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活儒家”探微
1
作者 马寄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22-29,共8页
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原因在于其日常性和践履性。姑且名之曰"生活儒家"。"生活儒家"的内涵为内圣、外王。"生活儒家"有体有用,体用不二。"生活儒家"之体是灵明不昧、生趣灵动的... 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原因在于其日常性和践履性。姑且名之曰"生活儒家"。"生活儒家"的内涵为内圣、外王。"生活儒家"有体有用,体用不二。"生活儒家"之体是灵明不昧、生趣灵动的心;"生活儒家"之用是化民成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儒家 化民成俗
下载PDF
儒家生活美学之“本真”生存论
2
作者 李天道 魏春艳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9期1-9,18,共10页
儒家美学指向生活、贴近生活、主张“人”应该“本真”生存。就其审美旨趣看,儒家生活美学“重人”“贵人”“尚仁”“乐仁”,以“仁”为美,力图解决好“人”的生活方式,以优化“人”的生活,构建雍容圆润、和谐融洽的诗意化生活审美域... 儒家美学指向生活、贴近生活、主张“人”应该“本真”生存。就其审美旨趣看,儒家生活美学“重人”“贵人”“尚仁”“乐仁”,以“仁”为美,力图解决好“人”的生活方式,以优化“人”的生活,构建雍容圆润、和谐融洽的诗意化生活审美域。将本真化生活方式作为最高审美之维,重生、乐生、悦生、仁生,保持“人”与社会、自然间的和谐关系,以保障和还原自由任运的生活状态,仁爱生生,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感悟生活与审美活动。儒家“以和为美”,就是以“天人合一”为基本内容的本真化、诗意化生活态度。儒家生活美学这种指向生活、美化生活的特点在“颜子之乐”“曾点之乐”“孔颜乐处”“曾点气象”为核心的“生活审美意趣”中体现得尤为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生活美学 颜子之乐 中和之美 以“仁”为美 本真化生存
下载PDF
人本原则:儒家伦理发展原则再论
3
作者 丛连军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第3期28-33,共6页
自古以来,儒家伦理思想就充满着人本思想的情怀,强烈的人本意识使得儒家伦理在历史上备受瞩目和青睐。坚持人本原则主要是基于儒家伦理思想发展的人学基础和核心内涵。"人是万物之灵"与"人是目的",充分体现出儒家... 自古以来,儒家伦理思想就充满着人本思想的情怀,强烈的人本意识使得儒家伦理在历史上备受瞩目和青睐。坚持人本原则主要是基于儒家伦理思想发展的人学基础和核心内涵。"人是万物之灵"与"人是目的",充分体现出儒家伦理思想的发生发展都是以人为主体和指向的。人本原则的内涵及意义主要体现在儒家伦理生态观、生活观和生命观中,这"三观"对于儒家伦理的现代转换与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原则 儒家伦理生态观 儒家伦理生活 儒家伦理生命观
下载PDF
《论语》中生活美的指向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伟龙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7-21,32,共6页
一直以来,人们大都比较偏向于从礼乐的角度来讨论《论语》中关于生活的内容,我们进一步思考认为,儒家的礼乐之制最终乃是为了实现儒者心目中的理想生活,所以,我们应该也可以反过来通过儒家的礼乐洞悉他们所认同的生活美。基于这个思路,... 一直以来,人们大都比较偏向于从礼乐的角度来讨论《论语》中关于生活的内容,我们进一步思考认为,儒家的礼乐之制最终乃是为了实现儒者心目中的理想生活,所以,我们应该也可以反过来通过儒家的礼乐洞悉他们所认同的生活美。基于这个思路,我们将对《论语》中饮食美的指向、服饰美的指向还有音乐美以及休闲美的指向分别展开具体的探讨,以期最终获得《论语》中生活美指向的一些具体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儒家:生活
下载PDF
论三毛艺术的生活化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琴 《科教文汇》 2008年第25期260-260,共1页
三毛的作品主要写那些在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性。她通过自己、身边的人的生活,挖掘出人性的光辉。这种思想观点的形成,是收到中国文化里的儒家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 人性艺术生活儒家思想
下载PDF
闽北古民居建筑装饰中的儒道生活美学 被引量:2
6
作者 田丹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8期148-151,172,共5页
闽北古民居在上千年儒学和道家文化的合力渗透下,建筑装饰艺术处处蕴含着儒道生活美学思想。闽北古民居建筑艺术在建构和陶冶现代人的审美心胸、治愈现代人精神危机方面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建筑装饰中传统儒家、道家的文化内涵及生活美... 闽北古民居在上千年儒学和道家文化的合力渗透下,建筑装饰艺术处处蕴含着儒道生活美学思想。闽北古民居建筑艺术在建构和陶冶现代人的审美心胸、治愈现代人精神危机方面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建筑装饰中传统儒家、道家的文化内涵及生活美学,其美育价值契合传统美学文化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北古民居 建筑装饰 儒家生活美学 道家生活美学
下载PDF
儒学传统与全球性危机的应对(笔谈) 被引量:1
7
作者 钱明 何善蒙 +2 位作者 朱承 陆永胜 李承贵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5-16,共12页
