现状,结合当下民众生活文化需求,指出应以“生活化传承”为导向,建立技艺生产与民众日常生活需要的深度关联,探索构建弥补技艺价值认同缺憾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服饰手工技艺 价值认同 生产性保护 生活传承
下载PDF
农耕文化中传统技艺的保护传承——以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为例
13
作者 陈旭华 《非遗传承研究》 2023年第3期50-52,共3页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伴随农耕文明产生的传统技艺和传统习俗受到冲击,技艺传承面临青黄不接,相关习俗也逐渐被简化、弱化。文章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传统技艺如何能在生活中推广,在生活中传承。
关键词 农耕文化 传统技艺 生活传承
下载PDF
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
14
作者 苏明奎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4,共10页
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强调关注运河与民众的生活之间交互衍生的意义关联,聚焦传承人及其遗产保护实践中的日常生活与生命轨迹。以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重要代表——里二泗小车会的地方实践为个案,不仅再现了民间花会与漕运商贸互动... 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强调关注运河与民众的生活之间交互衍生的意义关联,聚焦传承人及其遗产保护实践中的日常生活与生命轨迹。以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重要代表——里二泗小车会的地方实践为个案,不仅再现了民间花会与漕运商贸互动关联的历史记忆,也呈现了运河与相关社区、群体、个人之间互构共生的内在逻辑;依托运河流域民众自发创造、彼此共享的文化机制以及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身体叙事与间离效果,运河记忆也得以转换为民众的日常生活经验。运河与流域民众有机、互通的关联性不仅为运河文化遗产造福于民众创造了可能,也提示着需要进一步探寻运河与民众彼此存有差异的前提之下共生发展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文化遗产 生活传承 北运河流域 里二泗小车会 传承人口述史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战略下浙江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研究
15
作者 金海明 张惠文 《湖南包装》 2022年第6期57-60,共4页
经过多年发展,乡村振兴语境下新时代浙江地域性非遗创新发展面临新挑战。通过查阅文献,梳理了浙江省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概况;通过实地调研,总结了浙江非遗发展面临的新问题,解析了其中原因。根据问题与原因,... 经过多年发展,乡村振兴语境下新时代浙江地域性非遗创新发展面临新挑战。通过查阅文献,梳理了浙江省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概况;通过实地调研,总结了浙江非遗发展面临的新问题,解析了其中原因。根据问题与原因,提出了建设乡村振兴与浙江非遗创新发展的共融共生生态、建立生活性传承与生产性保护并重的双路径机制、创建浙江地域性非遗创新发展的数字赋能系统和构建浙江非遗创新发展的立地式政策体系等4方面的对策建议,为浙江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非遗保护 生活传承 代表性传承项目 代表性传承
下载PDF
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与现代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萧放 《民艺》 2021年第4期72-74,共3页
传统村落具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价值,这些价值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村落形态的审美价值;二是传统村落的生活文化传承价值,传统村落居民的生活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物质生活价值、社会生活价值、精神生活价值三个层面。传统村落保护的现... 传统村落具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价值,这些价值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村落形态的审美价值;二是传统村落的生活文化传承价值,传统村落居民的生活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物质生活价值、社会生活价值、精神生活价值三个层面。传统村落保护的现代意义:首先,传统村落是农耕聚落的典型形态,它集中了乡土文明的精华,是乡土文明历史认知的重要载体,具有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尊重社会文明传统、弘扬精神文明传统重要意义;其次,传统村落是当代乡土精神生活调节与情感记忆的家园;其三,传统村落是乡风文明传统在当代传承、展示的人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形态审美价值 生活传承价值 现代意义
原文传递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
17
作者 郭夷锬 《中国宝石》 2020年第1期42-45,共4页
新时代下,思考如何做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综合分析现实情况及时尚发展趋势,东方生活美学体验馆应运而生,其全新的运营模式,除了实现非遗传承人及工艺美术大师作品与人们现代生活的更好融合,打造更多大众看得... 新时代下,思考如何做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综合分析现实情况及时尚发展趋势,东方生活美学体验馆应运而生,其全新的运营模式,除了实现非遗传承人及工艺美术大师作品与人们现代生活的更好融合,打造更多大众看得上、买得起、带得走的美学产品更是真正把非遗的创新发展落在实处,同时为传统珠宝行业探索新的创新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发展、生活 美学、传统文化、手工技艺 时尚趋势 工艺美术大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