面对由疫情引发的全球性危机,在深厚的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中探索应对危机的成功经验和思想资源是应然之义。儒学在千百年的存亡接续过程中已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脉络,危机意识是扎根其中的重要理路,理性应对危机是儒学文脉传承的法宝。“... 面对由疫情引发的全球性危机,在深厚的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中探索应对危机的成功经验和思想资源是应然之义。儒学在千百年的存亡接续过程中已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脉络,危机意识是扎根其中的重要理路,理性应对危机是儒学文脉传承的法宝。“武文兼资,仁义并行”的心学大师王阳明是把治疫与治心、治世相结合,协同施策,综合治理的成功典范。而作为一种思想选择,儒学智慧中关于幽与明,变化与知几,忧患与谦敬,通达与和谐等一系列概念范畴的阐释,可以成为理解当下生活世界的源头活水,给人们以更深刻的启示。公共卫生危机不仅是个医学问题,也关涉到社会治理应变、政治秩序构建等问题。传统儒家的“生活政治”范式,将日常生活纳入社会政治领域予以思考,强调“存之所慎:齐、战、疾”,防患于未然,对传统中国社会的秩序维系和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危机来临之时,所要审思的不只是对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的处理方式,也应认真检视传统儒学文化现象及其行为方式。这是儒学,也是儒者应有的责任担当。即使用传统智慧化解危机存在着种种局限,在灾害过去之后可能出现三个“依然如故”(传统思想、自然灾难、精明人类)。但是,如果人们能够身体力行,树立抑制灾害的自觉意识,发展经济以保障人的生计,提升科技水平以减低污染程度,建立机制以规范人的行为,做到天、地、人各尽其性、各担其职、各守其分,那么,我们依然能与生机盎然的宇宙共享其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传统 治疫·治世·治心 忧患与应变 儒家生活政治”传统 公共卫生危机 反省
下载PDF
Ezra Pound's Conversion to Confucianism 被引量:2
8
作者 TAN Xiao-cu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4年第3期165-173,共9页
The paper aims to explore Pound's early discovery of Confucianism and his conversion to Confucianism. Pound's interest in Confucianism coincided with the time when Christianity, already "contaminated" by "histori... The paper aims to explore Pound's early discovery of Confucianism and his conversion to Confucianism. Pound's interest in Confucianism coincided with the time when Christianity, already "contaminated" by "historical diseases" in Pound's view, could not offer a valid vision by which to guide the spiritual life, resulting in losing self in a modem society. Pound discovers three main deficiencies of Christianity: lack of respect for individuality, the decline of ethics, and open attack upon nature, which could not provide solutions to Western problems. Pound turned to Confucianism to search the existence of modem man in the face of society, and nature, which results in Pound's Confucian medicine to cure Western moral obtus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zra Pound CONFUCIANISM CHRISTIANITY CONVERSION
下载PDF
“生活美学”建构的中西源泉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悦笛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9-125,共7页
"生活美学"在中国本土的建构,一方面力图摆脱"实践美学"的基本范式,另一方面又不同于"后实践美学"或者"生命美学",它力求回归到现实生活来重构美学。同时,生活美学并不等同于欧美的"日常... "生活美学"在中国本土的建构,一方面力图摆脱"实践美学"的基本范式,另一方面又不同于"后实践美学"或者"生命美学",它力求回归到现实生活来重构美学。同时,生活美学并不等同于欧美的"日常生活美学",而是一种介于"日常性"与"非日常性"之间的美学新构。从思想源泉上看,生活美学主要来源于晚期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和原始儒道两家的思想,儒家美学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以"情"为本的生活美学。这种回归生活的思想取向,在分析哲学、实用主义和存在主义的三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杜威与海德格尔那里是共通的。这种新美学的拓展还要被纳入现代语言哲学视野来加以审视,从而提出一种生活美学的"语用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美学 生活世界 儒家生活美学 语用学
原文传递
国产家庭伦理片的“虚焦”生活流与“神经”喜剧倾向——《重返20岁》与《奇怪的她》的比较研究
10
作者 李佳营 《电影新作》 2017年第2期111-116,共6页
《重返20岁》改编自韩国影片《奇怪的她》,曾创下中韩合拍片票房之最。两部电影题材内容的高度同步留下了极大的比较思考空间,结合角色设置、场面调度与叙事背景对影片的类型、文本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来考察中韩两国跨文化改编的... 《重返20岁》改编自韩国影片《奇怪的她》,曾创下中韩合拍片票房之最。两部电影题材内容的高度同步留下了极大的比较思考空间,结合角色设置、场面调度与叙事背景对影片的类型、文本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来考察中韩两国跨文化改编的叙事结构与影像语言的叙事学倾向、生活流叙事的侧重、家庭伦理题材与"神经喜剧"的定义,以及后现代解构与家庭伦理价值重构等方面的同与不同,为中国家庭伦理题材电影未来的发展寻求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 “神经喜剧” 生活儒家观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